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基廉政思想及其现代价值*
2015-01-31黄建永温州医科大学浙江温州325035
黄建永(温州医科大学,浙江温州325035)
刘基廉政思想及其现代价值*
黄建永
(温州医科大学,浙江温州325035)
刘基是元末明初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在其一生清廉勤勉的政治实践中形成了有代表性的廉政思想,主要表现为:在治国理政方面,提倡德刑并用,主张廉为国纲;在为官从政方面,强调以民为本,执政首要;在个人修养方面,倡导正己修身,俭以养廉。刘基廉政思想有鲜明的特色,理应在传统廉政思想文化中占据重要一席。尤其是在当前我国反腐倡廉建设的关键时期,他的廉政思想仍然有诸多可借鉴之处,对今天我们的廉政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刘基;廉政思想;现代价值
2013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积极借鉴我国历史上优秀廉政文化,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以古为鉴,可以知兴替。在中华文明的历史长河中,一批具有卓远见地的思想家与政治家,以其清廉勤勉的人生践行着传统廉政文化的指引和方向,他们的廉政思想文化体现了关于廉洁从政和廉洁社会的理想和诉求。其中,元末明初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刘基,就是其中的一个代表。刘基廉政思想是我国传统廉政文化中的珍贵遗产。研究并解读刘基廉政思想,在反腐倡廉形势严峻和迫切的今天,对于我们进一步加强廉政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刘基廉政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
刘基(1311—1375),字伯温,浙江青田(今温州文成)人。刘基一生经历过元亡明兴之朝代更替,又先后担任过元、明两个王朝的官吏,虽仕途坎坷,也曾位高权重,但他始终保持清廉本色。因此,他对“廉为国纲”有着清醒而深刻的认识,在为官从政中形成了丰富而系统的廉政思想。分析刘基廉政思想的形成与发展,可以看到有三个重要的历史时期。一是他仕元时期的从政经历;二是归隐青田时形成的思想,以所著《郁离子》为代表;三是辅助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其治国理念及实践。
元至元二年(1336年),刘基出任江西瑞州高安县丞。他打击与贪官污吏勾结的地方豪强,深得百姓爱戴。“之官,以廉节著名。发奸擿伏,不避强御。为政严而有惠,小民咸慈父戴之,而豪右数欲陷焉。时上下信其廉平,卒莫能害也。”[1]214。但是,在目睹了吏政的种种黑幕后,刘基感到实在难于委曲隐忍,施展抱负,1340年毅然辞职。直至1348年,元朝廷又征召他为江浙行省儒学副提举兼行省考试官。但他上任不久,就因“建言监察御史失职事,为台宪所沮,遂移文决去。”[1]2141352年,任浙东元帅府都事、行省都事。刘基认为,对当时台州“反贼首恶”方国珍反复无常的行为不能姑息,应采用剿抚互济、分化瓦解之策。方国珍得知消息后十分惧怕,“请重贿公,公悉却不受,执前议益坚”[2]632。方国珍旋以重金贿赂朝中重臣。元廷责刘基“擅作威福”,将刘基免职羁管于绍兴。后虽又任行枢密院经历官、行省都郎中等职,在处州平寇有功,却反被削兵权。仕途的坎坷多舛,终使刘基认识到腐败的元廷已不可救药,其思想发生了根本变化。
