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企协同模式下工科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015-01-31乔东凯蔡梅清龚勇镇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5年7期
关键词:石油化工校企协同

乔东凯 蔡梅清 龚勇镇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 广东茂名 525000

校企协同模式下工科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乔东凯 蔡梅清 龚勇镇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 广东茂名 525000

为适应当今日趋激烈的竞争态势,创新能力培养是时代对当代大学生提出的必备要求。阐述了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必要性和意义,分析了工科大学生创新能力的现状,结合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就校企协同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机制进行了探索。从实际出发,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提出校企协同的具体实施方法和措施,主张从理论与实践结合进行改革,校企协同组织学生进行科研活动,校企共建研发中心,成果共享,校企协同制订实践环节教学计划等多方面,实施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校企协同;创新;生产实习;实践教学

随着社会和科技的迅速发展,对当代大学生的要求不仅是掌握理论和学科前沿知识,还迫切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已变得愈来愈重要,它关系到国家的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创新能力是创新活动得以实现的重要因素[1],是指人们在学习和继承前人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新概念、新思想、新技术、新方法以及新设计等独特的见解和完成创造发明的能力。[2]创新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以广博的知识为基础,它并非间接作用于创新实践活动,而是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创新实践活动的进行,是创新实践活动赖以启动和运转的操作系统。[3]

1 培养我校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意义

工科类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我校地处的广东省是一个工业大省,珠三角已成为制造业基地,我校的大部分工科毕业生在珠三角从事制造业的工作,所以以我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为例,校企协同培养为模式探索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2 我校大学生创新能力的现状

几年前,我校的大学生创新能力较低。一是缺乏创新观念和欲望,许多大学生上进心不强,缺乏行动的信心。二是缺乏创新的毅力,有些大学生也能认识到毅力在创新活动中的重要性,但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往往半途而废,有始无终,轻易放弃。三是缺乏创新的兴趣,现在大学生的兴趣往往随着时间、环境、心情变化,缺乏深度和广度。四是缺乏创新所需的观察力,在观察的速度和广度、观察的整体性和概括性、观察的敏锐性和深刻性、观察的计划性和灵活性等方面,大学生普遍存在着不足。五是缺乏创新性思维能力,有些人也想创新,但不知道如何创新,他们在直觉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联想思维能力、发散思维能力、逆向思维能力等方面还比较稚嫩,需要加强培养和锻炼。[4]

3 校企协同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机制探索

事实上,大学生是具有创新潜能的,只要采取适当的方式方法,他们的创新能力可以大幅度提高。相反,如果不进行创新教育,大学生的创新潜能很可能萎缩甚至消失。

近年来,校企协同培养创新型人才模式的兴起受到了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校企协同是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一种新型人才培养模式[5],是促进高等教育改革创新,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是以校企双方各为独立主体,基于各自或共同的目标需求指向所进行的信息、知识、资源及行为合作活动,以期实现功能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

3.1 政府合理规划和良好的政策扶持

企业和学校的运行机制不同,企业以追求盈利为目的,公司的效益和良性发展是企业的根本目标,而学校是为社会和国家培养高素质研究型或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培养社会满意的人才是学校能够立足于现代社会的根本保障,企业和高校的追求目标不同造成了“校热企冷”的普遍现象,即使是校企协同的企业通常也表现出很勉强和被动,不愿和学校合作的态度。学生到企业实习或参与研发,付给公司的实习费用对于企业来说是杯水车薪,而一旦发生事故企业又要承担主要责任,且学生数量多,给车间生产也会带来不便,所以政府如果不采取相应的扶持政策,积极的引导机制,企业很难心甘情愿地和高校进行校企协同培养。政府可以针对校企合作的公司出台一些好的政策,例如降低企业的税负,加大对公司科研的投入,公司的科研项目必须要有一定比例的在校大学生参与等手段促进企业接受校企合作,提高对待校企协同培养的认识。

