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导管溶栓治疗脑血栓30例临床效果观察

2015-01-31王志鹏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5年15期
关键词:脑血栓尿激酶溶栓

王志鹏

微导管溶栓治疗脑血栓30例临床效果观察

王志鹏

目的 观察急性脑梗死的改良微导管溶栓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选择2012年9月~2013年10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30例,经股动脉穿刺后进行选择性动脉造影检查,确定患者体内血栓位置,通过微导管接触联合贯穿法,并给予尿激酶药物进行动脉内溶栓。结果 治疗后,30例患者内痊愈15例,显效8例,有效3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6.67%(26/30)。结论 利用微导管接触及贯穿法联合尿激酶进行动脉内溶栓能提高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

微导管;溶栓;急性高梗死;尿激酶

脑血栓是脑血管疾病中的多发病,是一种最常见的急性脑梗死类型,主要病理病变在于患者的脑血管中出现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或可见炎性病变[1],本次研究随机选择2012年9月~2013 年10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30例,采用微导管接触及贯穿法联合尿激酶进行动脉内溶栓治疗,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9月~2013年10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脑血栓患者30例,均为初次发病,男18例,女12例,年龄43~75岁,年龄平均(55.89±6.04)岁,体重55.5~88.0 kg,体重平均(63.45± 6.12)kg;发病至就诊时间1.5~6 h,就诊平均时间(2.30±0.75)h;经DSA造影检查显示,30例患者中脑中动脉形成血栓者21例,颈内动脉形成血栓3例,椎基底动脉形成血栓5例;主要临床表现为意识障碍、偏侧感觉障碍、偏瘫、语言障碍、视力及视野障碍、运动失调等。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本次研究纳入标准包括:(1)75岁以下,且无意识障碍者,治疗前收缩压及舒张压在200及120 mm Hg以下;(2)经CT检查,无颅内出血者,未出现低密度梗死灶,或脑梗死病灶较小;(3)非一过性脑缺血发作者;(4)无出血性疾病或具有出血严重风险者。本次研究排除标准:(1)治疗前,临床表现改善显著,或错过溶栓时间;(2)CT检查表明脑部新鲜梗死灶,颅内出血者;(3)心肺疾病严重者,或全身出血性疾病;(4)高血压症状无法控制者;(5)血糖水平不低于20 mmol/L,或低血糖;(5)妊娠妇女,尤其是晚期妊娠者。

1.3 治疗方法

在X线监控下,经股动脉穿刺送入5F单弯导管,行4条全脑血管造影,确定血栓位置后将5F导管置于栓塞血管内;在微导丝支持情况下,将微导管(3F)分别放置于最接近血栓处、血栓远端、血栓内,分别注入10万U尿激酶与10 ml生理盐水混匀液,均需在10 min完成;注射完成后,复查造影,若血管再通,则溶栓治疗结束;若血管虽未再通,但未见出血表现,可重复治疗,直至血管再通,或尿激酶应用量接近80万U,溶栓时间需在2 h内完成;治疗期间,分别应用肝素500 IU加生理盐水混合,推注或静脉滴注,直至溶栓结束,最大应用量3000 IU;溶栓结束后,当天保留动脉鞘,并固定于皮肤上,便于次日血管造影复查,动脉拔出后可压迫止血。术后需及时抗凝,注意保护大脑,给予阿司匹林等药物,并严格控制血压[2]。

1.4 统计学方法

试验所得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包SPSS 19.0加以分析,P <0.05为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

1.5 疗效判断标准

本次研究疗效判断标准:(1)痊愈,肌力基本正常,语言无障碍,生活能力同脑梗死发病前相同;(2)显效,肌力较治疗前升高至少1级,语言无障碍,生活能够自理;(3)有效,肌力较治疗前升高1级,语言障碍,生活无法自理,但部分情况缓解;(4)无效,治疗后临床表现无变化,或恶化。

2 结果

治疗后,30例患者内痊愈15例,显效8例,有效3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6.67%(26/30);闭塞血管完全再通者16例,闭塞血管部分再通者7例,闭塞血管未通者7例,经DSA复查已经证实。术后24 h,复查CT,结果显示病变血管局部区域出现不均匀分布瘀斑或瘀点,表明低密度脑梗死病灶相互混杂分布。

3 讨论

本次研究中,在传统接触法的基础上,加入贯穿措施进行治疗,能够有效降低血管痉挛发生率,避免新生血栓,明显提高治疗效果。尿激酶是一种临床常用的溶栓药物,能够有效激活纤溶酶原,降低血液粘稠度,提升二磷酸腺苷酶的活跃程度,避免血小板发生聚集,预防血栓的形成,具有起效迅速、无抗原性等优点[3]。本次研究支持此观点。值得注意的是,在长期大量用药进行溶栓治疗过程中,应注意降低全身性出血风险,一般建议使用甘露醇、维生素E或C、钙离子通道阻滞剂等多种药物。此外,术后处理用药也非常重要,应注意保护大脑,避免水肿,如有异常,及时进行对症治疗。

[1]魏崇建,阎小纺,乔英.脑血栓的微导管溶栓治疗-附16例报告[J].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2007,4(2):86-88.

[2]宋存峰.尿激酶静脉溶栓与超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3.

[3]冯雷.替罗非班联合尿激酶血管内超选择溶栓的实验及临床研究[D].广州:南方医科大学,2012.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30 Cases of Micro Catheter Thrombolysis in the Treatment of Cerebral Thrombosis

WANG Zhipeng, Nantsa Area Forestry Worker Hospital, Yichun 153100, China

ObjectiveTo observe the improvement of micro catheter thrombolysis of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Methods3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were randomly selected from September 2012 to October 2013 in our hospital, after femoral artery puncture after selective angiography in patients with thrombosis, determine the position, through the micro contact catheter combined with urokinase throughlaw, and give the drug into the arterial thrombolysis.ResultsAfter treatment, 30 patients in 15 cases were cured,8 cases markedly effective, effective 3 cases, invalid 4 cases, the total efficiency of 86.67% (26/30).ConclusionThe use of micro contact catheter and through the method combined with urokinase intra arterial thrombolysis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clinical effect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Micro catheter, Thrombolysis, Acute infarction, Urokinase

R743.32

B

1674-9308(2015)15-0088-02

10.3969/j.issn.1674-9308.2015.15.074

153100 黑龙江省伊春市南岔区林业职工医院

猜你喜欢

脑血栓尿激酶溶栓
替罗非班联合尿激酶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应用效果
分析急性脑血栓早期康复护理对降低脑血栓患者致残率的效果
疏血通联合甘露醉对脑血栓患者凝血功能影响研究
精确制导 特异性溶栓
胸腔微管引流并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膜炎
睡前一杯水可以预防脑血栓吗
急性脑梗死早期溶栓的观察与护理
负压封闭引流(VSD)结合尿激酶溶液冲洗应用于四肢软组织缺损的研究
优质护理在脑血栓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改良溶栓法治疗梗死后心绞痛的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