至正十八年(1358年),刘基最后一次辞官,归隐青田山中,发愤而著《郁离子》。《郁离子》是他传世著作中最重要的、最有代表性的一部书。刘基希望此书给后来者提供治国理民、开郁郁然太平之治的方略。“离为火,文明之象,用之其文郁郁然,为盛世文明之治。”[3]全书上下二卷,共计一百八十二条。除《九难》外,基本上每条叙述一事,说明一个道理。行文多用寓言形式,取譬事物,阐发哲理。内容涉及面很广泛,既有论为人处世之道,更有治国、为官、用人等内容,闪烁着刘基治国安邦的思想光辉,较为系统地反映其政治主张及哲学观点,是体现其廉政思想的重要著作。
至正二十年(1360年),刘基接受了朱元璋的邀请,来到应天,陈时务十八策。从此参与军机,出谋划策,辅助朱元璋成就帝业。在明朝建立后,他向朱元璋提出“宽仁”的政策,使百姓获得休养生息;参订《大明律》,以维护社会秩序;针对元朝对官吏贪暴放纵的教训,他曾在御史中丞任上雷厉风行地惩治了一批贪官,即使为此得罪开国首相李善长也在所不顾,最典型的就是中书省都事李彬坐贪纵罪,虽李善长出面说情,刘基仍将李彬奏斩。他还提出“御史纠劾无所避”[2]645,监察官员要严格执纪。针对朱元璋对大臣的疑忌与滥杀,他冒着风险向朱元璋提出:“霜雪之后,必有阳春,今国威已立,宜少济以宽大。”[2]646。在“置相”一事中,他为大明江山计,光明磊落,曲直分明,直言不讳,体现了坦荡的胸襟。纵观刘基一生,他始终坚定信念,以其廉行实践着廉政思想。
二、刘基廉政思想的主要内容
(一)在治国理政方面,提倡德刑并用,主张廉为国纲
尚德重道、敬德保民是儒家的传统思想。在刘基的廉政思想中,儒家的仁政、德治思想始终是占据主导地位的,这不仅能从他的《郁离子》等著作当中可以看出,而且在仕元和辅佐朱元璋建立明王朝的过程中都留下了他的德政痕迹。针对元王朝的种种弊端,他开出的总药方是“以大德勘大乱”[2]56。他希望建立一个为政以德、君主勤政、官吏廉洁、国富民足、忠孝仁义的社会,这种理念和儒家所倡导的观点是一致的。刘基把德放在治理国家和统治天下的极其重要的位置,把德演化为一种政治主张,或治国思想,从而建立统治权威和威信,以及稳定的统治秩序。[4]他对德治有一番独特的见解:“或问胜天下之道,曰:在德”。“何从胜德?曰:大德胜小德,小德胜无德。大德胜大力,小德敌大力。力生敌,德生力。力生于德,天下无敌。故力者,胜一时者也;德,愈久而愈胜者也。夫力非吾力也,人各力其力也。惟大德为能得群力。是故德不可穷,而力可困。”[2]8刘基认为,要以德治国,统治者必须具有容纳百川的江海德量。“君人者,惟德为量俱,而后天下莫不归焉。德以收之,量以容之。德不广,不能使人来;量不宏,不能使人安”[2]27。
同时,刘基认为在立国之初,维护社会稳定,使国家安定,必须正法度,明纪纲。他把治国喻为医治疾病:“治天下者,其犹医乎……当则生,不当则死矣”。“故治乱,症也。纪纲,脉也。道德政刑,方与法也。人才,药也。”[2]5强调整顿纪纲的重要性。他于1367年就任御史中丞后就献言:“宋元以来,宽纵日久,当使纪纲振肃,而后惠政可施也。”[2]634这也是朱元璋的看法,并以此作为实行重典的依据:“吾治乱世,刑不得不重。”[5]
在关于德治与法治的问题上,刘基的主张非常辩证而富有哲理。在明王朝建立后,当朱元璋问到何为“生息之道”,刘基以“宽仁”对之:“国威已立,少济以宽。”他认为严刑只是用来振肃纪纲的措施,是权宜之计,非长久之策,因而不赞同一味严刑。他在《郁离子》中写道:“刑,威令也,其法至于杀,而生人之道存焉。赦,德令也,其意在于生,而杀人之道存焉。《书》曰:刑,期于无刑。……是故制刑使民畏。刑,有必行,民知犯之必死也,则死者鲜矣”[2]14;“秦用酷刑苛法以钳天下,天下苦之,而汉承之以宽大,守之以宁壹。其方与证对,其用药也无舛,天下之病有不廖者,鲜矣。”[2]5道出了德与法的辩证关系以及立法的终极目的。
