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世纪90年代至今香港地区TVB刑侦剧的文化变迁

2015-01-31刘璐彭

知与行 2015年5期

刘璐彭

(黑龙江大学 政府管理学院,哈尔滨 150080)



文化创新研究

20世纪90年代至今香港地区TVB刑侦剧的文化变迁

刘璐彭

(黑龙江大学 政府管理学院,哈尔滨 150080)

[摘要]香港地区TVB刑侦剧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发展至今的二十多年时间体现了一系列的文化变迁,包括剧中办案模式的变化、人物特征的变化和破案手段的变化,这些都充分体现了TVB刑侦剧在改良的过程中逐步看重理性文化、迎合大众心理以及传播社会科学知识等特点。在TVB刑侦剧日趋成熟的过程中,剧中隐含的一些文化喻义也越来越多地为人熟知,港人的婚姻家庭观念和多元信仰体系尤为突出。然而在TVB刑侦剧日益完善的同时,大陆由于受传统文化及政策影响,使大陆公安剧在昙花一现之后有销声匿迹的势头。如果大陆公安剧可以借鉴TVB刑侦剧的情节结构(即单元剧的形式)来改变现存的“线性结构”,并且加入TVB刑侦剧惯用的知识普及的情节因素,那么大陆公安剧也许会有转机,并重新回到观众的视域中。

[关键词]TVB刑侦剧;人物特征;情节结构

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简称TVB,于1967年正式营业,70年代开始制作电视剧,剧种繁多,其中包括:邻里剧、喜剧、时装爱情剧、宫廷剧等等。刑侦剧则是从90年代开始兴起并风靡一时的,从单纯的警匪剧逐步发展成为相关部门联合共同处理案情的剧集。剧情一般围绕感情生活和侦破案件两个主题展开,主要人物的特点鲜明,执法人员办案时执行力强、感情故事融于生活,很容易使观众产生共鸣。

刑侦剧从20世纪90年代兴起至今的二十几年间也发生了许多微妙的变化,这些变化并非剧情本身个性上的不同,而是随时代变化而出现的文化变迁,剧中隐含的文化喻义也越来越为人所熟知,这些都给大陆公安剧一定意义上的启示。

一、TVB刑侦剧的文化变迁

TVB刑侦剧的文化变迁在进入2010年之后体现得较为明显,主要体现在办案模式、人物特征和破案手段三个方面。

(一)办案模式的变化:从压迫式转向减压式

TVB刑侦剧从20世纪90年代发展至今,首先变化的就是剧中人物所处的室内环境。由于刑侦剧的情节主要是围绕着警务人员和嫌疑犯,其常规的室内环境就是办公室、会议室和审讯室。这些地点的室内环境主色调和道具在情节展现过程中出现了变化。

1.室内环境主色调变化。1997年开播的《鉴证实录》系列和2006年开播的《法证先锋》《法证先锋Ⅱ》中办公室的主色调为白色,无论是墙壁还是办公桌椅的颜色都以白色为主。但是在2010年开播的《读心神探》和2011年开播的《法证先锋Ⅲ》以及2015年开播的《天眼》中都更换了办公地点的主色调,即由白色改为蓝色。著名情绪管理专家智然在其研究的颜色心理分析中指出,颜色与心情的关系非常亲密。白色可以反射全部的光线,空间较小时不利于保持人的精神集中,并且白色对于患孤独症、精神忧郁症的人群易导致其悲伤绝望的情绪。但是蓝色却是令人遐想又严肃的颜色,并且具有调节神经、镇静安神的作用。工作忙碌压力大的人群在居室中设计蓝色可以缓解压力、安定情绪,所以用在办公室中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1]。TVB刑侦剧中应该就是考虑到这一点所以把办公环境的主色调从白色调整为蓝色,充分体现了电视剧设计方面的细节处理,在关注剧情的同时也关注到周围环境的变化。

