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血压左室肥厚心肌缺血采用心脑舒通联合缬沙坦治疗的临床价值探析

2015-02-01曲艳红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35期
关键词:心脑缬沙坦左室

曲艳红

高血压左室肥厚心肌缺血采用心脑舒通联合缬沙坦治疗的临床价值探析

曲艳红

目的 分析高血压左室肥厚心肌缺血采用心脑舒通联合缬沙坦治疗的临床疗效。方.124例高血压左室肥厚心肌缺血患者,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62例。观察组采用心脑舒通联合缬沙坦治疗, 对照组采用单纯缬沙坦治疗, 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压、心肌缺血症状改善情况及左室肥厚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高血压左室肥厚心肌缺血患者以心脑舒通、缬沙坦联合方式进行治疗效果显著, 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高血压;左室肥厚心肌缺血;心脑舒通;缬沙坦

高血压为临床常见病, 患者长期处于高血压状态则易对其血管及心脏结构功能造成影响, 对患者健康的威胁性极大。高血压左室肥厚心肌缺血作为心血管独立危险因素对患者心功能的损害极大, 及时开展治疗对降低患者死亡率有重要作用[1]。本研究就收治的124例高血压左室肥厚心肌缺血患者采用单纯缬沙坦及心脑舒通联合缬沙坦两种方式治疗, 观察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本院就诊的124例高血压左室肥厚心肌缺血患者, 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62例。观察组男35例, 女27例, 年龄40~75岁, 平均年龄(55.9±9.6)岁;高血压病程最短2年, 最长14年, 平均病程(8.5±2.2)年;对照组男33例, 女29例, 年龄43~78岁, 平均年龄(58.7±8.8)岁;高血压病程最短3年,最长13年, 平均病程(7.9±3.1)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单纯缬沙坦治疗.1次/d.80 mg/次, 口服用药, 连续用药6个月。观察组采用心脑舒通与缬沙坦联合治疗, 其中缬沙坦用药方式与对照组相同, 观察组同时加用心脑舒通口服治疗.3次/d.30 mg/次, 连续用药6个月。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心肌缺血改善情况, 同时对两组治疗前后血压情况(舒张压、收缩压)、左室肥厚指标改善情况进行比较;左室肥厚指标主要包含左心室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VST)、左心室舒张末期后壁厚度(LVDPWT)、 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和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

1.4 疗效判定标准[2]显效:经治疗患者临床症状消失,心电图ST段恢复正常, 或恢复程度>0.1 mV;有效:经治疗患者临床症状明显好转, 心电图ST段恢复程度>0.05 mV, 但<0.1 mV;无效: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变, 心电图无显著好转。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心肌缺血改善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经治疗后显效、有效、无效分别为52、8、2例, 总有效率为96.8%, 对照组分别为30、23、9例, 总有效率为85.5%,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前舒张压、收缩压分别为(106±5)、(160±10)mm Hg (1 mm Hg= 0.133 kPa);治疗后分别为(83±5)、(115±9)mm Hg;对照组患者治疗前舒张压、收缩压分别为(107±7)、(162±8)mm Hg;治疗后分别为(93±6)、(128±7)mm Hg;两组治疗前舒张压、收缩压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两组均有所改善, 但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左室肥厚指标改善情况比较 观察组治疗前IVST、 LVDPWT、LVDD和LVMI分别为(13.5±1.1) mm、(12.4±1.4)mm、(47.4±6.3)mm、(137.6±22.5)g/m2;治疗后分别为(9.8±0.8)mm、(9.5±1.2)mm、(42.2±6.1)mm、(108.5.20.8)g/m2;对照组治疗前IVST、 LVDPWT、 LVDD和LVMI分别为(13.3±1.4)mm、(11.9±1.5)mm、(47.6±6.1)mm、(139.3.20.9)g/m2;治疗后分别为(12.1±1.1)mm、(11.5±1.4)mm、(45.5±6.3)mm、(122.4±21.2)g/m2;两组患者治疗前IVST、LVDPWT、 LVDD和LVM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高血压左室肥厚心肌缺血作为心血管独立危险因素通常会对患者心功能造成严重影响。与普通高血压患者相比高血压左室肥厚心肌缺血患者的死亡率明显上升, 因此, 临床上必须要加以重视。对于该类患者不仅要有效控制其血压, 同时需对其左室肥厚心肌缺血情况加以重视, 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抑制及逆转, 以减少心血管事件发生, 降低患者死亡率。

左心室肥厚主要是因长期高血压对心脏造成影响, 导致患者体内儿茶酚胺及血管紧张素Ⅱ的释放量增加对心肌细胞造成刺激, 使得心肌细胞出现肥大、间质纤维化等现象所致,严重影响患者健康及安全。另外, 由于高血压患者内皮功能极易出现异常, 此现象也会促使血管收缩, 导致内皮素释放量增加, 进而使得患者心肌细胞产生肥大增生现象。故而,对于该类患者的治疗必须要加强对降血压及控制左心室肥厚的重视。

缬沙坦为临床上常用的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的一种,其可选择性阻断血管紧张素Ⅱ受体, 并可对血管紧张素收缩血管进行抑制, 同时可对肾上腺产生刺激, 使得醛固酮释放量增加, 进而可达到降血压的目的。不仅如此, 该药物还可阻止血管紧张素促心血管细胞增殖肥大, 对预防心肌细胞重构有重要作用, 有助于改善预后, 减少患者死亡。心脑舒通的主要成分为蒺藜总皂苷, 其在降低患者血清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方面有重要价值, 且该药物还可对动脉及心脏脂质的沉积现象进行阻滞, 可有效增强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功效, 进而可达到改善心肌缺血及左心室肥厚现象的作用。两种药物联合应用可发挥协同作用, 效果显著[3]。

综上所述, 高血压左室肥厚心肌缺血患者以心脑舒通、缬沙坦联合方式进行治疗效果显著, 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1] 张乃奇.心可舒胶囊配伍厄贝沙坦片治疗高血压左室肥厚心肌缺血的临床研究.中国医学创新.2012.9(14):8-10.

[2] 邱先辉, 张力.心可舒联用厄贝沙坦和氨氯地平对中重度高血压左室肥厚心肌缺血的疗效观察.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0.8(11):1281-1283.

[3] 王宝平. 心脑舒通与缬沙坦联合治疗高血压左室肥厚心肌缺血的疗效.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电子版).2014.2(18):7-8.

10.14163/j.cnki.11-5547/r.2015.35.116

2015-08-12]

115007 辽宁省营口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心医院

猜你喜欢

心脑缬沙坦左室
心脏超声配合BNP水平测定在高血压左室肥厚伴心力衰竭诊断中的应用
从缬沙坦结晶母液中回收缬沙坦
M型超声心动图中左室射血分数自动计算方法
血浆corin、NEP、BNP与心功能衰竭及左室收缩功能的相关性
心脑苏颗粒(无糖型)中4种成分在大鼠血浆中的药动学行为
缬沙坦和雷公藤多苷联合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蛋白尿的效果
一测多评法测定心脑健胶囊(片)中6种儿茶素
益肾活血法治疗左室射血分数正常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缬沙坦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高血压合并蛋白尿46例疗效观察
心脑同病急重症从风瘀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