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预防与矫治准老年人违法犯罪的社会政策制订与立法完善

2015-01-31杨鸿台

犯罪研究 2014年3期
关键词:社会政策立法

杨鸿台

内容摘要:转型时期的中国特定国情和老年违法犯罪主体的特殊性,决定了需要对中国准老年人违法犯罪主体年龄范围作出界定、准确把握准老年人违法犯罪现象与各相关社会因素的互动关系,积极制定预防矫治准老年人违法犯罪的社会政策,以及致力于从轻处罚准老年人犯罪的立法完善。

关键词:准老年人;违法犯罪;社会政策;立法

为避免或最大限度减少中国可能成为世界上最庞大老年违法犯罪人口的国度,转型时期的中国特定国情和老年违法犯罪主体的特殊性,决定了对我国准老年人违法犯罪主体的年龄范围、准老年人违法犯罪现象与各相关社会因素的互动关系、制定预防矫治准老年人违法犯罪的社会政策,以及从轻处罚准老年人犯罪的立法完善等进行深度研究的现实性、必要性和特殊意义。

一、中国准老年人年龄范围的社会学界定

1996年10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2条规定:“本法所称老年人是指60周岁以上的公民”,该法的此项规定是目前中国老年公民的法定起始年龄,也是刑法学意义上老年公民的法定起始年龄。而刑法学和犯罪学关于老年违法犯罪年龄则是两种不同的年龄概念。前者是指已满60岁的人实施的刑法所禁止的违法犯罪行为;后者是指60岁以上和近60岁的人实施的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行为。后者的概念远比前者的概念宽泛,它包括刑法又不局限于刑法所规定的犯罪年龄。

“任何一个国家所确定的老年人犯罪的年龄标准都是其根据自身的社会发展状况和研究犯罪的方便的需要所做出的无奈的选择”。各国关于老年人犯罪年龄的规定不一,既有将其的起始年龄规定为60岁以上的,也有将其的年龄规定为60岁以下的。一些美英学者认为,对于老年人犯罪行为来说,55岁是更好的截断点(cut-off point)。也有人认为,这个年龄界限从统计个人逮捕数量的角度还应当更低一些,可以将老年犯罪人划分为50-59岁以及60岁以上。在国外一些监狱里,甚至包括一些联邦监狱,把判断老年罪犯的年龄界限定在45岁。

中国准老年人作为违法犯罪高发年龄的社会群体具有特定社会学含义,应从犯罪社会学角度予以界定。中国台湾地区著名犯罪学学者蔡墩铭认为,事实上56岁以上即可认为进入老年期。 《人口科学辞典》指出:准老年人泛指年龄在45—59 岁阶段的人,抑或成年人从中年到老年的过渡时期为准老年时期。处于这一时期的中国准老年人是即将补充进入老年人行列的庞大人口群。根据2008年《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卫生统计年鉴》公布的数据推算,截至2007年,中国45-59岁年龄段人口约占全国人口比例的20%,约2.6亿人;同期60岁以上老年人口为1.53亿。预计未来近 10年内,去除死亡因素,中国每年将有平均近700万准老年人进入老年人口行列,中国人口老龄化不断扩大的趋势已经形成。处在转型社会时期的中国城乡准老年人,包括45-59岁年龄阶段内提前下岗、失业、待业、无业、贫困者等,他们往往是违法犯罪的高发群体。

二、准老年人违法犯罪现象与各相关社会因素的互动关系

“犯罪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社会的产物,重点研究犯罪现象与人类社会的相互关系,关注犯罪的社会特征,从社会的整体结构与功能需要出发,弄清楚犯罪给社会秩序与社会发展与进步所造成的伤害。”

(一)准老年人违法犯罪与社会角色转变的互动关系

退休是绝大多数社会成员人生中的必经过程,感觉与社会脱节、孤单则是导致老年违法犯罪激增的原因之一。美国著名犯罪学家艾伦· A· 马林恰克从老年学角度提出了“老年人犯罪原因解除理论”和“活动性理论”。老年人犯罪原因解除理论“是较为有力的解释老年初犯的理论,主要侧重于从心理的角度,对老年人一旦退休之后容易产生心理失落感进行了阐述,并认为这种不愿离开工作岗位而又被迫退休的经历是容易导致老年人心态失衡并最终犯罪的导火索。” 活动性理论认为老年人应该在退休后一直积极参与活动,这样不仅可以加强个人的自我意识,而且也可以使生活更加满意。通过活动,老人可以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感,也可以获得自己在社会上生活的价值。该理论认为老年人因年龄原因退休后,“必须保持活动性。否则,如果找不到适合的替代物,在这样的空虚心理和失落感的作用下,老年人就容易出现行为的偏离,进而产生犯罪行为。”“解除理论给我们的启示就是要对老年人在退休前进行适当的心理上的指导,以便于其能够尽快地适应即将离开工作的生活。如果这个心理开导工作能够做得成功,将会很有效地避免一些老年人犯罪的发生。” 艾伦· A· 马林恰克从社会学角度提出的老年人犯罪原因解除理论和活动性理论“由于结合了老年人本身的特征,所以更具有针对性的意义。这两个理论也可以被认为是老年学上的理论,它们受到了我国和日本犯罪学家的推崇。”

(二)中国准老年人违法犯罪与失业的互动关系

2014年上半年中国调查失业率为5%,而此前中国官方公布的统计指标中,失业率使用的是城镇登记失业率,据此,今年上半年中国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1%。 据美国有关部门统计,美国社会失业率每上升1%时,谋杀案件将上升5.7%,监狱中的人数将增加4%,社会安全基金要多耗用34亿美金。 失业率与犯罪率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性。在固定效应模型下,当失业率提升一个百分点时犯罪率会提升0.72个百分点,在随机效应模型下,当失业率提升一个百分点时犯罪率会提升0.67个百分点。

中国的失业人群主要包括:数量最大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其次便是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包括准老年人在内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违法犯罪概况为:他们在城市和乡村之间流动,尤其是城乡结合带,引发了许多治安和犯罪案件。其一般特征为:作案手段简单、低智能化;以侵财型案件(主要是盗窃、抢劫和抢夺案件)为主;暴力性犯罪增加;流动性大、随意性强;结伙结社型黑社会性的犯罪增加,使社会公共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包括准老年人在内的城镇下岗失业人员违法犯罪概况为:他们在城市中生活困难,地位低下,思想反差大,造成心理失衡,从而引发了许多治安和犯罪案件。其特征为:由于下岗失业后经济拮据,侵犯财产犯罪突出(尤其以抢劫、诈骗、敲诈勒索、盗窃为主);小型团伙作案突出;轻罪和故意犯罪多发;男性犯罪为主;残忍报复性暴力犯罪有所增加;长期无业导致心情烦躁,治安案件不断增多。endprint

猜你喜欢

社会政策立法
老龄化背景下完善我国社会政策支持的思考
我国残疾人就业的社会政策探究
我国无居民海岛使用权性质的立法存在的问题及完善
我国农民工社会政策的演变路径探析
试论我国证人拒绝作证权制度的构建
关于治理潮州市区流动摊贩占道经营问题的思考
网络版权运营中的风险防控
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融入政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