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托伐他汀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血清脂联素、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的影响
2015-02-01杨朋康张家豪
吴 娟,杨朋康,张家豪
(西安市第一医院心内三科,陕西 西安 710003)
阿托伐他汀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血清脂联素、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的影响
吴娟,杨朋康,张家豪
(西安市第一医院心内三科,陕西 西安710003)
摘要: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血清中脂联素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水平的影响。方法 收集该院2013年12月—2015年6月诊治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2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实验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脂联素以及TNF-α表达水平的变化及对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C)含量水平降低,高密度脂蛋白(HDL-C)含量升高,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但实验组相比于对照组效果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脂联素(APN)表达水平升高,血清TNF-α水平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实验组变化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颈动脉斑块积分低于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6个月斑块积分降低更明显,且实验组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能有效使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的TNF-α水平降低,而APN水平升高,临床效果明显。
关键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阿托伐他汀;脂联素;肿瘤坏死因子-α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简称为冠心病,是临床上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原因,脂联素(APN)是内源性生物活性分子,主要由脂肪细胞分泌,临床研究表明APN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是一种小分子蛋白,是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具稳定作用的炎性因子,可致血管内皮损伤以及血栓形成[2]。阿托伐他汀具有降低患者血脂水平、保护心血管,降低心血管不良反应事件的作用[3],因此临床上广泛应用他汀类药物调节冠心病患者的血脂水平。本研究通过监测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的脂联素和肿瘤坏死因子的影响,研究阿托伐他汀在冠心病治疗中的临床治疗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收集我院2013年12月—2015年6月诊治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230例,年龄41~79岁,平均年龄(56.3±18.1)岁,病程≥6个月。其中男性患者123例,女性患者107例。所有患者均通过Judkins方法行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并应用Gensini冠脉评分标准进行狭窄程度的评分,其中无病变者(0分)20例,轻度病变者(<20分)82例,中度病变者(≥20~≤40分)70例,重度病变者(>40分)58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115例。所有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所有患者入院后纠正电解质平衡紊乱,调整血压以及接受合理膳食等治疗。对照组常规冠心病治疗方案(阿司匹林抗凝,单硝酸异山梨酯扩冠,改善心肌代谢等),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片,每次20 mg,每天1次。两组患者接受3个疗程后(4周为一个疗程)评定治疗效果。
1.3观察指标患者血清TNF-α、APN、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低密度脂蛋白(HDL-C/LDL-C),颈动脉斑块积分变化。斑块积分计算按照Crouse法,排除各个斑块长度下将双侧颈动脉的独立斑块最大厚度相加,取其和[4]。
1.4统计学分析所有数据资料分析采用SPSS17.0统计学分析软件。计量资料以均值±标准差描述,组间比较为成组t检验,前后比较为配对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水平变化的对比分析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清TC、TG、LDL-C含量水平降低,HDL-C含量升高,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相比于对照组效果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水平变化的对比分析/mmol·L-1
注:t为组间治疗前后对比。
2.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APN、TNF-α含量变化对比分析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APN表达水平升高,血清TNF-α水平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实验组变化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前后TNF-α和APN的变化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APN、TNF-α含量变化对比分析
注:t为组间治疗前后对比。
2.3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颈动脉斑块积分对比分析治疗后两组患者颈动脉斑块积分低于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6个月斑块积分降低更明显,且实验组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颈动脉斑块积分对比分析
注:t为组间治疗前后对比。
3讨论
CHD的主要发病原因为血脂异常,降脂治疗是冠心病的主要治疗手段。他汀类以其能降低血清胆固醇,升高高密度脂蛋白的作用,且能有效抑制动脉粥样斑块的形成而成为具有重要临床治疗意义的降脂药物,且以阿托伐他汀应用较为广泛[5-6]。CHD与颈动脉粥样斑块硬化关系密切,应用超声检测颈动脉可以预防和诊断CHD[7],而颈动脉粥样硬化主要为血脂沉积的结果,因此应用降脂药物可有效改善CHD的发生发展[8-9]。