2.剧中审讯室和会议室的桌子形状改变。在20世纪90年代和21世纪初的剧集中审讯室的桌子是方形的,审案时,警察和嫌疑犯是面对面交谈。而在2010年之后的刑侦剧中审讯室的桌子变成三角形的,这样就使得审讯时警察和疑犯的位置不是正坐面对面,也就减少了疑犯心理上的压力,同时减少了疑犯的警惕,使案件审查和审讯更为合理。同时,审讯室在审讯过程中是全程录像的,如果桌子是三角形的,那么就可以清楚拍到疑犯身后或左右有没有其他人指使或强迫他怎么说,这样使得执法更公正更加具有可信性。而方形的桌子就会因为角度所限所拍范围受限,存在有碍于司法公正的可能性。TVB刑侦剧会议室的布置也从教堂训话式改为圆桌讨论,这种变化体现了刑侦剧中重案组组长与组员之间关系的变化。

以上两种变化都可以归纳为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变化,香港地区在1997年之前一直是英国殖民地,受欧洲文化影响很大。欧洲文化是典型的理性主义文化,比较强调个体的独立自主和创新自由。而中国的传统文化则偏重于群体本位,否认个体存在的价值和自由。在这两种文化交互发展和影响下,香港地区文化兼顾了个体和群体,就使得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变化。

(二)人物特征的变化:从身份特殊的边缘人转向边缘心态的普通人

首先,DMSP/OLS全球夜间灯光遥感数据作为独特客观的探测遥感大数据,为研究东盟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一条可靠、便利的途径。与传统的人工统计数据相比,全球夜间灯光数据获取途径便利,在掌握相关处理技术后,可以根据研究需要灵活处理;另外这一数据具有高度客观性和全球性,不受人为因素的干扰,尤其是对于那些缺乏有效统计数据或统计水平欠发达的东盟国家和地区而言,全球夜间灯光数据能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程度的有效替代变量。

TVB刑侦剧中一直都有同性恋、虐童、性侵犯、仇杀、变性人或整容等具体情节。但在人物情节处理上已经从简单的具有此种特殊特征的受害者和嫌疑犯,发展到具有长期心理阴影或童年受到重创的剧中主要角色(即警察、法医、法证官等)。比如20世纪90年代的《鉴证实录》系列中杀人犯洪天飞是变性人,卢瑞昭虐待自己儿子,00年代《法证先锋》前两部中也有受害人立仁因情绪不受控而对妻子施以暴力的情节。但TVB刑侦剧发展到2010年,具有边缘心态的人物已经从配角转为主角,例如《读心神探》中的警长姚学琛因儿时亲眼看见父亲所坐的船爆炸而留下心理阴影;《法证先锋Ⅲ》中的法医钟学心因目睹父母被杀而导致选择性失忆;《仁心解码Ⅱ》中的警员林颂恩同样有选择性失忆,但不同的是她所目睹的是其父亲杀害别人一家三口直到最后自己患上了精神分裂症。

这种人物特征的变化使得主角人物形象更加立体,杜绝了英雄主义毫无缺点的片面形象,同时使整部剧的情节更加连贯,并且在剧集结尾会出现突然转变,剧情的反转设计也是迎合了现在观众对于生活中惊喜刺激的渴望。在现代社会中,人们普遍生活压力较大、生活节奏快。TVB刑侦剧的这一改变使观众在看剧的同时满足其猎奇心理,迎合了大众文化的变化趋势。

(三)破案手段的变化:从单纯技术手段的展示转向人文社科知识的普及

刑侦剧的情节重点从20世纪90年代到21世纪10年代有所转移,像《鉴证实录》系列和《法证先锋》前两部中都注重展示侦查的过程、方法和手段,可以让观众了解香港地区“执法部门”的运作情况。而到了10年代的《读心神探》和《法证先锋Ⅲ》已经开始转向对人物心理的剖析。

