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面神经远端血管压迫对面肌痉挛显微血管减压术疗效的影响

2015-02-01杨强郭放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7期
关键词:面肌面神经微血管

杨强 郭放

面神经远端血管压迫对面肌痉挛显微血管减压术疗效的影响

杨强 郭放

目的分析面神经远端血管压迫对面肌痉挛显微血管减压术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面肌痉挛患者115例, 所有患者均行显微血管减压术, 同时利用监测面神经侧方扩散反应(LSR)法展开术中监测;对34例单纯面神经根出脑干区减压后LSR未消失患者进行面神经远端探查, 发现其中17例患者有面神经远端血管压迫现象, 给予充分减压后分析治疗效果。结果17例患者在手术结束后14例LSR完全消失, 其他3例患者LSR并未消失;手术治疗效果为12例患者均于手术结束时抽动完全消失,其他5例患者出院时面部仍有抽动, 经8~12个月随访面部抽动均完全消失。术后并发症为听力下降2例,颅内感染2例, 经处理均得到有效改善。结论面神经远端血管压迫对面肌痉挛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效果有显著影响, 按照LSR监测结果为存在远端血管压迫的患者展开减压治疗, 可降低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面肌痉挛;显微血管减压术;面神经远端血管压迫;减压治疗

自20世纪70年代起, 显微血管减压术(MVD)在面肌痉挛治疗中得到了有效应用, 且诸多临床研究显示MVD可解决患者颅内面神经出脑干区血管压迫[1]。同时在临床中责任血管对面神经远端造成的压迫引发的面肌痉挛时有报道[2],但目前仍缺少系统性研究。本次研究通过对于本院行MVD治疗的115例面肌痉挛患者展开术中监测面神经侧方扩散反应(LSR)监测, 发现34例单纯面神经根出脑干区减压后LSR未消失患者中17例患者有面神经远端血管压迫现象, 经减压治疗时患者面肌痉挛症状均消失,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在2012年4月~2014年1月收治特发性面肌痉挛患者115例, 均为首次接受手术治疗;所有患者均接受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 术中展开监测面神经侧方扩散反应(LSR)监测, 其中34例患者单纯面神经根出脑干区减压后LSR未消失, 经面神经远端探查发现其中17例患者有面神经远端血管压迫现象;17例患者其中男7例, 女10例,年龄36~63岁, 平均年龄(54.6±5.2)岁;其中左侧6例, 右侧11例;患者病程为2~14年, 平均病程(7.5±2.0)年。

1.2 方法

1.2.1 手术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全身麻醉并取健侧卧位,在枕下乙状窦后做手术切口, 在显微镜下通过小脑绒球小结叶入路, 促使面神经出脑干区显露。对责任血管进行明确判断, 游离血管并推移其离开出脑干区, 在脑干与责任血管之间放置大小适当的Teflon棉, 按照术中电生理检测情况, 确定是否对蛛网膜下腔面神经远侧进行探查。当检查到压迫血管后游离血管病将其推离面神经, 保证其不会再回到原压迫位置。如果该血管无法推离, 将一小块Teflon棉置于血管及神经间, 促使血管给面神经造成的搏动性压迫得以解除。

1.2.2 监测方法 通过Epoch XP Neurological Workstation,AXON实行监测, 监测步骤:①电极插入:在成功麻醉后将记录电极与刺激电极向患侧插入, 其中阴极插入位置为患侧下颌缘, 阳极插入位置为阴极1 cm下颌缘垂线上, 对面神经下颌缘支造成刺激。一对记录电极置于患侧颏肌, 对患者直接反应加以记录。另一对置于患侧眼外眦外1 cm眼轮匝肌,对LSR进行监测。记录电极中一支插至肌腹, 且和另一支保持0.5 cm的距离, 地线位于前臂。②刺激、记录参数:给予方波刺激且波宽保持0.1 ms, 强度为20~30 mA, 其频率1 Hz,滤波2~5000 Hz, 进行40 ms扫描。③LSR监测:通过去极化型肌松剂展开麻醉插管, 之后利用芬太尼与异丙酚麻醉予以维持。将硬膜前打开留取LSR为基线, 自将硬膜打开到完成减压的过程中, 以频率为1 Hz展开LSR监测, 为其注入生理盐水后对硬膜进行缝合, 对皮肤缝合时对监测结果进行监测。④在对LSR进行监测时, 展开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监测。

