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南省高等教育在全国的地位研究

2015-01-31葛姝亚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经济区河南省人才

葛姝亚

(商丘师范学院 音乐学院,河南 商丘476000)

一、河南省高等教育的现状分析

(一)近年来河南省高等教育取得的成就

1.高等教育规模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近年来,河南省高等教育取得了长足发展,截至2013年年末,全省共有普通高等院校127所,其中本科50所,高职高专77所;民办普通高校35所;成人高等学校13所,比2012年减少1所。全省共有研究生培养机构27处,比2012年增加1处。全省高等教育总规模达到265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30.1%。毕业研究生1.07万人(其中博士生250人),比2012年增加329人,增幅3.18%;招生1.22万人(其中博士生415人),比2012年增加502人,增幅4.3%;在读研究生3.33万人(其中博士生1380人),比2012年增加1352人,增幅4.23%。普通本专科毕业生45.02万人,本专科之比为4.1∶5.9,比2012年增加1.49万人,增幅3.42%(其中本科增幅9.76%);招生50.84万人,本专科之比为5.1∶4.9,比2012年增加1.02万人,增幅2.06%(其中本科增幅4.07%);在校生161.83万人,本专科之比为5.6∶4.4,比2012年增加5.93万人,增幅3.8%(其中本科增幅8.73%)。校均规模由12 802人减少到12 642人,其中本科院校由2012年的21 300人增加到22 105人;高职高专院校由2012年的7331人减少到6496人[1]。

2.高等教育发展的新格局初步形成。1996年,郑州大学列入国家首批“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亦是迄今为止河南省唯一入选的高等院校。2012年,河南大学等7所高校入选“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数量居全国首位。2013年,河南省部共建高校达到8所,郑州大学等7所高校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另外,河南省高校还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凡在河南省从事科研、教学工作的博士,可以不受编制的限制[2]。截至2013年末,河南省高校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历者10 920人,并通过合作研究、兼职教授、双聘院士、讲席教授等多种形式,吸引更多高层次优秀人才为省内高等院校工作。

3.高校“三重”(重点高校、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建设取得显著成效。2013年,全省高等院校36个省属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审核通过。2004年,在教育部公布的第三批省部共建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名单中郑州大学“公民教育研究中心”入选。在教育部公布的第五批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名单中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入选[3]。2013年12月,科技部正式批准立项建设由河南农业大学申报的“省部共建小麦玉米作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2014年1月,科技部验收并通过了河南省首家依托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和河南大学共同建设的“棉花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截至2013年年末,河南省拥有1个国家“2011协同创新中心”,4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5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1个(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国际联合研究中心,6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

4.高校办学资源大幅度增加。2013年,全省普通高等学校占地面积15.92万亩,比2012年增加0.57万亩,增幅3.72%;生均占地面积64.57平方米,比2012年减少0.52平方米。生均校舍建筑面积32.83平方米,比2012年增加0.95平方米;其中生均教学行政用房16.73平方米,比2012年增加0.23平方米。图书藏量1.33亿册,比2012年增加836.52万册,增幅6.69%;生均图书77册,比2012年增加1册。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122.31亿元,比2012年增加13.47亿元,增幅12.37%;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7069元,比2012年增加456元[1]。

(二)河南省高等教育发展迎来新的机遇

1.河南省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应与中原经济区建设相适应。中原经济区建设需要人才提供智力支持,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上占据着不可替代的地位。河南省作为中原经济区的核心区域,应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上的先行者和领跑者。2011年1月,国务院批准的《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将中原经济区建设上升到国家发展战略的层面[4]。

河南省高等院校应该通过自身的发展逐步搭建办学平台,通过高等教育来储备和吸引人才,加速中原经济区人才集聚,主要任务有两个:第一,加快建设河南省人才自主创新体系。首要任务是提升高等教育体系的自主创新能力,通过高等院校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创新型人才搭建科技平台,为专业人才各尽其能提供机会和渠道。第二,加快构建人力资源开发支撑体系。河南省是我国人口第一大省,但是总的来说人才层次和水平偏低。要提高人才素养,首先就是加速发展本省的高等教育,着力改变现存的区域布局、专业设置不合理的格局现状。其次,实行人才强区战略,积极培养各类高水平专业人才,通过政策优势和优越的环境吸引人才。

