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故事与故事营销(37)“丝路”大战略 感人小故事
2015-01-31中国农资赵光辉
□《中国农资》记者 赵光辉
当前,“一带一路”建设如火如荼。但不知人们有没有注意到,这个大战略的提出与一连串的小故事连在一起。2013年9月3日—1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对中亚四国进行国事访问。其间,他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重要演讲,首次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倡议,这一战略构想引起巨大关注。国际社会认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将培育出一个巨大市场和商机,给中亚地区经济发展带来巨大推动。
在这样重大的国际战略阐述中,习近平穿插着讲了三个故事。
第一个是冼星海阿拉木图创作名曲的故事。古丝绸之路上的古城阿拉木图,有一条冼星海大道,人们传诵着这样一个故事:1941年卫国战争爆发,中国著名音乐家冼星海辗转来到阿拉木图,在贫病交加之际,哈萨克斯坦音乐家拜卡达莫夫接待了他。在阿拉木图冼星海创作了《民族解放》《神圣之战》《满江红》等著名的音乐作品,并根据哈萨克民族英雄阿曼盖尔德的事迹,创作出交响乐《阿曼盖尔德》,激励人们为抗击法西斯而战。
第二个是中国儿子55年后赴哈寻母的故事。上世纪50年代初,一位在中国新疆工作的中国小伙儿认识了在当地医院工作的美丽姑娘瓦莲金娜,两个人真心相爱并结婚生子。后来,由于政治时局等原因,瓦莲金娜回国,当时他们的儿子才6岁。这个孩子长大之后,不断寻找自己的母亲,但始终没有音讯。2009年,儿子终于找到了自己的母亲瓦莲金娜,他的母亲就住在阿拉木图。这一年,儿子61岁,瓦莲金娜80岁。后来,儿子来到阿拉木图看望母亲,还把母亲接到中国去旅游。这迟到了半个世纪的幸福,是中哈人民友好的有力见证。
第三个是哈留学生在华献“熊猫血”的故事。RH阴性血型这个在中国属于十分稀有的血型,被称为“熊猫血”。哈萨克斯坦留学生鲁斯兰正是这种血型。在中国海南大学读书期间,鲁斯兰自2009年起参加无偿献血,每年两次,为一些中国病人解除病痛作出了贡献。鲁斯兰说:“我觉得应该帮助别人,献血是我完全应该做的事情。”
这三个故事深刻反映了中哈友谊源远流长:时间上跨越了两个世纪;人物从艺术家精神文化的契合,深入到普通大众的血脉相连。这三个故事形成了巨大的感染力,感染着年轻的大学生群体,将故事化作友谊的种子播撒进年轻的心田,让她生根开花、开枝散叶。而这将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最深厚的心灵基础,也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最终落实、建成,发挥效应的重要保证。所以,故事小,但作用绝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