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病理诊断的规范和进展

2015-01-31张文红张泽雄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5年20期
关键词:病理诊断规范

张文红 张泽雄

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病理诊断的规范和进展

张文红 张泽雄

【摘要】目的 分析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病理诊断规范和进展。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5月~2014年7月诊治的126例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诊断结果。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本组患者中有90例为神经内分泌肿瘤,其中28例患者是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NET),结肠神经内分泌肿瘤(NET2)4例,阑尾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6例,胃部神经内分泌肿瘤(NET1)20例,有12例十二指肠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NET1),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20例。结论 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病理复杂,需严格按照规范诊断,以降低误诊率。

【关键词】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病理诊断;规范

神经内分泌细胞在人体多处器官组织均有分布,比如胃肠道、副神经节、胰腺、肾上腺髓质、胆管、甲状旁腺、肝、甲状腺、肺等,神经内分泌肿瘤则起源于肽能神经元和神经内分泌细胞,能够在全身许多器官和组织发病[1],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安全,需积极诊治。鉴于此,本文就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病理诊断的规范和进展进行了简单的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的126例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所有患者均通过电子胃肠镜、病理活检、超声内镜确诊为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其中男87例,女39例,年龄15~77岁,平均年龄(47.28±11.25)岁,患者入院时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腹痛、恶心呕吐、黑便、呕血等症状。对患者进行为期6个月~1年的随访,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常规方式进行病理诊断,并依据2010年世界卫生组织颁布的第四版《消化系统肿瘤分类》[2]对其病理进行分类。

1.2方法

在选取的126例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中,有6例患者腹膜后肿瘤经CT引导下穿获取神经内分泌病理诊断以后,决定不进行手术治疗,其余120例患者经CT引导下穿取得病理诊断后都同意接受外科和内镜手术治疗,搜集所有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实施神经内分泌病理苏木精-伊红染色,同时还实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必须检测项目有Syn和CgA,判读Ki67的指数。再根据2010年WHO世界卫生组织颁布的第四版《消化系统肿瘤分类》[3]对病理进行归类,以及对所有这些患者都实行6个月~1年[4]的临床随访。对120例患者采取的治疗方法主要有:对45例患者进行内镜下肿瘤切除手术,在这其中,有12例患者补充进行腹腔镜手术治疗,其余75例患者直接进行外科手术。神经内分泌癌患者和混合腺/神经被分泌癌患者手术以后,还对其实施含铂类方案化疗,其中实行生长抑素治疗的患者有5例。主要运用的随访方式是通信随访、电话随访、医院门诊随访等。

2 结果

患者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病例诊断结果分析。

本组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只有1例表现出了类癌综合症,2例患者表现出发作性低血糖的症状,其余患者表现出的症状都是腹部疼痛、大便呈黑色等。根据2010年第四版《WHO消化系统肿瘤分类》病理分类标准和镜检结果,选取的患者中神经内分泌肿瘤(NET)90例,其中28例患者是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NET),结肠神经内分泌肿瘤(NET2)4例,阑尾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6例,胃部神经内分泌肿瘤(NET1)20例,有12例十二指肠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NET1),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20例。有30例神经内分泌癌(NEC)患者,在这其中包括了16例大细胞癌患者和14例小细胞癌患者,混合腺/神经内分泌癌(MANEC)患者是8例,胰岛细胞患者是4例。对选取的这些患者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其结果是:CgA Syn、CD56、NSE表达表达阳性率分别是90.92%、90.39%、81.92%、87.23%。按照每15个不同高倍视野核分裂数以及KI-67指数做出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增殖活性级别分类,其中,神经内分泌肿瘤低级别(G1)患者是50例,神经内分泌肿瘤低级别(G2)患者是30例,神经内分泌肿瘤低级别(G3)患者是10例。这些患者中,胃肠胰神经内分泌癌病理的分期都比较迟,12胃肠胰神经内分泌癌例患者中,就有10例是出现淋巴结转移症状的患者。

选取的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按照其病情严重程度经过外科和有关内镜手术,在其接受手术治疗以后,进行6个月~1年的随访,观察其治疗结果和相关并发症发现,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出现吻合口瘘的是3例,出现胸腔积液症状的是2例,发生死亡的患者有1例,接受手术治疗以后患者的存活率是93.15%。在这其中,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NET1-2)患者都存活,只有1例患者在进行内镜切除直肠手术以后,发生了局部性的复发症状,对这例继续进行直肠切除手术。随访1年以后,1例胃肠胰神经内分泌癌患者,在接收手术治疗5个月以后,发生肺部转移的症状,16个月后出现死亡。

3 讨论

3.1 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命名、分类和分级。

神经内分泌肿瘤最早为德国医师Oberndorfer[3]在上世纪初发现,并首次将其命名为类癌,并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流传,在上世纪三十年代,Oberndorfer[4]正式将神经内分泌肿瘤定性为恶性肿瘤,并随着具有内分泌功能的胃肠道亲银细胞、肺透明细胞、嗜银细胞的发现,弥漫性神经内分泌系统的概念逐步得到推广,但是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均未得到详述。而在2010年世界卫生组织颁布的第四版《消化系统肿瘤分类》中将各种源自神经内分泌细胞的肿瘤定义为“神经内分泌肿瘤”,并在该文献中[5]结合ENETS补充分类方法将肿瘤的分期和分级分开进行了论述,目前的神经内分泌肿瘤分类主要包括:NET、部位特异性和功能性NET、NEC,其中,NET 又可分为G1级和G2级,部位特异性和功能性NET则包含了产胄泌素瘤NET、胃泌素瘤、生长抑素瘤、胰岛素瘤、产胃泌素瘤NET等等,NEC主要包括 G3级、小细胞NEC、大细胞NEC;其分级则主要根据核分裂象及Ki67指数分为G1级、G2级和G3级。

