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小学升初中叙事类文章阅读的衔接教学
2015-01-31施燕
施燕
例谈小学升初中叙事类文章阅读的衔接教学
施燕
所谓叙事类文章,就是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状物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作为一个初中生,应该具备哪些阅读叙事类文章所必备的语文知识和本领才算合格,甚至优秀呢?
我认为应该从学生熟悉的小学经典篇目入手:
一、选用经典篇目,缩短距离
这种叙事类文体学生并不陌生,第一节课一开始,我就引领学生一起回顾。如六上:《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最后的姿势》《爱之链》《船长》等,六下:《半截蜡烛》《天游峰的扫路人》《最大的麦穗》《夜晚的实验》等。学生一下子觉得好亲切,既缩短了距离,又让忐忑不安的内心快速得到平静。
二、比对课标要求,明晰方向
小学课标要求:阅读叙事类文章,能了解事件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敬佩、向往、同情等感受。
初中课标要求:能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思路,把握作者观点和情感,赏析优美精彩的语言,领会关键词、句、段的含义、作用、情感,能分析欣赏文学作品中的形象,对表现手法和文章主旨有自己读到的见解和感悟等。
简单比照一下,就不难看出:初中语文学生在深度、广度方面有了明显的提升和跳跃。
三、选择适当要点,把握主线
针对同学们现有的学情,我决定用三课时进行衔接教学。第一课时:梳理叙事要素,判断叙事顺序,明确叙事线索;理清结构层次,概括文章内容。第二课时:把握文章思想内容;体会写作手法及其作用。第三课时:分析体味文中关键词语重点文句;分析人物形象。
这样安排旨在由浅入深,层层深入,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迫切所需。
四、精选小学课文,提升兴趣
托尔斯泰指出:“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兴趣。”新初一的学生对初中语文学习充满了好奇、憧憬和向往,所以必须要呵护他们的学习热情,做到降低难度,提升兴趣。
1.在回顾记叙文六要素时,选用《卢沟桥烽火》这篇课文,学生能迅速地找准并直观理解。
2.在讲述线索类型时,选用相关文章。以具体的事物或其特征为线索,如《夹竹桃》《枣核》;以人物或人物的特征为线索,如《背影》(小学课外阅读涉及到);以中心事件为线索,如《爱之链》《卢沟桥烽火》;以思想感情或感情的变化为线索,《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以时间推移、地点转换为线索;《记金华的双龙洞》;以“我”的所见所闻为线索《天游峰的扫路人》。
3.在讲述“插叙”时,我播放了《三借芭蕉扇》中的两段视频:一是土地给唐僧师徒讲述火焰山成因,二是铁扇公主不肯把宝扇借给孙悟空的前因后果。当时,在“单独交流区”,不少同学贴上了小花、赞字等。由此可见,他们已经懂得了“插叙”这种叙述方式及作用。
4.在把握文章主旨技巧时,选用《最后的姿势》结尾:“谭千秋,一位普通的老师,他用自己51岁的宝贵生命诠释了爱与责任的师德灵魂。人们赞颂他:‘英雄不死,精神千秋’!”便于学生理解文中的抒情议论句揭示文章主旨。选用《夹竹桃》中“对我说来,它却是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我一向是喜欢花的”“我特别喜欢月光下的夹竹桃”“引起我许多的幻想,我爱上了夹竹桃”。便于学生领悟这些句中加点的反复出现的词语,能透视文章的主旨。
5.在引导学生体会对比的表现手法及其作用时,选用《船长》中的两段文字:(1)顷刻间,所有的人都奔到甲板上,男人、女人、孩子,半裸着身子,奔跑着,呼喊着,哭泣着。(2)哈尔威巍然屹立在他的船长岗位上,沉着镇定地指挥着,控制着,领导着。……船长哈尔威屹立在舰桥上,一个手势也没有做,一句话也没有说,随着轮船一起沉入了深渊。
这两段非常鲜明的对比的文字,突出强调了众人的慌乱与船长的镇定,众人的自私与船长无私的大爱情怀。
6.在引导学生分析人物描写方法及其作用时,选用《理想的风筝》中的语段:“他笑着、叫着,拄着拐杖,蹦跳着去追赶绳端,喊着:’你们不要管,我自己来!’终于,他气喘吁吁地抓住了线绳,脸上现出得意和满足的神气。”通过对刘老师的动作、神态和语言描写,生动地写出了刘老师对孩子们的爱,以及和孩子们放风筝时的无限快乐,让我们深切感受到刘老师对教育、对生活的挚爱。
五、挑选初中经典,实战演练
一开始,引导新初一学生借助一些相对浅显的文章,强化对课堂重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1.复习巩固叙事顺序、线索、插叙、划分层次层次、归纳层意等知识点,选用《枣核》一文,就能涵盖这些知识点。
2.复习综合分析文章主旨,选用《往事依依》一文,通过归纳层意把握文章主旨:“学生时代的生活乐趣,很大程度来自读书。”“老师入情入理的讲课也在我心上雕镂下深刻的印象,培养了我课外阅读的兴趣。”“往事依依,金色的回忆唤起我的青春激情,催我不断奋进。”
3.复习“以小见大”“悬念”表现手法及其作用时,选用《枣核》一文。朋友托我带几颗生枣核却用途蹊跷,设置悬念;朋友见到枣核,如获至宝,却故弄玄虚,加深悬念;朋友带我踏访后花园倾吐思乡之情,最终揭开悬念。层层设疑,巧设悬念,收到引人入胜的表达效果。
六、适当拓展阅读,综合检测
俗话说得好:“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为了能以点带面举一反三,提高学习能力,可以适当进行拓展阅读训练。
我选用丁立梅《小扇轻摇的时光》中的语段“我仰面躺下,对着天空,手上执一把母亲递过来的蒲扇,慢慢摇。虫鸣在四周此起彼伏地响着,南瓜花儿在夜里静静的开放。月亮升起来了,盈盈而照,温柔若水。恍惚间,月下有个小女孩,手执蒲扇,追着流萤。依稀的,都是儿时的光景呀。”可以进行词语的表达效果、人物描写的手法及其作用,环境描写及其作用等检测。
这些文质兼美的美文,轻轻地拨动着学生心中最柔软的心弦,同时为初中语文学习作了很好的知识储备和心理暗示,让学生“一见倾心”!
总之,三节课的衔接教学,让我倍受鼓舞,谁说语文课难教?谁说学生难以理解枯燥的知识。只要引导得当、点拨得法,学生体验成功、感受快乐,一切皆有可能!
★作者单位:江苏海门实验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