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学媒体融入 享受习作快乐
——多媒体在习作起步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2015-01-31陶象胜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5年2期
关键词:青蛙习作多媒体

文 陶象胜

教学媒体融入 享受习作快乐
——多媒体在习作起步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文 陶象胜

三年级学生正处在习作起步阶段,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传统习作教学中,教师单纯地用抽象的语言来指导习作的方式显得单调、枯燥。久而久之,难免让学生对习作产生畏难情绪,影响习作的积极性,甚至丧失习作的自信心。

几年来,各中小学信息技术硬件条件有了很大改善。在各学科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技术对课堂教学进行整合、优化已成必然趋势。如果能适当地利用多媒体技术,使习作教学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贴近学生的生活,一定能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一、创设习作情境 让学生想写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自然有了表达的欲望与动力,才有可能渐渐爱上习作。新课程标准在第二学段(3~4年级)中针对写作也明确指出:“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然而,在传统的习作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一些教师为图省事,出示习作题目和要求后,简单讲解一番就让学生自行写草稿。学生听得云里雾里、似懂非懂,觉得无从下笔,这样严重地挫伤了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因此,在学生刚刚尝试习作时,教师首先要根据习作教学的需要与学生的心理特点,及时捕捉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创设特定情境,以此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多媒体技术可以提供形象、直观、绚丽多彩的画面、视频,所以充满好奇心的中低年级的孩子,就会不由自主地参与观察、思考,沉浸于教学情境中,由此产生强烈的真切感和表达冲动。

苏教版小学第六册习作6是让学生撰写一篇发表自己对某事看法的文章,要求学生在周围发生的事中选择一件,写出自己的看法,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关注生活的良好品质。考虑到学生由《保护蜻蜓》例文很容易想到对青蛙、蛇等动物的保护。课前,笔者针对青蛙做了一番准备:搜集青蛙的Flash动画,查找捕捉青蛙、贩卖青蛙的图片、视频等。课上,先让学生观看关于青蛙的动画,卡通形象的青蛙活泼可爱,一边蹦跳,一边用儿童化的语言进行自述,激起学生对青蛙的强烈兴趣。在愉悦的欣赏中,学生加深了对青蛙的认识,特别是了解了青蛙捕捉害虫、保护庄稼的本领,渐渐喜欢上了这个小动物。

“然而,现实中有些人是怎样对待青蛙的呢?”笔者话锋一转,伴随着凄凉的音乐,一幕幕捕杀青蛙的场面展现在学生的面前:街边丢满装青蛙的尼龙网袋,一位买青蛙的老汉正在撕扯一只青蛙的绿色外皮,摊位塑料盆剥了皮的青蛙雪白一片……看到这儿,刚刚还兴高采烈的学生神色黯然,静静地看着大屏幕,有的学生难过得眼眶湿润润的。教室里一片静寂,仿佛连空气都凝固了。

“同学们,此时此刻,你的心情是怎样的?有什么想说的?”笔者动情地说。学生如梦初醒,一个一个举起小手,义愤填膺地控诉那些不良行为。凄惨的画面、罪恶的行径触动了学生的心灵,强烈的正义感和良知激起他们表达的欲望,他们个个滔滔不绝,大声呼吁保护青蛙。

“下面请大家来模仿例文《保护蜻蜓》写一篇保护青蛙的文章,把你今天看到的情景和真实的感受倾诉出来,呼吁更多的人来了解青蛙、保护青蛙。”经过情境创设,激起了学生写作的兴趣,写出来的文章更真实感人。

二、丰富习作素材 让学生有内容可写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创作源于生活,如果脱离了生活,就是提起笔来,也是无话可写,无情可抒。《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写作教学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三年级学生年龄小,社会阅历浅,平时往返于家庭与学校之间,走向社会、体验生活的机会较少。此外,他们长于形象思维,抽象思维较弱,到习作时总是难以理出头绪。短短的习作课上,又不能让学生根据习作要求,回到生活中去重新体验。多媒体可以对真实情景进行再现与模拟,不受时空限制。因此,教师可以根据习作指导的需要,精选音乐、图片、视频片断,制作多媒体课件,通过这些对眼、耳等感官进行刺激,让学生在生动的视听中获取丰富的感性材料。同时也能够使被遗忘或淡漠了的表象再现,使学生觉得新鲜有趣,并对情景、事物进行更有针对性的再观察,写起来也会得心应手。

苏教版小学第五册习作4要求学生写一处景色,引导他们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有所发现,写出自己所见、所感,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这对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自然景色渐渐远离了学生的视野。习作指导前,笔者拿起摄像机,到学生平时比较熟悉的校园植物角、市民广场、校园后面的田野去拍一拍,再到网上搜索几处南京知名公园的风景图片。

