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莎士比亚作品的写作手法及运用
2015-02-01马昭
马 昭
(河北科技大学,河北石家庄 050021)
浅析莎士比亚作品的写作手法及运用
马 昭
(河北科技大学,河北石家庄 050021)
莎士比亚一生创作的大量戏剧和诗歌,运用各种不同的写作手法,刻画出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升华了作品主题,其中,讽刺、幽默和沉默是莎士比亚作品中最常用的表现手法。
莎士比亚;反讽;幽默
威廉·莎士比亚,英国文艺复兴时期著名作家和诗人。在其写作生涯中,曾先后创作戏剧三十七部,叙事长诗两首,十四行诗一百五十四首,不愧为一代文豪,其作品被众多读者拜读和追捧。读者最为熟知的莫过于四大悲剧:《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和《麦克白》;以及四大喜剧:《仲夏夜之梦》、《皆大欢喜》、《第十二夜》和《威尼斯商人》。这些巨作不仅在刚发表时风靡一时,而且代代相传,流传至今。莎士比亚的每一部作品都优秀精彩,并且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成就。其创作题材和创作手法极其新颖,在相当长一段时期,被很多文人效仿。在诗歌方面,他开创出新诗体——十四行诗,更是被读者认同与追捧,获得很高的声誉,可以说是诗歌史上的重大变革,从此,诗歌被注入新的生命、被给予新的滋养。
莎士比亚的创作生涯有二十余年,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创作历史剧和喜剧。主要代表作品有:历史剧查理系列,喜剧《错误的喜剧》、《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 》、《无事生非》、《皆大欢喜》、《温莎的风流娘儿们》和《第十二夜》等。第二阶段,主要创作悲剧。代表作品有四大悲剧和《特洛伊罗斯与克瑞西达》、《一报还一报》。第三阶段,以妥协和幻想的传奇剧和悲喜剧为主。主要作品有:《暴风雨》、《辛白林》、《冬天的故事》等等。
莎士比亚从小就与其他人经历不同,由于父亲破产,他被迫辍学,从此开始了到处工作、挣钱养家的劳累生活。他曾经在肉店卖过肉,在偏远乡村当过教师,先后从事过不同职业。这些丰富的经历为日后的文学创作提供了必要的素材。各种不同职业的体验,加上莎士比亚优秀的文笔,才能创作出一个又一个生动、具体、鲜活的人物,一部又一部主题鲜明、脍炙人口的优秀作品。在作品中,莎士比亚对各种不同的写作手法不仅运用自如,而且进一步升华了主题。其中,讽刺、幽默和沉默是莎士比亚作品中最常用的表现手法。本文重点从这三方面研究莎士比亚的写作技巧以及它们在作品中的运用。
一、讽刺的运用
讽刺的定义:“用艺术的手法对某些错误,弱点进行揭露、批评、攻击,以使大家对这些错误、弱点有更鲜明,深刻,清楚的理解认识。”讽刺包括明讽、暗讽、反讽和讥讽,是一种文学表现手法。西方的讽刺小说可以追溯到古罗马帝国时期,后来讽刺小说不断出现,例如:法国拉伯雷的《巨人传》,西班牙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英国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等,这些作品讽刺性极强,有的偏于现实描写,有的偏于虚幻描写,还有的虚实交错。
莎士比亚作品中,有时直接使用明讽,主角直接说出尖酸刻薄的语言,攻击对手,或者毫不避讳的直接训斥对方,但这种表现手法在作品中不是很常见。反讽和讥讽比明讽更温婉柔和,不会特别尖酸苛刻。很多人容易混淆反讽和讥讽,事实上,二者是不同的。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学生考试不及格,于是老师用轻蔑的口气说:“我从未想过你会及格。”这属于讥讽,比较直接。但是如果老师换个说法,拿着试卷对这个学生说“知道吗?这次考试有人得一百分,有人不及格。”这个就是反讽,没有直接说出来,而是间接地、婉转地表达了讽刺。明讽和讥讽直接表达,很容易出口伤人,文学效果也不是特别明显,所以很少被使用。相反,反讽不那么直接,故意把好说成坏,把坏说成好,含沙射影,含蓄地表达出讽刺。反讽的运用使人物性格更突出,人物形象更鲜活,艺术效果也更明显。
在莎士比亚的《凯撒大帝》中,当凯撒被人行刺后,安东尼非常气愤,但是他没有表现得很明显,当他发表演讲时,多次使用平静柔和的语气,告诉听众“布鲁特斯是一个君子”,实际上,安东尼暗指布鲁特斯非常阴险卑鄙,绝对不是君子。作者运用反讽的写作技巧,突出安东尼的机智和勇敢,抨击布鲁特斯的卑鄙。有时,作者描述环境和主角命运的时候,也会用到反讽,叫做“处境反讽”,比如布景的某个道具,环境中的某种事物,都会是一种讽刺。比如莎士比亚的《皆大欢喜》,小说结尾处人物所处的地点和和小说开头完全不同,通过地点的改变,作者制造了一个格外神奇的结局,出乎读者的意料。从而更加突出作品的主题,歌颂了善良和真诚并忠诚于爱情和友谊的高贵品质,批判了出卖朋友、见利忘义的卑劣行径。
