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原创舞蹈《东林书魂》的编创手法
2015-01-31汪湘君
汪湘君
(江南大学,江苏 无锡 214064)
论原创舞蹈《东林书魂》的编创手法
汪湘君
(江南大学,江苏 无锡 214064)
我国拥有上下五千年深远悠久的历史,从古至今,保留了许多珍贵的历史文物。舞蹈《东林书魂》中的东林指的是东林书院,是我国古代著名的书院,创建于北宋政和元年,有“天下言书院者,首东林”之赞誉。而东林学者代表顾宪成的名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更是激励了众多学子,对促进我国传统思想的发展有着深远影响。随着历史的演变,中华人民的民族魂逐渐根深蒂固,愈演愈烈,不仅在精神上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更是让中国在潜移默化中拥有了不可撼动的民族凝聚力,也正是这些历史的瑰宝成为编导创作该作品的灵感来源。整个舞蹈从人入手,表现出书生忧国忧民的人文情怀,弘扬了古代文人自强不息、大义凛然的民族精神。
创作思想;人物塑造;舞美音乐
绪论
每每欣赏《东林书魂》,给我的感觉都是不一样的,时而平静时而激昂,可是始终是内心澎湃的,只有默默感叹,这群书生看似柔弱,迸发出的力量却如此强大,举手投足之间将编导的思想展露无疑,让观众对舞台上这股神奇的凝聚力难以抵抗,恨不得化为舞者一员。我用血肉之躯在书写着真理,我用生命灵魂在呼唤着正义;高堂之上悬挂着不屈的民族气魄,就像一把无坚不摧的利器,指向脚下一切的卑微。舞蹈表现了古代东林书院的文人,在遭受迫害的同时,依旧坚持追求着真理,从而表达了文人志士的人文情怀。
一、 创作思想
(一)优秀文化的传承
舞蹈发展至今,我们常常被一些外在的东西迷惑,被新颖的形式吸引而忽略真正的内在精神,当过于看重外在的形式,过于考虑观众的想法,过于追求商业的需要,那么一个舞蹈作品就失去了它真正的意义,偏离了编导最初的想法了。我国是一个受苦受难的民族,几千年过去了,中华儿女反而更能提炼出坚韧的人格品质与崇高的精神,舞蹈作品在与时代同步之际有了更好、 更高的立意,既能给人真挚的情感,又能给人哲理的启迪。
舞蹈《东林书魂》有着久经沧桑的历史背景,取材于历史文物——东林书院,而东林书院正是东林党的主要标志。东林党是明朝末年社会矛盾日趋激化之时,以江南士大夫为主所成立的官僚政治集体,顾宪成、左光斗等人为主要成员。当时明朝的风气日益败坏,贪官污吏横行霸道,封建的统治使得社会民不聊生,在国力渐衰的时候,一些爱国的知识分子发出了要求改革的呼声,以顾宪成为首,与顾允成、叶茂才、安希范等人被称为“东林八君子”,东林学派由此兴起。他们修复东林书院,在里面既讲学又议政,吸引了许多社会的贤达人士,他们意见达成一致,主张开放言路,主张重视农业与工商业,主张取士不分等级贵贱,反对宦官干政,反对矿税,反对科举舞弊行为,强调从实际出发,注重讲实学,办实事,求实益。在1625年遭受奸臣迫害后,朝廷下诏拆毁书院,直到1629年才被下诏修复东林书院并恢复东林党人名誉。东林党人在期间表现出的勇敢、刚毅,为理想心坚石穿、视死如归的人文精神流芳百世,是中华民族不可磨灭的文化瑰宝,是千古后人所敬仰的时代丰碑。
作品中的领舞与群舞分别代表着历史人物“顾宪成”与“东林学者们”,它有真实的历史为铺垫、真实的事件为核心、真实的人物为支点,不仅还原历史过去,而且引发观众共鸣。当时代在进步,我们离过去太过久远时,便渐渐忘记了那些为历史留下宝贵财富的英雄和那足以影响世人的优秀文化,所以我们需要挖掘出来,对其进行保护、抢救或以新的方式向后人进行展示从而继续传承下去。而《东林书魂》就是以舞蹈的形式来对中华文化进行认知与传承的。
(二)现代社会的思考
放眼望去,在这个百花齐放的社会里,编导们更是绞尽脑汁地想着如何让自己的作品独树一帜,于是各种眼花缭乱的技法频繁地出现在作品里,久而久之,编导们就忽略了作品真正的内在含义。中国人注重审美的意境,尤其是舞蹈,回想我国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那些古老传统的优秀文化,其实都可以为我们所用,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后成为符合大众审美情趣的优秀舞蹈作品。
