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稳定心绞痛长病变冠脉介入治疗的临床观察

2015-01-31张旭光张予民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5年15期
关键词:经皮冠脉心绞痛

张旭光 张予民

不稳定心绞痛长病变冠脉介入治疗的临床观察

张旭光1张予民2

目的研究不稳定心绞痛长病变冠脉介入治疗的临床观察。方法将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间诊治的110例不稳定心绞痛冠脉造影显示的长病变患者均分为两组,对拒绝行冠脉介入治疗的双号组患者进行单纯药物治疗(对照组),对单号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观察组),对比观察二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在总有效率方面,观察组的94.55%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不稳定心绞痛长病变患者来讲,采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可以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不稳定心绞痛长病变;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药物治疗;临床效果

近年来,不稳定心绞痛的发病人数正逐年增长,其发病迅速,易发展成为急性心肌梗死,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命健康[1]。冠脉长病变急性并发症高,再狭窄率高。近年来不断出现的新型介入装置和技术,使长病变手术成功率提高、并发症降低,以及远期效果明显改善。多本文就我院诊治的11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间诊治的110例不稳定心绞痛患者,采用Judkins方法行冠脉造影,血管狭窄程度的判定根据QCA,狭窄程度≥50%为靶血管,病变长度≥20 mm定义为长病变[1]。将冠脉造影显示的长病变患者均分为两组,其中拒绝行介入治疗的单号组(观察组)包括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25例;年龄分布于43~87岁,平均年龄(60.17±5.63)岁;病程为1个月~20年,平均病程(8.64±2.21)年。行介入治疗的双号组(对照组)包括男性患者29例,女性患者26例;年龄分布于44~88岁,平均年龄(60.26±5.02)岁;病程为1个月~21年,平均病程(8.16±2.13)年。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方面的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药物治疗,主要包括单硝酸异山梨酯、辛伐他汀、阿司匹林、美托洛尔、硫酸氢氯吡格雷。持续观察治疗1年。

对观察组患者采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具体如下:雷帕霉素药物支架、单硝酸异山梨酯、辛伐他汀、阿司匹林、美托洛尔、硫酸氢氯吡格雷。持续治疗1年。

1.3 疗效评定标准

痊愈:患者的临床症状全部消失,可以恢复正常的工作生活;显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基本改善,可以基本恢复正常的工作生活;有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所好转,但是会一定程度上影响其正常的工作生活;无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无明显变化,甚至加重。总有效率=痊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9.0软件对本文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55例患者在治疗后痊愈了24例,占所有患者的43.64%,显效患者有19例,占34.55%,有效患者9例,占16.36%,无效患者3例,占5.45%,总有效率为94.55%;对照组55例患者在治疗后痊愈了17例,占所有患者的30.91%,显效患者有15例,占27.27%,有效患者12例,占21.82%,无效患者11例,占20.00%,总有效率为80.00%,由此可见,观察组更具优势(P <0.05)。

3 讨论

随着医疗卫生水平的进步和介入治疗技术的发展,稳定心绞痛发病率日益提高,冠脉介入治疗已越来越多的被应用于临床实践中。冠状动脉狭窄病变的长度对血液动力学具有重要的影响,而且病变解剖形态也较复杂,这使得介入治疗的成功率受到明显影响,常伴有其他引起治疗过程困难的因素,如糖尿病,多支血管病变、钙化病变等,易引起不良后果。所以长病变亦作为介入治疗的适应证,改善远期预后有重要意义。

临床研究表明,介入治疗虽然可以在短时期内使缺血心肌恢复供血供氧,改善标实症状,但并不能逆转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进程,随着介入后时间的推移,加上患者出院后疏于生活方式调理和系统积极的药物治疗,支架内再狭窄可能发生,因此出院后的自我治疗及护理也至关重要[2]。本文就我院诊治的110例不稳定心绞痛长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研究发现,在总有效率方面,采用冠脉介入治疗的观察组的94.55%高于采用单纯药物治疗的对照组的80.00%,二者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积极的抗血小板和抗凝治疗能降低血栓并发症,服用他汀类药物可预防再狭窄,改善长病变冠脉介入治疗的结果。

综上所述,对于不稳定心绞痛长病变患者来讲,采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可以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1]高炜,朱国英.冠心病介入治疗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487.

[2]张静怡,张博男,李燕,等.强化他汀治疗对不稳定心绞痛患者自身免疫的影响[J].重庆医学,2015(1):42-44.

Clinical Observation of Unstable Angina Long Lesions of Coronary Intervention

ZHANG Xuguang1ZHANG Yuming2, 1 Second Department of Intracardiac,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Zhumadian City, Zhumadian 463000, China, 2 Digestive Internal Medicine,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Zhumadian City, Zhumadian 463000, China

ObjectiveClinical study of treatment of unstable angina long lesions coronary intervention.MethodsOur hospital in January 2013-December 2014 long lesions in patients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110 patients with unstable angina, coronary angiography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of patients double number of rejected rows coronary intervention were simple drug treatment (control group), on a single number of patients treated by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study group), compared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therapeutic effect of both on the basis of the control group.ResultsIn terms of overall efficiency, 94.55%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80.00%), the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 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ConclusionFor long lesions in patients with unstable angina is concerned, the use of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clinical outcomes.

Unstable angina long lesions, Coronary intervention, Drug therapy, Clinical effect

R541

B

1674-9308(2015)15-0094-02

10.3969/j.issn.1674-9308.2015.15.079

1 463000 河南省驻马店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二科;2 消化内科

猜你喜欢

经皮冠脉心绞痛
经皮迷走神经刺激对抑制控制的调节机制*
经皮耳迷走神经刺激抗抑郁胆碱能机制的探讨
冠心病心绞痛应用中医辨证治疗的效果观察
心肌缺血预适应在紫杉醇释放冠脉球囊导管扩张术中的应用
经皮椎体成形术中快速取出残留骨水泥柱2例报道
冠脉CTA在肥胖患者中的应用:APSCM与100kVp管电压的比较
256排螺旋CT冠脉成像对冠心病诊断的应用价值
冠脉CT和冠脉造影 该怎样选
一种用于经皮脊髓电刺激的可调便携式刺激器设计
改良溶栓法治疗梗死后心绞痛的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