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26例临床分析
2015-02-01杨帆
杨帆
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26例临床分析
杨帆
目的分析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 对26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同时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26例患者中有25例心电图检查为急性Q波, 1例无明显Q波;患者临床表现为非典型12例(46.2%), 无痛型7例(26.9%), 异位疼痛型7例(26.9%), 患者中有17例死亡(65.4%), 均于1个月内死亡。结论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一旦发生, 死亡率较高, 这与患者临床非典型概率较高密切相关, 对怀疑老年心肌梗死的患者应积极行心电图以及心肌酶谱检查, 以尽早治疗, 降低死亡率。
老年人心肌梗死;临床特点
当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老年人口基数的加大, 由此带来的老年人心肌梗死发生人数也逐渐增加, 有研究显示, 在过去的十年时间里, 我国的急性心肌梗死住院老年患者人数增长了近两倍, 每年死于本病的患者约为20万左右[1],同时由于本病在临床中症状多不典型, 且确诊率低、死亡率偏高, 因此一旦发现就严重威胁着患者的健康[2]。2013年6月~2014年6月本科共收治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6例, 现统计分析其临床疗效, 以探讨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 为早期诊断和治疗本病提供临床依据。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收集26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其中男16例, 女10例, 年龄最小61岁, 最大82岁, 平均年龄(68.8±5.1)岁;所有患者均经心电图以及酶学检查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
1.2 临床表现 本组收治的26例患者中, 其中12例以非典型心前区疼痛为主要症状, 占总患者数46.2%;另有7例并无疼痛表现, 但临床表现有心律失常、胸闷、呕吐、气促、恶心、面色苍白、出冷汗、休克甚至晕厥等, 占总患者数26.9%;其余7例患者为异位疼痛, 占总患者数26.9%, 主要表现为心前区以外的部位疼痛, 如颈肩痛、牙痛、胃区疼痛以及上肢疼等。
1.3 诊断标准 根据患者是否具有典型的临床表现, 是否具有特征性心电图衍变以及相应的血清酶谱的表达和变化来诊断, 当上面三项中的二项明显有阳性表现时候, 即可初步判断为心肌梗死。
1.4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的治疗均采用常规综合治疗法,住院后立即给予患者吸氧、止痛、镇静以及扩冠等基本治疗,同时给予其静脉滴注能量合剂、营养心肌等治疗。
2 结果
2.1 心电图检查 本组26例患者均经心电图检查, 其检查结果显示, 25例患者有明显的急性Q波型心肌梗死, 1例为无明显的Q波型心肌梗死。
2.2 治疗结果 患者临床表现为非典型12例(46.2%), 无痛型7例(26.9%), 异位疼痛型7例(26.9%), 本组患者经积极抢救, 死亡率仍然较高, 26例中共死亡17例, 占总患者数65.4%, 其中24 h内死亡4例, 占总死亡数23.5%, 1周内死亡7例, 占总死亡数41.2%, 1个月内死亡1例, 占总死亡数5.9%。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主要为冠状动脉急性以及持续性的缺血或者缺氧所引起的一种心肌坏死病症[3]。本病在临床中约有一半患者表现典型, 但其余患者多数表现非典型, 而无痛患者中又以老年人居多, 因此研究老年患者心肌梗死的特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4]。
想系统的了解非典型心肌梗死的症状和特点, 必须先了解老年人的特点, 老年人由于年龄的关系, 身体各项机能均明显退化, 由此带来的其痛阈也相应的增高、对痛觉的敏感性也有一定的减退、而心肌梗死多由冠状动脉病变所引起,由于冠状动脉带来的损伤时逐渐的, 所以给患者疼痛带来的疼痛也是缓慢的, 很可能老年患者对于疼痛有一定身体的自身适应性, 此外心肌范围较大, 其梗死也有可能发生在心肌“寂静区”, 另外还有研究报道快速的心肌梗死如果合并心力衰竭, 会给患者带来休克、脑循环障碍以及晕厥等副作用[5,6]。但老年非典型心肌梗死虽然没有自身特殊的症状, 但也会有胸闷、突发性呼吸困难、出冷汗、低血压、休克、心力衰竭、眩晕、极度疲倦、腹部疼痛、神志或行为改变、昏厥或肺水肿等特点[7], 老年人在出现以上情况应想应做心电图和血清酶检查, 当二者都呈阳性反应时即可初步判定为患者有心肌梗死。
急性心肌梗死死亡率较高, 目前还没有较好的解决办法,许多的研究均显示, 本病一旦发生, 死亡率高达50%以上,这主要与心脏的重要性以及心肌梗死的并发症密切相关, 心肌梗死常见并发症为心源性休克、心律失常、消化道出血、心力衰竭甚至心脏破裂等, 因此患者及家属一旦有心肌梗死的病症, 应尽快送到医院救治, 医生在抢救的过程中应防治患者出现心律失常, 同时积极预防和纠正心力衰竭、休克等病症, 特别对心室颤动的纠正, 只有如此才能尽可能的降低患者的死亡率[8,9]。本院通过对收治的26例患者进行积极抢救, 但仍然有17例死亡, 占总患者数的65.4%, 这些患者均于1个月内死亡, 总结其死亡原因, 主要为:①为家属送往医院时间较长, 患者不能及时救治;②为患者治疗后预后较差, 因此纠正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应是今后关注的重点。
综上所述, 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一旦发生, 死亡率较高,这与患者临床非典型概率较高密切相关, 同时也与患者的预后不佳相关, 今后对怀疑老年心肌梗死的患者应积极行心电图以及心肌酶谱检查, 以尽早治疗, 降低死亡率。
[1] 孙安志, 王晓辉.22例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临床分析.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09, 30(21):2641.
[2] 傅素贞, 李平, 江少杰, 等.61例老年人心肌梗死的临床分析.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2000, 9(4):59-60.
[3] 程颍谯.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21例临床分析.安徽医药, 2004, 8(3):213-214.
[4] 高雪珍.老年急性心肌梗死68例临床分析.广西医学, 2008, 30(1):112-113.
[5] 孙香田, 毛登峰, 段凤姣.老年人心肌梗死68例临床分析.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 2008, 5(14):55.
[6] 孙立宏.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54例临床分析.中国医药导报, 2010, 7(10):250.
[7] 刘志立, 杜娟.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临床分析.医药论坛杂志, 2005, 26(17):58-59.
[8] 刘玉兰.老年人心肌梗死临床诊治特点探讨.中国医药指南, 2009, 7(9):305-306.
[9] 龚志宏.44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分析.赣南医学院学报, 2011, 31(1):110-111.
Clinical analysis of 26 senile myocardial infarction cases
YANG Fan.Department of Cardiovascular Medicine, Yunnan Kunming Steel Hospital, Kunming 650302, China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curative effect of senile myocardial infarction.Methods Clinical data of 26 senile myocardial infarction patients were analyzed for evaluation of their curative effects.Results Among the 26 patients, there were 25 cases with acute Q wave in electrocardiogram and 1 case without obvious Q wave.There were 12 cases (46.2%) with atypical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and there were 7 painless cases (26.9%) and 7 ectopic pain cases (26.9%) among them.A total of 17 death cases(65.4%) occurred within 1 month.Conclusion Senile myocardial infarction has high mortality rate, and it is related with high incidence of atypical clinical manifestations.Electrocardiogram and myocardial enzymes examination are necessary for suspected senile myocardial infarction patients, in order to provide early treatment to reduce mortality rate.
Senile myocardial infarction;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10.14163/j.cnki.11-5547/r.2015.12.030
2014-11-25]
650302 云南昆钢医院心血管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