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效果分析

2015-02-01胡国勇徐丽娜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35期
关键词:充血性时限起搏器

胡国勇 徐丽娜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效果分析

胡国勇 徐丽娜

目的 探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46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患者, 应用心脏起搏器的心脏同步化治疗方案进行治疗。术前和术后6个月分别对QRS波时限、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舒张末内径进行检测。观察三项指标变化。结果 治疗6个月后, QRS波时限为(127.9±12.8)ms, 左心室舒张末内径为(55.1±7.8)mm, 较治疗前均有所下降, 左心室射血分数为(42.1±6.9)%, 与治疗前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对于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具有显著效果, 但是在治疗的同时一定要确保手术的安全性。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效果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包括左心衰竭、右心衰竭和全心衰竭。其临床表现主要与何侧心力衰竭有关。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是心血管疾病的最终阶段, 发病率和病死率极高。目前临床上对于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治疗多是以药物为主, 用来减轻心脏的前、后负荷[1]。应用药物进行治疗, 虽然能够轻微缓解病症, 但有大部分患者即使给予最好的药物, 也不能达到较好的临床效果, 因此寻找一种新型有效的治疗方案成为当务之急。本科室采用双室同步起搏的方式, 减轻二尖瓣反流、增加心输出量, 同时结合患者临床资料进行治疗,本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0月~2015年3月入住本院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患者46例, 其中男27例, 女19例。年龄51~74岁, 平均年龄61.7岁。病程8~15年, 平均病程10.2年。根据纽约心脏病协会新功能分级(NYHA), 所有患者均属于Ⅲ~Ⅳ级。均可以进行手术。

1.2 方法 ①在患者安装心脏起搏器前, 进行QRS波时限、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舒张末内径等指标检测, 并做好结果记录, 选取患者各项生理指标最佳时期进行手术。制定出手术风险紧急预案备用。②对患者进行冠状静脉造影, 提前掌握患者血管分布状况。③对患者采取常规消毒, 再进行局部麻醉。④对所有患者均选取St, JudeMEDICAL5596 IS-1型起搏器进行治疗。在患者处于麻醉期间, 经左锁骨下静脉进行穿刺, 然后将起搏器置入, 使得起搏器的电极穿过冠状动脉窦, 然后进入右心房最后达到右心室, 根据先前造影的结果选择最佳位置, 对双室起搏阈值与感知参数进行测试, 当两个数值结果达标后, 将电极位置固定, 然后将各电极导线分别和起搏器进行连接, 将脉冲发生器埋入左侧胸大肌前袋囊内, 缝合好切口即可。⑤成功置入起搏器的患者, 再给予利尿剂、血管紧张素Ⅱ转化酶抑制剂等常规药物进行治疗。⑥术后10 d内, 注意对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进行跟踪观察记录, 并注意观察患者是否出现不适感、起搏器的工作情况是否正常等。手术后, 每隔1个月对起搏器的参数进行优化设置, 使起搏器保持最佳工作状态。患者一旦出现身体不适等问题, 立即启动紧急预案。术后6个月内, 对患者进行随访调查, 及时通知患者进行心动图复查, 以便掌握患者身体指标动态变化, 同时对患者心功能进行分级评估。

1.3 观察指标 手术6个月后, 对QRS波时限、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分别进行检测, 根据NYHA功能分级标准对患者分级[2]。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前QRS波时限为(159.9±19.8)ms, 左心室舒张末内径为(59.8±7.3)mm, 左心室射血分数为(26.1.4.9)%。治疗后QRS波时限为(127.9±12.8)ms, 左心室舒张末内径为(55.1±7.8)mm, 左心室射血分数为(42.1±6.9)%。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进行NYHA重新分级后,均有了一级及以上的改善。

3 讨论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是困扰医学界较长时间的一种疾病, 它的发生率和死亡率非常高, 临床上多是应用药物进行治疗, 药物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患者的痛苦, 但是并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随着起搏器的广泛运用, 心脏同步化治疗又有了新的进展。实验数据显示, 应用心脏起搏器治疗,患者的QRS波时限、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舒张末内径三项指标都向着正常化进行, 患者的NYHA级别均有了一定的改善, 但是由于心脏本身的特殊性, 进行手术前一定做好应急预案, 以防出现措手不及的状况出现, 同时要严格把握患者各项生理指标, 确保患者在最佳的身体状况下进行手术,从而减低手术风险, 提高手术安全性。手术结束后, 要做好对患者不良反应的跟踪观察, 及时作出备案和应对。但是这个方法有一个缺点, 就是运用起搏器进行心脏同步化治疗的成本比较高, 费用较大, 对患者经济情况来说是一个较大的挑战, 在临床上很难广泛推广运用。因此, 今后对于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 可以尝试将药物治疗和心脏起搏相结合的方式, 观察是否能用最低的成本、最有效的方式缓解患者的痛苦,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总之, 今后还要继续将心脏再同步化治疗进行完善, 寻找既能降低手术成本, 又能使治疗效果更好的治疗方法, 期待在心脏治疗方面创造更大的突破。

[1] 胡宇宁.心脏再同步治疗10例慢性心衰的短期临床疗效.中华全科学.2013(12):126.

[2] 程红颖, 张瑞凤.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脏再同步治疗的现状.河北联合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15(6):790-792.

10.14163/j.cnki.11-5547/r.2015.35.113

2015-06-29]

117000 辽宁省本溪市中心医院

猜你喜欢

充血性时限起搏器
起搏器置入术术中预防感染的护理体会
永久起搏器的五个常见误区
永久起搏器的五个常见误区
心电图QRS波时限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平行时空
论民事举证时限制度
蒙药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肿胀的临床观察
动态心电图对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房性心律失常的临床分析
探讨超声在评价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非同步化运动中的应用效果
心脏永久起搏器外露后清创重置术的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