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的再认识

2015-01-31李慧娟傅海伦

中小学教师培训 2015年12期
关键词:数学教师教学方法数学

李慧娟,傅海伦,李 想

(山东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山东 济南 250014)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实施以来,“小组合作”成为大多数一线教师的宠儿,被广泛地应用于课堂教学之中。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在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已经实现了从传统的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到新的、以突出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数学学习方式的转变,其中小组合作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该教学方式的实施过程中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因此,在当前新的课程改革形势下,对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进行再认识,不仅可以全面掌握目前的研究和教学状况,深刻地认识其特点,而且可以针对该方式在运用过程中的问题进行改进与创新,在完善该方式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更好地促进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

一、对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研究的再认识

1.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的必要性得到充分认可

作为对传统数学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的小组合作得到了广大一线教师的认可,并被广泛应用于不同学段的课堂教学工作中。大多数专家学者和数学教师也认可了这种教学方法起到的积极作用,比如:该方式的应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参与性、合作性以及探索性[1];有助于数学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教学效果更显著[2]。关于这方面的研究,有的数学教师设置了实验班和对照班,通过教学实验加以说明,使之更有说服力。这方面的研究文献也较为集中。

2.小组合作存在的问题及其应对策略的研究已经凸显,但并不深入

小组合作虽然有一定优势,但是由于东西方传统教育方法的不同,目前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在中国的教学效果并不是很好。在实验的过程中,或是在一线的数学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了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特别是对于理解性知识的教学,课堂小组合作无法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3]

关于对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存在的问题的研究也主要体现在理论和实践操作层面。首先,小组合作在理论上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其概念不明确,在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上存在分歧。在实践方面出现了滥用讨论法的现象,尤其是一线教师们对小组合作的认识存在一大误区——小组合作是区别于传统课最重要的标志。[4][5]

其次,在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时间控制、教师作用、数学问题设置、适用范围、成员参与度、分组等。针对这些问题,不少研究者只是给出了相应的对策,但研究的内容和方法并不深入。

3.小组合作有待深入研究的课题

从目前的研究来看,对小组合作的认识已较为具体,无论其优点还是在实际的运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已被专家学者解读。但是,针对小组合作存在问题的原因,目前的研究还不全面,特别是针对存在问题提出的应对策略也只是局限在具体实施环节之中,而站在数学教育的前沿理论高度,从根本上去解决操作层面上问题的实证研究较少。特别是,小组合作的内容选取依据、时机把握的标准、分组原则、小组合作机制的形成、组内分工协作和组间任务分配科学性等,都是有待深入研究的课题。

二、对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问题的原因的再分析

小组合作是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方法,但并不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也不是素质教育的代言者,在运用过程中出现诸多问题的根本原因是教师的认识与实践发展上的不同步。

1.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扭曲

在当前新的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的形势下,一节数学好课的标准究竟是什么,已成为数学教育广泛关注和争论的焦点问题。即便是对数学公开课的评价,专家学者的评价标准也有较大差别。笔者认为,目前课堂评价标准存在的问题主要是:过分夸大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作用,将教学方法是否现代和教学手段是否先进作为该节课是否优质的必要条件。[6]因此,有的数学教师每节课无论如何都要安排小组合作的环节,让学生分组讨论,以此来迎合新的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

好的课堂是真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不是单纯追求形式的新颖。数学知识是抽象的,有时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还不具备及时将新的知识建构其上的条件,这时,单纯依靠小组的合作与交流根本无法实现认知上的跳跃。因此,要上好一节数学课,应该根据实际条件、教学目标和教学需要,及时有效地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或手段。小组合作既不是上好数学课的充分条件,也不是解决问题的唯一方式。作为数学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多种新的教学方法或手段的不同特点和要求。小组合作学习虽有效,但不是万能的,什么条件、什么时刻需要运用小组合作,数学教师只有在熟练掌握教学内容的情况下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并要处理好教学法与上好课的辩证关系。

