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现高职特性关键字符的文化解读

2015-01-31李建林

职教通讯 2015年1期
关键词:院校职业高职

李建林

体现高职特性关键字符的文化解读

李建林

中国高职教育建立在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上,其职业特性,可从“职业技术”、“教学用”、“做实匠”等一组关键字符中体现出来。对这些关键字符从说文解字的角度,从历史文化的渊源,逐个进行寻根、解读,更有利于对高职院校育人理念和校园文化的深层理解。

高职院校;高职特性;关键字符;文化解读

作为高等职业技术院校,要办出职业特色,就有必要了解学校的职业特性。要体现校园文化内涵,就不能忽视传统文化对现代职业教育的文化浸染。笔者通过长期的调查研究,发现高职职业特性主要可从“职业技术”、“教学用”、“做实匠”等十字的关键字符中体现出来,而这组关键字符也基本构成了高职院校的办学方向、教学方式和人才培养目标。通过对这组具有显性标志的关键字符进行文化寻根和密码解读,更能加深我们对高职院校育人理念和校园文化的深层理解。

一、体现“职业技术”的职能特性

作为高等职业技术院校,要办出“职业”特性,要体现“技术”含量,就有必要了解“职业技术”教育的文化渊源。总体来看,职业技术教育,是对受教育者施以从事某种职业所必需的知识、技能教育。“职业教育为初、高中毕业生和城乡新增劳动者、下岗失业人员、在职人员、农村劳动者及其他社会成员提供多种形式、多种层次的职业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1]下面就对“职业技术”进行文化解读。

(一)各司其职尽“职”守

对“职(职)”字,汉代许慎《说文解字》的解释是:“记微也。从耳蝜声。之弋切。”[2]清代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这样注释:“纤微必识是曰职。周里礼太宰之职,大司徒之职皆谓其所司。凡言司者,谓其善伺也。凡言职者,谓其善听也。”[3]在古文中,“蝜”本指军阵操练,义为“(军阵,或团体操)图形及其变换”。“耳”与“蝜”联合起来表示“按照指令做出所要求的动作”。其本义:军阵参演人员各司其事。引申义:(每个)做事的人。再引申义:(每个)岗位。

由上可见,“职”之本义,含有“从卑微小事做起”、“按指令做动作”之意,而且,重在各司其职、忠于职守。这些非常呼应高职院校的育人理念。培养高职大学生尽职尽责、勤劳司职的职业操守,是高职院校的应尽职责。

(二)白手起家建功“业”

职业教育中,就业教育是先导。在校修学业,学成后建功业。而古文中“业(业)”的本义又是什么呢?业,古时指乐器架子横木上的装饰物大版,刻如锯齿状,被涂成白色,用来悬挂钟磬等乐器。《说文解字》中如此解释:业,大版也。所以饰县钟鼓,捷业如锯齿,以白画之。象其鈅軩相承也。[2]如《诗·周颂·有瞽》:有瞽有瞽,在周之庭。设业,崇牙树羽。后来,因古人写书用方版,也称业版,便引申出诸如学业、事业、家业、职业、行业等各种外延含义。业,起源于装饰的大版,作用于写字用的方版,最终成就了宏大的事业板块。现代中国职业教育更是从一块白板做起,逐渐做大做强,做成如今的多彩、缤纷的职教事业大板图。

(三)一“技”之长在动手

高职院校培养学生主要是强调一技之长,强调专业技能。对“技”,《说文解字》的解释是:技,巧也。从手,支声,渠绮切。[2]另《康熙字典》解释道:《广韵》艺也。又方术也。又《坊记》尚技而贱车,则民兴艺。又能也。

由上可见,“技”含有:巧也,艺也,能也。这三者体现在现代的构词中,便是技巧、技艺、技能。这里“手”与“支”联合起来表示“一种维持生活的手艺,它像人的四肢可以支撑本体那样支撑人的生活”。其本义就是:人赖以谋生的手艺。两只手在支撑,说明动手能力的极端重要性。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的一技之长是天职,但也更要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这样学生将来也会更具有创新、创造、创业能力。

