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医学本科见习生临床教学中实行导师制管理的研究与应用
2015-01-31赵卫东侯燕
赵卫东侯燕
在医学本科见习生临床教学中实行导师制管理的研究与应用
赵卫东1侯燕2
导师制是在一段时期内,由承担教学工作的教师对其所负责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的教学方法。在见习期间完善和建立导师制,可以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运用现有的临床资源及时将知识系统化、形象化,遵循以个别指导为主、个别指导与集体指导相结合的工作原则,弥补目前临床医学见习管理制度的不足,加强对学生见习生活的全面带教和指导,培养学生正确的临床思维,促进见习生知识、行为能力的健康成长。
见习生;临床教学;导师制
见习教学是医学生本科教育过程中的重要一环,是联系理论教学和实习教学之间的桥梁,是从基础理论向临床实践过渡的必经之路。由于当前见习教学方法的单调、学生数量急剧增多以及见习课时间的限制等问题,大大制约了临床医学见习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
从上个世纪初期开始在全球范围内,“早期接触临床”就已经在高等医学教育课程的改革中呈现趋势[1]。因此,在医学生见习期间,应当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密切师生知识交流,充分发挥临床医师在医学生培养中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展示每一位学习者的个性和能力,及时指导见习生在临床上正确的思维方向和渐渐培养其学术科研的能力。采用互动式的教学管理制度,对学生因材施教,这是在临床教学中对医学专业本科见习生的一种新的培养理念,可以给新形势下的高等医学院校临床见习培养的改革和发展提供借鉴指导作用。
1 目前的见习教学方法以及存在的若干问题
目前的临床见习模式主要由以下几方面构成:试验、医疗操作、模型示教、视听资料演示、典型病例示教以及PBL教学等[2]。老师主要采用对典型病例的讲解示例,详细阐述各种疾病的临床症状、诊断方法、治疗过程和预后方式等,使学生把在课堂上学习的理论和实际病例相结合,不再仅仅是纸上谈兵,而是将知识与实际相结合,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将其具体化。对于典型的病例,学生对教师提出的实际临床问题进行思索,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和临床诊治方面的技巧,同时查阅有关资料,寻找答案;然后组织大家讨论,互相补充,取得问题的满意答案,以使学生将知识整合处理、融会贯通,加强学生的甄别能力,打破学生的思维局限,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在此过程中,教师借助试验、模型示教、医疗操作和视听资料演示等方式补充临床带教时缺乏的病例及技能培训,弥补单纯语言讲解的不足。但是见习也存在诸多问题,主要包括:(1)常规的对典型病例的示教通常需要很多的临床实例,但是在相应的时间内科室有时不足以提供相应数量的病例和相应的病种资源。因此学生很难在有限的见习课上追踪疾病的动态演变和治疗过程。同一患者在被多组见习生反复观察过后,患者和家属可能产生抵触情绪,不利于学生和患者之间的沟通,也不符合当代医疗服务的人文关怀精神。(2)带教导师通常临床工作繁忙,医院各科室的运转都与经济效益息息相关,有时见习课上带教老师会因为患者病情危重等原因疏忽教学工作,导致学生的见习课效果大打折扣。(3)高校扩招后,造成在校学生数量急剧增加,每个见习小组学生很多,加上临床典型病例资源有限,就会影响教学质量。也会使某些学生无法真正融入到见习生活中,长期下来,便会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进取心,缺乏自律性[3]。
2 实行见习生导师制的作用和意义
在教学内容上,常规的临床见习教学在学科上的界限分明,缺少对知识多方向的整合联系。医学基础知识与临床见习之间有着非常明确和独立的区分,导致教学内容上发生重复,课程过于单一、不灵活。
在美国,每年的学生数量总体较小,教学资源相对丰厚,大部分的医学院主要采用小组教学,学生由专门训练的教师负责教学,特别是临床教学和基础实践教学。大多采用床边教学和随机教学的模式,学生操作机会很多。该模式将理论学习与临床见习融为一体,为学生提供了“即学即用,即用即学”的鲜活平台。因此早在14世纪,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首先提出并且实施了导师制,稍后英国的各大高校将其深化并逐渐推广至本科培养领域[4]。“导师制”即是承担教学工作的教师在一段特定时期内,对所负责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的一种教学方法[5]。为了提高研究生阶段的教学,我国的高等院校引进了“导师制”并且获得了良好成效,我们已经在医学生本科教育阶段对 “导师制”探索了近10年。