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腓骨骨折手法复位外固定和切开复位内固定疗效对比分析

2015-01-31徐春雨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5年15期
关键词:腓骨手法钢板

徐春雨

腓骨骨折手法复位外固定和切开复位内固定疗效对比分析

徐春雨

目的探索研究不同固定方案诊疗腓骨骨折的结果,开拓新的治疗思维。方法搜集2015年1月至今来我院骨科就诊的200例腓骨骨折患者按诊疗方案不同随机分为两个组,每个组100例患者。实验组选取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方案,对照组患者使用的是常规手法复位外固定的诊疗方案;统计分析患者出院后恢复情况和术后功能恢复效果比较两种诊疗方案的结果优劣。结果实验组的患者出院时间早于对照组;实验组的骨折临床愈合时间及并发症产生率等指标与对照组对比(P<0.05),差异有显著性。结论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诊疗方案对于腓骨骨折的诊疗具有更好的愈合效果。

临床效果;腓骨骨折;内固定

腓骨我们人类小腿上的两块长骨中的其中之一,它的解剖位置在小腿的外侧,该骨的存在对于人体的支持作用有很大的意义。腓骨是附连人体小腿肌肉的重要骨骼,人体六分之一的重量由腓骨来承担。众所周知腓骨骨折是全身骨折类疾患中最为常见的一种。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到,腓骨骨折也是骨折愈合中比较慢的一类骨折[1]。当前,在针对腓骨骨折的诊疗方案上,比较倾向于两种,一类是手法复位外固定,另外一类是切开复位内固定的诊疗方案。通过本次研究我们发现切开复位内固定的诊疗方案有很好的治疗效果。现将本研究的所有过程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搜集2015年1月至今来我院骨科就诊的200例腓骨骨折患者按诊疗方案不同随机分为两个组,每个组100例患者。其中男110例,女90例,年龄介于12~84岁之间,平均岁数为(42±2.3)岁。骨折原因包括运动损伤,车祸以及高处坠落致伤等。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岁数以及骨折原因差异无显著性,所以两组患者的诊疗效果具有可比性。

1.2 诊疗方法

1.2.1 复位前诊断 所有的患者复位前均需要进行常规影像学诊断,以明确骨折的类型和状态,然后按照该结果来进行合适的手术入路选择。如有创伤性伤口应进行必要的伤口清创或炎症因素所引来的瘢痕组织。如选择切开复位要将整个术区进行常规的消毒处置。

1.2.2 复位过程 实验组:首先根据患者自身骨折状态来选取钢板;然后进行前侧切口在内踝,并做纵向切口在钢板近端的位置;通过骨膜隧道,进行钢板置入,在腓骨远端锁定;在影像诊断指导下牵引复位,从而最终固定骨折端;确保钢板远端与内踝关联;对照组:患者行局部麻醉后需要两个助手在患者膝部和脚踝部分别做对抗牵引,手法复位医生俩手在骨折端依据X线诊断的结果判断移位的方向,通过推压挤贴的手法对其进行功能复位,复位操作完毕后通过石膏或者夹板进行外部固定处理。

1.2.3 复位后功能锻炼 手术以后患者能适当的对肌肉功能锻炼,但是在术后3日以内不可以进行过度的拉伸运动。手术前后均要常规应用抗生素。在术后一个半月以后可进行患侧负重等能力锻炼,负重程度逐渐上升。

1.3 评判标准

对出院一年的患者进行随访,并对所有随访信息进行详细记录,详细分析患者住院所用时间、患者的临床愈合时间、并发症的发生率。同时鉴定患者复位后功能效果。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选用软件SPSS 16.0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术后效果对比分析可得,实验组所用平均住院时间为(7.9±2.2)天,对照组为(15.3±2.6)天,两组对比分析(P<0.05),差异显著。术后患者出院随访统计骨折临床恢复时间实验组为(68±2.3)天,对照组(75±3.4)天、住院期间患者并发症出现率实验组为4例,对照组为9例,对比分析,各指标实验组患者对比对照组患者具有优势(P<0.05),差异显著。

