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张性心力衰竭临床特征分析
2015-02-01孟苗苗
孟苗苗
舒张性心力衰竭临床特征分析
孟苗苗
目的 对舒张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特征研究分析, 探讨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88例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 对其临床表现、超声检查等进行分析, 并给予有效的治疗,观察其疗效。结果 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肺淤血, 超声诊断结果主要表现为左心室壁增厚、左心室缩小、心脏舒张功能异常、左心房增大等;经积极治疗后, 85例患者症状得到改善, 治疗总有效率为96.6%。结论 尽早了解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特征, 通过影像学手段等明确诊断并给予患者必要的治疗有着显著的价值。
舒张性心力衰竭;临床特征;临床表现
舒张性心力衰竭在临床较为常见, 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均为疾病的诱发因素, 近年来疾病发生率呈现出上升趋势, 对人们的健康及安全造成较大的不良影响[1]。舒张性心力衰竭临床特征不典型, 同时无显著临床表现, 因此误诊、漏诊率比较高, 这就要求临床医生准确研究观察舒张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特征, 熟悉疾病特点, 并给予有效的治疗, 从而改善预后[2]。现对本院收治的88例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研究,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88例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 其中男46例, 女42例, 年龄55~86岁, 平均年龄(71.23±5.22)岁;患者心功能(NYHA)分级:Ⅱ级21例, Ⅲ级44例, Ⅳ级23例;患者入院后均接受胸片、血脂、血糖、心脏多普勒超声、冠状动脉造影等检查, 均符合1998年欧洲心脏病协会制订的关于舒张性心力衰竭诊断标准, 患者均伴随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体征及临床症状、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45%、出现左室充盈、松弛、僵硬度异常等症状。
1.2 临床表现 其中劳力性呼吸困难58例, 端坐呼吸15例,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26例, 心悸19例, 胸闷21例, 典型心绞痛发作33例;双肺湿啰音49例, 窦性心动过速34例, 颈静脉怒张27例, 快室率房颤19例, 双下肢水肿9例, 出现第3或者第4心音7例。
1.3 实验室检查 超声心动图检查:患者左室内径40~58 mm,平均内径(49.68±4.44)mm;左房内径32~45 mm, 平均内径(38.52±4.11)mm;左室射血分数(LVEF)50%~65%。X线检查:患者均出现肺纹理增粗现象, 其中心影正常41例, 心影扩大32例;心电图检查结果:快速心房纤颤12例, 窦性心动过速41例, 心肌缺血13例, 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6例,左室肥厚16例。
1.4 治疗方法 给予患者吸氧、休息、安眠、镇静、限水、限盐等常规治疗[3];并根据患者的临床特点、病因及相关实验室检查及病情等给予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钙离子拮抗剂、硝酸酯类药物治疗。1.5 疗效判定标准[4]显效:治疗2~4周后, 患者的心累、乏力及气促等症状出现明显好转, 心功能改善Ⅰ级、Ⅱ级,进行轻度体力活动后, 患者心率依然稳定;有效:上述症状有所改善, 活动后, 心率出现明显改善, 心功能为Ⅱ~Ⅲ级;无效:症状、心力衰竭、心率等均未出现明显改善。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2 结果
肺淤血为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 患者主要表现为左心室壁增厚、左心室缩小、心脏舒张功能异常、左心房增大;88例患者经过积极治疗后症状得到改善, 其中显效41例, 有效44例, 无效3例, 治疗总有效率为96.6%。
3 讨论
受到人类老龄化进程的推进、各类社会因素的影响, 老年心血管疾病发生率明显上升, 不仅对老年人的健康造成较大的影响, 同时亦带来较大的社会压力[5]。冠心病是较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 随着临床研究的深入, 临床关于舒张性心力衰竭发病机制逐渐明确, 在舒张早期前、后负荷异常, 患者心脏结构出现改变, 心肌能量代谢异常、心肌Ca2+代谢出现异常、神经内分泌激活参与等, 导致疾病的发生。冠心病患者, 尤其是当心肌缺血发作时, 患者心脏舒张功能及收缩功能均可出现异常, 而在患者心电图改变、临床症状出现之前, 舒张功能障碍即已经存在。作为能量依赖性过程, 当心肌处于缺血状态时, 能量供应明显减少, 供肌浆网钙泵活动的能量——ATP水平明显减少, 导致肌浆内Ca2+摄取速度明显减慢, 心肌收缩能力明显下降, 进而引起舒张速度明显下降, 时间延长。当出现心肌缺血状态时, 肌纤维肿胀, 弹性回伸力出现减弱现象, 而局部室壁运动不同步, 导致舒张早期节段性非同步充盈, 出现左室舒张功能障碍[6]。
老年人机体较为衰弱, 同时病情较为复杂, 因此多伴随肺气肿感染、慢性支气管炎等症状, 极易出现误诊、漏诊现象,因此在对患者进行诊断及治疗时, 医护人员要充分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 观察患者是否出现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症状、体征, 如肺淤血等。观察患者是否出现劳累性呼吸困难、左室功能是否出现异常等, 通过X线等对患者的心界情况进行观察, 若患者同时伴随肥厚性心脏病、冠心病、高血压等,则充分考虑是否为心脏病。临床治疗舒张性心力衰竭时, 一般以限水、限盐、硝酸酯减少回流、利尿等降低静脉压, 维持适当心室充盈时间、心室率, 同时可采用钙拮抗剂等促进心室舒张早期充盈;在利尿治疗时, 尽量优先使用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ACEI等, 在对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患者治疗时, 尽量使用磷酸二酯酶、环磷酸腺苷等药物, 减少洋地黄类药物的使用。在对患者进行治疗的同时, 医护人员需要告知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 适当进行运动, 合理饮食, 从而抑制病情进展, 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促进患者康复。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肺淤血为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主要症状, 而X线诊断能够对疾病征象进行准确显示, 经过积极治疗后, 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6%, 因此尽早明确对患者的诊断, 并给予有效的治疗对于患者的康复有着显著的作用。
[1] 陈玉菲, 杨萍, 李宇, 等.超声心动图E/A值在80岁及以上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诊断中的价值.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2014, 33(2):195-196.
[2] 苏勇, 王端, 龙军, 等.二甲双胍改善2型糖尿病合并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临床研究.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2013, 35(17):1862-1865.
[3] 潘力健, 龚辉, 史益军 .左室舒张末压对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2013, 29(6):429-432.
[4] 张潇怡, 任菲, 江鹏程, 等.老年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心功能评价方法.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2013, 42(2):111-113.
[5] 李飞, 袁勇, 董剑廷, 等.比索洛尔对高血压合并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的影响.中华高血压杂志, 2012, 20(12):1178-1180.
[6] 陈少敏, 冯新恒, 李卫虹, 等.E/Em比值对心房颤动患者舒张性心力衰竭的诊断价值.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12, 28(3):465-469.
10.14163/j.cnki.11-5547/r.2015.09.068
2014-10-30]
462500 河南省舞钢市舞钢职工医院内二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