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业部:细化任务 推进化肥用量零增长行动

2015-01-31

中国农资 2015年20期
关键词:零增长露地化肥

农业部:细化任务 推进化肥用量零增长行动

本报讯 据农业部新闻办公室网站消息,5月19日,农业部在京召开“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推进落实会,会议要求,要细化目标任务,实化技术措施,强化工作责任,多措并举、多管齐下、逐区推进、逐项落实,扎实推进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开展。

会议指出,化肥的广泛使用为我国实现粮食连年增产、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部分地区过量使用化肥,也造成了生产成本增加、农业环境污染、耕地退化等问题。在当前资源环境约束日益趋紧的情况下,必须下大力气推进科学施肥,切实减少化肥不合理使用。开展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是贯彻党中央关于“转方式、调结构、促发展、惠民生”战略部署的重大举措,也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具有重要意义。

会议强调,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是一项系统的工程、艰巨的任务,需要统筹安排、综合施策,更需要明确思路,科学制定目标,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在思路上,要依靠科技进步,创新服务机制,转变施肥方式,深入推进科学施肥,走高产高效、节本增效、优质环保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在路径上,要推进精准施肥,调整化肥使用结构,改进施肥方式,用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在目标和措施上,要实现“三提高、一加强”。即提高化肥利用率、有机肥资源利用率、耕地基础地力,加强新型经营主体培育,推进适度规模经营,引导科学施肥。

会议要求,要细化目标任务,实化技术措施,强化工作责任,多措并举、多管齐下、逐区推进、逐项落实,扎实推进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开展。在面上,各地要积极行动起来,结合测土配方施肥、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高产创建等工作,推动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开展;在点上,要突出重点作物、重点地区、重点环节,开展化肥减量增效试点,积累经验,探索模式,加力推进,建立健全玉米、蔬菜、苹果省际化肥减量增效试点协调推进机制,进一步完善化肥减量增效试点省内工作推进机制,建立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绩效考核机制。

中国肥料产业链科技联盟在京成立

本报讯 近日,中国肥料产业链科技创新战略联盟成立大会在京举行。行业专家、科研单位、企业及金融机构的代表相聚一堂。会议剖析了中国肥料产业创新转型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探讨了未来肥料产业链的使命。

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唐华俊在会上表示,国务院在《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中首次提出了“适度退减耕地”,这意味着农业生产方式的创新转型刻不容缓。在此背景下,凝聚行业各方力量跨界联合,成立肥料产业链科技创新战略联盟非常及时。通过协同攻关,推进中国肥料产业链各个环节的创新,将盲目施肥带给农业的负面影响减到最小。

中国农科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所所长、中国肥料产业链科技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王道龙表示,农业部提出2020年化肥农药用量实现零增长,这就要求我们加快肥料产品结构的调整和产品创新步伐。而“联盟”的成立符合中央关于协同创新的精神,同时也为肥料的产、学、研、推、用搭建了平台。中国农科院区划所副所长徐明岗在《我国耕地质量现状与对策》的专题报告中强调,数据表明我国耕地耕层在变薄、有机质含量在下降、土壤酸化、盐渍化、板结和土传病害在增加,为此,创新施肥新思维,通过为土壤补充有机质来综合提升耕地质量势在必行。

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主任、《中国农村科技》杂志编委会主任贾敬敦强调,在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肥料产能过剩的背景下,肥料产业的出路就是要进行产品的重新设计与种植综合解决方案的制定,而解决植物生长、提供全营养的终端产品未来将极具竞争力。中国农业对肥料的刚性需求,决定了中国的肥料产业是朝阳产业,也是极具竞争力的产业。

为了实施创新驱动,共促肥料产业发展,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中国农村科技杂志社联合政府机构、协(学)会、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企业、金融机构、媒体等跨行业多领域成员发起成立了“中国肥料产业链科技创新战略联盟”。与会嘉宾为“联盟”成立揭牌,鲁西化工等企业代表先后发言。

“联盟”成立大会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中国农村科技杂志社主办。来自科技部中国农村开发中心、中国无机盐工业协会的专家及企业、农业科研院所、金融机构代表约100余人参加成立大会。

中国科学家成功克隆水稻抗高温主要基因

本报讯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极端高温天气频繁出现,权威机构预测,21世纪高温将成为威胁粮食安全的最主要因素之一。水稻是全球半数以上人口的主粮,如何实现“高温下稳产”,培育抗高温新品种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近日,中科院上海生科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植物分子遗传国家重点实验室林鸿宣院士领衔的研究团队,第一次成功分离并克隆了水稻抗高温主要基因,深入研究了其分子机理、在水稻演化史和抗高温育种中的作用。这一研究成果有望明显增强农作物的抗高温能力,已于18日在线发表于国际顶级遗传学杂志《自然遗传学》。

