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歇充气加压对重症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及肺栓塞的预防作用
2015-01-31宋颖飞
宋颖飞
间歇充气加压对重症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及肺栓塞的预防作用
宋颖飞
目的探讨间歇充气加压对重症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及肺栓塞的预防作用。方法将我院80例重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常规治疗,研究组IPC治疗。结果研究组患者的DVT 和PE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非心源性猝死率低于对照组。结论间歇充气加压能够预防重症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及肺栓塞。
间歇充气加压;重症患者;肺栓塞
本研究对我院ICU2013年1月~2014年9月收治的80例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探讨了间歇充气加压对重症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及肺栓塞的预防作用,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运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我院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 ICU)2013年1月~2014年9月收治的80例重症患者,所有患者均为成年人,均知情同意;将入ICU时已经发生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 DVT)、预计入住ICU时间在1 d以内、因下肢病变无法接受间歇充气加压(Intermittent pneumatic compression, IPC)治疗的患者等排出在外[1]。其中男性患者52例,女性患者28例,年龄在59~8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74.3±14.2)岁;APACHEⅡ评分在10~22分之间,平均APACHEⅡ评分为(16.7±4.6)分。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这些患者分为研究组(n=40)和对照组(n=40)。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APACHEⅡ评分比较均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治疗,给予研究组患者IPC治疗,具体操作为:在患者进入ICU病房当日到离开ICU期间给予患者IPC治疗,以对DVT和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 PE)进行有效的预防,治疗过程中运用韩国(株)大星Lympha Tron型空气波压力治疗仪,保证双下肢接受IPC治疗的频率为每天2次,每次半个小时。如果条件允许,同时给予患者上肢IPC治疗。IPC治疗过程中不适用机械治疗或其他药物对DVT和PE进行预防[2]。
1.3 监测和诊断标准
运用彩色多普勒血管超声对两组患者的DVT发生情况进行连续监测,同时将患者的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有机结合起来,依据肺血栓栓塞症的诊断和治疗指南对两组患者的PE发生情况进行有效诊断。如果患者的原发病诱发因素为非心源性因素,在1 d内突然死亡,则评定为非心源性猝死。
1.4 统计学处理
对本研究中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的过程中运用统计学软件SPSS 20.0,用(±s)表示计量资料,用率表示计数资料,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检验计数采用χ2比较,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DVT和PE发生情况比较
研究组患者的DVT和PE发生率5.0%(2/40)、0%(0/40)均低于对照组22.5%(9/40)、10.0%(4/40),P<0.05。
2.2 两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研究组患者的非心源性猝死率2.5%(1/40)低于对照组7.5% (3/40)(P<0.05),但两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
3 讨论
临床上,预防ICU重症患者DVT和PE的过程中,主要采用三种方式,即药物治疗、机械治疗、药物联合机械治疗[3]。现阶段,低分子肝素或小剂量肝素皮下注射是临床通常应用的对DVT 和PE进行预防的药物,但是该方法实施起来是极为困难的。机械预防方法能够促进患者静脉回流的极大增加和腿部静脉血流淤滞的有效减少。IPC的治疗原理为依据预定的程度,压力抗栓泵以设定的压力对患者进行充气加压和放气减压,顺序为首先为远侧气囊,然后为近侧气囊,从而有效挤压下肢,顺序为首先为远心端,其次为近心端,从而促进血流速度的增加和静脉中血液淤滞的减少。不会促进患者出血风险的极大增加是机械预防方法最突出的优点,如果患者肾功能不全,也不需要对其血药浓度进行监测,因此在肾功能不全及有出血风险存在的患者的治疗中具有无比的优越性。同时,由于下肢DVT具有最高的发生率,且大部分PE发生的诱发因素为下肢DVT,因此对患者双下肢治疗的频率应该保证每天2次,每次半个小时,如果条件允许,则同时给予患者双上肢IPC治疗。本研究结果表明,研究组患者的DVT和PE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非心源性猝死率低于对照组(P <0.05),但两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充分说明了间歇充气加压能够预防重症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及肺栓塞,同时降低患者的非心源性猝死发生率。
[1]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重症监护病房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指南[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9(21):514-517.
[2]张惠,鲁力,文玉明,等.中心ICU 重症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和干预措施的回顾性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五次全国重症医学大会论文汇编[C].北京:中华医学会,2011:48-49.
[3]王琼康,黄晓莲,张云强,等.50例急性肺栓塞临床诊治分析[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11(23):46-47.
如何撰写论文的“序言”
简要介绍有关本课题研究的一般情况,包括动机、过去研究的情况、方法、目的和所获得的主要成果或特点。这段文字不宜超过100~200字。
Preventive Effect of Intermittent Pneumatic Compression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Deep Vein Thrombosis and Pulmonary Embolism
SONG Yingfei, Emergency Department of ICU, Henan Province Puyang People's Hospital, Puyang 457600, China
Intermittent pneumatic compression,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Pulmonary embolism
R563.5
B
1674-9308(2015)15-0110-02
10.3969/j.issn.1674-9308.2015.15.092
457600 河南省濮阳市人民医院急诊ICU科
[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preventive effect of intermittent pneumatic compression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deep vein thrombosis and pulmonary embolism.Methods80 cases of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in our hospital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study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40 cases, the conventional treatment group, the study group IPC therapy.ResultsThe study group were incidence of DVT and PE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non-sudden cardiac death rate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ConclusionIntermittent pneumatic compression can prevent deep vein thrombosis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pulmonary embolism, which would be worthy of promo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