指导课上,笔者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依次呈现一组组照片、视频素材,从学生身边景色到学生感兴趣的名胜景点,他们一边欣赏,一边交流:这地方你去过吗?美在哪儿?有哪些景物?这样不仅拓宽了写作思路,让学生觉得有内容可写,也让学生意识到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罢了。只要多留意生活,习作时就不愁“没米下锅”。

三、指导习作写法 让学生渐渐会写

“磨破嘴皮,不如拿出例子”,所以中低年级仿写训练比较常见。在习作指导课上,教师抓住范例,细致地分析、迁移,但学生总觉得习作方法和技巧学起来枯燥无味。对待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可以利用多媒体手段来“渗透”一些基本的写作方法、技巧,没有必要进行“精心”指导。

1.依次呈现 让学生写得连贯、有序

习作与低年级写话、片断练习不同,需要布局谋篇,从整体把握,按一定顺序去写。三年级学生好动,难以静思,在习作态度上也显得急躁,往往想到哪儿,写到哪儿。教师进行习作指导时,可以对图片、视频精心选择,合理安排,依次呈现,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会有序地观察,有序地思维,有序地表达。

小学语文苏教版第六册习作5要求学生根据课文提供的材料,为黑板报写一篇介绍端午节的短文,可以写端午节的来历,也可以介绍当地端午节的风俗。如果引导不当,学生很容易就会将各种文字资料简单拼凑,导致结构不合理,内容衔接不当。所以笔者决定制作多媒体课件来激发孩子们对端午节的兴趣,同时让学生从中理清写作思路,做到有条理地介绍。

多媒体课件分为三部分:一为端午节的时间与别称、屈原人物像;二为古人流传的端午节习俗,如系五彩丝线(长命缕),插“五端”,吃“五黄”,长辈们为孩子缝制虎头鞋和虎头帽,在头上画“王”字,佩戴五颜六色的香囊等;三为现在南京人过端午节的风俗,如包粽子、赛龙舟、吃“五红”等。通过本节习作指导课,学生对端午节的民风民俗很感兴趣,也学会了写作素材进行归类、整理,从三个方面来介绍端午节,文章显得自然有序。

2.引导观察 让学生写得具体生动

刚刚步入中年级段的小学生在观察方法、思维方式、语言表达上的能力仍很薄弱,因此写出来的作文只能是简单的描述,三言两语,不够生动。要想让学生写得具体,就必须引导学生学会观察。日常生活的许多场景、动作、神态、语言、心理活动都是稍纵即逝,只有留心观察的人才能捕捉到更为细致的信息。静态的图片、可以回放和暂停的视频片段,都可以让精彩的瞬间“定格”“倒流”,让学生充分地再观察,留意平时所忽略的许多细节。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习作5是让学生描写一种植物,要求学生仔细观察,认真研究,把自己的发现、研究成果写下来。校园广场的玉兰花刚刚盛开,给这次习作教学带来契机。为了引导学生更好地观察植物、介绍植物,笔者就地取材,用照相机拍摄校园里的广玉兰,包括树、花、叶子的全景照片,花瓣、花蕊和叶子正面、边缘、叶子背面等特写照片。指导课上,先让学生从整体上去观察广玉兰树,再依次观察叶和花。学生一边观察,一边现场交流,笔者则不时进行板书:一身常绿、四季常青、亭亭玉立、郁郁葱葱、生机勃勃、碧绿、深绿、光亮、表面光滑、像涂了层蜡、挨挨挤挤、椭圆形、清晰的叶脉、边缘像波浪一样向背面卷曲、背面铁锈色、毛茸茸、洁白、簇拥着、嫩黄、宝莲灯、淡淡的清香、漂亮极了。这样利用多媒体手段,让学生对要写的事物进行有针对性的再观察,有助于学生把事物介绍清楚,把文章写得具体、生动。

四、结束语

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使得教学呈现形式新颖、活泼、感性的,给传统的习作指导注入新的活力,有效地激活和优化了习作课堂,提高了习作教学质量,让小学生习作起步教学迈上新的台阶。

作者信息

陶象胜,本科,小教一级,教育技术室主任。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禄口中心小学, 211113

猜你喜欢

青蛙习作多媒体
借助多媒体探寻有效设问的“四度”
多媒体高考招生宣传平台
移动云计算中多媒体工作流的节能计算卸载
多媒体在《机械制图》课中的应用
小青蛙捉虫
谁能叫醒小青蛙?
青蛙便签夹
骄傲的青蛙
习作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