林鸿宣研究团队针对“农作物抗高温”研究进行了长达10余年的攻关,他们以生长在热带地区、具有更强高温抗性的非洲稻为研究对象,采用遗传分析和定位克隆的实验方法,成功分离并克隆到了控制非洲稻高温抗性的主要基因——高温抗性1号基因。

非洲稻抗高温主要基因的成功分离与克隆,为亚洲稻抗高温能力的提高提供了重要线索和思路。研究团队通过多年田间杂交将“1号基因”导入到中国栽培的水稻品种中,研究结果表明,这一做法可明显增强亚洲稻各类品种的高温抗性。

对此,研究团队认为,“1号基因”是一个具有重要生物意义的基因位点。可以肯定,未来“1号基因”在各水稻品种、包括小麦在内的禾本科作物以及包括大白菜在内的十字花科蔬菜等不同农作物的抗高温育种中都将有广泛的应用潜力。

国内外专家在京探讨露地蔬菜施肥

本报讯 日前,由国际园艺学会和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联合主办的“第五届露地蔬菜生产生态施肥策略国际研讨会”在北京召开。大会以主题报告形式对植物营养与养分供应、土壤测定与推荐施肥、土壤肥力与环境健康、根区调控与水肥一体化、有机废弃物循环利用及可持续性发展等露地蔬菜施肥领域7个主要方向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研讨。

2014年,我国露地蔬菜播种面积约2.6亿亩,已形成华南与西南热区冬春喜温蔬菜优势区、长江流域冬春喜冷凉蔬菜优势区、黄淮海与环渤海设施蔬菜优势区和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北部高纬度夏秋露地蔬菜优势产区。但伴随着蔬菜产业的快速发展,我国蔬菜生产过程中存在过量施肥、肥料投入不合理、水肥供应不协调、土壤退化等问题。全国主要露地蔬菜亩均化肥养分用量是全国亩均化肥养分用量的2.6倍;主要露地蔬菜亩均有机肥养分用量占肥料养分总用量的比例不足1/3,露地菜田土壤有机质含量还不高。

来自西班牙、荷兰、比利时、意大利、日本等14个国家的知名专家,山东、湖北、广东、内蒙古、河北等100多名国内知名学者,以及来自国内大型蔬菜生产企业、规模化农民专业合作社、农资生产企业、农资经销大户等30多名蔬菜产业界人士,共有近200人参加。

声音 Voice

农业部总农艺师孙中华

要坚定不移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尽快转到数量质量效益并重、注重提高竞争力、注重农业技术创新、注重可持续的集约发展上来,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要把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与资源环境生态工作协同协调,既让农产品“产”得安全,也让农业资源环境得到保护。

数字 Figure

2015年一季度我国共生产化肥1731.3万吨(折纯量,下同),同比增长3.9%。湖北、山东、贵州、河南、山西分列产量前五位,产量分别为272.75万吨、142.31万吨、134.86万吨、133.71万吨、113.16万吨。

目前玉林市已完成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面积700多万亩,推广应用了70多台“施肥点点通”。通过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推广应用,农民节约了肥料资源和成本,有效地改善了农作物品质,也促进了增收。

河南省发布了第二批30个农作物种子标准,包括15个种子生产技术标准和15个种子质量标准,这是基本涵盖全省主要农作物的系列标准。该系列标准不仅从根本上保证了品种性能稳定,且与世界发达国家相应技术接轨,达到国际先进技术水平。

4.7%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4月全国农药总产量为29.75万吨,同比下降1.4%。4月全国除草剂产量为 13.20万吨,同比下降6.8%。杀虫剂产量为4.69万吨,同比下降5.4%。杀菌剂产量为1.85万吨,同比降幅达12.2%。

河北省下达国网河北省电力公司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2015年投资计划,总投资10.423亿元。其中,中央预算内投资5450万元,企业自有投资1.5396亿元,其他投资8.3384亿元。

(本版文章均由本版编辑根据相关资料整理)

猜你喜欢

零增长露地化肥
7月我国化肥进口量增加
No.5 中国提前5年进入人口零增长时代
河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露地蔬菜创新团队启动会成功召开
现代农业离不开化肥
露地甜樱桃雹灾前后的管理措施
化肥农药减量,怎么减?
甬城园林景观中露地花卉的栽培管理技术研究
肥药使用零增长的前世今生
我国提前三年实现化肥零增长
化肥需求增长不均 有人欢喜有人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