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艺术设计专业职业教育的培养模式创新研究
2015-01-31汪芳莉吴俊芳倪艳翔
□汪芳莉 吴俊芳 倪艳翔
陶瓷艺术设计专业职业教育的培养模式创新研究
□汪芳莉吴俊芳倪艳翔
随着陶瓷产品国际市场的不断拓展,陶瓷行业的发展仍难满足市场的需求。全球日益增长的陶瓷产品需求,要求陶瓷产品必须在创新中求生存、求发展;陶瓷作品的创新要求陶瓷艺术设计的专业人才无论是在陶瓷艺术设计观念上,还是在欣赏水平上,都必须有超前意识。这就要求培养陶瓷艺术设计人才的职业教育,培养模式也应不断创新。文章以陶瓷艺术设计职业教育培养模式创新为出发点,阐述了陶瓷艺术设计职业教育的设立对于我国陶瓷行业发展的所产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时详细分析了我国目前陶瓷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针对现有的问题和我国陶瓷行业发展状况,探究职业技术教育中我国陶瓷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培养模式创新构建。
陶瓷艺术;职业教育;模式创新
随着经济国际化、全球化的发展,中国博大精深的古文化倍受世界各国的推崇得到世界各族人民的喜爱。我国的陶瓷艺术拥有着上千年的历史,这是其他艺术设计无法比拟的,其蕴含着丰富的经验和实践过程,延续着从古至今的文化历程。我国古代的陶瓷艺术设计有着丰富的理论基础和较高的生产工艺,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变化,这些优秀的传统经验与工艺有些已经不能直接应用到实践生产中,但是其设计的思想仍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随着陶瓷技术的不断发展及人们对陶瓷人才需求的扩大,陶瓷艺术设计教育已经成为职业教育,在许多高校都设立了陶瓷艺术设计专业,如景德镇陶瓷学院、德化陶瓷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并形成了自己独特陶瓷艺术设计的职教体系,培养出许多陶瓷艺术设计专业的人才。为适应陶瓷艺术专业的人才需求、制定合理的教育目标与培养方案、建立完善的教学体系、组织开展教学活动,从而实现陶瓷艺术设计的教学目标,完成教学要求。因此,职业教育培养对陶瓷行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推进作用。随着陶瓷产品国际市场的不断拓展,陶瓷行业的发展仍难满足国内尤其是国际市场的需求。全球日益增长的陶瓷产品需求,要求陶瓷产品必须在创新中求生存、求发展[1];陶瓷作品的创新要求陶瓷艺术设计的专业人才,无论是在陶瓷艺术设计观念上,还是在欣赏水平上,都必须有一个超前意识。这就要求培养陶瓷艺术设计人才的职业教育,培养模式也应不断创新。但是,国内各校的陶瓷艺术设计职业教育模式仍存在许多问题,教学模式的改革与陶瓷行业的发展不能同步进行,本文就职业教育在我国陶瓷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培养模式创新构建上进行了探究。
一、陶瓷工艺设计专业职业教育目前培养模式
新中国建国以来,陶瓷行业进入快速发展轨道,陶瓷艺术设计职业教育也得到长足发展,职业教育培养模式也已形成,为我国陶瓷产业的发展培养了大量人才。但是,现有的陶瓷艺术设计职业教育培养模式,又存在着明显的弊端。
(一)陶瓷专业课程与实践实习的课时安排不合理
目前培养出的毕业生中大都存在着相同的不足,那就是与陶瓷课程相关的内容都只是稍微了解,但是没有一门是比较精通的。不同的学生可能对不同的专业课有着浓厚的兴趣,但是由于课时的安排有限,有的课程只能上几节课就要安排其他专业课程,这个问题导致学生只能对所学知识有个大致的了解,到实践中就难以动手。在目前的职业技术教育中,学生实践课程安排比较短,加实习场所不规范,在较短的时间内,学生要进行实习培训、理论教育、熟悉岗位还要适应新的工作环境,真正能够动手的实践少之更少,不能达到培养的预期效果。
(二)师资综合教学水平有待整合
教师的教学方法和综合水平对学生的培养质量有很大的影响,专家教授做研究、做课题,上课很少;年轻教师的陶瓷艺术基础理论和实践自身欠缺、动手能力不强,难以胜任对学生的操作指导;教师的单个素质虽然较高,但综合水平没有发挥出来,因此,加强技术骨干教师教与学的交流,增强教师综合能力在教学中的全面发挥。
(三)学校对于学生实践实习管理制度不完善