正基于此,刘基非常强调预防犯罪的教化作用。他认为人之所以犯法是由于不知人伦之所致,因此他反对不教而诛,主张人伦教化。他在《郁离子》中写道:“昔者冉有问于夫子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既富之又何加焉?’曰:‘教之。’……夫民所以敢犯法者,以其不知人伦也。圣人之教行,则人伦明矣。人伦既明,则为民者莫不知爱其亲,而不敢为不义自累,为士者莫不知敬其君,而不敢自私以偾国事,盗贼何由而生?亦何由而滋蔓哉?诸君子可谓知治道之本矣。”[2]121刘基认为,良心犹存,则可导之以善:“郁离子曰:‘人莫不亲其父母也,而弗思他人亦各亲其父母也;莫不爱其子也,而弗思他人之亦各爱其子也,故有杀人之父母与子而不顾者。及其父母与子之死,则不堪其悲,是其良心未亡,犹可道之善也。人有不能孝于父母而能钟爱其子者,不思父母之于己,亦犹己之于子也,是其良心虽亡,而犹有存者,亦未至于不可道而之善也。’”[2]45重要的是,要启发被教育者的良心,使之向善去恶:“是故圣人立教,因其善端而道之,使之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侯以明之,挞以记之,格则承之,庸之,否则威之。生之者天地父母,而成之者君师也。不然名虽曰人,亦与禽兽何别焉。”[2]46因而他强调还是先教而后诛:“不教而诛,有辜帝仁。”[3]157即不教而诛,违反了儒家仁政的传统。
针对顽固不化之徒,所谓“性成难化”者,刘基认为就必须运用刑罚的手段。他每每劝诫朱元璋要修德省刑,防止滥杀。但对贪腐之徒,他嫉恶如仇,秉公执法。他三次辞官,一次被羁管,皆与其却贿守廉有关。明王朝建立后,他任御史中丞,掌握监察、举劾、执法大权,《明史纪事本末》中记载“基素刚严,凡僚吏有犯,即捕治之。”中书省都事李彬因贪犯法,刘基不顾丞相李善长的情面,按律奏斩。他认为,在经历元末这种残暴腐朽的统治之后,有必要先通过严刑峻法打击犯罪,再来实现仁治。《诚意伯刘文成公行状》载:“或言有杀运三十年。公慨然日:‘使我任其责者,扫除弊俗,一二年后宽政可复也。’”[2]634这种德法兼治的治国理念,充分体现了刘基廉政思想的辩证思维。
(二)在为官从政方面,强调以民为本,执政首要
民本思想是我国古代先贤提出的治国理念。儒家先哲提出了“仁政”、“王道”学说,提炼和升华了民本思想。如孔子认为“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孟子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是儒家基本政治思想的一部分。
刘基廉政思想中充分体现了这种民本思想。刘基始终认为“国以民为本”[2]583。《郁离子》中,刘基系统地阐述了“民本思想”,表现出他对人民群众的深切同情和对民众力量的正确估价。他把民比之如泉水、如森林,“水泉缩而潜鱼惊,霜钟鸣而巢鸟悲”。提醒统治者要防止出现“川之竭,林之落”[2]22的情形。倘若“志利而忘民”,那必定是“危之道也”[2]16。又如,他将民以沙设喻:“尧舜之民,犹以漆抟沙,无时而解”;“三代之民,犹以胶抟沙,虽有时而融,不释然离也”;“霸世之民,犹以水抟沙,一旦消释,则涣然离矣”;“其下者,以力聚之,犹以手抟沙,拳则合,放则散”。[2]6说明统治者要让天下民众如胶似漆般地凝聚在一起,唯一的办法就是实行德政,而不是滥施淫威。从元室颓败的教训中,刘基深切体会到统治者体察民情、顺应民心的重要意义,因此在《井田可复》篇中大声疾呼:“夫民情久佚则思乱,乱极而后愿定。欲谋治者,必因民之愿定而为之制,然后疆无梗,猾无间,故令不疚而行。”同时他还提出,“遏其人盗通其为天地之道”,就是不能过度掠夺百姓的劳动成果,要让他们有基本的生活保障,这样才能“天地之生愈滋,庶民之用愈足”。在《灵丘丈人》中,刘基以养蜂为例,说灵丘丈人善养蜂,对蜂群精心照料,而取蜜只限于盈余,以保障其休养生息。因而能坐收其利,富比封君。他的儿子继承这份家产后则对蜂群生活漠不关心,但知一味取蜜而已。一年之后,蜂死亡飘逸而空,其家庭也随之凄凉破败。刘基抒发感慨说:“臆!二三子识之,为国有民者可以鉴矣。”[2]14,文中指出的“欲取于民,必先养民、富民,才能使江山稳固,兴国安民。”这与儒家“使黎民不饥不寒”方能“王天下”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
