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PT、APTT、TT、Fg检测及临床应用

2015-02-01张春雨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7期
关键词:抗凝剂凝血酶原参考值

张春雨

PT、APTT、TT、Fg检测及临床应用

张春雨

目的探讨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含量(Fg)的检测及临床应用。方法采用1:9枸橼酸钠抗凝的静脉血, 充分离心后通过全自动血凝仪检测PT、APTT、TT、Fg。结果经检测发现PT、APTT、TT、Fg能反映内、外源性凝血系统的疾病。结论PT、APTT、TT、Fg检测可用于出血性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病情观察、治疗和药物监测。

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含量;检测;临床应用

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是检测内、外源性凝血系统功能最常用的筛查方法, 不仅是术前患者必须做的常规检测项目, 也用于指导人工瓣膜和心肌梗死、血栓性疾病溶栓治疗应用抗凝剂的使用剂量及凝血系统疾病(如甲、乙型血友病等)的诊断指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本院2013年1~6月住院患者凝血四项测定标本共计4865份, 其中PT异常的标本36份, 检出率0.74%;APTT异常的标本28份, 检出率0.58%;TT异常的标本8份, 检出率0.16%;Fg异常标本19份检出率0.39%。

1.2 仪器与试剂 仪器:日本希森美康株式会社生产的Sysmex CA--500型全自动血凝仪试剂:上海太阳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血凝试剂。

1.3 方法 使用1:9枸橼酸钠抗凝试管, 采取静脉血1.8 ml(对于标本量不足和溶血、脂血的标本需要重新采集, 以免影响结果), 充分离心后用全自动血凝仪检测。PT、APTT标本原则上是要即采即送, 从采血到实验完成一般不超过4 h,室温摆放过久, 会使凝血因子活性降低, 结果延长[1]。

2 检测原理、参考值及临床意义

2.1 PT的原理、参考值及临床意义

2.1.1 原理 在待检测的血浆中加入过量的含钙组织凝血活酶, 重新钙化的血浆在组织因子存在时激活因子Ⅹ成为Ⅹa, 后者使凝血酶原变为凝血酶, 凝血酶又使纤维蛋白原转变为不溶性纤维蛋白, 测定凝固所需的时间。该试验是反映外源性凝血系统疾病最常用的筛选试验, 也可用于口服抗凝剂的治疗监控。

2.1.2 参考值 PT:成人延长11~15 s; 新生儿延长2~3 s;早产儿延长3~5 s。

2.1.3 临床意义

2.1.3.1 PT结果↑ PT大于正常对照3 s就定为延长。多见于:①先天性凝血因子Ⅱ、Ⅴ、Ⅶ 、Ⅹ缺乏及低或无纤维蛋白原血症(Fg 0.5 g/L)。②缺乏获得性凝血因子, 例如DIC(PT是DIC实验室筛查诊断标准之一)、肝病阻塞性黄疸和维生素 K缺乏等。

2.1.3.2 PT结果↓ 先天性凝血因子Ⅴ增多、高凝状态、口服避孕药、其他血栓前状态及血栓性疾病。

2.1.3.3 用于香豆素类等口服抗凝药的监测 以维持PT值在参考值的2倍左右即25~30 s 将INR为2~3时作为口服抗凝剂治疗时的适应范围。当INR>4.5时, 如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仍正常, 则提示抗凝过度, 应减低或停药。当INR< 4.5时,同时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减低时, 则可能是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或肝病等所致, 也应减低或停止口服抗凝剂。口服抗凝剂达到有效期时的INR值: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1.5~2.5,治疗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心脏瓣膜置换、复发性系统性栓塞症为3.0~4.5。

2.2 APTT的原理、参考值及临床意义

2.2.1 原理 将待测血浆中加入部分凝血活酶溶液, 在Ca2+参与下纤维蛋白原变成不溶性纤维蛋白, 测定凝固所需的时间即为待测血浆活化部分凝血时间。是内源性凝血系统较敏感和常见的筛选试验, 同时可用作肝素治疗监控。

2.2.2 APTT的参考值 25.0~35.0 s(通常<35.0 s)。

2.2.3 APTT的临床意义 ①APTT↑:大于正常对照10 s即定为延长。APTT延长可见于乙型血友病、FⅪ和FⅫ缺乏症, 血中抗凝因子抑制物、狼疮抗凝物、华法林或肝素水平增高以及其他疾病(如肝病)等。在中轻度FⅧ、FⅨ、FⅪ缺乏时, APTT可正常。现在临床用作监测肝素抗凝的重要指标, 一般在肝素治疗期间, APTT在正常的1.5~3.0倍为宜。②APTT↓:高凝状态, 血栓性疾病, 例如心肌梗死、不稳定性心绞痛、脑血管病变、深静脉血栓形成、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和肾病综合征等。

2.3 Fg的原理、参考值及临床意义

2.3.1 原理 凝血酶凝固法(Clauss法)。

2.3.2 参考值 Fg:成人:2~4 g/L, 新生儿:1.25~3 g/L。

2.3.3 Fg的临床意义 ①增高: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急性传染病、结缔组织病、急性肾炎、多发性骨髓瘤、休克、大出血术后、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急性感染、恶性肿瘤和应急状态等。②降低:DIC、原发性纤溶症、重症肝炎和肝硬化等。

2.4 TT的原理、参考值及临床意义 ①原理:将待测血浆中加入“标准化”凝血酶溶液, 测定开始出现纤维蛋白丝所需时间;②参考值:16~18 s;③TT的临床意义:大于正常对照3 s定为延长, 见于低(无)纤维蛋白血症、血中有肝素存在。

3 讨论

测定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含量(Fg)、凝血酶时间(TT)的影响因素也很多。文献要求PT和APTT在22~24℃只能保存2 h, 所以对于标本要做到即采、即送、即测定[2], 将误差缩至最小范围。另外, 标本是否凝固标本量过多或过少对于测定结果也有一定的影响, 尤其要注意的是要避免在输液侧采集标本,以免标本过度稀释, 导致结果延长, 造成对疾病的错误分析。所以实验室工作人员要有强烈的责任心, 在采集、接收标本时首先要判断标本是否合格, 不合格的标本一律要求重新采集;已经合格的标本要及时分析, 应该严格遵守操作规程,认真、仔细地进行检测, 异常结果经重复测定准确无误后尽快通知临床, 为临床提供可靠、准确的检验依据, 控制采血量,避免随机误差及系统误差的发生。

[1] 丛玉隆, 王淑娟.今日临床检验学.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203-213.

[2] 丛玉隆.血栓与止血实验诊断的现状及发展.中华医学检验杂志, 2001, 24(1):1-2.

10.14163/j.cnki.11-5547/r.2015.07.075

2014-11-06]

114031 辽宁省鞍山市第三医院检验科

猜你喜欢

抗凝剂凝血酶原参考值
为什么献血过程中不可随意更改献血量?
肝硬化患者凝血酶原时间及血小板检验的临床价值
血清异常凝血酶原检测对原发性肝癌诊断的临床价值
中国健康成年人甘油三酯参考值的空间变异特征
“抗凝剂皮下注射腹部定位卡”在预防皮下出血中的应用
妊娠妇女甲状腺功能血清指标参考值的建立
不同抗凝剂对黄鳝外周血抗凝效果的比较研究
菲律宾蛤仔血细胞抗凝剂的初步筛选
糖尿病患者应用生化检验的临床效果观察
美国甲状腺学会对于妊娠期亚临床甲减与低甲状腺素血症的治疗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