众所周知,实践实习是对理论知识的重新认识,也是职业技术教育阶段必不可少的课程之一,更是培养模式中的核心部分。通过实习可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所学专业的综合修养,为毕业生走向工作岗位奠定坚实的基础。由于学校的管理制度的漏洞和部分学生较差的自控能力,有的同学在实习期间根本不参见实践活动,而是为自己放个小长假,即便有的同学参加了实践实习,感觉无所事事、松散懒惰、没有认真实习。经过认真实习的同学的综合素质水平上了一个台阶,而没有参加实习的同学缺内心慌张。学校对实习学生教学管理制度的不完善,是对学生的家长不负责任,也是对用人单位的不负责任。因此,学校要制定统一的实习标准和完善的实习管理制度,能够让每个学生都完成必须经历的实习阶段。
(四)学生缺乏正确的实习观念
在校的很多学生经过两年多的专业理知识学习后,都逐步掌握了相关领域的理论特点,这些知识的掌握让学生产生了专业性自信,对未来的工作期望较高,对将来工作的工作环境和企业文化的要求都比较高。由于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的都是基本的理论知识,并没有太多的实践能力,企业为学生提供的实习岗位都是基层工作,通过对学生实习过程中的表现,来定位学生未来在企业的发展。但是学生则认为自己的学历起点较高,在生产一线实习工作非常的辛苦,与自身的选择工作的要求相差很大,由于思想上的变化而影响到自身的工作。另外,学生的实习时间大概有半年左右,在这段实习时间内学习的实践技能巩固了在校学习的理论知识的运用。但是,由于实习期较短,学生不能获得陶瓷艺术设计方面更专业的知识和更高深的实践经验。这让学生感觉到实习期间一无所获,从而拒绝和厌烦实习过程。学生的这些错误的实习观念是需要学校与老师做出正确的指导,让学生了解实习对未来工作的重要性。
(五)对实习基地的投资严重不足
国家在陶瓷工艺设计专业的实习基地的投资严重不足。这对培养出一大批既熟悉陶瓷材料、又懂陶瓷工艺,还精通艺术设计高素质人才增加了很大的困难。
二、陶瓷艺术设计专业职业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必要性
陶瓷的出现和发展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人们精神需求和文化需求,经过了几千的历程,我国的陶瓷业在国际上已经有着深远的影响,建筑陶瓷与日用陶瓷的生产规模已经居于世界前列。但是,工艺技术的雷同,造型个性局限;艺术陶瓷单调枯燥,缺乏相同质量下的创新设计与独特的风格;陶瓷企业的设备陈旧,产品外部包装等技术需借鉴国外的工艺;陶瓷艺术中全才性人才严重馈乏,懂工艺的不懂设计、懂设计的不会工艺。在2004年的国际陶瓷研讨会上,在与国外专家的交流中,明显反映出,在国内既懂得陶瓷工程又精通陶瓷艺术设计的人才极少。突出职业教育办学特色,培养出一大批既熟悉陶瓷材料、又懂陶瓷工艺,还精通艺术设计高素质人才,实现设计与工艺的无缝对接。因此,重新构建陶瓷艺术设计职业教育培养模式是有十分必要的。
(二)可行性
近年来,景德镇陶瓷学院创设了陶瓷艺术设计职业技术教育的多条途径。
1.景德镇陶瓷学院陶瓷材料科学已经位于世界前列,学院的艺术设计以及国内的八大美院艺术设计在世界也享有盛誉。教师既有融贯古今的艺术大师,又有中西合璧的艺术大家。
2.聘请民间艺人进课堂,传承民间传统艺术,既提高了课堂的趣味性、丰富了课堂,还有效地防止了民间艺术的失传,完成了陶瓷艺术设计理论与实践的完美交流。
3.让学生进入民间作坊,既弥补了实践基地的不足,又让学生真正进入了陶瓷艺术创作的“天堂”。
4.设计专业课程,配置优质课。
5.设置专本连读培养基础人才、设置本硕连读培养中级人才、设置硕博连读培养陶瓷艺术设计理论与实践全才。
三、陶瓷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体系的构建
课程体系是陶瓷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的基础,职业教学中的陶瓷艺术设计课程体系的构建不仅要将科学理论与课程教育相结合,还应结合培训学校和实习企业的发展与社会对培训岗位的人才需求,对陶瓷艺术设计课程体系进行综合全面的分析与建立。课程设计的构建要以提高学生能力为中心,重点突出理论技术的应用性和企业岗位的实用性,逐渐增加陶瓷艺术设计课程或提高学生技术综合能力培养类的课程。将我国的传统的设计理念与外国设计思想相结合,并将结合后的先进总体思想融入到课程体系中,形成能够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课程体系。
