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素养 激发思维 突显“三性”
——小学信息技术学科与“科学性、教育性、创新性”教育的落实
2015-01-31阳晓艳
文 阳晓艳
提升素养 激发思维 突显“三性”
——小学信息技术学科与“科学性、教育性、创新性”教育的落实
文 阳晓艳
按照顶层设计培养目标、“三性课堂”要求,我们的课堂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教育质量要以学生的成长成才作为衡量的标准。为了推进多元学习和构建高效课堂,教师必须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条件,创设适合学生的学习情境,设计制定“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合作交流和自主探究”等学习方式。信息技术学科如何落实学科性、教育性、创新性任务?笔者从一线教师的角度提出一些看法。
龙泉驿区关于小学教育教学改革的顶层设计方案提出了一个学科课堂的基本任务,即学科课堂必须落实教育性任务、学科性任务和创新性任务。这项任务符合国家新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和本区顶层设计的“育人为本、特色发展”基本思想。而以“学科性、教育性和创新性”为标志去研究和评价课堂,不失为一个很好的构想。其实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学科性、教育性、创新性都不是全新的概念,它们早就蕴含于我们新课改下的信息技术学科课程要求之中。
一、从信息技术课程定位分析“三性”任务要求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功能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或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技术手段的能力,形成良好的文化素养,为他们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信息技术课程结构应考虑学生心智发展水平和不同年龄阶段的知识经验和情感需求。小学、初中和高中阶段的教学和学习内容安排应有各自明确的目标,并要体现出各阶段的侧重点。各阶段都要注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的能力和探索、创新精神。可以看出,信息技术课程功能和课程结构中对信息技术教育中学科性、教育性和创新性的“三性”任务要求都有涉及。但目前在信息技术学科中仍然存在过于注重学科知识的传授,忽视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即重视学科性任务,而忽视信息技术学科的教育性任务和创新性任务。所以要实现信息技术的课程功能,就要求我们信息技术教师在传授知识过程中,要充分利用计算机和互联网,甚至游戏,大胆创新,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过程的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另外还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潜能,优化教学过程,改进学习方式,并为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和交流合作提供技术支持。教育的本质是什么,绝不是让学生仅仅成为知识技能的掌握者,成为做题机器、科研机器,成为奥赛的获奖者,而是让学生成为一名身体健康,思想健康,有正义感有责任感的社会人。因此,“三性”任务在学科教学中都很重要,具体的理解,我认为信息技术学科性任务是至少把我们本学期的教材上的知识技能让学生能掌握好,比较熟练。教育性任务是指我们在课堂教学中,不光要让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还要渗透对学生的品德、良好行为习惯、爱国主义、社会责任感的教育和培养。创新性任务是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将所学知识技能运用于生活实际的能力。在以往的教学中,信息技术学科的学科性任务普遍落实较好,而教育性和创新性任务又怎样实现?结合日常的教学,谈谈自己的观点。
二、注重信息素养 培养良好习惯 落实好教育性任务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育是一种特殊的行业,小学生对教师的模仿性极强,教师的言行对学生起着很强的榜样示范作用。教师道德水平的高低,将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教师自身必须具有良好的师德修养和信息素养。教师的语言和操作行为都必须规范。在信息技术学科教育性任务落实中,我们必须培养学生良好的操作习惯,良好的网络道德,积极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国情感,勇于克服困难的意志。
1.注重细节,培养学生良好操作习惯
在新学期的第一节信息技术课中,笔者总会让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课堂常规要求》。这一常规要求涵盖了正确开关机、禁带物品、清洁卫生、安静操作、遇到困难怎样求助、下课后的物品摆放等一系列要求。通过学习,并不断巩固,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课堂常规。学生的起始课上,教师会让学生了解计算机在生活、工作、学习中的重要性,让学生“爱”上计算机,并知道怎样才能做到爱护计算机。教师特别强调学生们应该正确开关计算机,按照正确的坐姿和指法进行键盘操作,在计算机操作的描述中,计算机专业术语一定要正确。