现在许多医院实施实习生导师制,但是由于实习生在每个科室停留的时间较短,加上实习生经常需要花费大量精力和时间来找工作或者考研,多次找理由请假甚至推脱延误导师布置的实习任务,这些不良行为和态度会影响导师的带教热情,甚至失去耐心,最终背离了实习生导师制度创建的初衷,使该制度优势受限。而医学生的见习期间是医学本科中另一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关键时期,在见习期间推崇导师制,可以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坚持主要实行以个别指导、兼容结合集体指导的教学理念,对于普遍性的问题进行集中指导,个别问题给予专门指导,运用现有的临床资源及时将知识系统化、形象化,有利于为见习生的将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通过导师现场示教,使见习生真正参与到医疗活动之中,将日常所学的理论、基础知识与临床中的真实病例相结合,将知识运用于具体操作,将知识直观化、具体化,不仅能锻炼学生运用知识、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又能够帮助其拓宽临床思维能力。同时,学生有专门的老师指导,导师教导见习生的机会更多,能发现的问题也更多,同时能够激励见习生针对不同的实际病例提出自己的治疗想法,提升其挖掘、思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指引见习生思考,鼓励其敢于质疑、敢去并且善于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培养独立思考能力;通过师生之间进行直接交流,同时结合查阅文献、同行探讨、请教专家等多种方式解决问题,提高见习生的临床工作能力。
除此之外,导师因材施教,根据见习生的理解接受能力灵活调整带教方式,让见习生主动参与到科研工作中,有意识地培养见习生的探索研究能力,鼓励他们创新,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和科研能力[6],或把目光放在见习生能力锻炼与素质培养上,师生之间进行密切交流、良好互动,“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导师优秀的医德医风和专注的敬业精神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培养见习生的道德使命感和医生责任心[7]。见习生也能从临床见习实践,开始学习与患者进行积极有效沟通的技巧,为毕业实习打好基础。
3 见习生导师制工作的开展
每位导师负责指导1~2名见习生,导师在开展导师制前首先要对学生以往的学习情况和特点进行了解,在导师制实施过程中,根据见习的要求,师生一起合理制订见习规划,导师需要进行全程追踪、落实和审查。导师要利用自身上班空隙、值班时间或业余时间,指导见习生接诊,收治患者,实施具体操作,参与患者病例讨论以及教学查房等,对见习生提出专门的、规范的、有建设性的指导,包括如何书写医疗文件、如何进行临床操作以及如何分析诊治过程等,并根据不同的见习生的不同学习能力和其效果对见习方案进行适当的调整,还要定期检查其理论知识和基础医疗技能[3,8]。与此同时,临床科室和教学科可以通过调查问卷、座谈会、现场问话等多种方式不定期或定期对导师一段时间的工作情况进行评价,还可以根据其带教的质量和教学效果采取相应的奖惩措施。
4 见习生“导师制”的实施成果
2013年7月,本计划进入试行阶段,学生自愿申请报名,共10名2010级临床本科见习生参与本管理制度,在2014年6月的临床实践技能大赛中的表现比未参与管理的见习生优秀,遂在2014年9月面向全体2011级临床本科见习生推行见习生导师制,其期末考试优于其他未实施该管理制度的教学医院,于是其他医院开始试行见习生导师制,效果理想,目前已在肥城市人民医院、新泰市人民医院推广实行。
5 实行导师制可能遇到的问题及对策
5.1 部分导师对该制度缺乏认识,工作疏漏
我院从2013年开始实施见习生导师制,时间不长,有些导师对“导师制”模式缺少充分的认识,可能在指导见习生的具体过程中,制定带教计划时感到迷茫,因此可能会仍然沿用既往的带教形式,缺乏对学生个性化的指导,甚至把见习生指导作为日常繁重医疗任务的一种补充力量,让见习生进行记录或者搬运等工作都是违背在临床本科生见习期间实行导师制的初衷。因此,对于导师,应当要求其学习医学生培养规律,不仅要拥有自身科室的丰富的教学经验,还要熟悉被指导的见习生所学的学科以及其专业的教学计划;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较强的事业心与责任感,能做到热爱见习生、关心见习生成长。
5.2 学生不懂临床实践与理论结合的重要性
临床本科生第四学期需要学习众多临床科目,短时间内,学生很难从学校的“全日制学习模式”转换为“边学边看”的见习模式,忽略或者没有深刻意识到这种“一对一”的师徒式专门教学模式对培养临床工作能力的关键性。因此,医院应当使学生充分认识见习生活的重要性,强化其见习意识,尊重导师,主动参与,勤联系、积极寻求导师对其进行指导、提供帮助。以主动、积极、严谨的态度,认真参与导师布置的所有教学活动,同时自觉主动参与导师所在的科室或者是课题组的学术研讨活动。严格遵守各个科室的相关管理制度,在各个科室见习期间按时完成见习病历书写,为自己的临床工作打好基础。