二、幽默的运用
戏剧中,作者往往使用幽默的语言创造喜剧效果。主角直接讲出幽默的话语,博得读者一笑。在莎士比亚作品中,他会通过“移用”手法展现幽默的效果。把A理解成B,把B理解成A,张冠李戴。比如在《错误的喜剧》中,阿德里安娜说:“你那位大爷可真有一手,这么慢腾腾地。这回他该回来了吧?”小德洛米奥说:“什么有一手?他的两手都有劲着呢。”阿德里安娜想表达这个人有本事、有能力,但小德洛米奥却错误理解为一只手,由此展现出幽默的效果。
另外,对比也可以营造幽默的氛围。比如,提到教堂,读者会感到严肃、庄重,在这种氛围中,突然出现一只小狗,追着皮球跑。庄重的气氛一下子便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滑稽幽默的氛围。再比如,悲剧喜剧的对比。悲剧中渗透着喜剧,喜剧中渗透着悲剧。《威尼斯商人》虽然是一部喜剧,但明显带有忧郁和悲剧的色彩。悲喜剧的对比,使喜剧效果更浓烈,作品主题更突出。
此外,莎士比亚还使用比喻、夸张、反语等修辞营造幽默的效果。莎士比亚作品的喜剧效果不是由一种,而是由几种写作技巧共同造就。运用在特定语境中产生不同的幽默特征,这是集词汇、语法和修辞为一体的综合艺术。幽默的使用不仅使人物形象更加栩栩如生,也更加强化作者的思想,反对阶级压迫,反对封建腐朽制度,抨击教皇的打压,支持自上而下的改革,向往美好的爱情和友谊,反映了作者用人文主义改造社会的理想。
三、沉默的运用
观众观看戏剧时,视觉和听觉两个感官同时发挥作用,用看和听去理解人物和主题。戏剧表演也正是通过这两种方式向观众传递信息。所以,剧中角色通常既有动作表演又有语言,从视觉和听觉来表现人物。在莎士比亚戏剧中,除了有语言的角色,还有没有语言的角色。有语言的角色通过语言和观众交流沟通,没有语言的角色如何实现这一目的?莎士比亚赋予这些角色更丰富的肢体语言和身势语。虽然这些角色没有什么台词,但是通过肢体语言一样可以实现和观众交流,并且能够把人物刻画得更丰满,给观众留下更深刻印象。
沉默在莎士比亚剧作中比比皆是,成为其写作的又一大特点。沉默的运用除了表现主题,还可以刻画出不同类型的人物形象——国王、仆人和情侣等等。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分析沉默在作品中的具体运用——停顿、默角和最终沉默。
沉默或无声包含很多方面,停顿是最明显、最容易运用的一种。在文学作品中,停顿使用的最多,读者也最为熟悉。停顿通常发生在以下两种情景:一是人物即将发表言论或观点,想要引起观众的注意;二是舞台上将会发生新故事或出现新变化。但莎士比亚对停顿的运用更为复杂,意义也更为广泛。对于莎士比亚,停顿可以用来思考,表现某个行为,平静角色的心情,或者和观众共同分享人物感情。
在莎士比亚作品中,停顿可以给人物时间来思考判断,此外,还可以给他们时间来做出某些决定。比如《第十二夜》中,当薇奥拉在海上遇难时,她决定假扮成一个男孩逃命。但是这个计划很难实施,因为这个过程需要船长的帮助。薇奥拉不确定船长是否可以信任。虽然船长有责任来挽救薇奥拉,但薇奥拉还是不太相信船长,她需要时间来确认船长是否值得信赖。所以在薇奥拉和船长的对话中,莎士比亚增加了停顿。薇奥拉利用停顿的时间,仔细观察船长的表情,并且做出判断是否相信他。同时,在停顿中,薇奥拉还需要判断她的计划——女扮男装,是否正确以及能否实施。显然,停顿给薇奥拉更多时间来思考并做出决定。
停顿还可以给人物时间来实现思想上的转变,改变自己原来的想法、观点或决定。比如《麦克白》中,麦克白夫人劝自己丈夫谋杀邓肯。刚开始,麦克白夫人使用了非常粗鲁的语言,而且建议丈夫使用非常残忍的手段去谋杀邓肯。当自己的建议被丈夫否定后,出现了停顿。在这短暂停顿中,麦克白夫人陷入沉思——自己的丈夫如此英勇,为什么不愿意采取这种方式?是因为害怕吗?还是手段太残忍?或是有其他原因?停顿中,麦克白夫人开始怀疑自己,是否自己的言语不当、手段太过残忍。于是,麦克白夫人决定换一种方式来劝麦克白。最终麦克白夫人没有使用粗鲁的语言和残忍的谋杀手段,而是找到一条更加有效的途径来劝服自己的丈夫。在停顿中,麦克白夫人改变了自己的观点和决定,实现了思想和感情上的一种转变。
没有语言的角色也是沉默的一部分,比起停顿,默角的使用更频繁。默角可以做舞台背景或人物背景。主要角色往往能够给观众或读者留下很深刻印象,而那些次要角色和默角却很容易被人忽视。虽然默角不会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但他们却为故事情节和故事发展做出极其重要的贡献。