3.2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的诊断

目前临床上诊断和鉴别诊断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方法主要为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可准确的鉴定肿瘤细胞具有神经内分泌细胞分化,并能够明确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分泌的特定的多肽激素和生物活性胺,检测过程中,突触素和嗜铬粒素A、Ki-67为必检项目,多肽激素和生物活性胺、SSTR2等生长抑素受体、尾型同源盒转录因子2则属于可选检测项目,在具体的检测过程中需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如在胃肠胰和肺肿瘤检测过程中则可以采用尾型同源盒转录因子[5]2作为标志物,也可以采用尾型同源盒转录终止因子。

3.3 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的诊断规范

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诊断过程中,最重要的是组织病理学形态。临床表明,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具有独特的显微镜下表现。一般情况下,只要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分化良好,则可以观察到的明显的组织病理学形态[6]特点。我国著名医学研究者等表明,在光镜下,典型的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细胞排列成实性巢状、小梁状、缎带状、腺管样。肿瘤细胞具有较均匀和相似的形态,细胞质中等量或丰富,其形状主要为核圆形,密度较规则,无明显的核仁,染色质呈略粗的颗粒状。而分化较差的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细胞则又主要包括小细胞癌和大细胞癌[7],该类肿瘤细胞的形态表现与发生在肺的相应病变具有很高的相似度,并能够看到明显的核分裂象[8],大部分患者往往合并有坏死细胞癌发生。因世界卫生组织2010年颁布的第4版《消化系统肿瘤分类》神经内分泌肿瘤分类将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9]分开,而不同部位的临床分期有着很大的区别。因此,神经内分泌肿瘤的病理诊断报告中必须包含肿瘤部位、数量、大小、分级(具体的Ki67指数和核分裂象数目)、分类、浸润深度[10]、淋巴结转移情况、远处转移、脉管和神经侵犯情况、神经内分泌标记物结果、切缘情况等临床分期所需要的必要信息。

综上所述,通过对收集我院2011年5月~2014年7月期间诊治的126例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进行临床资料的回顾性分析,总结出的诊断结果,可以得知,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病理复杂,需严格按照规范诊断,以降低误诊率。

参考文献

[1] 中国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病理专家组. 中国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病理学诊断共识[J]. 中华病理学杂志,2011,40(4):257-262.

[2] 盛伟琪. 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病理诊断的规范和进展[J]. 中国癌症杂志,2013,5(6):401-407.

[3] 朱雄增. 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新分类的临床意义[J].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13,16(1):12-14.

[4] 王钰虹,林原,薛玲,等. 血清嗜铬素A在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临床诊断和疗效评价中的应用[J]. 中华消化杂志,2013,33 (8):532-537.

[5] 程瑶. 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D]. 天津:南开大学,2013:411-417.

[6] CSCO神经内分泌肿瘤专家委员会. 中国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专家共识[J].临床肿瘤学杂志,2013,18(9):815-832.

[7] 王钰虹,林原,薛玲,等. 87例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的诊治分析[J]. 中华消化杂志,2011,31(8):531-535.

[8] 2013年中国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病理诊断共识专家组. 中国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病理诊断共识(2013版)[J]. 中华病理学杂志,2013,42(1):691-694.

[9] 李景南,张红杰,陈洁,等. 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内科诊治若干建议[J].中华消化杂志,2014,34(6):361-367.

[10] 秦燕,宋玉玲,苏兆花,等. 血清肿瘤标记物联合动态检测在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J].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3,7(10):53-58.

作者单位:015000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区人民医院病理科

The Standard and Progress of Pathological Diagnosis of Neuroendocrine Tumor of the Gastrointestinal Tract

ZHANG Wenhong ZHANG Zexiong, Bayannaoer city Linhe district people's hospital of Inner Mongolia, Bayannaoer 015000,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Gastrointestinal pancreatic neuroendocrine tumor pathological diagnosis analysis. Methods 126 cases of gastrointestinal pancreatic neuroendocrine tumor patients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 in May 2011 to July 2014 in our hospital,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the clinical data of patients, summarizes the diagnostic results. Result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atients in 90 patients for neuroendocrine tumors. In this one, 28 patients is of rectal neuroendocrine tumors (NET), neuroendocrine tumors of the colon (NET2) 4 cases, patients with neuroendocrine tumor of the appendix is in 6 cases, gastric neuroendocrine tumors (Net1) is 20 cases, 12 cases of duodenal neuroendocrine tumor patients (Net1) and pancreatic neuroendocrine tumor patients is 20 cases. Conclusion Gastrointestinal pancreatic neuroendocrine tumor pathological complex, diagnosis should be strictly in accordance with the specification, in order to reduce the misdiagnosis rate.

[Key words]Gastrointestinal pancreatic neuroendocrine tumor, The pathological diagnosis, Specification

doi:10.3969/j.issn.1674-9308.2015.20.041

【文章编号】1674-9308(2015)20-0057-03

【 文献标识码】B

【中图分类号】R735

猜你喜欢

病理诊断规范
来稿规范
来稿规范
来稿规范
PDCA法在除颤仪规范操作中的应用
来稿规范
来稿规范
卵巢肿瘤术中冰冻切片病理诊断探讨
影响乳腺癌术中冰冻诊断准确性的病理与临床因素研究
肝局灶性结节增生的病理诊断与鉴别诊断
360例炎症性肠病及缺血性肠炎临床与病理诊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