3 讨论

腓骨骨折易发生延迟愈合或者不愈合,尤其不稳定性骨折极易产生移位,这就导致了局部的外固定诊疗方案往往是失败的,这对患者身心以及经济能力带来了沉重的打击,腓骨骨折多是因为遭遇重大的暴力袭击造成的,由于腓骨周围血管组织特别丰富,加之周边肌肉组织对于缺血造成的反应特别敏感,容易在缺血五个小时以后就带来坏死。这也对后期的骨折愈合能力带来了直接影响。

通过以往的病历我们看到,腓骨骨折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骨折症状,该处骨折对于患者的伤害是比较严重的,腓骨骨折已经成为骨科骨折中具有较高发病率的疾病之一。该处骨折的致病原因较为复杂,其中最主要的致病原因是外伤,而高空坠落最为多见,其他的比如交通事故等也是较为普遍的致病因子。在本次研究的所有200例患者中,有接近75.0%患者的致病原因为高处落下,而因为交通事故造成骨折的患者也有11.0%以上。手术治疗是目前临床上治疗骨折的首选方法,治疗的主导思想为钢板内固定,从而达到对骨折部位进行有效支撑的目的。可目前,由于局部地区医学水平还是处于较低的状态,很多骨科医生对于腓骨骨折患者多采取的是手法复位外固定的诊疗方案进行,伴随着更多医院开展手术切开内固定的诊疗方法,对于腓骨骨折的诊疗,也越来越看到过去传统外固定方法的弊端。如遇见腓骨骨折处有坏死或者腓骨骨折病情比较严重的患者手法复位往往会让患者遭受很多的痛苦后并不能取得满意的临床诊疗效果,手术内固定诊疗方案可以很好的保护软组织,并保护患者的骨折的地方,让该位置有正常血供。其固定可靠,但却并未产生额外的作用力,未对骨折端形成过多的压力,与此同时小切口还对于术后恢复很有益处,所以该方案对比外固定具有宽广的适用性[2]。

通过本研究我们可以证明,使用手术切开内固定的实验组患者无论在住院所用时间、骨折恢复程度以及并发症的防控方面都好于对照组,在我院实际证明了手术切开内固定的诊疗方案可以大量应用在腓骨骨折的患者中,该术式是一种高效且适宜的处置方案。

[1]柯顺忠,杨荣源,罗艺,等.交锁髓内钉结合钢板治疗胫腓骨中下1/3骨折[J].临床骨科杂志,2013(1):62-63.

[2]郑应,刘鸿飞.微创锁定钢板与交锁髓内钉治疗52例胫腓骨骨折的疗效比较[J].中外医学研究,2012(35):125-129.

Comparative Efficacy Analysis of Fibula Fracture Fixation Techniques Reduction of External Fixation and Open Reduction

XU Chunyu, Bei’an First People's Hospital, Bei’an 164000, China

Clinical results, Fibula fracture, Internal fixation

R683

B

1674-9308(2015)15-0103-02

10.3969/j.issn.1674-9308.2015.15.087

164000 黑龙江省北安市第一人民医院

[Abstract] ObjectiveExploration of different fixed program fibula fracture treatment outcome. Thinking to develop new treatments.MethodsCollected 200 cases of fibular fracture patients since January 2015 to our hospital orthopedic clinic by clinic program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each group of 100 patients.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patients discharged after recovery and postoperative functional recovery effect is the result of two types of treatment programs.ResultsPatient discharge time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earlier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experimental group fracture healing time and complications rates and other indicators of comparison with the control group (P<0.05), the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ConclusionBy open reduct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 of the fibula fracture treatment programs for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have better healing effect.

猜你喜欢

腓骨手法钢板
层递手法
缓解后背疼的按摩手法
七步洗手法
临氢设备用125mm超厚2.25Cr1Mo钢板的开发
复合钢板焊接坡口的制定
经腓骨前方外侧入路结合外固定架治疗Gustilo Ⅲ型胫腓骨远端骨折的方法及其疗效
腓骨皮瓣加外固定器修复胫骨缺损伴小腿软组织缺损
15CrMoR(H)+SUS321不锈复合钢板的焊接
谈船上卷钢与钢板的衬垫
牵引配合手法治疗颈性眩晕9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