2.结合内容,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爱国主义是教育的主旋律,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巧妙地把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在其中,以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并把这种情感投入到学习中去。其实只要教师用心研究,是可以把爱国情感教育融入课堂教学中的。在四年级计算机的发展及种类一课教学中,笔者为学生讲我国研制计算机的现状,“中国芯”的诞生;在教学Windows操作系统、Office办公软件时,我也会让学生使用国产的WPS文字处软件、制表软件CCED,知道中国计算机排版系统的先进性和在世界的领先水平。让学生了解中国人发明了汉字输入法,在演示现场会上以每分钟150多个字的录入速度使外国人目瞪口呆。并希望学生现在好好学习,将来设计出更好的计算机软件,让国产软件走向世界。
3.挑战困难,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
在六年级下册第一课《进入奇妙的LOGO世界》教学中,为完成本课的教育性任务,努力激发学生对LOGO语言的学习兴趣,给学生展示机器人运动轨迹的视频,给学生讲IT人士的成长经历,讲软件背后的故事。让学生感觉到本册内容的学习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是一个小程序设计师的起始阶段。从而成功地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兴趣,对以后语言学习中的困难准备好挑战。在LOGO语言后续的学习过程中,笔者带领学生分析图形特点,选择适合的命令,学生不断进行尝试,直至收获成功的喜悦。
4.因势利导,加强计算机道德教育
在局域网共享中,共享的文件学生都能访问,有的学生打开别人的文件看,也有的学生把别人的文件修改甚至删除了,造成部分学生的困扰。这时,我抓住这一时机开展了计算机道德教育,通过被破坏文件的学生的切身体会,教育学生未经同意不能随便打开别人的文件,更不允许修改、删除别人的文件,要养成良好的计算机道德。要文明上网,遵守《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不能在网上乱发垃圾邮件,反对利用计算机传播“病毒”的犯罪行为,在网上聊天时注意语言文明,用语标准。
5.分组合作,促进学生人际交往能力
信息时代是高科技时代,社会的高速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知识信息多元化,分工也越来越精细,加强合作是人类新世纪的发展强音。为此,我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人际合作,人际沟通。让学生们讨论解决问题,互相帮助,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如在高年级中让学生小组讨论如何用LOGO语言设计画一个钟面,让学生小组合作用Word编辑一份小报等。通过这样的学习,既培养了学习团结合作的精神,也培养了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三、挖掘教学内容 激发学生思维 努力落实创新性任务
要落实学科创新教育,教师必须解放自己,从传统的教育思想中解放出来,勇于接受新观念,研究新问题。努力学习先进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育方法。鼓励学生不同观点存在,激发学生发散思维,实现教学方式的多元化,提倡启发式教学,在教育方式上凸显创新性。
1.教师鼓励学生不同观点存在,激发学生发散思维
在课堂中,教师只有将课堂提问的权力还给学生,鼓励学生提出不同观点,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出他们的发散思维。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在教学中,我们应该鼓励学生主动提问,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先感知后概括,从事实入手,去归纳概括某种结论或道理,学生带着疑问学习,学习效率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会得到培养。
在课堂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主动提出问题。有些学生因年龄、个性原因,或受传统教育的影响,不善于提出问题,这就需要教师进行引导,对他们进行发现问题的训练。笔者在三年级信息技术“一箭双雕——巧用〈Shift〉和〈caps Lock〉键”一课教学时,该课题比较新颖有趣,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因此,一开始就引导学生读课题,读完课题后,笔者提问:“读了课题,你有什么想法?”学生立刻争先恐后地提出了自己的疑问,有人问:“一箭双雕是一个成语,它和两个键有什么关系呢?”有人问:“一箭双雕的意思是一支箭射中两只鸟,这两只鸟是不是比喻〈Shift〉键和〈caps Lock〉键呢?”还有人问:“我想这节课一定是学习怎么用好〈Shift〉和〈caps Lock〉键的吧?”看见学生通过认识题目,已经对本课知识产生了探索的兴趣,笔者说:“大家提的问题非常好,你们想知道问题的答案吗?”“想。”学生们异口同声地回答。“好,我们先用3分钟时间对看一看本课的内容,边看边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看完后可以同桌交流一下在本课中‘一箭双雕’是什么意思,等会我请学生来说一说。”听完教师的话,学生立刻阅读起本课内容,然后进行了同桌交流,热烈地讨论起问题的答案。