5.3 学生过分依赖导师
部分学生迫切希望早日进入临床,融入环境,但忽略了理论知识的重要性,导师制的效果必定适得其反,理论知识是临床工作不可撼动的基石,而导师制的目的就是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帮助见习生更好地掌握和运用知识,应注意防止学生出现本末倒置的错误做法。这就要求每一位导师在带教计划中起带头作用,有针对性地纠正见习生错误行为,对相关事宜做出正确指导。
综上所述,对临床本科见习生推行导师制是一条新颖的、促进见习生知识、行为能力的健康成长的有效途径,必须要在实施过程中持续地总结经验、不断改善细节,挖掘不足,扬长避短,必能将本科医学教育提升到更高的水平。
[1]何伟,张敏,卢杨. 本科生导师制在临床实习中的尝试与思考[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1,24(4):530-532.
[2]林真,徐顺华,王书奎,等. 导师制在留学生临床实习带教中的应用[J].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1(5):383-386.
[3]龙亚军,吴天清,蒋忠,等. 在县级医院中本科实习生实行导师制管理的思考及实践[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3(3):37-38,85.
[4]胡靖,刘娇艳,金龙玉,等. 加强实习医生管理和培养提高临床诊断思维和操作技能[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9):81-83.
[5]赛格林,温浩,张源明. 临床实习生导师制的初步实践与探讨[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10,33(5):591-592.
[6]毛贻琳,喻丹. “导师制”在护生临床实习管理中的应用[J]. 当代护士(专科版),2013(7):168-169.
[7]张天资,韩立坤. 加强医学生临床实习教育的几点探讨[J]. 民族高等教育研究,2010,16(5):189-190.
[8]孙爱玲,张东华,高建智,等. 临床护理实习生实行全程导师制的实践与体会[J]. 护理管理杂志,2010,10(11):819-820.
Research on Application of Tutorial System Management in Clinical Teaching of Medical Undergraduate Students
ZHAO Weidong1HOU Yan21 Respiratory Department, The People's Hospital of Dongping County, Dongping Shandong 271500, China, 2 Respiratory Department,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 of Dongping County, Dongping Shandong 271500, China
The tutor system is a teaching method which is responsible for the teaching of the students in a certain period of time. The establishment and perfection of the tutorial system in the period of probation, in learning theory knowledge, the clinical use of existing resources timely systematize knowledge, visualization, follow the principle to individual guidance, individual guidance and collective guidance combination, can supplement the current clinical medical practice management system, strengthen the students' internship life comprehensive teaching and guidance, cultivate the correct clinical thinking of students, promote the trainee knowledge and behavior ability of healthy growth.
Trainees, Clinical teaching, Tutor system
G642
A
1674-9308(2016)33-0018-03
10.3969/j.issn.1674-9308.2016.33.010
1 东平县人民医院呼吸内科,山东 东平 271500;2 东平县中医院呼吸内科,山东 东平 271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