(四)“术”业贵在有专攻

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既要有一“技”之长,又要掌握学技之“术”。技术技术,古文中的“术”(术),从字形会意看,最原始含义是指“道”。《说文解字》的解释是:术,邑中道也。从行术声,食聿切。[2]《广雅》解释是:术,道也。如《孙膑兵法·擒庞涓》:“齐城、高唐当术而大败。”在道的基础上,又引申为:方法,策略。如《战国策·魏策》:“臣有百胜之术。”以后又引申为:学说、技艺、业术。如唐代韩愈《师说》:“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宋代苏轼《教战守》:“役民三司盗者,授以击刺之术。”另外,术也可以作为动词来使用,有学习、实践,选择职业之意。

由上可见,术字的演变渊源是很深远的。它既有对方法、策略、技艺、术业的掌握,又有对学习实践、选择职业的要求,非常贴近高职院校的育人理念和职业特色。

二、突出“教学用”三位一体

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区别于其它院校最大的特点,是“教学用”三位一体,重在学以致用。“教学用”是高职院校的主体工作内容和主要活动环节,其教学质量和实践环节的高低水平,直接决定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质量。下面对“教学用”进行逐字解读。

(一)有“教”无类育英才

教学教学,“教”和“学”是相辅相成的。和“学”最初始的含义像小孩子双手构木为屋形一样,“教”其实就是在这个搭积木小孩子的旁边,多了一只执着教鞭的手。

“教”的原本的写法是“敎”,左边不是“孝”,而是像小孩子学搭积木。后来写成“孝”,义为“孝敬父母”。“攴”(pū),篆体像以手持杖或执鞭。在奴隶社会,奴隶主要靠鞭杖来施行他们的教育、教化。如《说文解字》解释为:教,上所施下所效也。从攴,从孝,凡教之属皆从教。古孝切。[2]后引申为教育、指导。如司马迁《报任安书》:教以慎于接物,推贤进士为务。孟子《梁惠王上》:谨庠序之教。[4]

综上可见,不管是表示对小孩子实施启蒙教育,还是表示学生对待老师像孝敬父母一样,“教”字的核心意义在“上施下效”,主体更指向教师方,要求教师有师德、重教养、懂教法。当然,高职学生更应该从中悟出深刻内涵,虽然不再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但起码的尊师重教还是不能忘记的。

(二)好好“学”习近乎知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毛泽东说:“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中国人的学习精神源远流长。而“学”最初始的含义又是什么呢?“学”(学),是形声字。作“轗”,像是双手构木为屋形。后作声符,下面加个“子”为义符。子,指小孩子。突出小孩子是学习的主体。《广雅》解释为:学,识也。《尚书大传》:学,效也。《礼记·中庸》:好学近乎知。以上是作动词用。作为名词,“学”又有学校、学问、学科等含义。如《礼记·王制》:小学在公宫南之左,大学在郊。韩愈《进学解》:国子先生晨入太学。《后汉书·列女传》:学问,天子积学。

可见对小孩子启蒙的学习教育,是“学”字的词根。同时,从构字来看,是两只手搭积木般,“构木为屋形”,强调了动手创造能力。和“技”在古文字中是两只手在支撑一样,表明高职学生动手能力的极端重要性。

(三)养兵千日“用”一时

职业院校区别于其它院校最大的特点是学以致用。而“用”字在古汉语中是如何演变而来的呢?《说文解字》解释是:用,可施行也,从卜从中。卫宏说,凡用之属皆从用。臣铉等曰,卜中乃可用也。[2]从中可以隐约看出“用”字的本初意义,就是古代要尝试用什么东西必先占卜,占卜中了,应验了,就可以用了。如《易·乾卦》:初九,潜龙勿用。《疏》:唯宜潜藏,勿可施用。从象形来看,“用”的甲骨文字形像桶形,桶可用,故引申为用。另外,“用”在《广韵》中解释是:使也。又功用。《易·系辞》:显诸仁,藏诸用。《论语》:礼之用,和为贵。同时,“用”还有诸如:以也、器也、通也等解释。