尤其是在这个与时俱进的社会,舞蹈也有了定义为精品的四个标准,分别是:象、意、情、境。象,为“形象”,是事物的外表形态,任何艺术都是以其外表形态和内在意蕴构成自己的特殊语言。“象”的基本因子是动作,风格和技巧决定象有优劣,《东林书魂》是古典舞作品,举手投足之间都带有书生的儒雅,从中又不失内心激情如火的斗志,群舞部分的古典舞技巧“直体后空翻、飞腿、团体后空翻 ”又使得作品具有一定的难度性;意,是舞蹈作品的精神内涵,它包括情思、情志和情义等,是舞蹈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东林书魂》以文化底蕴为作品的精神支柱,塑造了一个高层次具有人文内涵的艺术作品;情,为“情感”,是舞蹈意向的本质因素,是判定一个舞蹈是否具有感染力的首要条件,《东林书魂》向观众所表达了一种愿用血肉之躯书写真理,用生命灵魂呼唤正义的爱国情感,这对领舞与群舞要求极高,只有清晰透彻地理解编导的想法,才不会让舞者动作看起来苍白无力;境,是舞蹈象、意、情的结晶和归属,舞蹈的意境创造一言以蔽之,就是虚实相生,情景交融。虚实作用越好,作品的意境越深,舞蹈中留下的空白以及为观众提供的想象空间就越大,越美妙,《东林书魂》其中有一个群舞搭成牢狱的场景,代表史上著名的“文字狱”事件,不仅给观众带来了强烈的视觉效果,还让观众思绪自然而然联想到那段历史,有助于观赏舞蹈。在舞蹈最后,音乐以画外音“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结束,也让观众自然而然联想到诗句的下半句“家事国事天下事事关心”,从而引起观众共鸣与思索。言而总之就是:无论在何时何处,只有以优秀文化为底蕴,才能创作出具有时代意义的优秀作品。
二、人物塑造
(一)领舞的形象分析
作品初始,一位气宇轩昂的书生坐在窗前挑灯夜读,他就是历史上“东林党”的领袖,也是这个作品的核心人物——顾宪成。伴着淅沥小雨,他捧着书漫步到走廊上,时而抬头仰望天空,时而若有所思。为了表现他身怀理想抱负,却终难实现的现状,舞蹈动作设计将“手臂画圆、摊掌撑掌、上身提沉”与手、眼、身、法、步结合在一起,体现了古典舞刚柔相济,细腻圆润的特点。随着音乐变化成强有力的节奏点,他的动作也变得坚毅果断、雷厉风行,从舞蹈动作“抛、跳、转、定”来表现当文人遭遇迫害时内心的愤愤不平,将剧情发展推上了小高潮。
音乐逐渐柔和下来,这是暴风雨前的平静。群舞在一度空间的“附身望天、伸手向天”一系列动作的设计实际上是演绎了领舞的内心,领舞“驼背弓腰、双膝跪地、伸手向前、仰天长啸”等一系列地面动作将其在饱受了文字狱的迫害后,内心依旧忧国忧民、不畏强暴的抗争精神表现的酣畅淋漓。在众书生无言的呐喊中,他眼神坚定“驼背弓腰、双脚碎步、伸手向前”,凭靠着内心那精神的支柱,对真理的向往,带着满腔热血做出了最后的前进……在尾声最后,画外音“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的响起,领舞回归到刚健挺拔、含蓄柔韧的内在气质,那是独有的书生意气,那是对铮铮铁骨坚守的信念。该作品成功地为观众塑造了一个宁静致远、刚柔并济的人物形象。
(二)群舞的形象分析
舞蹈伊始,众书生以物的形式模拟成古代窗户,随着情节需要,又模拟成长廊,最后又以人的形式恢复成古代书生。他们在一度空间以读书的形态来表明身份,这是一群文质彬彬、胸怀大志的书生,之后与领舞集中在一起,他们讨论国事探索知识……在音乐变化中,书生们分为为两组群舞,一动一静的状态表现出在书生清秀斯文的外表之下,也拥有一颗激情澎拜,满腔热血的心。一组人在舞台前区的一度空间做着小幅度的舞蹈动作“提沉、画圆”,为静;另一组人在舞台后区从侧幕依次出场做着大幅度的古典舞技巧“直体后空翻、飞腿、团体后空翻 ”,为动。之后时而整齐、时而散乱的群舞,与中间的领舞动作形成鲜明对比,反映了领舞的内心。然后音乐沉静下来,众书生集中在一起,领舞在中间,随着领舞情绪的变化,众书生又以物的形式两两手心相对模拟成了房子的形状,实际上这里是象征监狱,为我们还原了历史事件“文字狱”的场景。历史上有多少是因文字狱遭受迫害的众多书生,他们在监牢里彷徨而无奈。
突然,音乐开始变化,众书生蹲起后一个双飞燕,从一度空间变化到三度空间,出现了一个爆发点,表现了书生们对真理执着的追求,这是舞蹈的灵魂所在,也是精神的凝聚力所在。之后众书生集中在一起,以夸张的面部表情——“瞪眼、张嘴”呐喊出来,把内心的情感彻底地释放出来,用声音将内心的精神支柱透射出来。随后书生们从一点到五点的大幅度“蹲起”的动作反复转换,像是看到了希望的曙光,代表着他们对真理的执着,也代表着书生们希望将内心的精神散发出去,传递给每个人,舞蹈被推向高潮!舞蹈的尾声,伴着画外音,众人慢慢集中在一起,好像又回到了舞蹈最初的情景:书生伴随着雨声在窗前摇头晃脑,不骄不躁,心如止水。