2.教师对数学教学内容的实质把握不到位

数学是撇开具体的研究对象,研究其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对于中学生来说,在理解上存在一定的难度,针对不同的数学概念、定理、思想方法、例题,哪类知识点适合学生分组学习,通过自己与同伴的交流就能实现知识的建构;哪类知识点单靠学生间的交流根本无法达到理解的高度,教师对这些都应该一清二楚,牢牢把握数学教学内容的实质。否则,如果抓不住教学内容的实质,认为只要在课堂上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就是符合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完成了教学的任务。这样的教师,不但不会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反而会适得其反,甚至形成两种极端:简单内容占用过多时间,难点得不到解决;数学内容的本质没有体现,因而课堂往往呈现沸腾的闲聊或是大片的沉默状态。

3.缺乏对学生的真正认识与了解

每个学生都是独特存在的个体,是有思想、有主见的人。中学生正处在发展的关键时期,不管是在身体上,还是心理上、思维上都发生着重要变化。有的喜欢表现自己,展现自己的个性,得到别人的关注;有的开始不太喜欢与人交流,把自己封闭在一个空间,进行独立思考。如果教师对每个学生的性格和各方面的了解不够,在分组上不慎重全面考虑就会影响学生的参与度,导致边缘人的出现。从目前的对小组合作存在问题的研究来看,普遍存在学生参与度不高的问题,小组的讨论成果往往由教师指定小组代表发言,而不是由小组推选的代表汇报讨论结果[7],而汇报交流的结果往往是个别学生的个体观点和看法的陈述,使得小组合作后的交流和汇报成为学生个体的学习行为。[8]还有一种现象就是学生确实都参与进来了,但不是参与到学习中,而是轰轰烈烈的畅聊中,小组合作成为了大家畅聊的平台。

要解决小组合作成为个别学生的舞台的问题,必须认真分析原因,找到真正的症结所在。学生把小组合作当作畅聊的平台,不去表达自己关于课上内容的观点,不把心思放在实质性的内容上,主要是因为课上内容没有引起他们的兴趣或认知冲突。只有产生认知冲突,以前所学的知识不足以解释新的知识,或产生认知矛盾了,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探究心理,使学生愿意尝试去解决这种冲突。而认知冲突的产生必须通过恰当的问题或者任务来激发。所以如果教师对学生的认知发展情况没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就无法通过问题形成认知冲突;如果不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学习习惯、学习成绩、组织能力,自然就不会实现合理分组,促使每个学生都能大胆设问,自由发言。

4.没有掌握小组合作的本质意义

小组合作的本质意义在于教师在课堂上提出适宜的问题,以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通过分组,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观点,解决问题并达到相互学习、相互进步的目的。开展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是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进而促进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只有全面清楚地认识这种教学方法,才能更好地为教学服务。而一味地追求形式化,不但不会提高效率,反而会浪费宝贵的课上时间。有的数学问题,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利用已有的知识能去解决,这时如果再用讨论法,则是白白浪费时间。有的问题是超出学生的理解范围的,如果不加提示,生硬地搬出“下面同学们讨论一下这个问题”,这样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无法去解决,就会出现冷场的现象,沉默的背后依然是时间的浪费。

三、对解决问题的相应对策的再认识

针对小组合作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教师须全面认识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和特点,结合具体的教学情境,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

1.认真研习数学课程标准,实施科学评价,牢牢把握数学教育的本质

认真研习数学课程标准,对数学课堂教学进行科学评价,是为了能更好地促进教学,保证所有的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同时,数学教学活动又是灵活的、现实的和丰富多彩的。作为评价者,要全面正确地认识数学课堂评价标准,并以此来激励改进自己的教学,而不应一味地迎合某一种评价标准。针对小组合作学习,教师要根据具体的教学情境和学生的学习需要,合理安排教学过程,突出数学教学的本质。要从学生学习效果上看其是否符合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要求,是否能通过富有内涵的、具有思维价值的问题讨论真正促进学生发展,而不是从形式上、简单化地去看是不是运用了新的教学方法或手段。