有道是:养兵千日,用在一时。高职学生学习三年,重在学以致用。这“用”意,一方面,是学习的是有用的知识,掌握了可用的本领;另一方面,是学到的知识贵在实践中使用、运用,要活学活用,学用结合。

三、倡导起而行“做实匠”

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的目标,将来是脚踏“实”地、注重“实”践、能干“实”事的实干家,而非研究型、学院派。具体表现在“做实匠”上。要立足能“做”、注重踏“实”、成为巧“匠”。

(一)起而行之“做”实事

据最新统计,目前,职业院校的学生就业率平均达95%,远高于本科院校。究其原因,还在于高职生不挑三拣四、能做实事。“做”字最早源自“作”字。直到近代出现“做”字后,丰富了“作”字做具体实事的内涵,但两者有时可通用。

“作”是个会意字。因“作”在古文字中就是“乍”,其本义是:人突然起身。亦即“与其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说文解字》解释为:作,起也。从人,从乍。则浴切。[2]后引申出起来并开始工作之意。如《乐府诗集》: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陶渊明《桃花源记》:往来种作。同时还产生了兴起、创作、当作、培育等多种衍生含义。这就要求,不管“作(做)”什么事情,都要有“振奋而起”的姿态。作为高职大学生,与其“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

(二)脚踏“实”地闯职场

“实”是个会意字。繁体字写作“实”。《说文解字》解释为:富也。从宀从贯。贯,货贝也。神质切。[2]清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解释为:富也。引伸之为草木之实。……贯为货物。以货物充于屋下是为实。[3]因此,其本义指:财物粮食充足,富有。如贾谊《论积贮疏》:管子曰:“仓廪实而知礼节。”以此为词根,又引申出了诚实、坚实、果实、实践等不同含义的用法。如《康熙字典》解释为:《广韵》诚也,满也。《增韵》充也,虚之对也。《论衡·乱龙》:夫图画,非母之实身也。《韩非子·主道》:虚则知实之情。《孙子·虚实》:兵之形,避实而击虚。《论语》: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

高职院校的大学生,不仅要让自己成为知识和技能的富有者,而且,更要使自己成为脚踏实地的行动者。

(三)能工巧“匠”出高职

高职院校培养学生既要注重培养能工巧“匠”,又要在教学方法上讲究独具“匠”心。这里的“匠”字,在古文中的又作何解释呢?“匠”字最原始含义是指“木匠”。其外框“匚”是口朝右可以装木工用具的方口箱子,其中的“斤”就是木工用的斧头,所以在上古只有木工才叫“匠”。《说文解字》的解释是:匠,木工也。从匚从斤,斤所以作器也。[2]《考工记》:攻木之工七:轮、舆、弓、庸、匠、车、梓。匠人建国,匠人营国,匠人为沟洫。后来亦泛指工匠。如《论衡·量知》:能剒削柱梁谓之木匠;能穴凿穴聐谓之土匠;能雕琢文书谓之史匠。《庄子·徐无鬼》:匠石运斤成风。以后引申为,具有专门技术的人都可以称为“匠”。如《韩非子·定法》:夫匠者,手巧也,而医者齐(同“剂”)药。

由上可见,匠字的演变主要起始于木工,注重于职业,成功于巧匠。高职教育只要匠心独运,就会培养出更多巧夺天工的能工巧匠。

[1]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Z].国发〔2002〕16号,2002-08-24.

[2]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1981:250,58,256,44,69,70,165,150,268.

[3]段玉裁.说文解字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

[4]王力.古代汉语(上册第一分册)[M].北京:中华书局,1980:306.

[责任编辑 金莲顺]

李建林,男,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高职校园媒体及校园文化。

G720

A

1674-7747(2015)01-0067-03

猜你喜欢

院校职业高职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战“疫”期间基于高职线上教学的分析与思考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如何将微课融入高职钢琴课堂教学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