2.经济发展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要条件。高等教育的发展与经济发展具有非常大的关联性。2013年,河南省生产总值32 155.86亿元,比2012年增长9.0%,居全国第五位。如此重要的经济地位不仅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而且为河南省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经济基础。

经济的发展需要高素质人才来支撑,同时政府的教育投入不断增加,在培养优秀人才的同时,也可以吸引更多优秀人才。高等教育是准公共产品,具有公益性,因此高等教育的持续发展就需要经济为其提供所需的物质基础和人力资源。人力资源作为联系高等教育和经济的中间环节,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进入各工作岗位的人力资源就是高等教育的直接成果,因此,高等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影响经济发展,主要表现在人才保障和优化人才结构两个方面。

(三)河南省高等教育现状

1.河南省高等教育结构。就专业类别结构来说,河南高校专业类别的设置比例都是偏重于理工科,文科专业相对薄弱。2013年,河南省研究生专业类别中,在博士层次,只有学术型博士,没有专业博士。在普通高等院校专业类别中,上述专业科类的本科层次都有,而哲学类和历史类专业在专科层次还没有设置。在成人教育专业类别中,本科没有哲学类,专科全部都有。

就层级结构来说,2013年,河南省高等教育中博士层次培养规模过小,专科人数太多,专业层级较低;毕业的专科人数最多,为265 618人,占57.6%;博士人数最少,只有250人,占0.05%。

就区域布局结构来说,2013年,河南省普通高等学校共127所。省会郑州市有58所,所占比例几乎达到一半;新乡有10所,位居第二;开封、焦作、商丘有5所,位居第三;鹤壁市、濮阳市、三门峡市和济源市都只有1所,其经济状况相对落后,与郑州的距离也相对较远。

2.河南省高等教育师资状况。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河南省高等学校教职工队伍逐年壮大,相比之前实现了质和量的飞跃。2013年,河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职工12.52万人,比2012年增加0.5万人,增幅4.16%;其中,专任教师9.09万人,比2012年增加0.49万人,增幅5.70%。此外,高端人才引进成效显著,师资水平大幅度提升,2013年,在河南省高校工作的两院院士7人(不含双聘院士);高等院校专任教师中硕士及以上学历4.51万人,比2012年提高1.66个百分点。

3.河南省高等教育经费投入。河南高等教育经费主要依赖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和事业收入,经费来源较为单一。2012年,河南高等教育经费投入总量达到176.04亿元,其中,普通高等学校经费投入165.26亿元,成人高等学校经费投入10.78亿元。由于河南省重点高校数量较少,因而划拨给河南高等院校的财政经费相对不足;同时,河南自身对高等教育的资金支持也处于落后水平;加之连年扩招,高等院校校均规模近1.3万人。以上这些都导致了河南省高等院校生均教育经费长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二、河南省高等教育发展水平与国内省份对比分析

(一)高等教育培养人才层次处于较低水平

河南省的高等院校中没有985院校,只有1所211院校。河南高等教育发展水平不高,如2013年河南高等教育毛入学率30.1%,比全国的34.5%低4.4个百分点。在高层次人才培养能力上尤为突出,如培养规模过小,2013年全国研究生招生总数达60.8万人(博士6.9万人),而河南省招生仅1.22万人(博士生415人),研究生招生人数约占全国的2%,博士招生人数约占全国的0.6%。2010年吉林大学博士毕业生人数是河南省全省博士毕业人数的7.9倍,该数据更是凸显了河南省高等教育博士层次人才培养能力不足。