3.2 校企双方互相建立信任 校方严格管理在企学生

众所周知,通常大学生到企业只是短暂的实习或实训,也有一些是顶岗实习。这些对于工科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是远远不够的,很多学生到企业也就是走马观花地看一看,并没有深入到企业的核心科技中,笔者曾经带学生所去的实习单位要求非常苛刻,不准学生靠近仪器设备,不准看公司的生产工艺,只能够在通道上远远地看看仪器设备的加工情况,这样学不到多少专业知识,造成学生把去企业生产实习当作任务,希望早点结束放假为好。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关键是要大学生深入到企业文化中,像企业员工一样融入企业,参加生产工艺研究,积极参与企业的科技开发活动,在这些科研活动,充分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但是在实际中,这种情况并不多见,原因是企业担心学生带走公司的核心技术,甚至是带走公司的高端客户信息等,所以很多企业都认为大学生到企业锻炼是暂时现象,不是公司的职员,而把他们排除到关键岗位之外。所以高校必须通过和企业协商,签订协议等方式,严格管理在企学生,对他们通过教育和交流等方式,保证企业的信息安全,取得企业对高校和在企学生的信任。

3.3 改善考核机制 激发广大教师在校企协同中的积极性

在调动企业重视校企协同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主动性的同时,高校也要注重本校教师对校企协同的深度融入,要对现有的教学评价体系及科研考核指标进行强化改革和完善。在教学方面,以前大部分教师都重视理论课,参与到企业指导学生的工作量太少,有些教师甚至没有,所以可通过规定,让专业教师必须带一定数量的学生参与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和一些实训环节,让专业教师深度参与到企业中。科研方面,规定专业教师必须在每个聘期内完成一定指标的横向科研或帮助企业联合指导的学生在科研活动中取得一定考核标准的科技成果,例如开发专利情况,开发的成果是否达到“中试”标准等。专业教师若在教学和科研这两方面没有达到相应的指标,可以取消该教师的评先评优资格,取消市厅级、校级教学改革和科研申报资格。而对校企协同培养中取得较多成果的专业教师应给予一定的奖励,例如我校采用的科研项目经费按比例配套,科研奖励等措施,提高专业教师在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方面的积极性,激发专任教师融入校企深度协同中。此外,高校还应该加大投入,引进一批有丰富生产实践经验的企业高层次人才到高校工作,提高和改善“双师型”教师在整个教师队伍中的比例[6],优化教师队伍结构。

4 校企协同的具体实施方法和措施

校企协同培养工科大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实施方法灵活多样,校企双方可以根据各自特点,遵循互利互惠的双赢原则,研究适合双方的协同培养模式,并在实践中进一步摸索和完善其协同内涵。

4.1 多层次共同建立实习实训基地

通常高校总是想尽办法到企业挂牌,建立实习基地,企业总是因为得不到好处和担心出现对自己不利的因素而采取敷衍或躲避的姿态,通过校企协同的方式建立实习实训基地能够使双方受惠,选拔一些勇于进取,上进心强的学生进入企业,作为企业科技开发部门的一股新生力量。通过论证,学生可以将科技创新的成果应用到企业生产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激发他们的积极性。高校也可以把企业的一些技术装备引入到校园中,让企业的部分骨干带领学生一起从事生产、管理及工艺开发等实践活动。企业节约了劳动力和场地等硬件成本,学生得到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机会,双方实现了互赢的良好局面。

4.2 校企双方协同制订教学计划

高校的教学计划千篇一律,没有多大特色,而高校是培养为社会服务的人才,显然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和内容不能适应现代的需求,高校应根据企业的需求、市场的不断变化修改其教学计划,校企协同拟定教学内容适应当今时代的要求,有助于企业的最新技术和实际应用与高校的相关理论课程有机结合,有助于学生更好、更快地从学生角色过渡到企业的专业技术岗位角色。从而提高了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水平。

