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探析
2015-01-31□杨诚
□杨 诚
高职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探析
□杨 诚
建设专业教学资源库,有助于学校共享优质教学资源,提高专业教学质量,为实现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搭建公共平台。国家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计划的启动和建设,带动了全国高职学校专业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改革,截止目前为止,共有56个资源库立项建设,400多所高职学校参与项目建设,投入建设资金达3亿多元。资源库建设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效果,在学校教学、社会服务、终身学习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对高职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现状进行分析,在总结成果的同时也提出了在教学资源库建设和应用方面存在的建设团队不稳定、建设不可持续等问题,并提出了组建专职建设队伍、完善推广运营、建立评价反馈机制、搭建共建共享联盟等具体办法,巩固、提高资源库的建设和应用质量。
教学资源库;专业;可持续
2006年,教育部和财政部启动了“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以中央财政投入带动地方财政和行业企业投入,改善高职学校实验实训条件,推动校企合作,有效地带动了全国高职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整体提升了全国高职学校办学水平。为集成示范高职学校专业建设和课程开发成果,面向全国高职学校共享优质教学资源,教育部和财政部于2010年启动了国家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建设项目[1],该项目的启动与建设带动了广大高职学校纷纷开展学校内部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丰富了教学方式和手段,推动了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模式的改革,缩小了区域职业教育水平的差距,整体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但在建设过程中也出现了过程监控不力、重建设轻应用、内容更新不及时等问题,资源库持续发展存在一定困难。
一、高职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背景
2002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将该校所有课程都放在网络上让世人分享,使得任何网络用户都可以免费学习。随着麻省理工学院开放课程项目影响力的扩大,开放共享的理念和模式得到了广泛接受,耶鲁大学、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世界知名大学纷纷加入免费传播公开课的行列。由于国外视频公开课开放自由的课堂氛围与教学风格、精心设计的课程内容,吸引了众多国内学习者的眼球,视频公开课风潮在国内迅速流行起来,网易、新浪等国内各大门户网站也适时推出国外视频公开课专题,在大学生中掀起了一股“淘课”热潮。2012年,以在线课程为核心的互联网公司纷纷涌现并获得飞速发展,它们以免费、高质量的课程内容为卖点,对学习者提供课程任务布置、学习评估、师生互动、学习证书,这类服务受到了广泛的欢迎,这一新兴的大规模开放在线教育模式被称为MOOC(Massive Online Open Course)[2]。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学习者的学习方式和习惯带来了巨大改变,也深刻影响着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只有主动顺应这种规律,改革传统教学模式,才能提升教学质量。为了顺应信息化时代学习者的学习习惯的改变,教育部于2003年启动精品课程建设工程,到2010年底为止共建成3700多门国家级精品课程,上万门省级和校级精品课程,但精品课程网站中数量众多的教学视频,利用率却相当低[3]。国外视频公开课的盛行,给国内教育界以启示,2011年教育部在《关于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中,确定了“十二五”期间建设1000门精品视频公开课的发展目标。近年来,一方面,国家高度重视教育教学数字化资源的建设,《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教高[2006]14号)中明确提出“围绕国家重点支持发展的产业领域,研制并推广共享型教学资源库,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优质服务,运用现代信息手段,搭建公共服务平台,为共享优质教学资源提供技术支持”,由此开启了国家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建设项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要求“重视优质教学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的利用,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不断推进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提高优质教学资源的使用效率,扩大受益面”[4]。《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强调“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推进职业教育资源跨区域、跨行业共建共享,逐步实现所有专业的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5]。另一方面,高职学校在示范院校建设和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积累了大量数字化教学资源,但标准不一、平台不畅,无法共享,在专业建设和教学上趋于封闭,人才培养质量得不到显著提升。上级主管部门的决策要求和地方院校的内在需求,为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开发和应用提供了强大的支撑和保障,为信息技术提升传统教学质量,顺应互联网时代学习者学习习惯开辟了全新的途径。