2.加强数学教学实质性内容研讨与培训

小组合作学习暴露出了数学教师在处理教学实质性问题方面的经验不足和技能短缺。教师不是数学课本知识的搬运工,也不仅是数学知识的加工者,只有经过精心设计与组织开展数学探究活动,针对不同实质性内容采取不同教学方法,这样的课堂才会充满生机。新时期的数学教师,应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加深对教学实质性内容的理解与把握,针对不同实质的教学内容,采取恰当的教学方法,在学习同一知识的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以实现不同教学实质性内容与相应教学方法的完美结合。例如,在对发展学生发散思维的数学问题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体会数学方法的多样性,可组织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后,再进行小组学习在组内进行交流与分享,此时学生应尽可能地提出自己的想法,并在交流中明确其正确性。因此必须加强对数学教师实质性内容的研讨和培训,切实提高教师的教学综合素质,才能实现小组合作的有效教学。

3.完善自我,真正走进后进学生的心灵

小组合作如何才能尽可能关注到每一位后进的学生,使他们也能积极有效地参与到小组活动中,这是当下需要解决的最现实、最突出的问题之一。为此,数学教师要加强学习,不仅要熟练掌握数学学科知识,还要有必要的教育心理学的知识储备。作为数学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要留心观察每一位后进学生的心理变化、学习风格和性格特点等,可以为每一个后进学生制作一张生活记录卡片,记录他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和学习的进步;在每一次的小组合作活动中,教师都要格外重视他们的现场表现与参与需要,给他们以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并要保持一颗平等的心和足够的耐心和恒心,切不可对后进学生存在偏见,更不能放弃和放任。教师更要加强与后进学生的交流,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必要时可以进行单独谈话指导,以提高他们的自我效能感,使他们增强信心,迎头赶上,乐于其中。

4.洞察本质,激发认知冲突,切实提高小组合作的学习效率

数学教师不应只为了追求新的理念而忽略了数学教学的本质。为了有效利用小组合作法,使讨论与交流顺利进行,根本方法是要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只有当学生已有的知识无法解决新的问题时,才能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引发不同的观点。根据最近发展区的相关理论,教师提出的问题或要求学生完成的任务目标应符合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使学生“跳一跳就可摘到果子”,从而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如果目标过高,学生无论再怎么努力都达不到高度,摘不到果子,那么讨论将无法进行,数学知识对学生们来说将变得遥不可及;如果目标过低,根本没有讨论的必要,那么只会是白白浪费课上时间。所以,要真正实现有效利用小组合作为教学服务,最为关键的是数学教师要认真分析新的学习内容与学生的认知结构的关系,并找到二者的实质性的联系。特别是对于发散性的数学问题,学生各种奇思妙想汇集在一起,利用小组合作法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1]潘冬花.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J].河北理科教学研究,2008(6):28-32.

[2]王小琴.小组合作法在数学讲评课中的实践[J].数学教学通讯,2012(6):44-46.

[3]孟祥菊,夏冰.课堂小组讨论与教学效果的实证研究[J].大学教育科学,2007(6):42-44.

[4]段晓晓,傅海伦.数学教学中小组讨论的误区剖析[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3(1):53-55.

[5]曹志仕.数学课堂教学中对小组讨论问题从理论到实践的思考[J].中学数学月刊,2006(8):23-24.

[6]张天明,傅春华.公开课评价的五大病症及其剖析[J].当代教育科学,2009(18):19-21.

[7]汤华.浅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开展小组讨论[J].新课程研究,2006(3):23-24.

[8]钟文芳.试析新课改实施中小组讨论的形式化问题[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04(1):24-27.

猜你喜欢

数学教师教学方法数学
小学数学教师资格证面试研究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浅析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师素养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小学数学教师如何才能提高课堂的趣味性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初中数学教师不可忽视的几种教学方法
错在哪里
我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