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IT开启“互联网+教育”新模式
——访华三通信公司总裁及首席执行官曹向英
2015-01-31郭桂真
本刊记者 郭桂真
记者:目前,“互联网+”已成为各行各业关注的焦点。华三作为互联网技术的领军企业,已在教育领域深耕多年。作为我国教育信息化的重要参与者,请您谈下对“互联网+教育”的理解。
曹向英: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正在颠覆和重构传统行业,互联网+的理念和思想,已经深入融合于经济、社会中。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跨界和整合,让所有行业都孕育了创新与变革的巨大机会,使得传统行业看到了与互联网结合发展的更广阔前景。
教育部印发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中明确指出,要通过信息技术与教育全面深度融合,促进教育的创新、改革和发展。互联网+教育就是通过互联网+的思想、模式,利用新IT的手段,如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等,来促进教育的公平化、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育管理现代化。
传统教育信息化在教务系统、选课系统、校园网等方面,实现了数字化、网络化,但仍只是教育的辅助手段,并没有改变教育本身。而要实现教育模式的变革,关键的问题就是IT基础架构与教育应用的深度融合。这种融合将会是巨大的应用革命、物联网+后勤服务、无线网+学生行为管理、云计算+教务管理、大数据+教学质量评估……,都会对教育带来前所未有的改变。
在传统IT架构下的信息化,只是传统商业逻辑下效率的提高,并没有改变商业逻辑本身,而新IT架构实现了从业务支撑向业务引擎的角色转变,正成为行业颠覆性力量。互联网+教育重在应用与创新,整合新IT技术和教育各业务系统的应用,将帮助我们拉开教育变革新时代序幕。
记者:对于校园信息化的变革趋势,业内专家提出“智慧校园”的概念。目前,构建安全、稳定、节能、环保的智慧校园,已成为众多学校发展规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您认为当前智慧校园建设面临哪些挑战?其部署的关键点又是什么?
曹向英:数字校园经过近二十年发展,从单纯的教育资源、校务流程数字化迁移、校园网络互通建设,到建立校级信息交互平台、数据中心,消除校内各院系部处应用系统的信息孤岛,已经为学校教学、办公、生活服务、决策管理带来了巨大的改变。
目前很多学校对IT基础设施的要求相对比较简单,只强调更高的性能、更好的稳定性、易于维护管理等,但实际上并没有充分发挥IT基础设施的能力。第一,没有发挥IT基础设施与教育应用随需而动的能力。比如选课季数万学生蜂拥抢课系统,造成系统崩溃,再如高考阅卷工作,大量阅卷点老师并发访问被数字切割的电子试卷,也会造成卡顿、提交困难等效率低下的问题。IT设施应该具备与业务系统压力完全自动对应的分配能力,这就是面向教育业务的随需而动。第二,没有充分利用IT系统的信息数据。IT系统自身也会产生很多信息,这些信息和教务、后勤等系统信息一样,应该被加载到校级信息交互平台,经过数据整合或大数据分析,为老师、学生、领导、家长提供个性化的信息推送和服务。比如,无线定位技术和教务系统结合,可以让学生提前知道空座率高的教室,也可以和后勤系统结合,实现空教室自动关灯关空调,实现节能减排。所以,如何让IT基础设施在智慧校园中最大程度与各应用系统整合将是非常值得去挖掘和探索的。在这一点上,华三已经与教育行业各业务系统的合作伙伴启动了大量合作方案,为这一挑战做好了准备。当然,伴随IT基础设施在智慧校园架构中的重新定位,还会带来新的信息安全防御挑战、管理挑战等问题,华三也会交付给教育客户相对应的解决方案。
记者:互联网时代,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成熟运用,使得社会生产急需大批高素质、技能型专业人才。而IT技能的提升更加注重人才的实操能力,各类IT实验室已经成为职业院校的建设重点。您对职业教育的实训室建设有何建议?华三有何成熟的应用方案?