4.3 校企共建研发中心

根据合作企业的需求,由政府、学校和企业三方共同出资成立研发中心是校企协同的有效实施措施,是融合校企及社会人才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有效途径。例如,我校2011年立项的广东省石化装备故障诊断重点实验室是在广东省高校石油化工过程装备故障诊断与信息化控制工程技术开发中心基础上,经广东省科技厅审批建设的省级重点实验室。该重点实验室和中心依托学院的相应重点学科,联合茂名石油化工公司、广州石油化工公司以及湛江东兴石油化工公司等特大型企业共建,紧紧围绕华南地区石化产业生产过程装备安全和先进控制关键共性问题,开展科技创新、团队建设以及人才培养,加快成果转化,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促进产业转型升级。该中心被广东省教育厅认定为全省首批对接石化产业集群协同创新基地工程技术开发中心,对接无量纲免疫检测器的石油化工旋转机械故障智能、并发、复合诊断技术,构建集在线监测、智能诊断、远程诊断中心于一体的机组监测与诊断平台,在校企协同创新中,校企双方从以产品研发为载体的合作逐步向共建研发中心,开展石油化工领域前沿研发发展,大力促进了我校的技术集群与茂名石油化工公司、广州石油化工公司、湛江东兴石油化工公司的深度合作,研究出了一批极具应用价值的科研成果,为石油化工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先进的技术支持,同时,也为培养创新型专业人才提供了实习和实训基地。

4.4 校企双方专业技术人员技术交流

高校具有多学科,师资力量相对雄厚,掌握学术前沿动态等优势,但对企业的生产过程、工艺优化以及产品开发过程知之甚少。企业则和高校正好相反,所以校企双方的交流互动是双赢的结局,高校专业教师到企业可以了解行业发展的最新动态和存在问题,利用高校的雄厚师资对企业提供技术帮助;同时将企业中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优秀人才请进课堂,结合具体工艺给学生详细讲解生产过程创新实例,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有效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

4.5 校企共同研发 成果共享

校企协同研发公司的新工艺或新产品,不但可以整合校企双方高层次人才的优势,还可以使更多优秀且有干劲的青年学生参与到研发过程中,取得的成果应该是校企双方共享,有些时候甚至可以以企业为主。例如我校和企业共同研发的专利大部分是以企业为单位进行授权,此举可大大提高企业参与校企协同的积极性,学生将可以深层次地接触到企业的核心技术当中,在研发和后期应用方面都可以大幅度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

[1] 罗尧成,膝跃民.校企互动促进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机制与对策[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7,28(3):65-68.

[2] 蔡新良.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2(1):72-74.

[3] 蔡天作,蔡冬根.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问题与对策[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26(5):137-139.

[4] 杨路.校企协同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实践路径[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1):62-65.

[5] 胡翔环.基于专业协作委员会“多对多”校企合作模式的分析[J].职教通讯,2012,24(20):28-29.

[6] 季诚钧,樊丰富.改变合作培养人才中的“校热企冷”问题[J].中国高等教育,2011(12):56-57.

The Innovation Capacity Cultivation for Engineering College Students Based on School-enterprise Collaborative Model

Qiao Dongkai, Cai Meiqing, Gong Yongzhen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Petrochemical Technology, Maoming, 525000, China

In order to meet today's increasingly ferce competition, training innovation is an essential requirement for engineering college students. Elaborated the necessity and meaning to improve students' Innovation Capacity, analyze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innovation for engineering college students, combined with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Petrochemical Technology, explored the school-enterprise collaboration foster innovation mechanism for undergraduates. From reality, based on the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put forward specifc implementation methods of school-enterprise collaboration, reformed from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Students executed research activities based on school-enterprise collaborative model, school-enterprise build R & D center, sharing of results, school-enterprise formulate the practice teaching plans, improving the cultivation of innovative abi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school-enterprise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production practice; practice teaching

2014-11-17

乔东凯,博士,副教授。

广东省2014年教育教学改革资助项目及广东石油化工学院;2013年教育教学改革重点资助项目(编号:JY201302)。

猜你喜欢

石油化工校企协同
《精细石油化工进展》2022 年第23 卷总目次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山西省2019年对口升学考试 石油化工类
山西省2018年对口升学考试 石油化工类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石油化工工艺的探讨
三医联动 协同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