二、高职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现状
2010年,国家启动建设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项目,主要面向专业布点多、学生数量大、行业企业需求迫切的职业教育专业领域,中央财政安排专项经费支持研制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体现教学资源为人才培养服务,人才培养为产业发展服务。专业教学资源库的遴选坚持专业与产业对接,着眼于服务国家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紧紧围绕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重点发展的先进装备制造业、汽车行业、建筑行业、石化行业、电子信息行业、现代物流行业、现代服务业等产业进行遴选立项。2010年立项建设数控技术、道路桥梁工程技术等11个项目;2011年立项建设酒店管理、网络技术等17个项目;2013年立项建设作物生产技术、船舶工程技术等14个项目;2014年立项建设园林技术、现代宠物技术等14个项目。截止目前为止,共有56个资源库立项建设,其中27个建设项目通过国家验收,前后共有400多所高职学校参与项目建设,投入建设资金达3亿多元。
从目前已经验收的资源库项目的推广应用情况看,资源库建设项目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效果,在学校教学、社会服务、终身学习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在以下三个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和特色。
第一,突出教学性。资源库内容满足了教与学的需要,重点突出学的效果。资源精细、具体,适合网上学习,使教师能根据学生水平、教学习惯来灵活搭建自己的课程,体现因材施教;通过对学习者学习基础的测试,形成个性化学习方案,提供了个性化服务,支持学生自主学习和测评。
第二,体现社会性。资源库的服务对象除了教师、学生,还兼顾了社会学习者,充分考虑企业员工继续教育、技能提升需求,帮助合作企业使用资源库进行员工继续教育培训,发挥资源库服务学习型社会建设作用,吸引了更多社会学习者使用资源库。
第三,保障服务性。强化资源库平台的资源存储、资源关联、资源检索、学习方案推送、在线学习、讨论互动、监测评价等功能,使资源库成为智能化、开放性的学习平台,满足了“终身性、全民性、泛在性、灵活性”的学习型社会要求。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平均每个资源库项目建设都有18所高职学校和17家企业共同参与,资源库的建设过程也是校企合作育人模式改革探索的过程,是深化校企合作内容、推广校企合作成果的过程,有力地推动了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以资源库为基础,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实现课堂教学与企业车间、实训现场、虚拟仿真等多方互动,生产过程与教学过程有效对接,打破了传统教学的时空界限,改变了职业教育的教学形态,从而有效解决了当前职业教育实训教学资源缺乏、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力度不足等问题,为深化产教融合、学做一体的教学改革提供了支撑。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导致教育投入、教育理念、教学资源等方面存在不均衡现象。通过各院校、企业之间跨区域共建专业教学资源库,通过数字化教学资源的跨时空共享,有利于各地在教育理念、教学资源等方面的差距,对于促进职业教育领域的教育公平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高职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存在的不足
(一)项目团队缺乏过程控制
按照项目申报要求,每个立项建设的专业教学资源库项目都组建了开发团队,成立了建设指导小组,聘请了行业协会、企业及高职学校的专家参与,但是在项目的组织和实施过程中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和过程控制。参与单位在项目申报阶段都表现出极大的热情,但在项目具体实施过程中,很多参与单位不能按照既定的分工在相应的时间节点完成分配的任务,导致项目进度拖延,甚至中途出现临时变更子项目负责人,虽然主持单位与各参与单位签订了项目合作开发合约,但合约的内容大多空泛,缺乏约束力。很多参与学校承担项目开发任务的大多是一线教师,这些教师本身还有课务在身,在资源库开发上只投入了部分精力。所有这些都对资源库开发的进度、质量造成了一定影响。
(二)资源库建设不可持续
由于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产业也在转型升级,岗位能力要求也随之要发生变化,这势必导致学习内容也必须不断更新完善。因此,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是一个漫长的系统工程,必须做好顶层设计,在体现高职特性的基础上,保持一个开放共享、动态更新的系统架构,实现资源库的持续更新、不断完善。但项目团队往往注重资源的开发和积累,侧重在提供丰富的专业教学与岗位培训资源,但在运营资源库,开展课程开发、资源利用、运行管理等培训,吸引用户使用资源库等方面缺乏系统策划。项目建设资金大多集中在调研论证、专家咨询、素材制作、硬件设备采购上,而在资源库平台开发完善、资源库系统推广培训、资源库内容持续更新和资源库运营队伍等方面投入不足,导致专业教学资源库不能很好地开花结果,应用推广。建设资金的投入成了一次性的输血,没有进而转变成自我造血,实现资源库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四、解决办法
