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二次电切治疗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疗效

2015-02-01张悦杨阳仲伟一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35期
关键词:电切浸润性膀胱癌

张悦 杨阳 仲伟一

探讨二次电切治疗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疗效

张悦 杨阳 仲伟一

目的 探讨二次电切治疗在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临床应用的效果。方.69例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 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4例和观察组35例, 对照组未行二次电气治疗, 观察组患者均行二次电切治疗, 对比两组患者2年内肿瘤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2年内肿瘤复发率为11.43%, 低于对照组患者的26.47%,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22.86%, 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82%,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二次电切治疗可有效降低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肿瘤复发率, 但并发症发生率较高, 临床治疗中应对其慎重选择。

二次电切治疗;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肿瘤复发

膀胱癌为临床常见肿瘤疾病, 其发病率在泌尿系统肿瘤中居于首位, 主要可分为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及肌层浸润性膀胱癌, 而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在膀胱癌初诊患者中的比例为70%~80%[1]。为进一步探讨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临床治疗方法及治疗效果, 本院对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采用二次电切治疗, 现将相关情况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1年3月~2013年6月收治的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69例为本次研究对象, 以上患者均符合中国泌尿外科学会制定的相关标准[2], 均由病理证实为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 排除电切手术及膀胱灌注化疗禁忌证者、认知功能障碍者及合并其他重要脏器疾病患者, 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4例和观察组35例。对照组中, 男21例, 女13例, 年龄39~65岁, 平均年龄(52.3±6.6)岁, 其中单发肿瘤25例, 多发肿瘤9例;观察组35例, 男22例, 女13例, 年龄40~64岁, 平均年龄(52.5±6.7)岁, 其中单发肿瘤24例, 多发肿瘤11例。两组患者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均未行二次电切治疗, 观察组35例患者接受二次电切治疗, 手术方法如下:手术采用Wolf普通电切镜, 两次电切间隔为4周, 且电切标本均进行常规病理检查。于腰硬联合麻醉后对闭孔神经反射较重患者可酌情给予静脉复合麻醉, 同时可采用肌松剂减少患者闭孔神经发射对手术操作造成的不良影响, 确保二次电切手术治疗的安全性及彻底性。采用蒸馏水为电切灌洗液, 切除肿瘤基底边缘以外1.0 cm以上, 至电切镜可见肌纤维或脂肪样组织。以上两组患者均于第一次术后采用吡柔比星30 mg加30 ml注射用水进行膀胱灌注.1次/周, 连续8周后改为1次/个月,至术后1年停止。术后1年内每3个月复查1次.1年后6个月复查1次。

1.3 观察指标 随访2年记录两组患者肿瘤复发情况及疾病进展情况, 同时记录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2年内肿瘤复发情况比较 随访结果显示观察组35例患者中.3、6、9、12、18、24个月肿瘤复发情况分别为:0例, 0例.1例(2.86%).1例(2.86%), 0例.2例(5.71%).2年肿瘤总复发率为11.43%;对照组34例患者中.3、6、9、12、18、24个月肿瘤复发情况分别为:0例.1例(2.94%).2例(5.88%).1例(2.94%).3例(8.82%).2例(5.88%).2年肿瘤总复发率为26.47%。两组患者2年内肿瘤复发率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35例患者中,发生出血3例, 发热性尿路感染1例, 穿孔2例, 尿道狭窄2例, 并发症发生率为22.86%;对照组34例患者中, 发生出血2例, 尿道狭窄1例, 并发症发生率为8.8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具有多发、高复发率的特点,属于肌层未见浸润的膀胱恶性肿瘤疾病, 对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威胁较大。有临床研究表明, 膀胱癌术后发作的主要原因如下。①中心瘤变:主要是指由于尿路上皮组织受到致癌因素的影响较大, 且肿瘤起源较多, 肿瘤切除后, 肉眼不可见的病变组织可能会生长成为新的肿瘤[3];②肿瘤细胞种植:主要是由于肿瘤切除过程中发生细胞脱落, 其在向膀胱壁深层穿透后种植, 最终发展为复发肿瘤[4];③免疫抑制:主要是由于肿瘤细胞残留瘤体后在体内转移, 而多数患者免疫功能低下, 不能有效的将肿瘤细胞完全杀灭, 最终造成复发[5]。

临床研究表明, 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在首次电切治疗后短期内复发, 主要是同手术质量有着较大联系, 因此应通过电切技术的改进和手术操作的规范化来减少肿瘤局部残留, 最终降低复发率。鉴于此对首次电切治疗切除不彻底患者行二次电切意义重大, 有资料表明二次电切残存肿瘤清除率可达55.5%, 可有效降低肿瘤复发率及进展率。

在本次研究中对观察组患者采用二次电切治疗, 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2年内肿瘤复发率为11.43%, 低于对照组患者的26.47%,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二次电切治疗可有效降低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肿瘤复发率, 但是会造成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增加, 在临床中应对其慎重选择。

[1] 程波, 张海芳, 黄连饴.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术后再电切的临床分析.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4.33(2):183-185.

[2] 那彦群, 叶章群, 孙光.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28-30.

[3] 姜振明, 孔垂泽, 宫大鑫, 等. T1期膀胱癌需要行再次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吗.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11.40(9):800-802.

[4] 黄洁夫, 湛海伦, 杨飞, 等.初次TURBt术后病理分期低估原因的分析及处理策略.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12.33(6):434-438.

[5] 贺大林, 吴开杰.膀胱肿瘤二次电切的意义与适应证.现代泌尿外科杂志.2014.19(5):289-290.

10.14163/j.cnki.11-5547/r.2015.35.036

2015-08-19]

116091 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泌尿外科

猜你喜欢

电切浸润性膀胱癌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二次电切术后肿瘤复发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肾镜联合电切镜外鞘治疗膀胱结石临床效果分析
VI-RADS评分对膀胱癌精准治疗的价值
外泌体长链非编码RNA在膀胱癌中的研究进展
同期经尿道手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合并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的效果观察
Analysis of compatibility rules and mechanism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or preventing and treating postoperative recurrence of bladder cancer
浸润性乳腺癌超声及造影表现与P63及Calponin的相关性
乳腺浸润性小叶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观察
浸润性乳腺癌能治好吗
膀胱癌患者手术后症状簇的聚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