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护理对预后影响分析
2015-01-31连喜风
连喜风
·护理分析·
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护理对预后影响分析
连喜风
目的 探讨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78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早期康复护理,评价肢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2组护理干预后FMA和ADL评分均较护理治疗前上升(P<0.05),且研究组上升幅度大于对照组(P<0.01)。结论 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有助于改善患肢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促进预后。
脑卒中;偏瘫;早期康复护理;疗效
脑卒中,又称脑出血,是老年人群极为常见的脑血管疾病,由于起病突然,进展快,短时间内会造成患者神经功能损伤,出现偏瘫、失语等功能障碍,其中以偏瘫最为多见[1]。研究发现,早期康复训练是降低脑卒中患者致残率最有效的方法。为此,本文选取78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早期康复护理改善该病患者预后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8月~2014年8月我院收治的78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40例和对照组38例,其中研究组男25例,女15例;年龄53~72岁,平均(64.3±3.2)岁;对照组男24例,女14例;年龄55~70岁,平均(63.2±3.1)岁。2组年龄、性别等基础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脑卒中偏瘫常规护理,包括:对症支持治疗。主要是降压、脱水、止血及营养脑细胞等;心理护理。护理人员要尽快介入患者心理,进行有效的心理干预,帮助其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必要的肢体护理,包括体位、关节和站位、坐位和独立行走训练;健康宣教。患者出院前给予家庭健康,内容涉及用药、心理调节、活动训练及饮食等。
研究组在上述基础上根据偏瘫功能障碍评级制定出的康复护理计划,进行不同阶段的康复训练和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包括:
1.2.1 卧床期康复护理 采用仰卧位、健侧卧位、患侧卧位等体位组合及主动与被动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干预,肢体保持合适的功能位,如尽量避免上肢过屈,下肢过伸,足下垂等抗痉挛体位,避免肢体受压,定时交替翻身,并在许可的范围内作关节被动运动,并要求患者健侧协助患侧肢体被动活动,目的是通过反复重复运动和加强患侧肢体耐力训练改善肌力。以上屈伸翻转活动应序渐进,幅度不宜过大。
1.2.2 离床期康复护理 先尝试坐轮椅进行平衡训练,然后尝试站立训练。取站立位,髋在踝前,练习将重心从一脚移至另一脚及平衡练习,1次站立时间从几秒钟增加到数分钟,直至自如行走。1.2.3 步行期康复护理 先迈开健侧,护理指导其再迈开患侧,采取口令指挥形式让患者按节奏迈步。待平稳后增加难度,跨越不同高度物体,加快行走速度和方向。
1.2.4 日常生活能力(ADL)训练 ADL训练以个体化为原则,评估瘫痪程度后,根据实际情况循序渐进开展诸如穿衣、用餐、刷牙等日常活动训练。在有人帮扶的情况下循序渐进地开展坐位转换、坐位、站立、步行等活动,以患肢无酸痛感或不适为度。
1.2.5 认知功能训练 早期通过听音乐、聊天、读报等方式,借助外界语言和音乐刺激,提高辨识能力觉醒能力,进而达到记忆、注意力等训练的目的 。
1.3 评价指标
随访6个月~1年,分别应用FMA运动量表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价2组干预前后肢体运动功能、生活活动能力变化;不良反应。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6.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组治疗前FMA和ADL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护理干预后,2组FMA和ADL评分均较护理前出现上升(P<0.05),且研究组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早期康复护理能显著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预后。
研究组3例并发症,其中足内翻2例,肩痛2例;对照组7例,其中足内翻3例,足下垂2例,肩痛1例,患肢肿胀1例。2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FMA、ADL是评价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能力和生活活动能力比较科学、专业的评估工具,经临床大量实践应用,该两个评估工具对准确评价护理干预对其肢体运动、生活活动能力改善影响是可行的[2]。有研究证实,中枢神经系统在损伤后具有一定的可塑性代偿和重组能力,但其功能的代偿一般不会自动发展,而有赖于康复期的训练[3]。即是说,早期有效的康复护理能促进患者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重组,进而实现肢体功能和生活能力恢复的目的。从本组数据显示,2组均护理治疗后FMA和ADL评分均治疗治疗前有所上升(P<0.05),说明护理对促进肢体运动能力和生活活动能力恢复有积极的帮助,但适时早期康复护理更能显著改善肢体运动能力和生活活动能力,预后效果更为明显,原因或是康复训练越早介入,利用“可塑性”这一窗口期,越容易改善功能状况,有效减少肌肉萎缩、足下垂、关节挛萎缩等障碍。不过,笔者认为,早期康复训练应结合患者个体实际,根据其病情、肌力、年龄等考虑训练时机、力度等,以切实提高康复效果。
[1]苏舒曼.早期综合性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预后的影响[J].现代医药卫生,2013,29(20):3059-3061.
[2]佘秋群.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影响[J].中外医疗,2015(1):154-156.
[3]姚丽娟.三级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功能预后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1(2):16-18.
Prognostic Impact Analysis of Rehabilitation Nursing of Patients With Stroke and Hemiplegia
LIAN Xifeng, Hyperbaric Oxygen Therapy Center, People's Hospital of Xinzheng, Xinzheng 451100, China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rehabilitation nursing on stroke patients prognosis.Methods78 cases of stroke patients into the study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usual care, the study group to implement early rehabilitation nursing, evaluation of limb function recovery.ResultsIncreased significantly after the two groups before nursing intervention FMA and ADL scores were nursing treatment(P<0.05), and the study group increased more significantly than the control group(P<0.01).ConclusionStroke patients w ith hem iplegia implementation of early rehabilitation nursing, contribute to a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in the recovery of limb function, improve quality of life and prognosis.
Stroke, Hem iplegia, Early rehabilitation nursing, Efficacy
R 473
B
1674-9308(2015)28-0214-02
10.3969/j.issn.1674-9308.2015.28.157
451100 河南省新郑市人民医院高压氧治疗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