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足学科 分层教学
——也谈初中信息技术课中分层教学的有效运用

2015-01-31

中国教育信息化 2015年22期
关键词:分层动画基础

陈 绯

(徐州市第二十九中学,江苏 徐州 221004)

初中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且与现实生活联系很紧密的技术性课程,作为课程它具有科学的理论,同时它还具有不同于其它基础课程的较高科技性和普遍操作性。因此,信息技术课一直深受学生的欢迎。但从一开始,信息技术课就伴随着一个重要的问题:学生基础差异过大。这给教师的课堂教学带来很大的困惑。究其来源,一方面是人类的左右脑分工不同,其中左脑负责逻辑思维,侧重理性;右脑负责感性直观思维,侧重感性。而信息技术课更多的需要左脑的参与来完成,由于人们各自左右脑发育的程度不同,所以,在学习信息技术时就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性。另一方面,学生对信息技术接触的时间差距较大。在这样的情况下,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内容的多少就很难统一标准,否则就会出现有些学生“吃不饱”,而有些学生“吃不了”的尴尬。针对这种情况,分层教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教学思路,下面本文就针对这一问题从分层教学的角度展开讨论,探求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效果的有效策略。

一、备课分层,全面考虑

分层教学,就是指在常规班级下,对同一班级、不同基础的学生,在同一课堂教学过程中实行与各层次学生的学习接受能力相适应的、着眼于促进各层学生在各自原有基础上不断提高的一种教学模式。由于学生的基础和接受能力具有较大差别,而传统的教学目标过于死板,有的学生学得快,有的学生学得慢,这就给课堂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特别是初中信息技术课,学生的层次更是不同。针对这样的情况要想开展分层教学,教师必须在课前备课上下功夫,掌握学情,根据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备课,在完成教学大纲要求的前提下,适当调整教学目标。使有余力的学生能充分学习,有所超越,而对于接受慢的学生能在教师和学生的帮助下,循序渐进,最终也完成自己教学目标。

如在学习《初识flash动画》这一课时,一般教学目标规定为:初步理解动画制作中的基本概念,了解动画制作的一般步骤。但在分层教学的备课中,可做适当的调整。对于那些有余力的学生,可在“了解动画制作的一般步骤”的基础上,适当提高内容。在完成“移动的小球”实验操作后,再为其设置更多或者更难的教学目标,如“旋转的风车”等,使其掌握更多的相关操作步骤。对于基础差,接受慢的学生,可将精力放在“初步理解动画制作中的基本概念”上,使这部分学生首先对动画制作软件的专业术语有一个深刻的了解,这对以后开展更深入的教学具有重要作用。同时,教师要备好多种方案,灵活运用,避免因太难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还要适当介入操作训练,及时解决这些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可见,分层教学的备课工作量要远远大于普通的备课,教师既要考虑因人设置不同的教学目标,还要考虑多种方法,以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学得充实,学得充分。

二、管理分层,有效组织

管理分层是在教学管理、课堂组织中,教师需根据学生的基础情况、接受能力和智力发育情况将学生分为三类,一类是基础较好,接受能力强,智力突出的学生;这部分学生一般占班级少数;二类为基础一般,接受能力一般,智力发育普通的学生,这部分学生占多数;三类为基础较差,学习较困难,智力发育也略低于常人的学生,这部分学生也占班级的少数。这样的分类是需要教师充分的了解学情,但分层教学却未必是按照这三类进行分组,也可将各类同学搭配成一个混合组来进行教学管理,每组都包含这三类同学,这有利于小组内部的相互提携。分类是分层教学的基础,教师需根据它展开分层教学的各个环节,也是备课分层环节教师模糊分层的具体化和对象化,指明了教师各层备课的对象学生。

如在学习《形状补间动画》时,为照顾到不同类别的学生,教师讲课一般会抓住一个清楚的目标,如“多边形变圆形”进行操作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步骤,课堂讲课时间不超过20分钟。剩下的时间交给学生自主学习,一类学生很快就掌握了教师讲课的内容,“多边形变圆形”很快就能自主完成,这时教师为这类学生准备的题目就派上了用场,如“小老鼠变小猪”,“鲜花的盛开”等题目就会拿出来,成为这类学生选作的内容,使其在课堂上能够走得更远。而对于二类的学生,通过自己的不断尝试和与小组内学生的交流也能完成“多边形变圆形”的题目。但对于第三类学生,接受较困难,教师需要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给予更多的指导。上课过程中,教师明确这些,课堂上就能有的放矢,照顾到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信心,从整体上提高了课堂效率。

