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护理
2015-01-31柴晶波
柴晶波
·护理研究·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护理
柴晶波
目的讨论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护理。方法对2010年~2013年我院收治的38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对患者进行相应护理可有效的降低患者的致残率。结论进行护理模式对应用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可降低患者疼痛,提高生活质量。
类风湿关节炎;护理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以对称性的多关节炎为主要的临床表现的多系统性的炎症性的出现自身免疫性疾病[1]。常累及到周围的多个关节,其主要的表现为受累的关节出现疼痛、肿胀等,病变为进行性、反复发作过程。能够出现不同的病程、预后、病情的轻重、结局均有差异。当软骨和骨质被炎症损害的时候,就会出现关节畸形和功能障碍,可伴有关节外系统性损害。笔者对其进行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2013年我院专科病房与门诊确诊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38例,均符合风湿病学学会类风湿关节炎分类标准,其中男16例,女22例;年龄10~78岁;病程3个月~18年;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关节受累,其中累及3个以上关节的有32例,关节有明显畸形者6例。
1.2 方法
1.2.1 非甾体抗炎药(NSAID) 非甾体抗炎药有镇痛消肿的用途,是治疗本病不可缺少的、非特异性的药物,经常使用的有阿司匹林,每日4~6 g,每日3~4次,可同时服用肠溶阿司匹林减少胃肠反应。塞来昔布每日200~400 mg,可分1~2次服用。也可以使用布洛芬、双氯芬酸以及萘普生等。
1.2.2 改变病情抗风湿药(DMARD) 此类的药物通常起效慢,但维持的时间较长,能够抑制免疫反应的不同环节,能够延缓、改善病情。多采用与非甾体抗炎药联合应用的方案。一般首选甲氨蝶呤(MTX),其他常用的有雷公藤总苷、青霉素胺、环磷酰胺、环孢素A、金制剂等。
1.2.3 糖皮质激素 抗炎的作用较强、能够快速的缓解症状,在关节炎的急性期可给予短效激素,有关节外症状如心、肺、神经系统等受累的重症患者常用泼尼松每天30~40 mg,症状控制后递减为每天10 mg维持。
1.3 结果
对患者进行相应护理可有效的降低患者的致残率。
2 护理
2.1 一般护理
2.1.1 饮食护理 宜给予足量的蛋白质、富含维生素、营养丰富的饮食,有贫血者增加含铁食物。饮食需清淡、易消化,禁食辛辣等食物、刺激性食物。可补充脂肪酸,鱼油胶囊(患者接受抗凝治疗时禁用),维生素A、C、E等。
2.1.2 活动、休息与体位 合理的休息与活动可以减轻患者的贫乏与疼痛,也可减轻关节受损。急性活动期的患者是需要进行卧床休息的,避免体力的消耗,可以保护关节的功能,防止脏器受损。患者应该平躺于硬床之上,限制其受累的关节活动并保持关节的功能位,例如在其膝下置于一平枕,可以使膝关节能够保持伸直位,足下放置护足板,避免垂足,但也不应该绝对卧床。待病情得到控制后,还是需鼓励患者活动的,提供必要的辅助工具。
2.2 病情观察
观察关节的症状,例如晨僵、疼痛、肿胀等的变化,有无关节畸形、功能障碍及其程度,对日常生活的影响;注意观察有系统受累症状如胸闷、心前区疼痛、发热、咳嗽、呼吸困难、头痛、腹痛、消化道出血等,一旦发现,及时报告医生并给予相应处理。
2.3 用药护理
指导患者遵医嘱用药,不可随意增减剂量或停药。非甾体抗炎药大多有胃肠反应,可在饭后服用,必要时使用保护胃黏膜的药物,久用还可出现肾间质损害。塞来昔布胃肠道反应较轻,但可能有血栓形成的不良反应,老年患者应用时应特别注意。改变病情抗风湿药中,金制剂服用过量可导致肝肾损害、剥脱性皮炎和黏膜病变、过度流涎、恶心、呕吐、腹泻或眼部刺激症状,若出现上述症状应停药。青霉胺不良反应有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皮疹、口腔异味、肝肾损害等,应密切观察[2]。糖皮质激素长期应用可出现向心性肥胖、高血压、精神兴奋、消化性溃疡及诱发或加重感染等,应注意观察。
2.4 对症护理
2.4.1 晨僵的护理 嘱患者在夜间睡眠时应注意受累关节的保暖,晨起后温水浴或是热水浸泡僵硬的关节,然后再活动关节。晨僵持续的时间长并且有明显疼痛者,可服用消炎、止痛的药物,如有必要可协助患者的日常生活护理。
2.4.2 关节肿痛的护理 患者关节肿痛明显时应卧床休息,保持关节的功能位,避免疼痛部位受压。根据病情使用热敷、红外线、超短波、水疗等物理治疗。必要时遵医嘱应用消炎镇痛药。
2.4.3 预防关节废用 待患者的症状得到基本控制后,还是应鼓励患者加强关节功能锻炼,可由被动向主动渐进,可以增加局部的血液循环,使肌肉松弛,防止关节废用。
3 讨论
类风湿关节炎的病因以及发病机制还未完全阐明,有可能是在遗传易感性的基础上,在环境的作用下促进机体的自身免疫出现紊乱。遗传易感性:调查显示RA患者的一级亲属发病概率为11%;单卵双生同时患病率为12%~30%,而双卵双生同时患病率仅4%。HLA-DR4分子被认为是RA易感性的基础之一。环境因素:一些感染因素(如支原体、分支杆菌、肠道细菌、病毒等)虽未证实能直接导致RA,但与本病关系密切。免疫紊乱:免疫紊乱被认为是RA的主要发病机制[3]。在外来抗原刺激下,巨噬细胞以抗原呈递作用使得自身抗原暴露,并与其细胞膜的HLA-DR分子结合成复合物,进而被T细胞的受体识别后,启动自身免疫应答。T细胞被激活后,分泌细胞因子,促使细胞活化并产生大量免疫球蛋白,其中有些免疫球蛋白可以自身的IgG作为抗原,这种免疫球蛋白即类风湿因子(RF),RF与IgG形成免疫复合物,经补体激活后诱发炎症反应,产生关节和关节外病变[4]。
[1]张杏. 系统健康教育护理模式在类风湿关节炎护理中的效果[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7(11):180-181.
[2]费梅香,吴丽敏,郝冬林,等. 40例类风湿关节炎心理护理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0,5(18):209-210.
[3]江秋红,陈雪玉,陈珠妹. 益赛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护理[J]. 光明中医,2012,27(10):2088-2089.
[4]周平秀,侯燕,王常君,等. 序贯法联合超微创针刀镜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护理体会[J].河北中医,2014,36(6):928-929.
Care of Patients With Rheumatoid Arthritis
CHAI Jingbo, Zhan River Forest Hospital of Heilongjiang Province, Zhan River 164133, China
ObjectiveTo discuss the care of patients with rheumatoid arthritis.Methods38 cases of patients with rheumatoid class data arthritis in 2010 ~ 2013 in our hospital were analyzed.ResultsPatients were appropriate care can effectively reduce patient morbidity.ConclusionThe nursing mode applies to patients with rheumatoid arthritis patients can reduce pain and improve quality of life.
Rheumatoid arthritis, Nursing
R473.5
B
1674-9308(2015)15-0209-02
10.3969/j.issn.1674-9308.2015.15.172
164133 黑龙江省沾河林业局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