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铃薯重大病害防控技术方案(下)

2015-01-31全国农技推广服务中心

中国农资 2015年33期
关键词:疮痂化学防治晚疫病

□全国农技推广服务中心

马铃薯重大病害防控技术方案(下)

□全国农技推广服务中心

应用化学药剂防治马铃薯重大病虫害必须坚持尽量少用、适时使用、科学用药的原则,优先选择悬浮剂、水乳剂、油悬浮剂、水分散粒剂、可溶液剂、可溶粉剂等环保剂型。

专家对马铃薯几种高发病害提出了有针对性的防治建议:

一是马铃薯晚疫病。可侵染马铃薯茎、叶、块茎并造成毁灭性损失的病害。气候条件是马铃薯晚疫病流行的决定性因素,在阴雨连绵或多雾、多露条件下,晚疫病最易流行成灾。在我国南方多雨省份发生普遍,病害严重发生时,植株提前枯死,产量损失高达20%-40%,甚至绝收。

高发区化学防治措施:前期喷施保护性杀菌剂双炔酰菌胺和代森锰锌,中后期交替喷施长持效期、内吸性治疗剂和保护剂,如氟吡菌胺·霜霉威和双炔酰菌胺。

常发区化学防治措施:前期喷施保护性杀菌剂,后期雨季来临后主要喷施内吸性治疗剂或保护兼治疗剂。在中心病株出现前7-10天喷施保护性杀菌剂,如代森锰锌和双炔酰菌胺等。

偶发区化学防治措施:发现中心病株后即喷施内吸性治疗剂或保护兼治疗剂,如果气象条件不能满足晚疫病流行,则整个生长季可不喷施药剂。

二是马铃薯早疫病。早疫病也称轮纹病,是马铃薯生产上最常见的真菌病害之一,一般可减产10%左右,发生严重的地块可减产30%以上,严重时全株枯死。近年来在我国河北、内蒙古、黑龙江、甘肃和山东等地发生与危害呈上升趋势,干燥高温条件下该病发生严重,特别在干旱地区或贫瘠地块因早疫病造成的损失要高于晚疫病。一般在马铃薯盛花期后,田间下部叶片早疫病的病斑率达到5%时,进行早疫病的初次用药,以后每隔7-10天喷施一次,直至收获。

三是马铃薯黑痣病。马铃薯黑痣病是一种典型的土传和种传病害,病原菌在土壤中可存活2-3年。许多马铃薯主产区由于无法实现轮作倒茬致使病害日益严重,已严重影响了薯块的外观和商品价值。一般田块黑痣病发病株率在5%-10%,发病严重的地块可达到70%-80%。化学防治措施:种薯处理为防种薯带病和土壤传染,播种薯块用甲基立枯磷、噻呋酰胺或咯菌腈等药剂稀释后拌种。

四是马铃薯疮痂病。感病马铃薯表皮有大小不等、深浅不一的疮疤,故称为疮痂病。疮痂病发生后,病斑虽然仅限于皮层,但病薯不耐贮藏,外观难看。感病后对马铃薯的品质影响很大,造成商品价值下降,一般可减产10%-30%,部分地块甚至减产40%以上。化学防治措施:一是用0.2%福尔马林溶液,将洗净的马铃薯浸种2小时,或用0.1%对苯二酚水溶液浸种30分钟,然后取出晾干播种;二是在病田用40%五氯硝基苯粉剂进行土壤消毒,每亩用药0.6-1公斤;三是在发病初期用65%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施,每隔7-10天喷一次,共喷2-3次。

猜你喜欢

疮痂化学防治晚疫病
临汾市马铃薯晚疫病发生趋势预报
如何防治大棚番茄晚疫病
马铃薯晚疫病发生趋势预报
不同药剂配方对马铃薯疮痂病的影响
我国学者揭示马铃薯疮痂病发病新机制
试析水稻田主要病害防治技术
植物镰刀菌枯萎病防治的研究进展
黑龙江省发现马铃薯晚疫病菌(Phytophthora infestans)A2交配型
美国欲选育抗疮痂病的核桃新品种
美国欲选育抗疮痂病的山核桃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