三、舞美音乐
(一)舞美的特点
作品《东林书魂》最初以蓝色染色灯作为舞台布景,用淡蓝色二排顶光为群舞打底,白色追光打在领舞身上突显人物,营造了一个安谧平静的环境。一群气质非凡的舞者进入观众视线,他们身着蓝白相间的纱衣,头盘发髻,系着蓝丝带,风度翩翩,体现了古代文人气质。领舞粘着胡须,俨然一副经历世俗沧桑的中年书生,同时也代表他在作品里是关键人物。由众书生组成的布景在舞台上呈现一副安静的画面,将舞者与舞台创建了新的空间关系。之后书生们恢复身份,全部分散席地而坐摇头晃脑,这里向观众交代了故事背景。
在急促的音乐响起时,光柱灯和染色灯都开始闪个不停,将书生们内心的急躁不安表现出来,也似乎在宣告有人要迫害他们,暴风雨即将来临,他们平静的生活就此结束。舞者服装的材质为轻柔的纱,让舞者在舞动时更显英姿飒爽、干净利落,尤其是分为两组群舞,一组做技巧,一组安静的小舞段时,动静结合,快慢结合,刚柔结合,加上绿色染色光的配合,更加突出书生们紧张不安的内心,在舞台上营造的空间感无疑是给观众带来了强烈的视觉冲击,配合音乐的起承转合,让整个剧情顺其自然发展。
当书生们组成监狱一般的布景时,白色光柱灯与蓝色的二排顶光冷冷的照在舞台上,配合着残喘的音乐,书生们“抖手、仰天、跪地”的动作,将内心的纠结与无奈活脱脱的展现出来,让整个舞台画面显得如此悲伤凄凉,为舞蹈推向高潮做了铺垫。忽然间,在队形急促的变化中,书生们的呐喊与舞台灯光同步进行,振奋人心的音乐,毫不犹豫的动作,充满坚定的眼神交织在一起,舞者们终于将心中的浩然正气、义愤填膺呐喊了出来,同时也给观众一个释放内心的气口。充满力度的舞姿占据整个舞台,尤其是从动作上的力量来延伸到内心思想层面上的力量,将作品的核心——文化精神推向高潮,书生们强有力的舞蹈动作“蹲起”配合着闪烁不停的舞台灯光,将文人思想上碰撞的力量全部迸发出来,直到尾声。整个作品采用的灯光简单明了,配合着冷色的服饰,整个画面干净清新,给人沉稳淡定的感觉。
(二)音乐的运用
淅沥的小雨声引出舞蹈第一段慢板音乐,这里加入了编钟元素,使得舞台画面安静而悠远。听似无规律的音乐里隐约存在着高音调编钟的节奏点与舞者动作气场都不谋而合,让观众在视觉上与听觉上达到一致,更加凸显古代文人的风采神韵。
之后低沉、雄厚的鼓点声响彻舞台,舞蹈进入快板部分。音乐上的鼓点强音不仅推动剧情的发展,也凸显舞者的动作力度,配合着灯光的闪烁,音乐开始强弱变化,两者交替间将书生内心的恐慌与不安表现的更加生动形象。第二段的音乐层次划分清晰,主要以强烈的鼓点声为主,节奏明显易懂,为后面舞蹈高潮埋下伏笔。
突然音乐由急促变换为缓和。第三段慢板音乐响起,故事发展到“文字狱”事件,这里以沉重的音乐交代故事环境,书生的动作与音乐的配合使得整个舞台画面显得如此悲伤凄凉。钢琴高音的加入又让舞蹈剧情颇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这代表了一个转折点。
第四段快板音乐响起,在浑厚的男女声合唱中,舞台上弥漫着神圣不可侵犯的庄严,那是书生对真理的坚持、那是书生在浴火重生后更加坚定的信念!在厚重鼓点音乐的烘托下,舞蹈的核心思想被支撑到最高点,尤其是在众书生齐呐喊的瞬间,正好与音乐的男女声合唱同步,为书生释放心中的力量做了推力,也更加提升了舞蹈作品思想层面上的意义,反复循环的鼓点声与男女声合唱强化了主题,将舞蹈一步步推向高潮。
最后,音乐的雨声响起,与开头音乐的雨声前后呼应,框架结构完整。在一声圆润洪亮的撞钟声中,书生们回归平静,融入古诗元素的音乐画外音“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作为结尾,意味深长,耐人寻味。
四、结语
我国本土舞蹈古典舞正在不断地发展与创新,尤其是在我国悠久的历史背景下,古典舞作品越来越熠熠生辉。《东林书魂》是一部纯粹的舞蹈作品,它反映了历史文化趋势的演变,也提醒着我们应该好好传承老祖宗流传下来民族之魂,这部专注于传统文化人文精神的作品值得我们学习。这部作品所具有高层次的精神含义,对当今社会,既有理论层面的研究意义,又有实践层面的指导意义。
J720.9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