(一)组建资源库建设的专职队伍
为了保证保证资源库建设的顺利进行,项目申报单位和合作单位要抽调人员组成资源库建设的专职队伍,并配备必要的开发设备和开发环境,制定统一的开发标准和文档规范,商讨确定明细的开发进度计划安排表。根据任务不同进行合理分工,开发队伍可分三个层次,即资源制作、审核修改、资源发布,这三支队伍各司其职,相互制约又相互促进,确保开发进度和资源质量。
(二)系统考虑、持续完善和推广运营
资源库的推广运营,特别是通过运营所要实现的持续建设、共建共享机制将是未来资源库发挥效益的关键。资源库的运营必须实现以下四个目标:其一,对专业教学资源进行有序管理,实现资源的保值、增值,扩大资源库使用的用户群,使资源库辐射效应最大化。其二,通过市场化运作,形成教学资源的创作和共享机制,实现教学资源的持续更新。其三,以用户为核心,以需求为导向,构建个性化教学平台和共享型学习社区,依托网络实现时时、处处、人人的学习交流互动,提高资源利用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其四,形成能有效调动资源建设主体、推广主体和应用主体积极性的资源运营模式。
同时,要探索基于不同智能终端设备的资源库使用模式,方便用户使用各种多媒体终端设备访问资源库进行学习和交流,比如电脑、手机、iPad等智能终端。通过学习中心的建设,结合学校、企业的具体需求,开展资源定制服务。大力开展资源库的培训与宣传工作,成立专门的运营机构和队伍,实时进行客户服务,保障专业教学资源库的正常高效使用,提高资源库的影响力和吸引力。
(三)建立专业教学资源库用户使用评价和反馈机制
专业教学资源库的价值体现在用户通过使用库内资源增长了知识,提高了技能,用户愈多,资源库就愈有生命力。但要吸引更多的用户使用就必须掌握用户的需求和使用意见,因此,统计和分析资源库的用户评价非常重要,包括功能的使用体验、服务满意度和改进意见,这需要借助信息平台建立用户使用评价反馈机制。用户使用评价反馈机制主要包括问卷设计、问卷调查、数据统计、数据分析和报告撰写等步骤。问卷调查采用挂网调查的方式进行,成本低,易实现。网络版的用户使用评价反馈系统应包括后台管理系统、问卷发放系统、问卷回收系统、数据分析系统等。
用户使用评价机制中的问卷设计非常关键,必须分析资源库使用者的主要人群,比如教师、学生、企业员工等,具体调查的问题和评价指标必须从用户使用的角度出发,注重用户对资源库主要功能、资源素材情况、整体满意度的评价,让用户有体验、可回答,不能站在资源库本身和开发者的角度设计。只有从用户使用的角度出发,以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为保障,通过市场化运作,国家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才能不断完善,持续更新,才能为人才培养、产业发展、人的终身学习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四)搭建共建共享联盟
由全国高等职业院校及有志于职业教育的行业企业和相关组织在自愿的基础上组成资源库共建共享联盟,边建设边使用,充分运用需求导向、应用激励的策略,把资源库使用融入参与建设学校专业教学全过程,促进教师率先使用,引导学生全面使用。联盟内院校基于资源库实现学分互认,以此推动资源库的广泛持续使用;鼓励学生使用资源库学习,学生可以利用资源库学习示范性课程,并通过考核取得相应学分,使线上线下课程具有同等作用和地位。
国家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不仅仅是资源的开发和共享,也不是单纯的信息技术手段的辅助教学应用,其根本是通过建设来改革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改善教学效果、提升教学质量,同时以用促建,推动高职学校的管理信息化、教学信息化,为社会学习者提供资源和服务,增强职业教育社会服务能力,提升职业教育的社会影响力和贡献度。只有把资源库平台的使用融合到日常教学和培训计划中,并且形成资源库开发、使用、评价、完善的闭环建设机制,才能使资源库建设项目发挥更大更好的作用。
[1]教育部.关于开展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2014年度项目申请工作的通知[EB/OL].http://www. tech.net.cn/web/articleview.aspx?id=201403140939 19200&cata_id=N003,2014-03-14.
[2]王颖,张金磊,张宝辉.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MOOC)典型项目特征分析及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2013(4):67-75.
[3]陈耀华,陈琳.中外视频公开课对比分析与优化发展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3(7):80-85.
[4]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EB/OL].http://www.tech.net.cn/web/articleview.aspx?id =2008091800005Qcata_id = N012,2006-11-18.
[5]教育部.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 [EB/OL].http://www.tech.net.cn/web/articleview. aspx?id=20140623094659996Qcata_id=N003.
责任编辑 秦红梅
杨诚(1975-),男,江苏常州人,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职业技术教育、计算机网络与通信技术。
G717
A
1001-7518(2015)14-008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