刘基指出,大凡圣明之君主,都懂得安民、抚民、保民、惠民、养民、利民、富民,以使民业发展,经济繁荣,民安国泰,民富国强。[6]他认为,要有圣人伊尹那样的爱民之心,“思天下有一夫不被其泽,则其心愧耻,若挞于市”。[2]41刘基对老百姓十分同情。“田家无所求,所求在衣食;丈夫事耕稼,妇女攻纺绩;侵晨荷锄出,暮夜不遑息。饱暖匪天降,赖尔筋与力。租税所从来,官府宜爱惜。如何恣刻剥,渗漉尽涓滴!怪当休明时,狼籍多盗贼。岂无仁义矛,可以弭锋镝?安得廉循吏,与国共欣戚。清心罢苞苴,养民廖国脉。”[2]357在这首诗中,刘基一方面同情黎民百姓的疾苦,另一方面表达了“安得廉循吏”这样希望为官者清廉的愿望。他认为为官的立足点是以民为念。他说:“善为官者,犹农夫之善为田也,嘉谷以为亲,粮莠以为雠。”指出“设官所以为民也。”[7]“官”就是百姓和帝王之间的纽带,只有爱民才能做到这一点。正因如此,刘基初登仕途,为勉励自己,特别作了《官箴》告诫自己,为官要“视民如儿,无反厥好。”[2]168
(三)在个人修养方面,倡导正己修身,俭以养廉
在儒家传统理念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官员实现其自身价值的渐进目标,因而修身正己是其治国理政的逻辑起点。为官者只有修身正己、廉洁自律,才能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刘基关于个人修养方面的论述颇多。如“闻义必为,闻过必徙。”[2]158;“夫学也者,学为圣人之道也。学成而以措诸用,故师行而弟子法之。是故搜罗天人,究极古今,旁通物情,达其智也;齐明盛服,非礼勿动,笃其敬也;见恶则违,见善则随,敦其仁也;存心养性,乐道尊德,致其大也;礼仪三百,威仪三千,尽其细也。”[2]68
刘基对为官者的个人修养在《官箴》中有深刻的描述。《官箴》分上中下三篇。“箴”是告诫的意思,《官箴》是刘基警示自己为官的座右铭。刘基提出严于律己,要求自己“去谗斥佞、远吏近民。待人以宽,律己以勤”,“立事惟公,无沽我名”,“持心如衡,以理为平”。他也是坚持这样的为官之道:“上不负时主,下不阿权贵,中不移亲戚,外不为朋党,不以逢时改节,不以图位卖忠”。刘基严守儒家道德要求,认为“酣酒嗜音,峻宇雕墙,有一于此,未或不亡”,“乐佚游,乐宴乐,损矣”。元朝末年官场贪腐之风大行,刘基却始终严守官箴戒条,出淤泥而不染,踏实做人,清白为官。同时在明朝担任重要领导岗位,他却从不拉帮结派,不结党营私。朱元璋曾称赞他“刚直不阿,满朝有党唯独刘基不党”。这种坚守精神和品质,至今仍值得为官者学习借鉴。
刘基对贪与廉的关系有着清醒而深刻的认为。他在《郁离子》中写道:“贪与廉相反,而贪为恶德,贪果可有乎?匹夫贪以亡其身,卿大夫贪以亡其家,邦君贪以亡其国与天下,是皆不知贪者也。”[2]51“贿赂公行,以失人心。”[2]5指出了贪贿的危害。同时他认为,贪或廉是由自己的主观意志决定的,有人说自己贪利是身不由己,这是意志力薄弱的表现,不是真正的大丈夫。他在《饮泉亭记》中,以晋朝清官吴隐之喝“贪泉”之水但仍能保持廉洁成为清官之例认为,“人命之修短系乎天,不可以力争也,而行事之否臧由乎己,人心之贪与廉,自我作之,岂外物所能易哉?”“大丈夫之心,仁以充之,礼以立之,驱之以刀剑而不为不义屈,临之以汤火而不为不义动”。也就是说,做的事是善事还是恶事,是由你自己决定的;人心是贪还是廉,是自我做出来的,是不可受外物左右的。因此,一个真正的大丈夫,即使用刀剑或沸汤热火逼他,他也不会被不义之事动摇,又岂能为一勺泉水所迷乱而改变自己的气节呢?