对CHD的治疗主要为纠正血脂代谢异常,有研究报道LDL-C与动脉粥样硬化呈正相关,而HDL-C则与动脉粥样硬化呈负相关,对血管内皮具有保护功能[10]。本研究中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后血脂紊乱水平都有所改善,但阿托伐他汀组患者血清TC、TG、LDL-C较对照组降低明显,而HDL-C升高则优于对照组,说明阿托伐他汀具更好的降血脂作用。LDL-C修饰HDL-C使其被巨噬细胞吞噬为泡沫细胞而最终形成动脉粥样斑块的核心,而HDL-C则可以发挥抗氧化及保护血管内皮的作用而对抗LDL-C的作用,因此通过阿托伐他汀升高HDL-C而降低LDL-C有利于预防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APN与TNF-α具有同源性结构,在动脉粥样硬化过程中相互作用,APN作为机体脂质代谢的重要调节因子发挥抗炎及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同时APN可以抑制TNF-α的生物活性,间接发挥血管保护作用,而TNF-α又对APN具有负性调节作用,所以血清APN以及TNF-α水平可以反映冠心病患者疾病严重程度[11]。
本研究结果显示,阿托伐他汀可以降低患者血清TNF-α含量,升高患者血清APN含量。TNF-α主要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使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紊乱或者造成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从而使得血栓形成,对CHD的发生发展发挥一定作用。CHD患者血清中TNF-α含量升高而APN含量相对降低,应用阿托伐他汀可有效改善两者血清水平的紊乱状态,且他汀类药物还有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抵抗血小板聚集以及改善血流变学的作用,所有这些因素都对改善CHD患者的发生发展具有正性调节作用。动脉粥样硬化是全身性慢性炎症反应,粥样斑块在动脉壁沉积致动脉壁增厚狭窄,常常累及弹性动脉以及肌性动脉,以颈动脉、冠状动脉受累为主。冠状动脉造影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但其为有创检查且费用较高而限制其临床应用,应用超声多普勒对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评分对诊断冠心病具有重要意义[7],颈动脉往往是冠心病中最先受到损伤的部位,因此早期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有利于预防冠心病。尽早应用降脂药物于血脂异常甚至血管病变的患者能有效的改善冠心病患者的预后,本研究中阿托伐他汀组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积分较对照组降低明显,且治疗后3个月、6个月斑块积分降低更明显,差异具统计学意义,这与鲍冬香等[12]的研究认为尽早应用阿托伐他汀能有效改善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进程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阿托伐他汀具有明显降低冠心病患者血脂水平的作用[13],加之阿托伐他汀的抗炎作用,对粥样斑块的稳定及消退具有积极作用,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综上所述,阿托伐他汀具有良好的降脂效果,能有效降低患者血清TNF-α含量而升高血清APN含量,从而发挥其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的治疗作用。
参考文献:
[1]Freeland KR,Wolever TM.Acute effects of intravenous and rectal acetateon glucagon-like peptide-1,peptide YY,ghrelin, adiponectin and tumour necrosis factor-alpha[J].Br J Nutr,2010,103(3):460-466.
[2]Illan-Gomez F,Gonzalvez-Ortega M,Orea-Soler I,et al.Obesity and inflammation:Change in adiponectin,C-reactive protein,tumour necrosis factor-alpha and interleukin-6 after bariatric surgery[J].Obes Surg,2012,22(6):950-955.
[3]张馨.阿托伐他汀钙片对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凋脂疗效观察[J].河北医药,2011,33(6):882-883.
[4]袁良俊,彭碧文.冠心病与血压变异性、颈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性研究[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12,10(5):5-8.
[5]沈卫峰,杨震坤.调脂治疗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消退[J].中国循环杂志,2010,25(3):163.
[6]蔺海东,李金伟.阿托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40例临床疗效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24(5):1145.
[7]赵磊.超声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J].临床医学,2013,33(2):47-48.
[8]Kadoglou NP,Sailer N,Moumtzouoglou A,et al.Adipokines:a novel link between adiposity and carotid plaque vulnerability[J].Eur J Clin Invest,2012,42(12):1278-1286.
[9]Bozentowicz-Wikarek M,Kocelak P,Smertka M,et al.Effectiveness of lipid-Lowering therapy with statins for secondary prevention of atherosclerosis-guidelines vs.reality[J].Pharmacol Rep,2012,64(2):377-385.
[10] 张润军,杨丽霞.冠心病危险因素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分析[J].解放军医药杂志,2011,23(1):7-11.
[11] 焦路阳,袁彬,袁晓梅,等.血清脂联素、内脂素和C-反应蛋白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J].新乡医学院学报,2012,29(8):600-602.
[12] 鲍冬香,潘朝辉.冠心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及应用阿托伐他汀干预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34(3):603-604.
[13] 周敏,吴文军,徐嘉贺,等.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脑梗死患者疗效、血脂及颈动脉内膜的影响[J].安徽医药,2014,18(4):748-750.
doi:10.3969/j.issn.1009-6469.2015.12.049
(收稿日期:2015-08-07,修回日期:2015-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