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溧阳狄斯彬及其家族墓考
2015-01-31曹昕运
曹昕运
(溧阳市文化广电体育局文管办,江苏 溧阳 213300)
明代溧阳狄斯彬及其家族墓考
曹昕运
(溧阳市文化广电体育局文管办,江苏 溧阳 213300)
本文通过新发现的明代溧阳著名官员狄斯彬墓前石刻文物,并结合相关文献资料,考证了位于溧阳市西郊公园仙人山东侧狄家岕的墓地确系狄斯彬及其家族墓地,对于明代溧阳历史及家族文化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狄斯彬;家族墓地;考证
距江苏省溧阳市溧城镇西郊公园大门南面约500米处有座叫“仙人山”的山,位于溧阳市域东南部、市区西5公里处,此山因传说古时有仙人到此而得名。此山的东侧有一个被当地群众称为狄家岕的地方,此处散布有多件古石雕,这就是明代狄斯彬及其家族墓地。
一、狄斯彬简介
根据清嘉庆《溧阳县志》记载,狄斯彬(1505-1588年),字文仲,号环溪,明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考中进士,授行人,升为御史。狄斯彬曾与马从谦一起弹劾宦官杜泰贪赃,马从谦被杖死,他刚正不阿,为马从谦辩护,被贬边境任宣武县典史(此为当时震惊全国的政治冤案)。后升任南京兵部主事,倭寇入侵,南京震惊,狄斯彬向尚书述面呈方略,长江下游一带因而没有发生恐慌。九溪蛮为首的不法之徒,也摄于狄斯彬的威信,销声匿迹。文韬武略,备兵设防,力拒倭寇,社会稳定,政绩显著。升为湖广参议,后辞职。回乡后编辑家谱,另外编修《山居野志》,类似县志。在这本书的《赋役》一门里,狄斯彬首先斥责四司重复收税,以及东南西北乡捐收田赋不均匀。他所辩驳纠正的,都以巡抚欧阳铎的书册为标准。万历三年(1575年),应天府知府汪宗伊看到此书,立刻决定按照原来的规定分派捐税,共计减少了平米9300多石,编银6300多两。他在著书立说之际,不忘减轻农民负担,致力减免苛捐杂税,且效果显赫,延为后例。这一民本思想及其作为,清代钟于序的《厘弊实绩》,给予狄斯彬很高评价。狄斯彬死后供奉在溧阳乡贤祠内。
狄斯彬的夫人张氏封安人,先他而死。狄斯彬子孙繁盛,其子狄同煃于明嘉靖辛酉年(1561年)考中举人,授知县;有孙7个,其中5个为官。明清两朝溧阳狄氏为官清正廉洁,被誉为书香人家,名门望族。
二、狄家岕墓地现状
狄家岕墓地位于溧阳市西郊公园内仙人山东侧,中心坐标为东经119°44'24.83",北纬31°71'71.22",海拔高程约18米。东为援朝水库,南侧为罗家山,西侧为仙人山、平陵西路,北侧为104国道。在援朝水库旁原有狄家岕村,新中国成立初建造水库时拆迁。该墓地所在的仙人山呈南北走向,东西宽1.5公里,山顶海拔159米。东北坡有仙人山林场。松、樟等植被茂密。仙人山近年被规划为西郊公园,植被保持良好。
仙人山山腰处有墓葬一座,为直径14米的近圆形墓冢,上覆竹林。此墓葬以下北侧山麓,散布有石马三件:一只深埋于土中,仅有马头和马鞍露出地表;另一只长1.34米,宽0.85米,厚0.24米;第三只石马残损严重,残长1.4米,残高0.52米,厚0.45米;石龟趺二件:长1.4米,宽0.95米,背部凹槽为0.42×0.21米;残石羊一只:残长1.03米,高0.9米,厚0.25米;石望柱底座等石构件。南边、东西各100余米,总占地面积达1万多平方米。从石马的形制、磨损程度来看,具有明代石马的特征。从这些石雕和石构件来看,墓主人是具有相当身份的贵族,且不止一个人。中国家族墓地传统排列顺序,始于《周礼·春官·冢人》:“先王之葬居中,以昭穆为左右。”郑玄注:“先王造茔者,昭居左,穆居右,夹处东西。”狄家岕墓地布局符合中国传统昭穆制度的规定,应为家族墓地。
三、墓地考证
2013年,溧阳文物部门根据狄氏后人提供的线索,在溧阳市西郊公园野外调查时发现了一些墓前石雕。现结合有关文献,考证这些石雕正是明代狄斯彬及其家族墓地的遗物。
(一)文献考证
据文献记载,狄斯彬的墓葬共有三处:丁家山、锡华山和岩山。
清嘉庆《溧阳县志》明确记载 :“参议狄斯彬墓:在丁家山。”根据清嘉庆《溧阳县志》记载,丁家山在城南“距离县治十里处”。而经寻访溧阳狄氏家族后人,传说此墓为狄斯彬衣冠冢,已不可寻。由此可推断,县志的记载有误。
锡华山:根据《溧阳狄氏宗谱·狄斯彬墓志铭》,记载狄斯彬于明万历壬辰年(1592年)三月六日与夫人张氏合葬于溧阳锡华山(今溧阳戴埠镇戴南村委西侧)。据当地村民回忆山东侧原有石牌坊、石马等,均于“文革”期间被毁。此处现仅存望柱石座一块,边长约1米,厚约0.5米,中有一圆形圜底状凹孔。孔直径0.35米,深0.25米。