在上面的实例中,因为三年级的学生年龄小,不善提问题,因此我在课题上引导学生提问。我们从学生的提问中可以看出,学生确实是进行了琢磨,动了脑筋,尤其是“一箭双雕”这一成语和〈Shift〉和〈caps Lock〉键的联系,这个问题贯穿了本课的学习内容,是学生理解这2个键功能的关键。看来,只要我们把课堂提问权交还给学生,给学生一个自主、开放的思维空间,并予以积极引导和鼓励,学生就能提出许多有意义、有价值的问题,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会得到提高。
当然,要允许学生有不同观点,允许学生“胡思乱想”。我们要启发学生提问,启发、活跃、发散学生的思维,使他们主动地探求知识奥秘。正确引导和鼓励学生,使他们勇于提出问题。在教学中要密切联系社会、自然、生活,教给学生提出问题的方法。学生提出的任何问题都是其独立思考的结果,都是有价值的,应该受到充分肯定,因为提出问题的过程就是一个创造发明的过程,我们要义无反顾地保护学生提问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创新性的思维火花。
2.实现教学方式的多元化,提倡启发式教学
“启发”是教学中永恒的主题,启发的关键在于“思维的点拨”,启发要遵循学生的思维规律,我们要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使他们主动地获取知识,接受教育,发展智能。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精讲点拨,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引导学生逐步接近知识结构,捕捉他们的学习障碍和思维灵感,及时加以启发。
在三年级信息技术“小老鼠”画图一课教学中,由于该课是信息技术“电脑绘画”的初始课,本课的学科性任务在于掌握了解“画图”窗口的组成,会用铅笔工具进行简单画图。在教学中,充分挖掘教材,合理拓展教材内容。启动“画图”软件、认识“画图”窗口和退出“画图”软件,以及用铅笔工具绘画,教材内容较简单,但是在操作中,学生遇到了不少的问题,例如“画错了怎么办”“如何换一页新的纸”“画纸大小怎么改变”等。因此,教师让学生带着这些发现的问题,去尝试和探索,找寻答案。针对课本画图题,有些学生感觉用铅笔画出来的图不美观,教师就请他们思考:“用什么工具可以画出更好的效果来呢?”学生想到了“曲线”“椭圆”等工具,并尝试用这些工具来画图。通过动手实践,学生不仅学到了本课以外的知识技能,学生的创新思维品质也得到了培养,达到了较好的学习效果。本课教学中我注重采取自主探究和启发式教学。如讲解启动“画图”程序时,教师请学生上台演示启动“画图”软件,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增加了他们的成就感。再如,在讲解“画图”程序的界面组成时,教师采取了知识迁移的方法,启发学生将“画图程序”窗口和“我的电脑”窗口作比较,很快学生就发现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如都有标题栏、菜单栏、状态栏等,同时也发现了一些不同的地方,“画图”程序还有重要的工具箱和颜料盒以及画图区。运用启发式教学,通过知识迁移降低了认知难度,学生很快就熟知了界面组成。
在教学LOGO新窗口的认识中,教师让学生对比画图窗口,然后让学生根据画图窗口名称,猜测LOGO窗口各部分名称,以及这2个窗口的不同。将LOGO命令和英语单词本结合。学习命令时,我先输入“FD 100”命令,让学生观察小海龟的变化,让学生根据小海龟的运动猜测这条指令的意义,学生猜出是前进命令,让海龟前进100步,然后我让学生回想前进的单词是什么?是“forward”,学生明白,原来FD命令就是前进单词的首尾字母,而其他的命令也类似。所以通过回忆“后退”“左转”“右转”“家”的英文单词,学生自然知道了本课的几个命令。在LOGO命令序列的执行过程中,教师先让学生预测小海龟的运动轨迹,再让学生进行验证,看预测是否正常。对于先完成题目的学生,可以自由地运用命令,让海龟走出预想的轨迹。这些方式都有助于让学生对知识举一反三,提高学生二维平面空间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
四、结束语
作为信息技术教师,我们应该从大教育观出发,不光让学生掌握好信息技术知识技能,更要帮助学生在信息技术学科学习中受到教育,得到启发,提升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把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积极鼓励他们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以实现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变。只要我们长期坚持这样的教学理念,就能激活学生的发散思维,启发学生的学习智慧,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落实好三性任务,构建多元、生动、和谐的课堂,促进孩子快乐健康地成长。
[1]小学信息技术课课程标准及解读[Z] .百度文库,http://wenku.baidu.com/ view/5c4ca14b2e3f5727a5e96287.html.
[2]冯增俊.名师优质课堂的效率管理[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3]郑大明.学科课堂必须以落实“三性”任务为己任[J],课改在线2012第6期.
[4]郑大明.顶层理念脱生课堂新思维[J],2014.02.
作者信息
阳晓艳,本科,小教高级,成都市龙泉驿区第一小学校,61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