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稻田生态系统引导农户科学用药
2015-01-31农业部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农药与药械处处长邵振润
□农业部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农药与药械处处长邵振润
保护稻田生态系统引导农户科学用药
□农业部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农药与药械处处长邵振润
水稻是主要粮食作物,它和小麦、玉米是全球三大粮食作物,以全球的稻米为主食人口占50%以上。水稻喜高温。它原产于低纬度热带,要求短日、高温,适应性强,种植范围广,亚洲、非洲、美洲、欧洲都有种植。中国水稻种植面积居第二位,占粮食面积1/3,2010年全国水稻4.48亿亩,平均亩产439.5公斤。稻谷产量占40%,主要食用稻米人口占60%。水稻也是目前我国病虫防治用药量最多的作物,因此,推进水稻科学减量用药尤为重要。改变过去粗放的防治方式,科学使用高效、低毒农药品种,采取组合用药、减量用药和改进施药技术等,可以有效提高水稻科学用药防控水平。
我国水稻病虫害发生面积、频率加重
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也是遭受病虫害严重侵袭的作物,近年发生面积都在15亿亩次左右。由于温室效应,全球气候变化大,极端气候增多,有利于虫害发生及病害流行;水稻品种布局存在问题,杂交稻大面积推广种植,缺少优良的抗病、抗虫品种,利于病虫大面积暴发、流行;免耕和机械收割的方式提高了越冬虫源的存活率,增加了螟虫类钻蛀性害虫及灰飞虱等越冬虫源基数;密植、高水肥尤其是偏施氮肥等高产栽培措施、一家一户承包方式及种植多样化,形成大量桥梁田等有利于病虫害的传播发生。
目前,我国水稻病虫害发生频率以及面积都呈现出较为严峻的局面。一是发生面积不断扩大。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二化螟等害虫平均发生面积分别比20世纪90年代初明显上升;二是重发生频率升高。稻纵卷叶螟、稻飞虱迁入峰次、迁入量都有所提高;三是过去次要的或新的病虫害加重。如稻水象甲、干尖线虫病、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稻齿叶矮缩病、稻曲病;四是后期病害发生严重。
保护稻田生态系统应放在首位
目前,我国水稻病虫防治呈现出杀虫剂品种多、复配制剂多,用药偏高突出、影响生态杀伤天敌,缺乏高效药械、农药利用率不高,高温季节打药难、防治用工成本提高,亩喷药量不够、影响防效,统防面积扩大、补贴及政府采购用药增加的特点。研究开发专用于稻田的与环境相容性好的农药、环保型剂型以及新剂型、引进适用稻田的高效药械,提高农药利用率是未来农药行业发展的主流。同时,水稻田是个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应充分发挥稻田生态系统的自我调控作用,保护好农田生态系统。首先要注重自然调控原则,利用稻田生态系统一切可以利用的能量,尤其是生物多样性、作物抗性、天敌等作用,综合利用肥水管理及综合防控、绿色防控措施,把病虫控制在经济允许损失水平以下。其次是坚持合理用药原则。一方面要注意按防治指标用药,不要见虫就打药;另一方面要根据农药的作用机理,选择在防治适期施用。再次是交替用药、暂停用药原则。
遵循科学防控技术引导农户合理用药
下一阶段,要逐渐树立完善的科学用药制度,因地制宜地改变我国传统粗放的水稻管理制度。一是抓好种苗期用药。认真抓好种子处理,大力推广应用种衣剂;利用统一育秧抓好秧苗期防治,施好“送嫁药”,减轻大田用药压力。二是按照防治指标。根据防治指标,指导农民科学、合理用药,不能见虫就打药,防止随意混配用药,以免增加用药量。分区域确定防控重点。三是实施组合用药。要突出重点,有力地控制住主要病虫,统一考虑用药,兼治其他病虫,以降低用药成本,减少农药使用量。四是推广减量用药。以减少农药使用量为目标,抓好生态防治、IPM绿色防控,采用适宜的施药方法和高工效药械,选择高含量、高效安全的农药品种。积极示范推广作物解决方案。五是改进施药技术与方法。防治褐飞虱,应用风送式弥雾机对准稻株下部施药,并加大药液量;防治稻纵卷叶螟及螟虫,适当放宽指标,发挥天敌控制作用,同时可选用生物杀虫剂;防治稻瘟病应选好施药适期,强化预防。防治稻飞虱,药要打透。防治纵卷叶螟,药要打匀。六是开展统防统治。种粮大户、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迫切要求全程社会化服务。要大力推广全程承包、承包代治等社会化服务方式,帮助农民解决一家一户防控规模小、防虫难、成本高等问题。七是推广高效施药机械。水稻生长中后期,可选用风送式机动弥雾机、高效宽幅机动喷雾器等喷洒。积极推广应用自走式稻田喷杆喷雾机及低空小型无人施药机喷洒,提高防治效率。八是加强培训和技术指导。通过举办培训班、现场会以及电视、广播、报纸等多种形式,向农民大力宣传、培训水稻病虫防治的有关知识,并在关键时段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技术指导,帮助农民掌握病虫防控关键环节与技术要点,提高安全用药技术水平。
在新常态、新目标、新任务下,我国水稻病虫害科学防治可谓是“压力与挑战同在,困难与机遇并存”。抓好“控药”“减药”,实现零增长;抓好安全用药,严格控制乱用药、滥用药、过量用药问题,打造农药应用绿色升级;抓好安全用药培训与指导,引导农民科学合理用药;抓好科学用药、改变过度依赖化学农药的“粗放”防治方式,为保障水稻丰收、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作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