岩山:据《溧阳狄氏宗谱·狄斯彬墓志铭》,明末疫病流行,狄氏子孙认为这与墓地有关,故在明崇祯时改葬岩山,其父狄津的坟墓右侧。
根据《溧阳狄氏宗谱·狄斯彬墓志铭》的记载,狄斯彬墓先后位于锡华山和岩山。《溧阳狄氏宗谱》的记载是否可信?在溧阳市石刻库房中藏有一方墓志铭,墓主为狄斯彬孙子狄臣华,铭文记述了狄臣华的安葬地点、后代世系等,不见于清嘉庆《溧阳县志·狄臣华传》记载,但可与《溧阳狄氏宗谱》的记载相互印证。可见《溧阳狄氏宗谱》准确度要高于县志。从以上文献记载来看,狄斯彬的墓葬最初安葬在锡华山,明代崇祯年间迁移到岩山,丁家山仅为衣冠冢。
狄斯彬后改葬于岩山,岩山是否就是狄家岕墓地呢?清嘉庆《溧阳县志》记载:“在县治正西面的山有……距离县治十里处,叫鸡笼山,还有姥山与岩山。”旁有注“《晋书·苏峻传》:‘李闳斩韩晃于岩山。’就是这里。”根据百度地图测量,仙人山位于溧阳县城的西面,距离至今保存完好的明清时期的溧阳县治的护城河正好约十里左右,符合县志中的记载。查阅《晋书·苏峻传》果然有“健复与马雄、韩晃等轻军俱走,闳率锐兵追之,及于岩山,攻之甚急。健等不敢下山,惟晃独出,带两步靫箭,却据胡床,弯弓射之,伤杀甚众。箭尽,乃斩之”的详细记载。故从文献记载来看,狄家岕墓地正地处明代岩山。
根据《溧阳狄氏宗谱》记载,狄津(1475-1534年),字伯通,号一溪,是狄斯彬的父亲。狄津先后有2位夫人,原配夫人葛氏(1476-1524年),继夫人杨氏(1496-1535年)。狄津以长子狄斯彬贵,敕赠南京兵部郎中,葛氏封为安人,夫妻3人俱葬于岩山麓左阡,是溧阳狄氏较早安葬在岩山的。按照墓葬的昭穆布局,现存山腰墓区最高处的墓葬应该就是狄津墓,而狄斯彬墓位于狄津墓以下的山麓,冢曾平,墓穴尚存。据统计,明清时期溧阳狄氏埋葬于岩山墓地的还有狄涵等10多位先人。
(二)调查发现
2014年6月,溧阳市文管办工作人员在狄斯彬及其家族墓地东约1公里处又发现了明代戴庆祖及其侄子(继子)戴昇墓。戴庆祖墓位于溧阳市溧城镇大山下村委官路村石壁崖山南侧(西郊公园内),墓穴已不存,仅存残石龟一只,石龟长1.4米,宽1米,高0.6米。;另一座戴昇墓,位于大山下村委青龙山南侧(西郊公园内),墓穴已不存,仅存残石马和残石龟各一只。残石马高1.5米,底座长1.3米,高0.52米,缺头;残石龟,长1.5米,宽1.1米,高0.6米,缺头。
根据清嘉庆《溧阳县志》记载,姥山与岩山就在一起,都距离县治十里处,同时,县志又记载明代太常卿戴庆祖墓、南京都察院照磨戴昇墓均位于县城西面的姥山。这一新发现,又进一步证实了西郊公园内的仙人山所在的几座小山头为明代的岩山和姥山无疑,而在狄家岕内发现的这一墓葬就为狄斯彬及其家族墓地。
(三)走访考察
根据西郊公园内的守墓人彭志林回忆,他从父辈得知,他祖上迁移至仙人山脚下狄家岕自然村,为狄氏看管祖坟。据他得知有两处坟,一是叫双坟罗围,坟前东北方向有石乌龟一只,往前有石羊一对,一只尚在另一只不见了。第二处为单坟罗围,有坟2冢,坟前有石乌龟、石马、石羊等,在建造援朝水库时石刻大多被毁。
根据狄氏老人86岁的狄顺之、87岁的狄源之、82岁的狄申之等回忆,西郊公园内的狄家岕在明代就是狄氏家族的墓地。狄斯彬的墓在狄津墓的下方右侧,父子墓道旁均有石马、石羊、石乌龟等石兽,1950年前,他们每年清明前都去扫墓,并检查督促守墓人的工作情况。由此更可印证狄家岕家庭墓地为明代狄斯彬及其父狄津等家族墓地。
四、结论
综上所述,根据文献资料、调查发现和走访考察可以充分认定溧阳西郊公园狄家岕内发现的墓葬就是明代官员狄斯彬及其家族墓地,这一发现不仅进一步补充了清嘉庆《溧阳县志》的记载,也完善了对溧阳家族史的研究,更促进了对溧阳当地名人遗迹的保护。据悉,溧阳市文物部门已经对这一墓地做了专项设计方案,并已纳入西郊公园的整体规划。相信,随着社会各界的重视和更多资金的投入,这一重要的文物遗迹将得到更好的保护与利用。
[1]清·李景峄等编:溧阳县志(清嘉庆本).溧阳县地方志办公室,1986.
[2]曹昕运、狄富保:溧阳狄臣华墓志铭考注及文化价值探析[J],《长江文化论丛》 2012年.
[3]唐房玄龄等:晋书·苏峻传[M],中华书局,2013.02.
[4]狄氏大宗祠汇辑,狄庚纂修:《溧阳狄氏宗谱》胥字第六号,中华民国乙丑年(1925)孟冬月.
G127
A
曹昕运(1979-),男,汉族,本科学历,馆员,党支部书记,现任职于溧阳市文化广电体育局文管办,研究方向:文物博物、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