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人心脏瓣膜病的外科治疗效果观察

2015-02-01徐黎青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10期
关键词:瓣膜病三尖瓣主动脉瓣

徐黎青

老年人心脏瓣膜病的外科治疗效果观察

徐黎青

目的 探讨老年人心脏瓣膜病的外科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 150例老年人心脏瓣膜病患者, 其中35例患者采用二尖瓣置换术治疗、11例患者采用三尖瓣置换术、18例患者采用主动脉瓣置换术、6例患者采用二尖瓣及三尖瓣置换术, 8例患者采用二尖瓣及主动脉双瓣置换术, 29例患者采用三尖瓣整形、21例患者采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9例患者采用左心耳结扎、13例患者采用左心房血栓清除;其中生物瓣130例、人工机械瓣20例。结果 手术后早期死亡12例, 其余138例患者均治愈后出院, 2年随访期内死亡9例, 患者存活率为86.0%。结论 针对性给予老年心脏瓣膜置换术治疗有助于提高患者生存率, 延长生存时间。

老年人;心脏瓣膜病;外科治疗

近年来随着老龄化进程的推进, 心脏外科手术老年人逐渐增加。老年人机体抵抗力较差, 病情较为严重, 病程长、合并症较多, 同时手术耐受性较差, 这就导致手术风险性明显增加, 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均比较高, 因此如何采取安全性高的手术治疗方式, 减少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死亡率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1]。为探讨老年人心脏瓣膜病的外科治疗方法及效果, 作者对本院近2年收治的150例老年人心脏瓣膜病患者进行研究分析, 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2010年8月~2012年8月收治的150例老年人心脏瓣膜病患者, 其中男86例, 女64例, 年龄60~78岁, 平均年龄(66.35±5.21)岁, 其中风湿性瓣膜病75例, 先天性心脏病46例, 老年退行性瓣膜病20例, 感染性心内膜炎6例, 主动脉瘤3例, 合并症:糖尿病32例, 冠心病45例。1.2 临床表现及检查 患者进入医院时多伴随不同程度的气促、心悸等临床表现, 患者病变瓣膜区听诊可闻及瓣膜关闭不全、狭窄等导致的杂音, 其中30例患者伴随双下肢水肿现象;患者均接受心电图检查, 其中心肌劳累41例, 心肌缺血23例, 心房纤颤86例;彩超显示:二尖瓣狭窄46例,二尖瓣关闭不全68例, 主动脉瓣明显狭窄21例,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15例;术前心功能分级:Ⅲ级92例, Ⅳ级58例,所有患者术前均接受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 结果显示1支冠脉病变15例, 至少2支冠脉病变41例。

1.3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在全身麻醉诱导下进行手术治疗, 中度低温体外循环下进行, 给予患者进口膜式氧合器,在冠状动脉开口部位或者自主动脉根部进行顺行灌注, 首次灌注冷血停跳液1000~1200 ml, 间隔20~30 min则减少1/2灌注, 同时在局部放置冰屑对心肌进行保护。

35例患者采用二尖瓣置换术治疗、11例患者采用三尖瓣置换术、18例患者采用主动脉瓣置换术、6例患者采用二尖瓣及三尖瓣置换术, 8例患者采用二尖瓣及主动脉双瓣置换术, 29例患者采用三尖瓣整形(Manipals法整形11例, Dwvegas法整形11例, Hay氏法7例)、21例患者采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9例患者采用左心耳结扎、13例患者采用左心房血栓清除, 其中生物瓣130例、人工机械瓣20例。对于冠状动脉病变患者则先接受冠脉旁路移植远端血管的吻合、瓣膜置换术之后, 移植血管近端、升主动脉吻合, 同时前降支大都与左侧内乳动脉端侧吻合, 患者体外循环时间平均为(102.28±58.67)min, 患者主动脉阻断时间为(67.52±31.27)min。瓣膜材料:其中生物瓣130例、人工机械瓣20例。进口瓣121例, 国产瓣29例。两组患者手术结束后, 间隔1 h对其体温、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中心静脉压、尿量等指标进行观察, 对于术前出现肺动脉高压、低心排出量综合征患者, 可采用Swan-Ganz导管对患者心脏指数、心输出量等进行监测。

