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血液常规检验质量控制方法
2015-01-31吴媛媛
【摘要】目的 研究血常规检查质量控制方法,给临床血检的数据质量提升提供参考。方法 对我院最近几年的血常规检查病例进行研究分析,选取其中的46例,使用不同抗凝剂来进行检查,根据检查结果进行探讨分析。结果 使用不同的方式来进行血液标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等的变化检测,其受到标本放置时间长短的影响。结论 造成血液检测结果变动的因素比较多,对这些因素进行研究分析,能够提升检测治疗,提高结果的准确度。
doi:10.3969/j.issn.1674-9308.2015.03.143
作者单位:154002 黑龙江省佳木斯中医院
Analysis of Blood Routine Inspection and Quality Control Method
WU Yuanyuan, Jiamusi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Jiamusi 154002,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quality control method of blood routine examination, blood examination for clinical data quality reference ascension. Methods 46 cases in our hospital in recent years of routine blood test case to carry on the research analysis were selected, the use of different anticoagulants to inspect, analyze according to the inspection results. Results Using different ways to carry out blood specimens of red cells, white cells, platelets and so on detection, the impact specimen storage time length. Conclusion Factors cause the blood test results change more, carries on the research analysis to these factors.
[Key words] Blood routine examination, Quality, Factors
血常规检查是临床医学检验中使用比较多,比较基础的检验方式,是对患者的血液血小板、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等的数据进行检测分析,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1]。所以,血常规检查的准确性对于临床诊断来说是非常重要,需要对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质量进行控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我院2013~2014年接收的46例进行血检的患者来研究分析,共有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22例,年龄17~64岁,根据其血检结果来进行探讨。
1.2 方法
在实验开始前,首先进行抗凝剂的配制,方法选用静脉采血。将患者的血液标本采用不同的稀释比例,23例患者的血液稀释比例为1:10 000,另23例患者则为1:50 000,将稀释比例相同的静脉血液混合摇匀后,平均分为46份,最后进行上机检验。其次为样本储存质量的控制,方法同样应用静脉采血,在获取血常规标本后,将46份血液均匀的混合,并将其平均分为46等份。所有血液标本放在室温22℃的房中保存,30 min后进行15个标本的检测,3 h后再检测15个标本,最后的16个标本在6 h后检测,详细记录所有的检测结果。
2 结果
2.1 抗凝剂不同配比情况下的血检结果差异性
研究中使用不同比例的抗凝剂来进行血检,其结果显示,血红蛋白、白细胞、血红细胞等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
2.2 不同放置时间情况下血检结果的差异性
室温相同,放置时间不同,对血液检查结果会产生一定的影响,随着放置时间的增加,血液形态变化就越大,对检测结果的影响就越大,最终没有可以参考的价值,特别是血红细胞的分布差异性明显。
3 讨论
患者接受血检的时候,血检人员需要对各阶段都进行质量控制 [2]。第一,技术人员的专业素养比较高,检验人员自身需要对血液和临床医学知识掌握熟练,对相关学科知识进行涉猎。医院聘用检验人员时应该要求严格,先进行考核,具备资格才能够上岗。第二,血液检查时,对样本进行详细的标注,不要弄混患者的姓名、科室、病号等。如果患者的体征造成了检验结果的偏差,应该选取几种白细胞的参考范围进行分析。
3.1 采血时间的控制
人体内部都是在动态变化的,血液指标随着不同时间的检测也会有差异性,体内的各项指标都是规律性的变化,所以进行血液采集的时候,应该统一采集时间,避免血液指标的差异性影响结果。血液采集的方式有两类,一个是指外周采集,一个是肘部静脉采集,手指的温度变化对血液循环会产生影响,采集时的挤压会让组织液混入其中,所以结果的真实性受到了影响,最好选择静脉采集,这样能够提升质量可控性。
3.2 抗凝剂的配置比例
抗凝剂的配置比例差异性会给检测结果带来影响,对结果的准确性产生偏差,现在临床中使用的抗凝剂主要是EDTA-K2。还有就是标本放置的时间不宜过长,温度要求适宜,两者均会给检测结果带来影响。
3.3 仪器的校准和监测
使用仪器进行检测的时候需要选择配套的试剂。检验人员应该按照厂家所提供的试剂来进行检验工作。如果在检验时出现了测定值超出范围的情况,需要再次进行校准和检验。完成检测工作后,对检验过程进行分析,核对试剂和仪器的情况。
3.4 放置时间和温度
通过研究得出,采集的标本放置的时间越长,细胞形态发生改变的可能性就越大,导致各种检测指标不准确,其中影响最大的是RDW,长时间放置后检测结果与放置正常时间的检测结果不同,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集的标本处于4℃~8℃的低温条件下也会对参数造成一定的影响,与常规18℃~25℃的室温相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4 结语
血液检查是医院的常规检查,在很多的化验中都有所应用 [3],对血检结果进行质量控制,可以为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精确的依据。总之,血液常规检查受到的影响因素比较多,在进行检验的时候应该要对这些因素进行熟悉,积极避免,对检验过程各环节进行质量控制。所以,统一规范的检验标准,整体的质量控制体系都是非常重要的,检验前对检验设备进行核对,排除故障。检验人员自身要多学习,多积累经验,提升检验技术,提高检验结果准确性,给临床治疗提供有效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