(一)充分了解陶瓷行的现状,根据企业需求建立课程体系
教育学者要整理国内外陶瓷行业的发展资料,掌握国内外陶瓷行业的总体发展趋势。教学机构要组织陶瓷专业的高级教师到陶瓷企业进行参观学习,分析我国当前陶瓷行业发展所面临的困难与未来的发展规划。走访我国各大陶瓷产业基地,并对产区内国有陶瓷企业或私营企业进行细致调研,根据企业的岗位需求与工作人员的技能要求建立全面的专业课程体系。通过企业的管理方式设置学生的课程体系,将企业的文化和工作氛围渗透到学校课程中,间接地将学校的课程体系与企业的管理衔接起来。
(二)研究专业课程,细分专业方向
以陶瓷产业中的生产要求与工艺特点为基础,以培养我国陶瓷行业高素质人才为目的,邀请我国各大企业的陶瓷专家对我国陶瓷职业教育进行评估与探讨。以企业用人为标准,结合我国陶瓷职业技能要求,总结出陶瓷设计专业的教育模式与课程体系。以现有的陶瓷外形设计、陶瓷装饰设计、陶瓷雕塑设计等几门大方向专业课程为基础,细化课程分布,搭建全面综合的课程体系。同时,以陶瓷专业岗位技能技术为核心,建立以陶瓷设计专业的课程平台[2]。课程平台是对重点课程的巩固与加深,也对重点课程的展开与拓展。课程体系要满足企业岗位需求和实际技能应用性,形成一套适应企业生产线和陶瓷专业教学要求的课程体系。
(三)形成课程体系后的方案整合
在专业课程体系形成后,学校要按照学校的教学需求制定课程体系标准与方案,课程体系要以课程教学为载体,全面的开展专业化的模块教学。通过学习每个环节专业的模块教学,学生能够学习陶瓷专业的应用技能,能够满足企业用人的要求,为学生今后的专业性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对课程体系的方案整合能够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学习期间更能贴近实际应用,达到活学活用的基本教学思想[3]。学生经过教学后,学校依照教学方案和培养标准为依据,按照企业对员工的考核标准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评估,评估的内容不仅仅包括学生的在校成绩,还要包含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运用能力、实践沟通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等。评估的方式主要分为指导教师的评估、企业老师的评估、学生自我评价等,课程体系后的整合对于学生能力的提升是非常重要的。
四、职业教育培养的教学模式
刚设立陶瓷相关专业的起步阶段,我国的职业教育培训模式缺少综合性与整体性,与教育课程体系的联系较少,学生的创造能力不强,设计方案也缺少亮点。近年来,我国的职业技术教育高校通过总结长期发展的经验,并结合我国陶瓷行业的行情,进行了职业教育培养模式创新,这也为培养综合应用型的陶瓷设计人才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一)三位一体教育培养模式
所谓的三位一体教育培养模式是指教学课程与实习基地相结合、培养学校与陶瓷生产厂家相互交流、技术教育与生产开发相结合的教育模式。这种教育方式完善了学校内部专业教育的管理体制,协调了学校教育与企业生产之间的关系,从而保证了学校的自身教育与实践实习的顺利进行。通过与生产企业的合作,可以让学生更深刻的了解生产企业的内部文化,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专业技术能力,实现了学生在真实的生产环境下实习的目标。在生产企业中,有许多优秀的技术员工,在他们的指导下,学生在实习过程中能够发展自身的技能缺陷与操作误区,这样会让学生更快的适应陶瓷的设计与生产工作。在与生产企业的合作中,学校可以对学校组织的课程设计、教学制度与培养方法进行综合的调整。通过技术教育与生产开发相结合体制的实施下,学校的任职教师和学生都可以参与企业的设计与生产中[4]。对于老师来说,他们承担这企业的生产和设计任务,对其自身的能力也是一种提高;对于学生来说,不仅可以了解到生产实践的过程,还能学习企业的运行与管理方法这种教学培养模式在陶瓷工艺设计专业方向的人才培养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为今后更新更好的培养模式奠定了基础。
(二)产学合一,内外交融教学培养模式