2 结果

经监测115例患者中109例可于眼轮匝肌内记录, 波幅为(205±131)μV、潜伏期为(9.3±0.5)ms的特征性LSR。经对34例患者单纯面神经根出脑干区减压后LSR未消失, 经面神经远端探查发现其中17例(14.8%)患者动脉和面神经之间关系密切, 且有搏动性压迫形成;其中小脑前下动脉和小脑后下动脉共同压迫2例, 小脑后下动脉压迫7例, 小脑前下动脉压迫8例。动脉压迫和患者面听神经关系复杂, 其中多支动脉压迫2例, 面听神经间穿行动脉压迫4例, 面神经腹侧压迫7例, 面神经背外侧压迫4例。在将面神经压迫充分接触后, 14例患者LSR完全消失, 其他3例患者LSR并未消失。

17例患者中术后12例抽动完全消失(均于手术结束时消失), 而其他5例患者在出院时, 面部仍有程度不同的抽动症状。经8~12个月随访, 所有患者面部抽动完全消失。

患者手术并发症为听力下降2例, 随访期间均恢复为正常状态;颅内感染2例, 在住院期间感染已得到有效控制。

3 讨论

面肌痉挛也即面肌抽搐, 指的是半侧面部不由自主发生抽搐的疾病, 抽搐程度不同且多为不规则阵发性, 可因自主运动、精神紧张或疲倦而加重[3]。显微血管减压术用于面积痉挛的治疗历史悠久, 且诸多临床实践证实其安全性较高,故而在临床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在显微血管减压手术逐渐发展下, 如何对脑干区血管压迫予以解除已成为对手术效果有直接影响的关键。

国外研究人员发现, 血管压迫和面神经脱髓鞘是造成面肌痉挛的重要条件, 同时也是必不可少的条件, 且这一论点已经临床研究证实[4]。作者通过临床实践发现, 对于首次减压治疗后效果不理想的面积痉挛患者展开二次手术探查时,可看到患者出脑干区的压迫已解除, 然而出脑干区之外区域仍有压迫, 在将这些压迫解除后患者临床症状得以消除。为对面神经远端血管压迫给面积痉挛手术治疗效果造成的影响进行分析, 作者在对面积痉挛患者展开显微血管减压手术治疗时, 采用LSR监测。LSR为面肌痉挛患者特征性电生理表现, 就算患者处于全身麻醉状态仍可予以记录, 故而可用于术中对减压效果的判断, 同时也可用于对术后疗效的判定。本次研究通过对115例患者术中展开LSR监测, 证实LSR可对面神经传导通路兴奋性予以反映, 当LSR消失时, 说明患者兴奋性回复为正常状态, 而若其不消失则说明兴奋性仍处于较高水平。通过对17例患者LSR不消失患者展开二次减压,在手术结束后14例LSR完全消失, 其他3例患者LSR并未消失;手术治疗效果为12例患者均于手术结束时抽动完全消失, 其他5例患者出院时面部仍有抽动, 经8~12个月随访面部抽动均完全消失。术后并发症为听力下降2例, 颅内感染2例, 均得到有效改善。

综上所述, 面神经远端血管压迫对面肌痉挛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效果有显著影响, 按照LSR监测结果为存在远端血管压迫的患者展开减压治疗, 可有效减少术后延迟治愈率,降低手术并发症发生率, 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1] 左焕琮, 陈国强, 袁越, 等.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20年回顾(附4260例报告).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2006, 22(11): 684-687.

[2] 黄辉, 胡志强, 朱广通, 等.神经内镜在面神经显微血管减压术中的应用.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2012, 28(8):810-812.

[3] 刘永博, 杨培中, 王恩兴, 等.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面肌痉挛292例临床分析.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2012, 28(11): 1168-1170.

[4] 王晓松, 陈国强, 王林 .面肌痉挛延迟治愈现象临床研究.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2013, 29(12):1208-1211.

10.14163/j.cnki.11-5547/r.2015.07.047

2014-11-03]

450047 河南省郑州人民医院颐和医院 神经外科

猜你喜欢

面肌面神经微血管
乙型肝炎病毒与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的相关性
缺血修饰白蛋白对微血管心绞痛的鉴别诊断价值研究
面肌痉挛如何护理
面肌痉挛最常见的问题
蒙西医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观察
面肌痉挛,试试微血管减压术
针灸为主综合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60例
面神经麻痹80例的护理干预体会
根管治疗意外治愈面肌痉挛1例
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