盆腹腔肿瘤精确放疗的摆位分析
2015-02-01张孝勇
张孝勇
盆腹腔肿瘤精确放疗的摆位分析
张孝勇
目的 分析盆腹腔肿瘤精确放疗的摆位误差, 对摆位技术进行规范及改进。方法 60例盆腹腔肿瘤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 并利用瓦里安电子射野影像系统对比分析患者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定位影像重建的数字重建放射影像(DRR)和前正侧位验证影像情况, 同时测量患者前后、左右及头足方向误差情况。结果 患者左右及头足方向是盆腹部摆位误差发生的主要部位, 本组患者摆位平均误差均在3 mm之内。结论 对导致摆位误差发生的原因进行客观、全面的分析, 同时对摆位技术进行规范及改进, 是提高摆位精度的关键。
盆腹腔肿瘤;精确放疗;摆位误差
为分析盆腹腔肿瘤精确放疗的摆位误差, 对摆位技术进行规范及改进, 本院利用瓦里安电子射野影像系统对接收的60例盆腹腔肿瘤患者CT 定位影像重建的 DRR 影像和前正侧位验证影像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 且效果显著, 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3年6月~2014年6月接收的60例盆腹腔肿瘤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 其中男32例,女28例, 年龄最小38岁, 最大45岁, 平均年龄(42.3±1.1)岁;其中20例为直肠癌, 26例为宫颈癌, 8例为前列腺癌, 6例为膀胱癌。
1.2 体位固定 本组60例患者均采用热塑体模进行固定,于模拟机下对患者的治疗中心进行确定, 同时对患者肿瘤部位前后、左右及头足方向的运动情况进行观察及记录, 从而为医师勾画计划靶体积(PTV)提供方便。
1.3 获取图像 采用 CT对患者进行定位后将断层图像经网络系统传输至计划系统, 计划系统设计和治疗方案同中心的位置验证计划, 然后生成正侧位的DRR图像, 并经网路将其传输到瓦里安电子射野影像系统。
1.4 摆位误差数据分析 利用瓦里安电子射野影像系统对比分析患者CT 定位影像重建的 DRR 影像和前正侧位验证影像情况, 同时测量患者前后、左右及头足方向误差情况。方向确定:以X表示左右方向, Y表示前后方向, Z表示头足方向, 1周测量1次, 本组60例患者总测量次数均超过4次。
2 结果
盆腹腔肿瘤患者摆位误差发生的主要部位为肿瘤左右方向(X)及头足方向(Z), 本组60例盆腹腔肿瘤患者摆位平均差均控制在3 mm之内, 可达到精确放疗的精度要求, 具体情况见表1。
3 讨论
放射治疗是临床上治疗肿瘤疾病的常用方式, 精确放疗则是放射治疗肿瘤的关键[1]。现阶段精确放疗已逐渐成为放射治疗中的一种常规技术。确保放疗患者体位固定技术的准确性及重复性则是保障放疗疗效及患者生活质量的关键。临床研究表明, 在放射治疗中随机摆位偏差是很难完全避免的,其偏差允许范围通常应控制在5~8 mm, 摆位偏差越小其摆位精准度越好[2,3]。因盆腹部的体位固定通常存在较多的不足之处, 且极易受患者体重、膀胱充盈度、腹式呼吸、大面积皮肤牵拉、餐后时间等因素的影响, 加之医护人员工作任务繁重, 通常缺乏充足的时间重复摆位, 因而极易引起摆位误差, 并会对重复性造成影响[4]。因此, 为有效地提高盆腹腔肿瘤放疗的精确度, 临床上必须要加强对其摆位情况分析的重视, 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纠正, 以尽可能提高盆腹腔肿瘤放疗的精准度。本次研究对接收的60例盆腹腔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 并进行了以下几点总结。
3.1 摆位误差 本次研究对接收的60例盆腹腔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 并认真测定了患者的摆位精度,结果显示本组患者肿瘤前后方向及头足方向的平均误差相对较大。虽然患者摆位平均差均控制在3 mm之内, 但其在肿瘤左右方向的最大误差可达到8.0 mm, 在头足方向的最大误差可达到7.0 mm, 在前后方向的最大误差可达到5.5 mm;且最大误差均发生在缺乏相应知识及肥胖患者中。此外, 操作者技术熟练程度、责任意识等也会造成摆位误差。
3.2 PTV设计 操作者应定期告知医师、物理师测量误差情况, 以为其勾画PTV提供有效的参考, 确保PTV设计结果和CTV更加接近[5]。且各个单位都需对本单位各部位肿瘤治疗时的摆位误差进行测量, 以便为物理师制定治疗计划或医生勾画PTV提供准确的参考数据。
3.3 制定定位及摆位制度 以实际测量无差结果为依据制定规范、合理的定位及摆位制度。①医疗机构应定期组织技术员及相关人员学习相关专业知识及技能, 以不断提高其服务能力, 同时还应定期对摆位情况进行抽查, 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纠正。②对于肥胖患者, 应适当增加其验证频度, 每次治疗前都应进行验证。③治疗时应采用主动呼吸控制技术, 以尽量避免肿瘤患者随身体长轴运动。④定位及治疗时应尽可能确保周围直肠及膀胱有良好的充盈度。⑤部分患者行放射治疗期间体重会急剧下降, 从而可能导致躯体和体模间出现较大间隙, 此时应及时告知主管医生, 并重新进行固定及定位, 尽可能提高摆位精准度。⑥重复摆位时应确保床脚为零, 确保体架中心、体表中心及体模中心一致。综上所述, 对导致摆位误差发生的原因进行客观、全面的分析, 同时对摆位技术进行规范及改进, 是提高摆位精度的关键。
[1] 高艳, 李先明, 钟鹤立, 等.盆腔肿瘤放疗的肠道不良反应和剂量体积的影响因素与控制.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2014, 34(4):318.
[2] 王刚成, 韩广森, 任莹坤, 等.带蒂大网膜包裹输尿管吻合口预防腹盆腔肿瘤术后输尿管吻合口瘘的临床效果.中华肿瘤杂志, 2014, 36(3):232.
[3] 王广善, 全红, 杨波, 等.不同能量射线在盆腔肿瘤容积旋转调强放疗中的剂量学研究.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2013, 33(5):523.
[4] 王丽钗.术前血清CA125、CA153和CEA测定在诊断盆腔肿瘤中的意义.中国妇幼保健, 2011, 26(6):838-840.
[5] 尹如铁, 潘小玲, 高雪梅 .盆腔炎性疾病-盆腔炎性包块与盆腔肿瘤鉴别诊断及临床处理.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08, 24(4):251.
10.14163/j.cnki.11-5547/r.2015.09.201
2014-11-25]
457000 河南省濮阳市油田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