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校园暴力窥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缺位

2015-01-31许秀芬遵义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贵州遵义563002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6期
关键词:校园暴力心理健康教育青少年

许秀芬(遵义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贵州遵义563002)



从校园暴力窥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缺位

许秀芬
(遵义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贵州遵义563002)

摘要:当前校园暴力事件频发并逐步升级为引起全社会普遍关注的公共心理卫生问题。校园暴力折射出对青少年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存在的诸多不足,这提示我们应该从教育观念、教育形式与教育内容着手,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在防止校园暴力中的作用。

关键词:校园暴力;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

2015年4月,福建漳州一名女中学生被以前同学殴打,并被脱衣、拍照,被打女生全程没有喊过一声“救命”;2015年7月,广东惠州12岁男孩被外校学生勒索殴打了一个学期;同月,江苏宿迁一名初二男生因为和同学有矛盾,被同学带人殴打致死……近年来,校园暴力事件频见报端。在为这些花季孩子痛心的同时,作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我们也该反思,青少年为何如此暴戾?我们的工作是否有缺失?

一、校园暴力的现状

近期,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问卷网,对1002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73.3%的受访者身边曾经发生过校园暴力事件。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针对10个省市的5864名中小学生调查显示,32.5%的人偶尔被欺负,6.1%的人经常被高年级同学欺负。而浙江大学《青少年攻击性行为的社会心理研究》调查也显示,49%的同学承认对其他同学有过不同程度的暴力行为,87%的人曾遭受到其他同学不同程度的暴力行为。目前虽然没有对国内校园暴力数据的权威发布,但据媒体不完全统计,仅2015年1月至5月,媒体曝光的校园暴力事件已达40余起,这还不包括大量个案已被“内部消化处理”。

校园暴力通常是指在校园内外发生的,目标直接或间接指向青少年学生,以辱骂、打斗、抢夺等多种暴力方式攻击,并造成学生在身体、心理、财产等方面损失的一切行为[1]。调查显示,常见的校园暴力主要是殴打、身体攻击,占了57.45%,其次就是歧视、言语攻击、嘲笑、揭隐私等非暴力行为,占了24.11%。校园暴力的存在,不同程度地影响到学生的身心健康、学校的正常教学以及社会的和谐稳定。为什么校园暴力事件层出不穷?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心理健康教育缺失是导致校园暴力事件频发的主因之一[2]。

二、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1999年,教育部颁布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要求各级各类学校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然而发展至今,设置专门课程、配备专业师资、开展对学生心理咨询服务的学校并不多,即便是开展心理教育的学校,很多都存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化、教育内容学科化以及师资不足、缺乏重视难以普及等问题。分析近年来发生的校园暴力事件,不难看出当事学生存在的各种心理问题,如漠视生命、性格孤僻、冷酷无情、狭隘自私,长时间处在焦虑、紧张情绪中等。而上述内容,几乎都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应有之义。

1.观念上不重视,把心理健康教育课当摆设

尽管国家已三令五申,要求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建设,但在高考指挥棒下,应试教育让学校、家长和学生都只看重成绩。在目前这种中考、高考评价机制下,对学生的评价,更多依靠的是学习成绩的好坏,而对孩子情绪的管理、价值观的建立、学习如何与人为善等方面并不太关注。这就导致了成绩不好的学生被边缘化,得不到关注,他们就会通过拉帮结派,在小群体中互相寻找“非主流”的认同感和自我价值认知。另外,由于学习受挫,他们也可能会从其他方面,如打骂其他同学来寻求关注,或发泄自己不愉快的情绪。所以从学校层面上,心理健康教育课会被排在课程表上,但仅作为应付上级检查用;从学生层面上,上一节心理健康教育课会觉得浪费了自己的宝贵时间,即便上课也在背英语单词、做各科作业。加之青春叛逆期学生对不喜欢的老师的强烈逆反心理,就造成了部分学生人格发展的不健全或遇事时不知该如何应对。

2.方式方法单一枯燥,学生问题得不到解决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可以多种多样,不同学校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发挥各种方式和途径的综合作用,开设心理健康选修课、活动课或专题讲座,同时进行个别咨询与辅导。尤其是开设心理咨询室(心理辅导室)进行个别辅导是教师和学生通过一对一的沟通方式,对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问题给予直接的指导,排解心理困扰,并对有关的心理行为问题进行诊断、矫治的有效途径。但在现行教育中,很多学校都只把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当作学校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唯一途径,一学期或一星期只上一两节心理健康教育课就完事,根本没有深入走访和一对一帮助。这就导致渴望得到心理支持或辅导的学生得不到相应的关注。例如处于青春期的学生认知水平还没成熟,他们看问题比较偏激,情绪管理水平不完善,处理问题的能力还较弱,以致于在遭受挫折时常会惊慌失措,陷入感情等问题的困扰时也急需开导。但如果这时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帮助,可能会因处于激情状态而非理性地处理问题,导致恶性校园暴力事件的发生。

另外在教学方法上,部分学校以单纯的理论讲授为主,这也导致学生学习的兴趣水平低,即使有疑问、有问题也没机会或不愿意跟老师交流。

3.内容上过于强调认知,忽视了学生情感体验和行为转变

由于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的非专业化,一些学校就用德育工作来代替心理健康教育,把学生的心理问题简单归结为思想品德问题。这不但有悖于中央和教育部的文件精神,而且单纯的说教、强调学科知识目标的达成,也违背了心理健康教育“以个体经验为载体,以互动为中介的综合课程”的性质。另外,基于升学压力,一些学校上课内容一般直接与学习相关,而价值观教育、生命教育、人格教育这些关系到青少年成长和发展的重要内容往往被忽略。尤其是广大中西部地区的农村,由于经济方面的原因,教育质量较低,基本上采用“灌输式”教学,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尚未成年的青少年厌学,彻底变成“差生”。同病相怜的“差生”很可能在学习以外的领域寻找存在感和成就感,很可能导致校园暴力事件。

