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足月新生儿的缺氧缺血性脑病的MRI诊断

2015-02-01赵新光马茜裴中力赵蕊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35期
关键词:缺氧性皮层脑室

赵新光 马茜 裴中力 赵蕊

足月新生儿的缺氧缺血性脑病的MRI诊断

赵新光 马茜 裴中力 赵蕊

目的 研究探讨MRI诊断足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临床应用价值。方.80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 回顾分析其基本资料、MRI影像学检查结果及主要特征。结果 根据患儿的MRI表现, 可将其分为轻度29例(36.3%)、中度39例(48.8%)和重度12例(15.0%)。MRI诊断过程中, 可见T1WI序列上的病灶检出率较高, 矢旁区皮层、皮层下白质、深部白质是主要改变区域,且中重度患儿的预后效果较差。结论 通过对足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MRI诊断, 可以有效判断患儿脑损伤的程度, 并分析评估其预后效果。

足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MRI诊断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是指新生儿在围生期发生宫内窘迫/窒息等引起的脑部病变[1]。缺血缺氧性脑病的发病不仅可能导致其脑部神经受损, 造成残疾, 还有较高的致死率, 对其进行准确的诊断对于挽救新生儿的生命, 评价并促进其预后恢复都有重要意义。本文就2013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80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 探讨MRI成像技术的临床诊断价值,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3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80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 均为足月分娩,并有宫内窘迫、产程缺氧、分娩时窒息等情况出现, 新生儿的Apgar评分≥6分, 均符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临床诊断依据及分度》[2]中制定的临床诊断标准。排除标准:合并宫内先天畸形、宫内感染、颅内出血的患儿、体重低于正常值的患儿。本组参与调查研究的患儿均经CT等手段确诊,均有颅内异常情况出现。80例患儿中, 男49例, 女31例,日龄1~15 d, 平均日龄(4.5±3.2)d, 在出现异常症状后的24 h内入院治疗, 患儿均以惊厥、抽搐、凝视、发绀、呼吸困难、面色苍白、兴奋过度或反应迟钝、昏迷、嗜睡、拥抱反射减弱等为主要临床表现。

1.2 治疗方法 患儿在自然睡眠状态下(多数患儿无法正常入睡, 可以在扫描检查前的30 min内给予口服水合氯醛处理, 给药浓度和给药剂量分别为10%和50 mg/kg)给予MR扫描:使用仪器为西门子symphony1.5 T超导型磁共振成像仪, 以正交头部线圈对患儿行常规轴位自旋回波T1WI、快速自旋回波T2WI序列扫描, 参数设置分别为:T1WI/SE:TR=400 ms, TE=11 ms;T2WI/TSE:TR=4000 ms, TE=85 ms。必要情况下, 还可以对患儿进行冠状位T1WI扫描并和矢状位T1WI、T2WI序列扫描。设置扫描的层厚5 mm, 层间距5 mm, 矩阵为256×256, FOV:22 cm×22 cm, 激励次数2~3次。检查过程中, 需要对患儿进行包裹取暖, 并给予连接有氧气袋的鼻息面罩进行供氧。

选择2名经验丰富、年资高的影像学医师进行阅片, 观察MRI扫描的影像学特征, 如果2名医师的诊断意见发生冲突, 可引入第三人进行阅片分析。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根据患儿的MRI表现, 可将80例患儿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三种, 分别有29例、39例和12例, 分别占36.3%、48.8%、15.0%。

轻度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患儿表现为脑皮层及皮层下白质的T1WI上可见纡曲条状或者点状高信号, 方向是沿脑回走行;在皮层下可见雪花状高信号区;在幕上、幕下、蛛网膜下腔可以观察到少量出血。患儿的预后都相对比较好, 无一例出现神经系统后遗症。

中度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患儿表现为两侧额叶深部白质的T1WI上存在有点状稍高信号(信号呈对称状)或者条带状高信号(方向是沿脑室边缘)改变, 患者大都存在脑水肿, 表现为T1WI上信号降低, T2WI上信号升高的情况。

重度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除了有上述MRI表现, 还存在下列一种或几种MRI表现:①脑室及室外间隙改变, 脑室内出血在MRI上表现出T1WI上高信号, T2WI上低信号的情况, 部分患者还伴有明显的液平征象;②基底节和丘脑改度,受累部位有T1WI不均匀高信号, 呈斑片状, 并具有对称性;③皮层下囊状坏死, 弥漫性脑水肿。

上述中、重度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患儿经2个月后复查,表现出MR异常的有29例, 异常率为56.9%(29/51).6个月后复查, 异常率为37.3%(19/51), 不良预后发生率显著高于轻度患者,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MRI上表现出脑室旁白质软化(局灶性T2WI斑片状或者点状高信号);脑梗死、空洞形成, 且空洞常与脑室贯通形成脑穿通畸形(T1WI上低信号, 而T2WI上高信号);脑萎缩(脑室系统、脑沟、小蛛网膜下腔增大而白质范围缩小)。

3 讨论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是常见的新生儿脑疾, 不仅在短期内威胁患儿的生命健康, 还会影响患儿的脑部发育, 使患儿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出现智力低下等情况[3]。研究认为新生儿出现缺氧缺血性脑病, 即使经治疗后, 在患儿的生长发育过程中也容易出现脑瘫、继发性癫痫、听力障碍、智力障碍等后遗症和继发症, 尤其是智力障碍。因而, 对其进行有效诊断并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MRI扫描在诊断中具有分辨率高、无创、无辐射的特点,可以对患儿的脑灰白质进行清晰分辨, 敏感地反映出脑部病变的位置、性质及范围, 为诊断提供组织学基础, 相对于其他影像学方法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本文参与调查的80例HIE患儿在MRI上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异常征, 且可以对新生儿窒息后的病理改变情况、脑损伤情况进行有效判断和早期预后评估,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王小存, 郑汉朋, 王旭荣, 等. MRI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诊断中影像变化研究分析.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14.22(5).92-93.

[2] 范晓娟.磁共振成像和磁共振波谱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预后的早期评估.中国妇幼保健.2013.28(6):1187-1189.

[3] 孙虹越.足月新生儿的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MRI诊断.中国当代医药.2010.17(2):75-76.

10.14163/j.cnki.11-5547/r.2015.35.067

2015-07-22]

113006 辽宁省抚顺市中心医院

猜你喜欢

缺氧性皮层脑室
脑室镜清除脓苔及术后脑室灌洗、引流在脑室感染中的应用
裂隙脑室综合征的诊断治疗新进展
CT检查与磁共振影像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诊断价值
整体护理预防脑室外引流术后颅内感染的作用分析
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患者扣带皮层结构和灌注变化
急性皮层脑梗死的MRI表现及其对川芎嗪注射液用药指征的指导作用研究
基于复杂网络的磁刺激内关穴脑皮层功能连接分析
黄芪百合颗粒对亚硝酸钠中毒致缺氧性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
脑电图与CT在诊断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中的应用价值
CT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诊断及预后评估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