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窗置管微泵灌药技术治疗突聋的临床疗效观察
2015-02-01宋向阳郝志鹏刘宏
宋向阳 郝志鹏 刘宏
圆窗置管微泵灌药技术治疗突聋的临床疗效观察
宋向阳 郝志鹏 刘宏
目的 观察圆窗置管微泵灌注甲泼尼龙技术治疗突发性耳聋(突聋)的疗效。方法 经圆窗置管用微量泵灌注甲泼尼松龙治疗的61例患者作为治疗组, 另选取不同意采用圆窗置管用微量泵灌注技术治疗的51例患者作为对照组, 观察两组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86.9%。对照组总有效率62.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圆窗置管微泵灌注甲泼尼松龙技术治疗突聋, 疗效明显, 优于其他治疗方法, 为突聋患者增加了恢复听力的机会。
圆窗置管;微泵灌药;甲泼尼松龙;突发性耳聋
突发性耳聋的发病率近来逐年升高, 是造成听力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 也是耳科急症, 严重的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劳动能力。目前发病原因还不明确, 临床上认为可能与内耳的病毒感染、血供障碍、自身免疫性因素等原因有关。主要采用综合的治疗方案, 有效率在60%左右。利用圆窗膜的半渗透作用, 经鼓室用药, 疗效较全身用药好, 亦可避免全身用药所引起的不良反应, 经鼓室内药物注射, 存在有明显眩晕、呕吐及药液经咽鼓管排泄过快等弊端。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2014年本科收治突聋患者112例, 均符合中华耳鼻咽喉科学会制定的诊断标准(1996年,上海), 病程1~28 d。其中61例, 同意采用经手术圆窗置管微泵灌注甲泼尼松龙治疗的患者作为治疗组, 男42例, 女19例, 年龄27~73岁, 平均年龄48.6岁, 左耳35例, 右耳22例, 双耳4例;听力损失程度依照我国听力残疾标准(1986),分为:中重度聋8例, 重度聋26例, 极重度聋24例, 全聋3例。另51例患者不同意采用圆窗置管微泵灌药技术治疗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发病时间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均应用抗凝剂, 血管扩张剂及营养神经药物治疗, 其中对照组无糖皮质激素应用禁忌证的患者, 22例应用静脉注射地塞米松30 mg, 1次/d,连续5 d后减量;25例患者应用鼓室注射甲泼尼松龙20 mg, 2次/d, 连续1周。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应用抗凝剂、血管扩张剂及营养神经药物治疗。
1.2.1 对照组无糖皮质激素应用禁忌证的患者, 其中26例应用静脉注射地塞米松30 mg, 1次/d, 连续5 d后减量;25例患者应用鼓室注射甲泼尼松龙20 mg, 2次/d, 连续1周。
1.2.2 治疗组采用经圆窗置管用微量泵灌注甲泼尼松龙治疗。方法如下:消毒术区及外耳道, 局部浸润麻醉, 在耳内镜下于外耳道后壁距鼓膜约5 mm处切开, 分离外耳道皮鼓膜瓣, 暴露圆窗龛, 如果圆窗龛暴露欠充分, 可磨除部分外耳道后壁骨质, 圆窗龛内放入含有甲泼尼松龙的明胶海绵,用硬膜外麻醉导管, 在外耳道皮鼓膜瓣和骨质之间置入, 导管头端于圆窗龛内包埋明胶海绵间, 周围放置明胶海绵固定,复位外耳道皮瓣, 外耳道内以小柱状碘仿纱条填塞, 并于耳轮脚处缝合固定导管。术毕, 即可经导管用微量泵灌注甲泼尼松龙20 mg, 灌药持续时间 30 min, 2次/d, 间隔8 h以上,连续治疗1周。期间密切观察听力、耳鸣及眩晕等情况。
1.3 疗效判定标准 疗效按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分会和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编委会(1996)制定的突聋疗效分级标准判断。痊愈:听力恢复到正常或是发病前水平;显效:250~4000 Hz听阈平均提高42.5dB;有效:250~1000 Hz听阈平均提高23.8 dB;无效:未达到以上标准。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所有病例治疗完成后, 即进行纯音听力检查。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实施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组痊愈21例, 显效14例, 有效18例, 平均提高听阈45.1 dB, 无效8例, 总有效率86.9%, 痊愈率34.4%。所有治疗组中患者治疗过程中无明显眩晕及脱管等, 术后1个月复查, 外耳道切口愈合良好, 鼓膜完整。对照组痊愈8例,显效15例, 有效9例, 无效19例, 总有效率62.7%, 痊愈率15.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突发性耳聋的治疗, 目前多是经验治疗, 仅极少数患者圆窗膜破裂, 可行修补术外, 多是应用抗病毒药、血管扩张剂、抗凝剂、营养神经药和高压氧治疗等, 疗效不确切。但糖皮质激素的应用能有效干预内耳炎症的发展进程和转归。病毒感染、缺血、缺氧及自身免疫等因素, 均可导致内耳炎症的发生。