产学合一,内外交融的教学模式是指生产与教育相互结合统一,学校内部环境与学校的外部环境相互交流合作。这种教学培养模式不是客观的总结,而是通过与具体实际相结合,在长期的实践和发展中总结出来的。产学合一,内外交融的培养模式的目标是满足企业对陶瓷工艺技术设计专业的人才需求,以陶瓷专业的基础知识与专业技能为基础,实现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全面发展。通过生产与教育的相结合,可以提高在职教师和学生的综合素养,调动教师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强他们的实践教学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从而带动陶瓷行业的建设发展。
通过学校内部环境与企业环境的交流,为学校搭建了更好的发展平台,学校与企业共同建设了合理、健全、综合的人才培养体系。这种教学模式的推广,加强了学校和生产企业的合作力度,有效地解决了学校内部存在的矛盾,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培养更多的精英人才,使我国陶瓷行业的发展更上一个台阶。
(三)工学教学培养模式
工学教育培训模式是指将在学校内部学习的专业理论知识与真正的动手实践相结合,将理论与实践相互配合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模式是为了让学生在实践中让所学的知识得以巩固,在实践中将技能与理论同步提升,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增强就业竞争力。这种模式的实施,增强了学校与企业的交流,增进两者之间的关系,通过实践平台的建立来调整学校内部专业课程与教育体制。另外,学校以工学模式为基础,建立人才管理体制,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对理论深刻理解,对技术灵活运用,学校将培养出的专业人才提供给生产企业,总之,通过学校与企业的合作,达到互利共赢。
进入21世纪后,我国多个陶瓷职业教育机构都在研究和分析陶瓷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模式,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和教育模式的不断创新,包括专业的拓展和课程体系的构建都取得了十足的进步,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本文介绍了陶瓷艺术专业在国内外的应用于发展,并分析了目前职业教育中设立陶瓷艺术设计专业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并借助实践经验,分析了我国在陶瓷艺术设计专业教育过程中存在的弊端和不足,同时根据专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我国教育学者总结了产学合一、内外交融教学培养模式、工学教学培养模式和三位一体教育培养模式等教学模式,这些创新的培养模式都是为了陶瓷教育持续的发展。
[1]耿洁.构建工学结合培养模式框架设想[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31):30-32.
[2]赵春雷.对现代陶瓷设计教育的思考[J].江苏陶瓷,2009(12):25-26.
[3]曾明玉,余建荣.论陶瓷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设置的改革[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5)∶3-6.
[4]余磁.试论陶瓷装饰艺术的新发展[J].中国陶瓷,2002(4)∶53-54.
责任编辑王国光
汪芳莉(1977-),女,江西乐平人,景德镇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艺术设计;吴俊芳(1982-),女,江西乐平人,景德镇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艺术设计;倪艳翔(1977-),女,江西景德镇人,景德镇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艺术设计。
江西省教育科学规划项目“高职高专艺术设计类专业课程建设与发展研究——以景德镇高专为例”(编号:13YB121),主持人:汪芳莉。
G715
A
1001-7518(2015)26-005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