具体分析,在《读心神探》中频繁出现“人际交往距离”“微表情”“肢体语言”等学术名词,警长姚学琛用很大篇幅来具体解释每个学术名词,让观众在被扑朔迷离的剧情吸引的同时也对相应的心理学、人类学、社会学知识加以初步了解。比如,观众就可以通过观看剧情了解到“揉鼻子代表说谎;眼睛向左上方翻动表示回忆,而向右上方翻就代表说谎话;如果一个人视线和手指方向不相同也表示说谎”。而在《法证先锋Ⅲ》中最令观众难忘的就是律师Eva和身为法证官的丈夫在法庭上针对在尸体上留下的痕迹和证物是否真实而进行的辩论,在辩论过程中作为法证官的布国栋引用了大段的香港地区基本法条文来驳斥Eva。这一精彩桥段给观众上了一堂香港地区“法律知识”的普及课[2]。但是之前播出的《鉴证实录》系列和《法证先锋》前两部一直是比较注重解剖、化验等一系列化学和医学方面的专业知识,大多为专业知识的陈述。观众可能并不理解其中具体术语,只是在形式上接受了这种说法。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刑侦剧的剧情作用已经从专业文化知识的陈述转向对社会科学文化知识的普及。对观众而言,剧集已经不仅仅是娱乐的方式,而更多具有学习的媒介作用。

二、TVB刑侦剧的文化喻义

TVB是中国香港地区本土的电视广播有限公司,其所拍摄的影视剧无不展示了香港地区的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等多重元素。二战后的50年间,香港地区从中等港口城市发展成为亚洲金融、贸易中心,这期间香港地区社会发生了深刻的转型与变迁。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大批上海人来到香港,内地传统文化随之冲击香港华人社会。到60年代,香港地区的经济发展作为殖民地区和西方联系密切,同时西方的生活方式及思潮也随之深入香港地区,直到60年代后期香港地区文化进入本土化过程,逐渐形成具有香港地区特色的文化模式。经济的转型、政体的变迁、社会意识的演进,本质而言都是文化的转型,是香港地区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3]。到了20世纪90年代,香港地区文化模式已经达到成熟阶段,许多文化现象在刑侦剧中都有所体现,最具特色的是婚姻家庭观念和宗教形式。

(一)开放的婚姻家庭观念

尽管进入21世纪后我国大陆地区再婚现象增多,但将其搬上荧屏的机会并不多,少数的再婚情节也是作为故事主线进行展开的,绝非TVB剧中以交代背景形式出现。可见再婚现象在香港地区绝非可以吸引市民关注的罕见生活情节,这与大陆地区大不相同。

具体分析再婚现象就必须要提到由离婚到再婚这一段时间的生活状况和心理状况。这一部分的描写也是TVB刑侦剧中为缓解破案紧张气氛而首选的感情细节。心理学家保罗·波安南把这一段时间称为“心理离婚”,即离婚后重建关系最后的工作,简而言之,就是“学会再次爱”,这是一个看似简单实则复杂的过程。首先,一个人必须具有一种自主感,以致他感到自己并不完全依赖于一种亲密的关系而因此变得脆弱。同时还要走出和之前配偶的感情纠葛,重新评价过去的婚姻,建立单身人的新身份。其次,一个人还必须学会再次信赖另一个人。这对于一个受伤的人来说是很需要勇气的,否则他们很容易对新的亲密关系进行破坏。这一过程所需要的时间长短取决于以下四点:其一,以前婚姻的亲密程度;其二,谁首先提出的离婚;其三,是否有第三者插足;其四,严酷的现实要求[4]。这一系列的心理过程都会或多或少的体现在剧情中。这一细腻的心理过程加入到情节紧张的刑侦剧中,的确增色不少,也使剧情更加立体化,减少了单一破案情节的单调化。

(二)多元的信仰体系

香港地区是一个世界宗教的荟萃地,佛教、道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宗教都拥有许多信徒。这一点在TVB刑侦剧中也有许多情节展示:《鉴证实录》系列中曾家原和聂宝言到车公庙求风车保佑顺利,同时嫌犯达森的继母阮佩云的葬礼是在基督教堂举行的;《读心神探》中玄灵子批中姚学琛生父还活着;《法证先锋Ⅲ》中天眼少女在未知情况下看出布国栋和钟学心是情侣或夫妻关系;《八卦神探》中的警察阿仁在关键时刻运用玄学来找线索;《仁心解码Ⅱ》中神父为救自己的“儿女”而妨碍司法公正。以上剧情可以看出香港是一个宗教信仰多元化的地区,这与其具有殖民背景也有很大关系,使其既保存了相对原始的中国传统民间信仰又比内地更早吸收了西方宗教。比如,剧中频繁出现的车公庙就是为了纪念车公*车公是汉族民间信仰中的一个神祇,农历年初三是车公诞节。据说车公为南宋末年的一名勇将,因戡平江南之乱有功,被封为元帅。后在保护宋帝南下避难到香港,却在途中不幸病逝,乡民为纪念其贞忠英勇,便为他立庙供奉。所修的庙宇,所以香港本地人大多有拜车公、请风车回家转运的风俗。