曹向英:首先是“顺势”。我们可以明显感知的是近几年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非常快,特别是云计算、虚拟化、SDN/NFV等相关技术,这一点从金融、政府、医疗、教育等各行各业建设需求角度,以及业界主流IT公司的快速转型就可以看出来。这也就意味着市场上需要的人才能力模型也在发生变化所以在实训室的建设方向上要跟得上时代的节奏和步伐。然后是“师资”。老师是保障教学质量中最重要的一环。大势在变,老师的自身能力也要跟随变化,这个过程对老师来说是痛苦的,因为他要学很多新东西,但也是必须的,因为他是知识的播种者。所以建议学校一方面要做好老师的鼓励工作,另一方面要降低老师学习新知识的难度。最后是“合作”。这里的合作指的是校企合作,这是职教发挥独特价值的重要支撑。一方面企业对市场更敏感,对技术投入更大,积累更多,同时也需要人才输入;另一方面学校拥有潜在人才,只需要作适当的培养,即可为企业服务,最终达到校、企双赢的效果。
华三在向新IT转型时,也同步进行了人才培养的转型。从传统网络实训室,扩展到安全实训室、无线实训室、云计算实训室、SDN实训室等多领域。华三的实训室建设方案不是简单的设备提供,而是将教材、师资培养、学生就业全流程贯穿起来,在每个环节全方位服务。同时通过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H3C杯全国大学生网络技能大赛、奖学金、助学金等多种形式激发老师和学生的积极性。
记者:“三通两平台”是“十二五”期间我国教育信息化的重要发展任务,对此华三取得了哪些成绩?日前,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十三五”期间全面深入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中提出要“全面深化‘三通两平台’建设”,针对这一要求贵公司有哪些相应的发展规划?
曹向英:华三针对三通两平台的建设目标给出了整体解决方案,涵盖教育云、教育城域网、教育无线城域网、电子书包、中小学校园网、云学堂等,帮助各地教育机构推进三通两平台建设。至今华三三通两平台整体解决方案已服务超过500个教育局/电教馆客户,同时也大规模应用于众多国家级重点中学,如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清华大学附属中学、杭州第二中学、衡水中学、成都七中、山西实验中学、西北工业大学附属中学等。
“十三五”期间,如何更好的服务三通两平台依然是华三投入的重点。我们将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在课堂端,华三通过云学堂解决方案,将学校办公、多媒体教室、计算机机房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共享、便捷”的云校园。比如老师在办公室做好了课件,不用U盘拷贝,在教室机上刷一下卡,课件将自动下载到教室机。传统计算机机房也不再需要部署几十台电脑和还原卡,一台云主机即可满足需求。二是在数据中心端,华三将继续优化教育云解决方案,一方面通过IaaS云技术降低各个学校硬件的投入,通过分布式云技术实现市、区云资源的共享;另一方面通过大数据分析系统,利用IT基础设施在三通两平台应用中形成的大量数据进行分析,提供管理决策支撑,推进学生个性化学习和成长。三是在网络和安全领域,华三将基于传统有线、无线的技术优势,进一步引入SDN/NFV技术,优化组网模型,推进校校通建设。在安全层面通过大安全解决方案,加强网络安全的预防、监测和处理。
记者:技术的快速更新与资源的共建共享,促使教育生态系统不断完善。华三在构建教育生态圈方面有何举措?取得了哪些成效?
曹向英:在新IT变革趋势中,因为受到互联网+、智慧教育的影响,用户的应用交付需求发生了变化,用户不再只关注产品本身的特性与功能,而是关注IT对自身业务带来的影响。IT基础设施供应商如果局限于自身的产品,是很难满足教育用户这些变化的,华三不仅立足新IT基础架构领导者,为教育用户交付最优秀的网络、计算、存储、虚拟化等基础设施,同时致力新IT生态圈的构建,通过联合教育应用合作伙伴,整合运营和投资资源,为教育用户构建一个更加有价值的、基于智慧的教育系统。目前,华三已经在校园用户认证计费、一卡通、教务选课、电子书包、智慧教室、教育远程直播等应用领域,与几十家合作伙伴实现了基于云计算、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方案整合,比如和浙江万鹏合作教育云资源平台,和正方教务合作云选课,和深澜软件、城市热点合作云认证,和兰途科技合作空闲教室查询与无线点名等,这些教育应用与IT基础设施深度耦合的解决方案,为客户提供了一站式的IT整合服务,带来全新的价值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