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血压病患者的临床护理

2015-02-01周旭英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33期
关键词:血压高血压监测

周旭英

高血压病患者的临床护理

周旭英

目的 总结高血压疾病的护理经验, 以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 66例高血压住院患者, 入院给予常规及药物治疗, 并且进行常规、心理、饮食、关注病情、合理用药等护理, 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 66例高血压患者在治疗护理后血压均控制良好, 且近期内未发生并发症。结论 临床治疗护理可以有效缓解高血压病情, 但出院后患者的自我监测也是必不可少的。

临床护理;自我监测;高血压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病, 也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慢性病,属于终身性疾病。高血压的病因极其复杂, 患者所处的具体环境、家族遗传基因、职业和年龄及患者的体重均会导致患者患上高血压。本研究总结高血压护理体会,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6~12月本院内三科66例住院的高血压患者, 其中男40例, 女26例, 年龄44~85岁, 平均年龄(64.59±15.58)岁。

1.2 方法 在入院后的2~3 d内为患者进行高危原因的评估, 如烟酒等不良生活习惯、血糖、血脂过高、心力衰竭、脑溢血、遗传基因、血管硬化以及其他各种社会因素。收集患者的病史及治疗方法, 将患者发病期间的最高血压与治疗时获得的疗效进行详细记录, 记录包括当前与曾经治疗高血压时所采用的药物及其药效, 以明确影响血压升高的因素。体位采用卧位或坐位, 测3次, 间隔3~4 min, 取平均数。

1.3 诊断标准 按照WHO与国际高血压学会1999年颁布的高血压指南所提示, 若患者的收缩压>140 mm Hg(1 mm Hg=0.133 kPa), 舒张压>90 mm Hg则可以确诊为高血压;按危险分层又将高血压分为[1]:①低危:男<55岁、女<65岁,高血压1级, 无其他危险因素者。②中危:高血压2级或1~2级, 同时有1~2个危险因素。③高危:高血压分级为1级或2级, 且伴有3种及以上危险因素, 或者患者患有糖尿病或高血压3级无其他危险因素。④ 极高危:包括两种情况,一是高血压分级高达3级, 并至少存在1种危险因素, 或出现一种以上的靶器官损伤;二是高血压层次为1~3级但伴有其他临床相关疾病。

1.4 治疗方法

1.4.1 常规治疗 劳逸结合, 良好的睡眠质量与放松的情绪是降低血压有效方式, 安定剂可酌情使用, 此外, 避免过度的脑力和体力负荷。减少钠盐摄入、戒烟、增加钾钙镁等微量元素的补充, 预防动脉硬化、降低血脂水平等。

1.4.2 药物治疗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常用巯甲丙脯酸、依那普利。钙拮抗剂:常用药物有异搏定、尼群地平。血管扩张剂:常用药物有硝普钠、长压定、肼苯达嗪。作用于交感神经系统的降压药:常用药物有可乐宁、阿方那特、胍乙啶、利血平、柳胺苄心定、哌唑嗪。利尿降压药:常用药物有双氢克尿噻、速尿、氨苯喋啶。

药物治疗原则:对轻度高血压, 优选不良反应少的药品,若疗效不理想, 可酌情增加作用机制存在差异的一种或多种药品。1级:选择一种药物, 无效则换另外一种药物, 如利尿药、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钙拮抗剂。2级:两种药品联用, 剂量渐增, 直至起效。若无效, 遵3级标准。3级:三种药品联用。4级:三种药品联用无效, 则以可乐宁或胍乙啶代替。

1.5 护理对策

1.5.1 常规护理 充分休息, 保证良好睡眠, 避免过度劳累。积极进行体育运动, 注意劳逸结合。缓解疲劳的最佳方式是有氧运动, 该方法与减肥作用相同, 可以有效降低血压水平。常见有氧运动包括慢跑、骑单车、散步等。若患者自主神经发生紊乱现象, 则酌情使用镇静剂。患有重度高血压患者则要保证卧床休息。高血压危象患者则要绝对卧床, 于医院内进行严密监测。

1.5.2 心理护理 医护人员以和蔼亲切的态度对待患者,针对患者心理特点进行针对性疏导, 使其认识到降低血压的重要意义, 使其按时按量服药, 并定期进行血压复查。

1.5.3 饮食护理 为患者安排低盐、低胆固醇、低热量、低脂肪的清淡食物, 多提供果蔬, 戒烟戒酒, 少喝浓茶和咖啡。若患者服用排钾利尿剂, 则为其提供香蕉、蘑菇、橘子等高钾食物。肥胖患者则控制体重。