随着香港地区经济的发展和西方文化传入,政府在香港地区修建了许多教会孤儿院、老人院以及教堂供信教群众做礼拜。在2010年之后的TVB刑侦剧中频频出现的玄学*玄学即在中国魏晋时代,由向秀、何晏、王弼等人运用道家的老庄思想糅合了儒家经义而形成的一种唯心主义哲学思想。,又被称作新道家,这一情节元素的加入使得刑侦剧剧情更加扑朔迷离、引人入胜,使剧情避免了刻意用唯物史观解释事物发展的固定模式,使剧集更加丰满,令人遐想。

三、TVB刑侦剧与大陆公安剧的比较及借鉴

由于香港地区和大陆地区所处的社会背景不同,造成了影视剧处理方面的很大差异,就“警匪片”而言,香港地区TVB刑侦剧的发展要领先于大陆公安剧。在比较两者不同的情况下,大陆公安剧更要借鉴香港地区TVB刑侦剧的可取之处以取得长足的进步。

(一)人物形象的比较

在人物形象的刻画方面,大陆公安剧因受政策控制的影响,其正面人物的形象即人民警察多数被描绘出正义、尊严及荣誉至上的人民公仆形象。剧中也会把警察群体和人民群众划分明显,但绝非对立。比如,在《重案六组》系列剧中,季洁警官的形象大部分是通过其工作中的能力和办事风格展现出来的,极少有她日常生活的描写。这与TVB刑侦剧有很大的不同。比如《法证先锋Ⅲ》中对于高级督察凌倩儿的人物刻画上,不仅突出其办案时雷厉风行的特点,更加通过与阿wind的感情线索表现其可爱、温柔的一面。

无论是TVB刑侦剧还是大陆公安剧都展现了“警察”和“犯罪嫌疑人”之间的二元对立,但对二者的比重安排却不尽相同。20世纪90年代初,大陆也有着力描写犯罪嫌疑人的电视剧。比如《黑洞》中风度翩翩的“绅士”聂明宇,《征服》中背负命案却又体现着义气的亡命徒刘华强,等等,这些形象给广大观众以深刻影响并受到热烈追捧。但同时这也给广电总局一个启示,即严禁播放破案的详尽过程以及细致的犯罪过程。但是TVB刑侦剧中对于警察和嫌疑人的描写比重是几乎相同的,有些嫌疑人由于性格多重或经历坎坷而使戏份比重超过警察。

(二)情节结构的比较

情节是支撑一个故事的关键,但在情节结构方面TVB刑侦剧与大陆公安剧有着很大差异。

TVB刑侦剧多数是“板块结构”,即单元剧,3~4集就是一个单元,每个单元都相对独立,只有片头有几分钟对前情的回顾,之后的故事情节就相对完整。这样剧集对于连贯性的要求就降低了,假如观众中途观看电视剧在忽略开头的情况是可以投入到剧情中认真品味的。而大陆公安剧多数是“线性结构”,整个剧作不管是十几集或是几十集都是一个故事贯穿始终,整个过程都是在解答连续剧最开头设计的公开冲突,直至剧终完全解开谜题并交代剧中主要任务的结局,即犯罪嫌疑人受到法律惩罚或意外身亡或畏罪自杀,警察则履行了人民公仆的义务得到欢喜结局或因公牺牲,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循环。