2 结果

手术治疗后早期死亡12例, 其余138例患者均出院, 患者发生并发症情况:呼吸功能不全11例, 低心排出量综合征8例, 肾功能不全10例, 严重心律失常3例, 并发症发生率为21.3%。对患者进行为期2年随访, 结果显示2年随访期死亡9例, 患者存活率为86.0%。

3 讨论

近年来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医疗卫生条件不断改善,心脏外科患者的老龄化趋势逐渐突出。国外流行病学研究显示2000年德国心脏手术患者中37%患者年龄>70岁, 如何有效降低病死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已经成为临床医学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2]。体外循环、心血管外科及麻醉技术日趋成熟, 高龄老年心脏瓣膜置换术在临床使用逐渐增加, 然而老年人同时伴随其他脏器功能障碍, 这就导致患者病死率较高, 已经高达3.5%~20.0%, 因此在手术操作中严格手术流程,合适处理, 对于减少手术风险, 促进患者康复。高龄患者身体各器官、系统功能均减退, 因此手术后患者出现的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并发症较多, 当患者出现非炎症病变时, 其钙化率较高, 同时心功能较差, 耐受力较差, 患者器官功能明显下降, 同时受到血液稀释、体外循环、心脏停跳等影响,患者出现严重并发症及死亡率较高, 因此在对高龄老年人心脏瓣膜病进行治疗时, 术前需要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估, 尽量控制患者并发症, 使其各项生理指标能够控制在正常水平,给予患者对症、利尿、强心、支持等治疗, 从而保证手术的成功。

瓣膜选择对于老年患者心瓣膜病成功与否亦有着较大的关联, 临床使用的人工瓣膜及生物瓣膜各有优势, 一般认为对于年龄>65岁且采用主动脉瓣置换治疗的患者, 或者采用70岁以上的二尖瓣置换患者进行治疗时主张采用生物瓣膜,然而目前临床关于增龄是否会导致抗凝药物使用时引起的血栓、出血, 生物瓣膜易损性等所导致的再次手术对于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可引起的出血风险、血栓是否超出等尚存在较大的争议[3]。心脏瓣膜病治疗后常出现精神症状、栓塞、呼吸衰竭、心律失常、低心排综合征、精神症状、脑血管意外、消化道溃疡并出血等并发症, 严重威胁患者的健康,因此在手术早期, 医护人员要系统规范手术操作, 同时对于出现的意外情况积极果断的进行处理, 在手术操作中医护人员要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 从而保证手术顺利进行。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患者经过积极治疗后存活率为86.0%, 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21.3%。

综上所述, 在老年心脏瓣膜病患者的外科治疗中, 给予针对性的手术治疗, 严格手术操作, 预防术后并发症, 有助于促进患者康复。

[1] 侯晓彤, 孟旭, 白涛, 等.≥65岁老年人心脏瓣膜病的外科治疗.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2005, 21(6):325-327.

[2] 邹本峰.老年人心脏瓣膜病的外科治.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3, 33(1):191-193.

[3] 魏小栋, 孙艳华, 刘隽炜.三维成形环治疗老年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继发性三尖瓣关闭不全的疗效.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3, 33(21):5305-5306.

10.14163/j.cnki.11-5547/r.2015.10.054

2014-11-03]

453000 河南省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胸外科

猜你喜欢

瓣膜病三尖瓣主动脉瓣
新活素治疗瓣膜病和非瓣膜病心脏病所致心力衰竭的效果分析
三维超声联合超声二维斑点示踪技术在心脏瓣膜病评估中的价值
对比分析二叶式主动脉瓣与退行性三叶式主动脉瓣的超声及临床特点
合并三尖瓣中重度反流的膜周部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疗效评价
老年人群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抗凝治疗
22例先天性心脏病术后主动脉瓣下狭窄的再次手术
12例二叶式主动脉瓣超声心动图的回顾性分析
超高龄主动脉瓣狭窄患者行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围术期护理分析
无缘无故出现咳嗽警惕心脏瓣膜病
功能性三尖瓣关闭不全的外科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