三、刘基廉政思想的现代价值
中国正处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征程之中,反腐倡廉依然是党和国家面临的迫切任务。鉴此,传统廉政思想对当今的反腐倡廉工作依然有着重要的借鉴和启示。刘基一生中既亲历元末腐朽黑暗的时代,又为大明王朝如何汲取教训、实现长远统治提出过许多建设性的主张,因而他的廉政思想具有相当的代表性,理应在传统廉政思想文化中占据重要一席。尤其是在当前我国反腐倡廉建设的关键时期,他的廉政思想仍然有诸多可借鉴之处,对今天我们的廉政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完善惩防体系,加强依法治国和反腐倡廉制度建设。
明建国之初,刘基就极力主张整肃纪纲,强调律法如山,国之根本。同时他又提出刑的目的在于达到无刑的境地,强调预防的作用,认为要启发被教育者的良心,使之向善去恶。刘基认为统治者还需有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防微杜渐的防范心理,而元末执政者所缺少的正是这样一种忧患意识。
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是全党的重大政治任务和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当前,滋生腐败的土壤依然存在,反腐败形势依然严峻复杂。推进反腐倡廉建设,要抓住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这个重点。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是党中央从全局和战略高度作出的重大决策,也是构建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强调,反腐败高压态势必须继续保持,坚持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同时,中央印发的《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13-2017年工作规划》也明确提出,要科学有效预防腐败。推进预防腐败工作,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增强宗旨意识,使领导干部不想腐;加强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建设,强化监督管理,严肃纪律,使领导干部不能腐;坚持有腐必惩、有贪必肃,使领导干部不敢腐。
借鉴刘基廉政思想,我们应充分认识到,在当前的反腐败斗争依然严峻复杂的形势下,必须保持高压态势不放松,把反腐利剑举起来,形成强大震慑。坚持有腐必反、有贪必肃,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同时,要按照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要求,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法推进反腐倡廉建设,以法律法规保障反腐倡廉建设。要加强反腐败立法,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通过健全权力运行机制和监督体系,最大限度地减少体制障碍和制度漏洞,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要加强反腐倡廉教育,把它作为一项先导性、基础性工作抓紧抓好。要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党性党风党纪教育、法制教育和党员领导干部从政道德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自觉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要加强廉政文化建设,从传统文化、社会心理、民众习俗中寻求认同,在全社会营造廉荣贪耻的人文环境和氛围。
(二)坚持群众路线,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和政绩观
“民为邦本”学说是儒家基本政治思想的一部分,儒家思想又为历代统治者所推崇,这推动着民本思想向前发展。刘基“国以民为本”的理念与儒家的民本思想是一脉相承的。他提出当国者要体察民情,顺应民心;要给人民以安居乐业之所,应当给予生息的必要条件;对于那些侵犯和损害百姓的贪官污吏,不可听之任之,必予以清除。同时他认为爱民是要通过利民来实现的,利民必须富民,富民是爱民之根本。刘基的这种民本思想,体现于他一生从政期间的实践活动。
人民群众是决定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是执政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廉政建设的对象虽然是各级官吏,但民众是政权的基础,作为廉政建设成效的检验标准就是人民满意与否。借鉴刘基廉政思想,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必须坚持人民创造历史、人民是真正英雄的群众观点;坚持以人为本、人民至上的群众思想;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要坚持民智参与,反映群众要求、体现群众愿望;坚持民生共享,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重点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坚持民众检验,以群众满意度作为衡量教育实践活动成效的唯一标准。
作为领导干部,必须牢记执政为民,时刻摆正主仆关系。牢记自己是人民的公仆,多想群众的福祉、少想个人的“政绩”,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心系群众鱼得水,背离群众树断根。领导干部必须不断洗涤思想情感上的尘埃,对人民群众常怀忧虑与急切,诚心诚意干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
(三)践行“三严三实”,加强官德建设
官德,是为官者的职业道德,是官员的从政之本、用权之道。传统文化强调为官尚德、持廉守正的官德养成,如孔子提出:“为政以德,譬如拱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8]刘基认为,当官就要有“诚”的品质,为官最重要的就是要“戒贪”。他指出,官员的贪廉主要原因在自身,而要让他成为一个廉洁奉公的官,就应该用圣人的仁义道德等去教育和引导他。刘基提出的种种匡正性的规范,为施德政而提出为官的道德标准,总括为自厚其德、敬上礼下、亲贤远奸、爱民恤民。[9]