两种情节结构的差别源于两地生活方式的不同,就现代化进程而言,大陆远低于香港地区。由于历史因素大陆地区转型较晚,20世纪90年代初期,城市居民多为国有企业工人,工作压力小、生活节奏慢、规律性极强。人们有很大的精力投入到剧情中,大家沉浸在一天接一天的悬念中追随故事情节的跌宕起伏。也由于故事完整且剧集长,中国大陆公安剧往往也带有较强烈的时间感,年复一年的时间特征也很容易使观众具有代入感。但是这样的剧情节奏随着城市现代化逐渐深入而受到了挑战,国有企业倒闭,私营、外资企业林立,面对越来越大的生活压力和越来越快的生活节奏,每天黄金档守在电视机前的人越来越少。对于冗长的电视剧情也就越来越不耐烦。在人们开始习惯饮食上的快餐的同时,也开始接受“碎片化”的剧情结构。类似于香港地区TVB刑侦剧的结构形式,即单元剧的引入恰恰可以满足当代人的审美,例如2001年起推出的《重案六组》就采用了单元剧的形式,并广受好评。但很遗憾的是,这种形式并没有被广泛推广。我们发现只有少数室内情景剧仍在沿用这种风格,大陆公安剧不仅没有在改良基础上继续发展反而有了销声匿迹的势头。在抗日剧、穿越剧、家庭伦理剧称霸荧屏的今天,大陆公安剧悄悄离开了人们的视线。但如果大陆公安剧在剧情安排上多借鉴香港地区TVB刑侦剧中心理学、社会学的应用知识,多渲染可以满足人们猎奇心理的神秘气氛,缩短每个故事的长度减少不必要的背景介绍,观众是很乐意了解警察这一群体的,其中再增添法医、法证为破案所做的努力,并且加重对医学、化学知识的普及,更使得剧情丰满且有意义。

四、结语

香港地区TVB刑侦剧发展的二十多年间体现了一系列的文化变迁,包括从压迫式转向减压式的办案模式,剧中具有边缘心态的人物从配角转为主角,破案手段也从单纯技术手段转向人文社科知识的综合运用。这些都充分体现了TVB刑侦剧在改良过程中逐步看重理性文化、崇尚法治、关爱边缘人群、迎合大众心理及传播社会科学知识等特点。TVB刑侦剧中还隐含了许多文化喻义,最具特色的是港人开放的婚姻家庭观念和多元的信仰体系。

近年来,尽管TVB刑侦剧经常受到观众的挑剔,认为其演员青黄不接,剧情趋于烂俗。但其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和情节结构的安排都值得大陆公安剧学习和借鉴,以取得长足的发展和进步,那么大陆公安剧也许会有转机,并重新回到观众的视域中。

[参考文献]

[1]颜色对人的情绪的影响[J].农村 农业 农民,2011,(3).

[2]刘茜.浅析TVB刑侦剧中的香港文化——以《法证先锋3》为例[J].西部广播电视,2013,(11).

[3]李广庆.二战后三十年香港社会的转型与变迁[J].长白学刊,1997,(4).

[4]祝瑞开.中国婚姻家庭史[M].上海:学林出版社,1999.

〔责任编辑:屈海燕〕

Hong Kong's TVB Criminal Investigation serial: Its Cultural Changes since the 1990s

Liu Lupeng

(SchoolofGovernment,HeilongjiangUniversity,Harbin150080,China)

Abstract:TVB criminal investigation teleplay originated in the 1990s, and up to now, it has experienced a series of changes in culture for over 20 years, including the pattern of case handling process, the changes of characters' feature and solving crime methods. These all show TVB serial comes to focus more on reasoning culture, gear to the masses' mentality and spread knowledge of social sciences. During such an ever-maturely cultural meaning, people recognize more marriage and family concept as well as belief system fusing many religions. However, the mainland play of public security is withering under flourishing TVB teleplay, affected by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policies. If public security teleplay employed plotting and structure of current "linear structure" and fused common senses that TVB used, the mainland TV serial might return to the vision of the audience.

Key words:TVB criminal investigation play; character's characteristics; plot and structure

[中图分类号]I206.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284(2015)05-0060-05

[作者简介]刘璐彭(1991-),女,黑龙江哈尔滨人,硕士研究生,从事哲学人类学研究。

[收稿日期]2015-11-09

·文学研究专题(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