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剂量孕激素治疗无排卵型月经失调的临床效果观察

2015-02-01赵秀芝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35期
关键词:黄体酮孕激素月经

赵秀芝

不同剂量孕激素治疗无排卵型月经失调的临床效果观察

赵秀芝

目的 分析不同剂量孕激素治疗无排卵型月经失调的临床效果。方.160例无排卵型月经失调患者, 随机分为A、B、C、D四组, 各40例。A、B、C、D组分别给予100、200、300、400 mg黄体酮治疗, 对比四组临床效果。结果 四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撤药性出血发生率、出血量及持续时间对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B、C、D组(P<0.05)。结论 不同剂量孕激素治疗无排卵型月经失调均具有显著效果, 而低剂量孕激素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值得临床借鉴使用。

不同剂量孕激素;无排卵型月经失调;临床效果

临床对无排卵型月经失调治疗以补充孕激素作为主要方法, 以此恢复体内孕激素水平, 使子宫内膜能够正常脱落。而为了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及安全性, 本文以160例无排卵型月经失调患者为例, 分别采取不同剂量孕激素治疗, 其效果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160例无排卵型月经失调患者均为2013年5月~2014年12月到本院就诊的患者, 经临床症状、血清孕酮(P)等检测, 与《妇产科学》[1]中无排卵型月经失调诊断标准相符;无黄体酮禁忌证;子宫内膜厚度0.5 cm以上, P<9.51 nmol/L;排除合并子宫内膜癌、子宫器质性病变者;患者年龄20~42岁, 平均年龄(25.8±5.5)岁;停经时间>45 d。将其随机分为A、B、C、D四组, 每组40例。四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A组患者每晚睡前口服黄体酮胶囊100 mg;B组患者每早晚分别口服黄体酮胶囊100 mg;C组患者每晚睡前口服黄体酮胶囊300 mg;D组患者每早晚分别口服黄体酮胶囊200 mg;四组患者均连续用药10 d。

1.3 观察指标 观察四组患者治疗后的撤药性出血发生率,计算患者出血量, 统计其出血持续时间, 并采用B超检测患者用药前后子宫内膜厚度, 观察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疗效判定标准[2]显效:患者发生撤药性出血, 月经量恢复正常, 子宫内膜厚度正常;有效:患者发生撤药性出血, 月经量较少, 月经干净3 d后子宫内膜厚度减少, 在正常范围;无效:停药后未发生撤药性出血, 子宫内膜未脱落。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 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四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 A组患者显效23例, 有效16例, 无效1例, 总有效率为97.5%(39/40);B组患者显效22例,有效17例, 无效1例, 总有效率97.5%(39/40);C组患者显效25例, 有效15例, 无效0例, 总有效率100.0% (40/40); D组患者显效26例, 有效14例, 无效0例, 总有效率100.0%(40/40), 四组总有效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四组患者撤药性出血发生率对比 A、B、C、D组撤药性出血发生率分别为97.5%(39/40)、97.5%(39/40)、100.0% (40/40)、100.0%(40/40), 四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 四组患者出血量及持续时间对比 A组的出血量为(80.18.11.64)ml、持续时间为(5.12±1.08)d, B组分别为(78.94±12.04)ml、(5.36±1.27)d, C组分别为(78.63±11.52)ml、(5.34±1.62)d, D组分别为(80.36±10.25)ml、(5.40±1.63)d, 四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4 四组患者不良反应对比 四组患者均未发生肝肾功能、血尿常规异常等严重不良反应, 以恶心呕吐、头晕、腹痛为主。A、B、C、D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5%(1/40)、15.0% (6/40)、17.5%(7/40)、22.5%(9/40), 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B、C、D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月经失调是女性常见症状, 女性雌孕激素紊乱或缺乏,是导致月经失调发生的主要原因。无排卵型月经失调是指女性排卵障碍会降低体内孕激素水平, 导致子宫内膜无法正常脱落, 出现月经紊乱的情况[3]。无排卵型月经失调多发生在青春期或绝经过渡期, 以月经量增多、经期紊乱、子宫不规则出血等症状为主, 对女性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临床治疗无排卵型月经失调时, 以补充孕激素为主, 其治疗原则是要调整月经周期, 促使患者排卵, 恢复子宫内膜厚度。女性体内雌激素、孕激素与月经周期形成密切相关,患者月经后期排卵后黄体会分泌大量孕激素, 使子宫内膜增殖期转为分泌期。而黄体酮萎缩, 孕激素撤退促使月经来潮。因此及时补充孕激素, 可恢复月经正常。在此次研究中, 四组患者均采取黄体酮治疗, 结果显示, A、B、C、D组治疗总有效率、撤药性出血发生率、出血量及持续时间对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显示, 对患者采取不同剂量黄体酮治疗, 均具有显著治疗效果, 促使患者临床症状恢复正常。

黄体酮是临床常用孕激素, 属于天然孕激素, 由卵巢黄体分泌, 可降解体内雌激素受体, 促使子宫内膜增殖期转化为分泌期, 发生蜕膜样变, 使子宫内膜萎缩并脱落, 以此保护子宫内膜。对患者采取黄体酮治疗时, 一般治疗时间最短为10 d, 通常患者机体补充足够孕激素时, 其体内孕激素达到一定剂量, 起到的效果相似。本次研究中, A、B、C、D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5%、15.0%、17.5%、22.5%, 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B、C、D组(P<0.05)。可见, 对患者采取低剂量黄体酮治疗, 可降低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 安全性较高。

综上所述, 不同剂量孕激素治疗无排卵型月经失调均具有显著效果, 而低剂量孕激素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并使用。

[1] 陈霖.不同剂量孕激素治疗无排卵型月经失调的疗效对比分析.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5.28(6):784-785.

[2] 徐凤秋, 陈建美.不同剂量孕激素治疗无排卵型月经失调的疗效比较.中国基层医药.2013.20(19):2993-2995.

[3] 郑婷萍, 孙爱军, 王亚平, 等.不同剂量孕激素治疗无排卵型月经失调的疗效比较.实用妇产科杂志.2011.27(12):918-924.

10.14163/j.cnki.11-5547/r.2015.35.125

2015-07-16]

130021 吉林省人民医院

郭杰

猜你喜欢

黄体酮孕激素月经
不同剂量孕激素治疗无排卵型月经不调的临床疗效对比
黄体功能不全所致先兆流产患者应用黄体酮治疗的疗效观察
月经越来越少,是衰老了吗
来月经,没有痛感正常吗
月经量变少了,怎样可以多起来
保胎药须小心服
来月经,没有痛感正常吗
脉血康胶囊联合雌孕激素治疗血瘀型原因不明的月经过少
黄体酮序贯疗法治疗先兆性流产的临床疗效分析
黄体酮调月经需连用三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