(二)高等教育经费投入长期落后全国平均水平

2013年河南普通高校在校大学生达到265万人,基本上是2001年36.91万人的9倍。与快速发展的在校生规模相对应,1999-2011年,河南省高等院校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支出一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13年河南省属高校生均财政拨款达到1.3万元,达到全国平均水平。

(三)高水平拔尖人才相对不足

首先,河南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落后,对高素质人才和科研成果的吸纳能力也较低。1955-2007年当选的两院院士,河南省仅有13人,在全国位居第18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仅5人。其次,自身经济发展水平不高,也导致大量人才外流[5]。再次,高水平拔尖人才数量少,高新人才培养能力较弱。专任教师中副高级及以上3.19万人(其中正高级7752人),占总数35.04%,高新人才引进战略初见成效,但与教育强省相比还有很大差距。目前,河南省还没有自己培养的“长江学者”。

(四)高等教育没有充分发挥对社会发展的能动作用

河南省国民生产总值连续几年居全国前列,但河南省高等教育的发展水平及速度明显滞后于经济的发展。2013年,河南省教育发展指数为62.2%,位列全国第21位。《2013高等学校科技统计汇编》显示,河南省高校人力有所增加,但研究与发展专任人员呈下降趋势,科研经费仍以政府投入为主,企事业单位的委托科研经费逐年增加,但试验发展经费明显偏少。出版著作与学术论文数量不断上升,但获得国家级奖项偏少。此外,专利申请和授权数量不断增加,但专利售出数量偏低,高校科技成果不断增长,但能转化为产业的不多。由此可以看出,河南省高等教育对于社会的能动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高等教育科研成果和社会需求的联系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三、推动河南省高等教育进一步发展的建议

(一)加强高等院校的对外交流与合作,通过共同努力打造地域优势

高等院校是相互联系的,所以积极拓展产学研战略联盟,具有良性互动作用。中原经济区建设也是中部地区在经济方面的区域合作深化的必然选择,相比之下,中原经济区内部的高等教育之间的联合显然还不够深化。加强区域间高等院校的联系,实现合作共赢,国内已有先例。2011年6月,重庆市大学联盟正式成立,6所联盟高校在合作框架内开展了8个合作类别14个合作项目,其中包括共享课程资源、教师互聘、互换学生、互相推举研究生等。截至2013年5月,已经互换了近200名学生,数十名教师实现了联盟高校间的互聘,并实现了“经典阅读”“大学教育的目的——本科生培养与教师发展”等课程的互选共享。此举不仅提升了重庆各高等院校的影响力,也极大地丰富了联盟内各高校的教育资源。林建华认为,这种共同谋求更高、更好发展的“民间组合”是推动区域内高校发展的有利形势,是整合高校资源的长期趋势[6]。

(二)提高教学质量,改善办学条件,提升办学水平

继续实施高层次突破发展战略,积极支持高等院校提升办学层次,进一步推进“三重”建设。面对“三重”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河南省高等教育的办学条件有了较大改观,然而从教育大省向教育强省跨越还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首先,要进一步改善高等院校的基础设施,保障每一名在校生能够享受优质的教学设施和教学资源。其次,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深化教学改革,牢固确立教学中心地位。人才(尤其是高新技术人才)是高等教育成果的直接展现,提高教学质量是提高人才层次的前提,也是提升河南省人力资源水平的重要举措。再次,切实加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继续实施“人才强校工程”。与办学条件等硬件设施相比,师资水平正是高等院校的软件,高校教师的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高校毕业生的质量。

(三)促进高等教育形式多元化,实现与民办教育的共同繁荣

民办教育越来越成为中国教育事业的重要部分,民办高等院校也为社会各界输送了大量优秀人才,通过自筹经费的办学形式为高等教育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因而要以“正确引导、大力支持、积极鼓励、依法管理”的方针为指导,把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作为河南省高等教育新的增长点。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的战略发展方针,通过政策优势和良好的办学环境吸引国内外优质高等教育资源来豫办学,以缓解河南省高等教育资源紧张的压力。此外,河南省高等院校也要从自身发展角度积极开展对外交流活动,大力开展与国内外知名高校合作办学。

