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氧氟沙星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护理体会
2015-02-01马媛媛
马媛媛
左氧氟沙星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护理体会
马媛媛
目的 对左氧氟沙星治疗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 并探究护理方法。方法 97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9例)和对照组(48例),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 观察组采取综合护理, 对比两组疗效。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下呼吸道感染患者采取左氧氟沙星治疗, 并在此基础上实施有效护理, 能够取得较好效果, 减少不良反应率。
下呼吸道感染;左氧氟沙星;综合护理
左氧氟沙星属于第三代氟喹诺酮类药物, 具有较广的抗菌谱、较好的组织渗透性以及较少的不良反应[1]。作者对本院收治的49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采取左氧氟沙星治疗, 并给予有效护理, 取得较好效果, 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本院2012年9月~2013年9月接收治疗的97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均符合WHO制定的相关诊断标准[2]。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49例)和对照组(48例), 其中, 男52例, 女45例, 年龄27~80岁,平均年龄(58.6±4.5)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首先给予常规治疗, 主要包括平喘、祛痰以及止咳等治疗, 在此基础上, 所有患者均采取左氧氟沙星(扬子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43198;10 ml∶0.75 g)治疗, 200 mg/次, 1次/d, 静脉滴注,疗程为2周。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 主要包括入院宣教、基础护理等;观察组患者实施综合护理, 具体护理措施如下。
1.2.1 原发病护理 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往往伴有较多基础性疾病, 菌群和机体之间的生态平衡被破坏, 进而易增加致病菌, 导致出现耐药菌。因此, 要积极治疗原发病, 给予足够的营养支持, 提升患者机体免疫力。
1.2.2 消毒护理 进行操作的过程中, 护理人员要严格在无菌环境下操作, 有效防止发生交叉感染;另外, 要加强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进行紫外线消毒, 并使用消毒剂对地面进行消毒。
1.2.3 心理护理 大多数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为老年人, 其基础疾病较多, 且长期处于疾病状态, 具有较重的心理负担。因此, 护理人员要耐心、认真的给患者讲解下呼吸道感染疾病的相关知识, 使患者对下呼吸道疾病有一定了解;并加强和患者的积极交流、沟通, 缓解或者消除患者的恐惧、焦虑心理。
1.2.4 呼吸道护理 ①翻身叩背:如患者为体位引流, 则取半卧位或者平卧位, 指导患者家属对患者翻身拍背, 每隔2小时1次;对患者给予适当体位引流, 确保痰液进入大气道,逐渐排出。②有效咳嗽:锻炼患者有效咳嗽, 首先指导患者腹式呼吸, 深吸气, 呼气约2/3时, 开始反复性咳嗽;如患者痰液较多, 但无力咳出, 则对患者适时进行吸痰处理, 保证动作的轻柔;如有阻力, 则使吸痰管后退, 放开负压, 避免给气管膜带来损伤。③超声雾化吸入:对患者适当进行雾化吸入, 雾化吸入时, 使含嘴低于雾化罐, 这样能够防止逆流;使用后, 注意清洁、消毒雾化罐设备。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观察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护理满意度以及不良反应。显效:治疗后, 经病原学、实验室检查, 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恢复正常;有效:经检查,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显著好转;无效:经检查, 患者的病情无变化甚至加重。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护理满意度主要包括满意和不满意。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与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对比 观察组患者显效35例, 有效12例, 无效2例, 总有效率为95.9%;对照组患者显效25例,有效8例, 无效15例, 总有效率为68.8%。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患者满意49例,护理满意度为100.0%;对照组患者满意32例, 不满意16例,护理满意度为66.7%;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对比 经过治疗和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出现1例头晕, 1例失眠, 不良反应率为4.1%;对照组患者出现4例头晕, 3例胃肠道反应, 3例失眠, 不良反应率为20.8%;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下呼吸道感染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科疾病, 主要发病人群为老年人, 由于老年人机体免疫力较低, 其发病率在不断提高。该病主要包括支气管扩张、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以及肺炎等, 病原菌种类比较复杂, 主要病原菌为革兰阴性杆菌。其发病率较高, 病情发展较快, 给人们的身心健康带来较大危害。有研究表明[3], 喹诺酮类药物是一种依赖性较强的药物, 具备很强的组织穿透力。喹诺酮类药物能够对细菌相关DNA酶产生影响, 并有效抑制DNA的复制, 具有抗菌作用,对治疗下呼吸道感染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左氧氟沙星是氧氟沙星左旋体, 具备较强的抗菌活性, 能够有效延缓耐药,并快速清除病原菌;另外, 能够缩短细菌暴露时间, 加快杀菌,短时间内降低亚群细菌数量和细菌量, 并能够对正在出现的耐药起到直接预防的作用[4]。除了采取有效、积极的治疗措施外, 还要给予有效护理, 保持患者呼吸道的畅通, 加快痰液排出;实施心理护理, 能够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 积极接受治疗, 最终提高治疗有效率。本组研究结果表明, 实施综合护理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常规护理患者,且不良反应显著低于常规护理患者。
综上所述, 采取左氧氟沙星治疗下呼吸道感染患者, 并给予有效护理, 能够取得较好效果, 减少不良反应率。
[1] 许晓霞, 陈懿.静脉注射大剂量左氧氟沙星治疗老年人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中国基层医药, 2014, 21(8):1247-1249.
[2] 徐旭燕, 张艺, 施亚萍.呼吸内科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谱监测及耐药情况分析.现代预防医学, 2014, 41(3):569-571.
[3] 石磊.大剂量左氧氟沙星治疗老年下呼吸道感染44例的疗效评价.中国药业, 2013, 22(10):59-60.
[4] 周阿旺, 夏斌, 徐静, 等.头孢西丁钠治疗老年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对照研究.中国药业, 2013, 22(5):19-20.
10.14163/j.cnki.11-5547/r.2015.09.165
20104-10-30]
450000 武警河南总队医院普通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