三、防止校园暴力的对策

关于如何杜绝校园暴力,调查显示,有50.9%的受访者建议加强家校联系,学校了解学生家庭情况;48.2%的受访者认为学校要积极开展青春期教育;41.6%的受访者提出对受害和施暴学生及时进行心理疏导;35.4%的受访者认为应开展丰富的校园活动帮助学生排解不良情绪;25.1%的受访者认为教师应学会正确处理与学生的关系。针对校园暴力中反映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缺失,我们提出以下策略:

1.重视心理健康教育,避免流于形式

调查显示,部分学生走向犯罪道路就是由于不受学校关注、师生间缺乏理解和信任造成的。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学习成绩已经不再是评价一个学生好坏的唯一标准,更核心的应该是对人格、对价值观的教育,只有人格健全了才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健康的人。因此,学校应摒弃“只要成绩好,心理健康教育”可有可无的思想,在保证配备专门、专业的心理健康教师的同时,开足心理健康教育课,并通过班团活动、学科教学等各种途径,抓住一切机会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同时设立心理咨询室,保证有需要、有困惑的同学能及时得到心理辅导教师的疏导和帮助,为他们免于走向犯罪或受害把好最后一关。对于一些暴力事件高发人群、心理、品德品质不好的学生,要通过班级进行排查和重点关注。

2.坚持艺术性原则,开展多样化的教育活动

大教育家夸美纽斯和乌申斯基都认为,教学本身就是最高级的一种艺术,“因为它力求满足人类最伟大的要求——人的本性的完善”。教学艺术性在现实教学中主要体现为教学的形象性、情感性和创造性[3]。首先,结合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活动课性质,教师应在深入了解学生后选择学生感兴趣并需要的话题,认真设计相应心理活动,同时配合讨论法、角色扮演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灵活生动地引导学生融入课堂。其次,要达到关注个体差异、深入帮助学生的目的,还必须开展常规化的心理咨询活动,不定期举办各种主题的心理讲座和知识竞赛,从而使心理健康知识普及化[4]。尤其是对一些成绩不好的学生,要更注重学习方法和行为习惯的培养,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丰富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增强学生情感体验

无论从教育内容、教育方法还是教育手段上,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之间都存在着必然联系,但二者谁也不能替代彼此。学校应加强二者的联系,比如把对学生的法制教育渗透在心理活动中,尽量避免二者作用时发生错误偏移和重复交叉,充分发挥两种良性教育的合力。另外,教师可以通过问卷法、社会热点问题等多种途径收集不同的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题,制作成课件或视频请学生欣赏、分析,再结合讲解进行情境表演,从而进行更加深入的情感教育,最终达到促进学生行为转变的目的。例如,教学中可以把发生的校园暴力事件当成案例来分析、讨论,让学生在理解知识的同时,掌握与人沟通的技巧,做到尊重生命、承担自己的社会责任等。

另外,学校还应加强与家庭的联系。家庭是青少年成长的第一环境,也是最重要的环境,家庭教育直接影响着个体的自尊水平、自我认同感。相对于学校里一个老师关注几十甚至几百个孩子,家庭中两个家长对一个孩子的关注更全面。所以,学校应加强与学生家长的联系,从家长那里了解更多关于学生的信息。同时,督促家长要多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多倾听孩子的心声,多理解孩子的情感和内心需求。

总之,校园暴力事件低龄化、残忍化等现状令人触目惊心,学校作为教育学生成长、成才的主阵地,在预防校园暴力中任重而道远。尤其是在学生学习中发挥着更基础作用的心理健康教育,应在充分了解当前青少年尤其是独生子女自我中心、漠视他人存在、任性偏执等特点的基础上,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帮其树立正确的道德观、法治观、价值观,养成与人为善的态度,培养理性处理问题的能力,从而成长为一个身心健全的人。

参考文献:

[1]傅淘.校园暴力的成因分析及预防策略探究[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2006,(3):76-80.

[2]黄筱,翟永冠,刘硕.校园暴力事件频现,心理健康亟待“补课”[J].云南教育视界,2015,(3):32-33.

[3]郑洲.全面实施教学的艺术性原则[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2,(2):11-12.

[4]许秀芬.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3,(9):67-68.

(责任编辑:娄刚)

On the Education Deficiency of Adolescent Mental Health on the Basis of Campus Violence

XU Xiu-fen
(School of Education Science, Zunyi Normal College, Zunyi 563002, China)

Abstract:Currently, campus violence occurs frequently and becomes a public mental health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process of educating adolescent with mental health knowledge, which tells us that we should bring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into full play to stop campus violence in terms of education concept, education form and education content.

Key words:campus violence; adolescent;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作者简介:许秀芬,女,山东兖州人,遵义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基金项目:贵州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项目“遵义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与方法研究”(14ZC318)

收稿日期:2015-06-19

中图分类号:B844.2;G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583(2015)-0132-03

猜你喜欢

校园暴力心理健康教育青少年
青少年发明家
青少年恶劣事件频发引发对刑事责任年龄的思考
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 从源头上遏制校园暴力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浅析大众传播中的“媒介暴力”现象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
新形势下预防校园暴力的策略研究
大学生心理问题应对新模式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