(四)中原经济区建设机遇下河南省高等教育战略选择

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河南省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尤其是该区域建设规划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更是给河南省等中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及高等教育发展带来了机遇。

人才的培养,尤其是高层次、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是高等教育成果的直接体现。高等教育的发展不仅仅是规模的扩大,更要注重水平的提高,因而应该着重加大研究生,特别是博士生等高层次人次的招生与培养力度,使培养的专科生与本科生、研究生达到适应社会需求的合理比例。同时,在大力发展全日制高等院校的基础上,要大力鼓励成人高等教育和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使之成为河南省高等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专业上应该增加部分专业类别,不能总是局限于理科和工科,在本专科的专业设置中应该参考本地区的产业结构和社会需求,避免出现部分专业人才培养过剩,部分专业应用人才稀缺的局面。突出办学特色也是河南省高等教育发展中的重要选择,避免出现专科学校培养目标不明确,专业课程无特色,与本科院校基本相同等问题。同时,在区域结构上也应该进行战略调整,高等教育资源过于集中,会导致毕业生不能够到欠发达地区的岗位上去,从而导致失业,岗位空缺。

进一步改善高等院校的办学条件,加大政策以及资金的支持力度。在扩招政策的影响下,如果办学条件得不到改善,那么生均占地面积、生均图书藏量等指标势必下降,并将随之出现资源紧张等问题,主要有占地面积、基础设施、教学资源三个方面。应对扩招带来的影响和运用好中原经济区建设这一机遇,就需要河南省首先树立自身良好的高等教育形象,切实提高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把高等教育作为高科技人才培养、引进以及促进经济发展的一张名片。

上述战略的落实需要经费支持,需要完善高等教育多渠道经费来源机制,如充分利用信贷资金,社会捐助等。如2009年,商丘师范学院德国复兴信贷银行2000万欧元办学促进贷款项目签字,5年来不仅校内基础设施面貌焕然一新,而且承办了如第九届全国木球大赛等多项大型活动,并与郑州大学签订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计划,学校师生也因此得到更多机会进行交流学习,并斩获多项社会荣誉,部分专业的学生也在国内外很多大型赛事中取得骄人的成绩,如2012年度“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和第十七届“河南青年五四奖章”荣誉称号获得者刘交交、2014年仁川亚运冠军孔洪星等。

四、结语

近年来,河南省高等教育的发展是较为迅速的,但是在进行横向对比时发现,河南省高等教育依然存在着诸多问题。在中原经济区建设这一机遇面前,河南省高等教育只有在充分认识自身不足的基础上,不断进行自我完善和自我提升,努力使高等教育发展与中原经济区建设相适应,并为之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把握这一机遇实现“以区带校,科教兴区”的战略,才能真正地实现跻身教育强省的目标。

[1]2013年河南省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EB/OL].[2014-11-10].http://www.haedu.gov.cn/2014/04/03/1396505613265.html.

[2]大力实施“人才强校工程”全面增强高校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EB/OL].[2014-11-10].http://www.henan.gov.cn/jrhn/system/2007/07/10/010034654.shtml.

[3]中国教育年鉴 2005[EB/OL].[2014-11-15].http://www.edu.cn/nj05_23_8899/20091124/t20091124_424193.shtml.

[4]白璐.适应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河南省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研究[D].新乡:河南师范大学,2012:1.

[5]范如永.河南省高等教育发展的制约因素及战略选择研究:基于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层面[J].中国高教研究,2012(10):30-33.

[6]张国圣,侯定军.大学联盟:区域高等教育发展新趋势[EB/OL].[2014-11-20].http://edu.people.com.cn/n/2013/0529/c1053-21655336.html.

猜你喜欢

经济区河南省人才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人才云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媒体在中原经济区发展中的功能与作用
为什么要建设一带一路经济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