1.5.4 关注病情 对于部分血压逐渐升高的患者, 每日测3次血压详细记录。测血压时分别为患者取站立位、坐位、卧位,以便分析出血压的变化规则。若患者血压显著波动, 要提高对脑出血病症的预防。

1.5.5 合理用药 降压药的使用剂量应该从小到大, 逐渐增加。服药期间动态监测药效, 若血压突降幅度较大, 则及时调整用量。

1.6 患者的自我监测

1.6.1 根据“双峰一谷型”的血压规律, 针对易在1 d内发生较大血压波动的老年患者。尤其是老年高血压患者, 1 d内血压波动大, 或在晨间突升, 或在饭后0.5~1 h升高, 或在夜间血压突降, 要科学进行分析。

1.6.2 在自我监测的同时合理服用降压药物, 可以有效控制病情。医护人员很难在院外为患者进行血压监测, 医生可以更加准确判断患者血压是否得到有效控制, 或者降压药的使用是否正确, 用药是否需要调节等[2]。

1.7 健康宣教

1.7.1 制定计划 科学安排教育时间, 以保证健康教育工作可以完善落实, 为提高健康教育质量, 本科室将健康教育内容总结并制定出一套具有标准化特色的护理计划。每天责任护士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和接受能力, 采取一对一的健康教育。

1.7.2 基础知识教育 高血压是一种以动脉压升高为特征的疾病, 持续高血压可以诱发高血压心脏病、高血压脑病、急性心肌梗死、脑梗死、慢性肾功能衰竭等多种高危疾病。护理人员应向患者及其家属详细介绍关于疾病发生的原因及相关因素, 使患者对自己的病情有所了解, 强调为减少及延缓高血压对血管和重要脏器的损伤, 必须保持血压稳定, 日常生活中应采取以下措施。

1.7.2.1 注意劳逸结合 保证充分的睡眠, 避免长期过度的紧张和劳累, 适当做一些户外运动。

1.7.2.2 维持平和的心绪 即遇事冷静, 心绪平稳, 不要过于激动或一直处于焦虑情绪中。

1.7.2.3 培养有利于健康的生活习惯 戒烟戒酒, 控制食盐摄入量, 高血压患者应采取低钠饮食, 每日食用氯化钠不超过2~3 g。

1.7.2.4 合理饮食, 控制体重 高血压患者应以低钠、低脂肪为原则, 多食水果和蔬菜, 适当补充蛋白质和钙, 体型过胖者应设法减轻体重。

1.7.2.5 坚持合理用药 高血压病程漫长, 通过药物治疗,将舒张压控制在90~105 mm Hg以下。注意事项[3]:①药物最好选择口服方式。②各类降压药其作用机理存在差异, 效果也高低不一, 不要自行混用, 要谨遵医嘱。③服用前了解药物作用机理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一旦出现不良反应,即刻停药并联系医生进行处理。④坚持定时定量服药, 即使恢复正常也要继续原剂量服药, 以免血压突升导致严重并发症出现并危及生命。

2 结果

66例高血压患者在治疗护理后血压均控制良好, 且近期内未发生并发症。

3 小结

高血压是长期病症, 患者全身血管, 甚至是细小的末梢动脉会发生痉挛, 并逐渐硬化, 从而使供应于各脏器的血液不断减少, 脏器负担不断加重, 最终发生病变。肥胖为高血压的高危因素之一, 监测患者是否发生高血压并发症, 重点要监测患者的体重。食盐摄入越多则血压越高, 食盐的摄入量对血压的影响随年龄增长而增加, 因此每日食盐摄入量应控制在6 g以内。保持好心情, 情绪不激动, 可以避免血压过度波动, 同样可以有效控制血压。

[1] 孙艳红.176例高血压病患者膳食调查及饮食指导.护理学杂志, 2001, 16(8):451.

[2] 李金枝.高血压脑出血病人护理.中国现代医生, 2008, 46(6):126.

[3] 金问涛.内科护理学.上海医科大学, 1990:256.

10.14163/j.cnki.11-5547/r.2015.33.149

671003 大理市第二人民医院

2015-06-26]

猜你喜欢

血压高血压监测
《全国高血压日》
特色“三四五六”返贫监测帮扶做实做细
全国高血压日
高血压用药小知识
如何应对难治性高血压?
血压偶尔升高,需要吃降压药吗?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
最怕啥
血压的形成与降压
网络安全监测数据分析——2015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