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颈动脉狭窄和支架植入术疗效评价
2015-02-01王雪伟黄晓云郭卫红
王雪伟 黄晓云 郭卫红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颈动脉狭窄和支架植入术疗效评价
王雪伟 黄晓云 郭卫红
目的 探讨脑卒中筛查中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评价颈动脉狭窄及颈动脉支架置入术(PTAS)的疗效。方法 98例应用CDFI筛查诊断颈动脉狭窄患者, 随机分为治疗组61例和对照组37例,并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治疗组行颈动脉血管内支架置入术, 对照组接受药物保守治疗, 术后1年应用CDFI对比两组患者血管病变变化情况。结果 CDFI和DSA对颈动脉狭窄的诊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年后治疗组患者1例(1.6%)发生动脉再狭窄, 对照组患者动脉血管狭窄程度加重(包括闭塞)23例(62%), 颈动脉内支架置入术疗效确切。结论 CDFI能准确诊断颈动脉血管狭窄, 客观评价血管内支架置入治疗对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疗效, CDFI可重复检查, 是评价和随访颈动脉狭窄颈动脉支架术疗效的重要手段。
彩色多普勒超声影像;颈动脉支架;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脑血管病近年已成为我国民众第一位死因, 要预防脑卒中发病, 及早查出加以干预, 是一项重要的防控措施。PTAS是一种微创性血管成形术[1]是临床治疗颈动脉重度狭窄新方法。本课题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技术, 评价颈动脉狭窄和PTAS疗效, 对比分析98例颈动脉狭窄患者PTAS和药物保守治疗疗效, 初步评价PTAS对颈动脉狭窄治疗的临床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1年1月~2014年1月本院行脑卒中筛查的狭窄率为70%~99%的患者共计98例, 男56例, 女42例,年龄40~87岁。所有受检者中, 高血压21例, 糖尿病21例,冠心病27例, 高脂血症29例。所有患者均无严重肝肾功能不全、颈部放疗、颈动脉高位狭窄。随机分为治疗组61例和对照组37例。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经患者同意98例接受DSA检查, 并对比分析DSA检查和CDFI结果。治疗组患者接受PTAS治疗, 对照组接受药物保守治疗, 术后1年应用PTAS复查对比两种治疗的效果。
1.3 仪器 采用美国 PhilipsIE 33超声诊断仪 5.0~12.0 MHz超宽频线阵探头和 2.0~4.0 MH凸阵探头检测。常规扫查双侧颈总动脉 、颈内动脉、椎动脉锁骨下动脉, 筛选并记录狭窄率(70%~99%)的98例患者, 进一步做DSA检查。依照CDFI诊断标准2003年, 美国放射超声会议就颈动脉狭窄的超声检查和诊断标准 , 颈动脉CDFI检测应选择二维灰阶显像、彩色血流显像和多普勒频谱分析三种方式, 将颈动脉狭窄的诊断分为正常或狭窄<50%、狭窄50%~69%、狭窄≥70%到接近闭塞、完全闭塞等级。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1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CDFI和DS A对血管狭窄率的判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年后治疗组患者有1例(1.6%)发生动脉再狭窄,对照组患者动脉血管狭窄程度加重(包括闭塞)23例(62%),颈动脉内支架置入术疗效确切。
3 讨论
2008年我国居民第三次死因抽样调查结果显示, 脑血管病已成为我国国民第一位的死亡原因, 在脑血管病中, 尤以缺血性脑卒中造成的损害更大。脑卒中筛查在本院开展以来, CDFI已经日益成为早期诊断颈动脉狭窄的重要检查。对血管已有基础性病变的人群来说, 及早筛查出病因及病变程度,并给以适当的干预, 即脑卒中的二、三级预防, 是一项重要的防控措施。狭窄程度较轻的及早给以行为指导或药物干预,狭窄严重的患者采取PTAS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治疗,去除其发生脑卒中的病源, 减少脑卒中的发生及其后的伤残。
对于颈动脉狭窄病变的检出, 是及时实施支架治疗的关键, 华杨等[2]观察119例PTAS患者24个月, 无1例发生明显的再狭窄。治疗组61患者在本院神经内科接受PTAS, 1年以后复查CDFI狭窄未明显增加。随着脑保护装置应用、再狭窄病因研究及干预和支架结构改进, 近期和远期疗效得到进一步提高, 正在迎来颈动脉狭窄治疗的“黄金时代”[3]。大量的临床试验证实, PTAS的早中期效果和并发症与防治与CEA效果相当[4]。目前, 我国颈内动脉起始部重度狭窄患者大多选择PTAS, 与欧美地区以CEA为主不同。在我国大多数医疗中心, 接受PTAS的病例数明显高于CEA;这一现状既有其历史原因, 也与现有准入机制有关。另外他汀类药物在临床的广泛应用, 使支架植入后的再狭窄发生率明显降低。颈内动脉狭窄性病变患者接受颈动脉支架成形术的病例数增长十分迅速, 临床应开展大规模临床流行病学调查, 依照循证医学证据, 制定治疗原则。
对照组患者采用药物及改善生活方式等治疗颈动脉狭窄。目前用于预防和治疗动脉狭窄药物有多种, 主要有抗血小板药物、抗血栓药物、抗炎症药物、生长因子抑制剂、抗细胞增殖药物、降脂药物等。尽管许多药物在动物实验显示了良好的预防狭窄作用, 迄今为止尚无一种药物能明确减轻动脉血管狭窄, 原因可能为临床多采用全身给药, 缺乏病变组织靶向性, 病变局部药物浓度低, 从而达不到有效治疗浓度。
本研究不足之处在于, 各项超声新技术应用于颈动脉狭窄的诊断, 如血管造影及三维重建技术可更加直观地反映血管走行, 利用上述新方法对颈动脉狭窄程度进行评估是否会更加有效, 还有待做进一步探讨。
[1] Yadav JS, Wholey MH, Kuntz RE, et al.Protected carotid-artery stenting versus indaterectomy in high risk patients.New Engl J Med, 2004 (351):15.
[2] 华扬, 凌晨, 段春, 等.颈动脉狭窄支架治疗前后的超声检查结果分析.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2004, 1(1):31-33.
[3] Wholey MH, Jarmolowdki CR, Wholey M, et al.cartiod artery stent placement-ready for prime time? Vase Interv Radiol, 2003(14):1-10.
[4] 刘建民, 黄清海, 洪波, 等.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颈动脉狭窄.中华放射学杂志, 2002(11):985-988.
10.14163/j.cnki.11-5547/r.2015.18.066
2015-01-12]
454001 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超声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