借鉴刘基廉政思想,就是要强化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意识,树立良好作风和形象。按照“三严三实”的要求,脚踏实地、真抓实干、接地气、做实事,真正把作风建设落到实处,给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一是强调克己正心是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重要思想基础。领导干部应注意保持高尚的精神追求,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正确选择个人爱好,克己慎行,清廉洁白,宁静致远,不为欲困,始终保持“财贿不以动其心,爵禄不以移其志”。消除“不贪心不甘”等错误思想,认识到“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明白“弱水三千,取饮一瓢;广厦千间,夜卧六尺;良田万顷,日食三餐”,真正做到“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
二是教育领导干部重操守、守纪律,表里如一、心口如一。刘少奇同志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中,将“慎独”作为领导干部党性修养的有效形式和最高境界加以提倡。党员干部不仅要在公开场合、集体活动和有人监督的时候,严格要求自己;更要在远离组织、私人场合和无人监督的情况下,台下台上一个样,人后人前一个样,业余时间和工作时间一个样,不放纵、不越轨,遵纪守法、纯洁自己的“社交圈”、“生活圈”。
三是领导干部在廉政建设中须率先垂范。纵观我国古代廉政建设的实践,凡廉政建设取得成效的时期,都是君王重视并身体力行的结果。比如许多王朝前期大多国泰民安、政治清明,与其前期君主的勤廉为政分不开;反之则上梁不正下梁歪,群臣百官必然使用各种手段谋钱敛财,腐败现象就会禁而不止。当代中国的廉政建设也要从领导干部抓起。在我们这样有着几千年人治传统的国度里,尤其是当前权力监督机制、权力制衡机制尚未健全完善的情况下,领导干部的重视程度和能否身体力行对廉政建设的影响尤大。十八大后,中央出台“八项规定”,抓作风建设,首先要从中央政治局做起,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先要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这充分彰显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带头转变作风的态度和力度,是党改进党风政风、聚党心得民心的有力举措。
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刘基廉政主张没有也不可能改变当时统治阶级贪贿腐败的本性。因为,贪贿不仅是私有制的产物,而且是私有制无法克服的顽症。所以,历代剥削阶级最终还是无法摆脱“其兴也勃焉,其亡也息焉”的历史命运。[10]尽管如此,刘基的廉政思想,在客观上还是符合当时人民的普遍愿望的,不仅对于促进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稳定起到了积极作用,而且在今天也仍然具有重要的现代价值,其精髓值得进一步探讨和借鉴。
[1]杨讷.刘基事迹考述[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4.
[2]林家骊.刘基集[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9.
[3](明)刘基.郁离子[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4]肖建新.因时民本尚德:论刘基的法制思想[J].江海学刊,2008(1):178.
[5](清)张廷玉.明史·刑法志[M].北京:中华书局,2012.
[6]毕英春.德政民本-郁离子中刘基治国思想之三[J].丽水师范专科学校学报,1998(6):38.
[7](明)刘基.《故诚意伯刘公行状》[A].诚意伯文集(卷二十)[M].
[8]何晏集解,邢疏.论语注疏[A].阮元.十三经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461.
[9]毕英春.德政为官-郁离子中刘基治国思想之五[J].丽水师范专科学校学报,1999(3):21.
[10]唐贤秋.先秦诸子的廉政思想及其现代价值初探[J].唐都学刊,2003(2):48-53.
(责任编辑:俞美玉)
Liu Ji's Thought of Clean Government and Its Modern Values
Huang Jian-yong
(Wenzhou Medical University,Wenzhou,325035,China)
Liu Ji is an outstanding statesman and a thinker in Late Yuan and Early Ming Dynasty,he formed a representative of the thought on a clean and honest government in the honest and diligent political practice in all of his life,mainly for:in governing the country,promoting moral punishment and use,advocating for the country;in official politics,emphasizing being the power for people as the root of governing;in personal accomplishment,advocating self-cultivation and modesty.There is a characteristic distinct during Liu Ji's thought of clean government which should occupy an important position in the ideological and cultural traditions of the thought of clean government.Especially in the current critical period of the construction of anti corruption in China.There are still a lot of reference points in his honest and incorrupt government which has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for us to build an incorrupt government today.
Liu Ji;thought of clean government;modern value
D092
A
1672-0105(2015)04-0091-06
10.3969/j.issn.1672-0105.2015.04.021
2015-09-16
2014年温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刘基廉政思想及其现代价值”(14wsk002)
黄建永,法学硕士,讲师,研究方向:高校党建、廉政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