近年来, 作者采用圆窗置管微泵灌注甲泼尼松龙的方法,用于治疗突聋, 其优势有:①利用圆窗膜的半渗透作用, 药物直接作用于靶器官。②在内耳可以达到较高的内、外淋巴药物浓度。③避免了全身的不良反应[1]。Parnes等[2]进行动物实验证实, 口服、静脉注射和经鼓室注射, 分别应用氢化可的松、地塞米松和甲泼尼松龙均可通过血-迷路屏障。其中经鼓室注射的方法, 内、外淋巴中的药物浓度最高, 而且甲泼尼松龙的浓度最高, 并持续时间最长。Kopke等[3]在中耳腔置入微导管, 灌注甲泼尼松龙, 连续14 d, 对4例病程在6周内的口服强的松无效的突聋患者进行治疗, 2例完全恢复, 2例部分恢复。孙霞玲等[4]对13例经常规方法治疗4.8周无效的突聋患者, 行圆窗置管经微量泵灌注地塞米松治疗,连续给药1周, 有效5例, 无效8例。
临床上应用的圆窗置管微泵灌药技术灌注甲泼尼松龙治疗突聋患者61例, 总有效率达86.9%, 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的同期对照组51例患者的62.7%, 使突聋患者获得了更高的听力恢复几率。圆窗置管微泵灌药技术灌注甲泼尼松龙的临床优点:①对于突聋患者的治疗, 临床总有效率和痊愈率明显高于其他途径应用糖皮质激素等治疗方案。②仅局部应用甲泼尼松龙40 mg/d, 既能使高浓度的药物有效的持续作用于内耳, 又能防止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所引起的不良反应。③糖尿病、高血压病等有糖皮质激素应用禁忌证的患者, 也可经圆窗置管灌注甲泼尼松龙, 增加此类患者康复的机会。④手术操作简单, 可于内镜下操作, 创伤小、无不良并发症, 仅1例患者出现味觉减退, 于治疗结束1周后恢复。通过对本组的临床观察, 发现发病1周内、年纪较轻, 单耳发病、不伴眩晕、非全聋等情况的患者, 预后较好。与之相反, 病程较长、老龄患者、双耳发病, 伴有眩晕、全聋等情况, 常提示预后较差, 所占因素越多, 预后越差, 发病前有上呼吸道感染病史, 也是对恢复不利的因素。另外发现有个别的患者有自愈的现象, 未经任何治疗而痊愈。患者在治疗过程中, 听力的恢复, 通常早于耳鸣的改善, 少部分伴耳鸣的患者, 直至听力恢复正常后, 耳鸣仍仅有部分缓解或无改善。可能与伴耳鸣的患者, 病变侵及范围较广有关;或是病变发展转归过程中, 所产生的紊乱的电信号, 且此类患者性格易激惹, 情绪更加烦躁, 所以治疗期间应让患者保持平和心态, 相对卧床,避免接触噪音。治疗组无效的8例患者, 除上述因素外, 还有可能和圆窗假膜的存在, 阻碍药物的渗透吸收有关。
圆窗置管微泵灌药技术应尽早应用, 置管时注意防止损伤位于鼓环下的鼓索神经, 并仔细清理圆窗假膜及圆窗龛内的纤维结缔组织。如果患者前期治疗中, 应用了大量的抗凝剂和血管扩张剂, 可能会对手术操作造成一定影响;圆窗暴露较好的患者, 可以直接行鼓膜后下象限切开, 经鼓膜置管于圆窗龛, 降低手术操作难度。
临床上不乏经鼓室注射糖皮质激素治疗突聋的报道, 但应用圆窗置管微泵灌药技术的报道较少。本组患者经该方法治疗, 总有效率和痊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值得临床推广。但圆窗置管微泵灌注甲泼尼松龙用于治疗突聋时, 其给药剂量、时间、重复疗程的时机及时间等方面, 仍需更深入的研究。
[1] 杨军, 吴浩.鼓室内给药治疗内耳疾病的基础与研究.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 2004, 39(12):770-772.
[2] Parnes LS, Sun AH, Freeman DJ.Corticosteroid pharmacokinetics in the inner ear fluids: an animal study followed by clinical application.Laryngoscope, 1999, 109(Supplement S91):1-17.
[3] Kopke RD, Hoffer ME, Wester D, et al.Targeted topical steroid therapy in sudden 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Ontology & Neurotology, 2001, 22(4):475-479.
[4] 孙霞玲, 任基浩, 卢永德.圆窗置管微泵灌注地塞米松治疗难治性突发性感应神经性聋.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07, 21(4):146-148.
10.14163/j.cnki.11-5547/r.2015.26.128
2015-04-27]
466000 河南省周口五官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