三、过程分层,活用方法

过程分层是分层教学的核心,是分层教学的重要实践。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将不同类别的学生放在不同的地点和不同的时间进行授课,但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程度的不同设置分层目标,这样就能保证在完成基本目标的情况下,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取得进步。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灵活使用教学方法,使教学过程能满足不同类别的学生的学习要求。那么面对学习能力差别较大的学生,教师如何保证每个人都能在同一课堂上取得与自己的基础相适应的进步呢?本人认为首推任务驱动法。任务驱动法的教学过程是围绕任务展开的,它要求学生在明确的学习任务和教学情境中展开自主学习,通过自己的探究、实践、思考、运用和解决获得知识和能力。这十分契合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现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设置合适的教学目标,并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由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一般在这样的氛围下,那些一类的学生就能独自完成教学任务。

如在学习《苏州园林——首页的设计与制作》这一课时,就可以使用任务驱动法,教师先通过多媒体展示苏州园林首页的设计成品,通过欣赏激发学生的兴趣,塑造一种浓厚的学习氛围。再将网页制作的步骤划分为若干小任务,让学生带着每个小任务开始自主学习探究,教师不需再进行一步步地分解授课。这些具体可行的小任务分解了首页设计的难度,增加了学生的信心,一类学生能轻松的独自解决。二类学生一般可以大部分解决,对于一些陌生的地方,他们也可通过小组讨论来完成。只有三类学生需要教师加大“扶”的力度和时间,但需教师指导的学生已比较集中,这无形中就削弱了学生基础和接受能力差距带来的课堂授课难度,使教师能集中精力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学生,而放开那些能够自己“飞翔”的学生,这既保证了走得慢的学生不掉队,还能保证走得快的学生不受约束,教学效果必然会大大提高。

四、评价分层,多种标准

评价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分层教学必须考虑分层评价,由于学生的差别,对其设置了不同的教学目标,那么在对其进行学习评价时自然也不能统一,而是要立足每个学生原有的基础进行个别化的评价。这样的评价具有强烈的针对性,不考虑课堂学习的内容的多少和难易的程度,只考虑每个学生自己任务的完成情况,只要完成了课堂任务就要给予及时的表扬,这样的评价既能鼓励三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会鼓舞一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如在一类学生完成了“多边形变圆形”就要及时给予表扬,三类学生只完成了“多边形变圆形”还不能给予表扬,那样会导致他们的学习惰性,而只有这类学生完成了“小老鼠变小猪”,甚至完成了“鲜花的盛开”后,才能给予表扬,对这类学生就需提高表扬的门槛,使其学习力在课堂得到充分的发挥,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他们的学习能力始终处于旺盛的状态。如此,评价的分层,如同教师手中操作的杠杆,可以很好的调节每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学到更多的内容。

综上可见,分层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方法,特别适合当前信息技术的教学现状,它调动了各个类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秩序理顺了,教师负担减轻了,教学效果提高了,彻底改变了之前“一刀切”带来的教学困惑。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也体现了学生为中心的新课程要求,特别是与任务驱动法的结合,更将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等教学环节综合运用,既契合了现代教学思想,又提高了教学效果。真正达到了教师轻松、学生积极的良好教学氛围。

[1]阴咏梅.初中信息技术课分层教学的实施探析[J].新课程(上),2014(04)355.

[2]常艳华.实施分层教学策略提高信息技术教学效率[J].电子制作,2014(04)134.

[3]吴亮.初中信息技术课的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J].新课程(中学),2014(03)390-392.

猜你喜欢

分层动画基础
Clifford hits the big screen
“不等式”基础巩固
“整式”基础巩固
高中分层走班教学模式探究
做个动画给你看
动画发展史
有趣的分层现象
我的动画梦
雨林的分层
“防”“治”并举 筑牢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