在现代剧院中,场景布置能够展现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能够创造特殊的氛围,也能够影响观众的感官和对故事的理解。莎士比亚把默角看做为会动的场景,认为他们有一种特殊的戏剧影响力。在布景安排时,很多作家利用外在的静态物体做背景,比如灯光,而忽视对默角的利用。次要角色出场,把灯光调暗;主要角色出场,把灯光调亮。用这种方式虽可表现不同的氛围,但不会给观众留下很深的印象。相反,莎士比亚对默角的运用使其作品更具表现力。
除了利用默角暗示故事发生的地点,莎士比亚还利用默角暗示故事发生的时间。大多数作家利用灯光来展现故事发生的时间,但莎士比亚的戏剧中,有很多情节发生在晚上,所以单单凭借灯光很难显示故事的时间。所以,莎士比亚充分利用默角来暗示时间。在《罗密欧和朱丽叶》、《奥赛罗》中,莎士比亚在场景中安排了手拿火把或油灯的默角,看到他们,观众便清楚知道故事的时间发生在晚上。
此外,默角还可以帮助作者创造出特定的氛围,产生为情节所需要的艺术效果。戏剧是人们意识的产物,反映了人们的思想、社会背景和社会文化。作者通常创造特殊氛围来实现这一效果。合适的氛围可以使戏剧表演更生动,也更能吸引观众。创造氛围有很多方法,莎士比亚一般利用默角来实现。在《亨利五世》中,亨利向凯瑟琳表达爱意,通过旁边默角的服装,观众可以看出两个国家不再有战争,默角为观众创造出一种和谐的氛围。此外,默角还可以创造出正式和非正式的氛围,展现种族差异和文化差异等等。在《亨利八世》中,手拿斧头的默角的出现,立刻让观众感到惊悚和恐怖,紧张和害怕。
综上所述,莎士比亚利用上述写作技巧塑造了无数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他通过描绘不同的社会阶层,反映了不同阶层人民的愿望和理想,并赋予作品极其丰富的想象。马克思赞赏莎士比亚的作品,曾经建议文人要学习和效仿莎士比亚的写作手法。纯熟的写作技巧的运用,不仅深刻反映当时社会重大变革、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过渡,也使莎士比亚成为当时最年轻的优秀剧作家。这也是莎剧最具感染力,能够流传至今的重要原因。
[1]Brown.Shakespeare’s plays in performance[M].London:Edward Arnold Publishers Ltd.,1966.
[2]Goldman,Michael. Shakespeare and the Energies of Drama[M].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72.
[3]Hirsh,James E. The Structures of Shakespearean Scenes[M].London: Yale University Press,1981.
[4]Jones, Emrys.Scenic Form in Shakespeare[M].Lond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71.
[5]廖可兑.西欧戏剧史[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81.
An Analysis of Shakespeare’s Writing Skills and Their Application in His Works
MA Zhao
(Heb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hijiazhuang, Hebei 050021)
Shakespeare spent his whole life on the writing of dramas and poetry. Impressive writing skills make vivid characters and highlight the motif. This thesis aims at researching the use of irony, humor and silence, which are frequently used in Shakespeare’s works.
Shakespeare; irony; humor
2015-04-05
马 昭(1980-),女,河北石家庄人,河北科技大学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英美文学。
本文为2014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基于文化交流的莎剧‘沉默’表达手法研究”(项目编号:2014031003)的阶段性成果。
I561
A
1008-8156(2015)02-0049-03
修回日期:2015-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