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王品集团儒法相济的管理思想研究

2015-01-31刘刚程熙鎔于晓东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2015年16期
关键词:戴胜法家儒家

● 刘刚 程熙鎔 于晓东

王品集团儒法相济的管理思想研究

● 刘刚 程熙鎔 于晓东

内容摘要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王品集团成为了台湾地区最大的连锁餐饮企业和年轻人向往的“幸福企业”。王品集团董事长戴胜益奉行的“儒法相济治王品”正是王品获得极大成功的原因之一。他将中国传统管理思想应用于现代企业的文化建设,并对企业绩效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这为中国企业提供了很多研究与借鉴价值。本研究提炼了儒家柔性管理和法家刚性管理思想的九大方面,在此基础上,借助利益相关者理论和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所形成的“修己、安人、谋攻、定邦”这个框架,从四个方面剖析了王品发展过程中的事件和规章制度,对戴胜益的经营管理思想做出了系统的梳理。

关 键 词王品集团 儒家 法家 管理思想

刘刚,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管理学博士。

于晓东,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博士研究生。

台湾就业情报杂志《Cheers》在近期公布了一项就业调查问卷,被台湾年轻人视为“幸福企业”的餐饮巨头王品集团(Wowprime),第一次力压中华电信和鸿海集团,成为大专应届毕业生最向往就业的企业。餐饮行业竟然成了年轻人就业的首选,超越了“高大上”的IT企业,这极大颠覆了人们以往的认知。自1990年王品集团在台中创立起,二十多年来,王品集团从1个品牌扩展到了11大餐饮品牌,在大陆和台湾拥有200多家店,收入从十亿元台币增长到百亿元台币,成为了台湾地区最大的连锁餐饮企业,2011年“台湾最佳餐厅前五名”中王品集团所属品牌占据了前三位。即使在许多餐厅因“美牛瘦肉精风波”导致业绩大幅衰退时,王品的业绩却比往年同期增长三成左右,可见顾客对王品的诚信品质深信不疑。王品究竟是如何被年轻人视为幸福企业,开创业绩蒸蒸日上的局面,并在食品业危机中屹立不倒的呢?王品集团董事长戴胜益认为,王品取得的成功与集团所奉行的文化有关。戴胜益强调“儒法相济治王品”,将中国传统文化的管理思想渗透到企业文化中,发展成一家别具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现代成功企业。

戴胜益和王品集团在文化企业,尤其是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的企业中具有较高的代表性,探究他如何用儒法相济的思想文化提升企业的绩效表现能够为中国企业提供非常有价值的借鉴。因此,提炼儒家和法家管理管理思想体系的重点,考察儒家和法家思想的刚柔结合,分析王品集团发展历程中最能体现传统文化的事件和规章制度,探讨如何用企业文化来提升企业绩效是研究的重点。本研究立足于传统的儒家和法家文化,剖析了戴胜益在经营管理王品集团的过程体现出的思想体系,揭示了企业文化对企业本身的巨大影响。

一、儒家与法家管理思想体系

(一)儒家管理思想

从儒家思想中可以提炼出五大基本价值观,即儒家的“五常”——仁、义、礼、智、信。将儒家思想应用到管理学中,可以构建这样一个框架,其中“仁”和“信”是核心思想,“义”和“礼”是基于核心思想的交易规则(王丽娟和高玉平,2013),“智”则是实现“仁”、“信”、“义”、“礼”的途径。

1.仁爱为本

“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概念,在儒家伦理思想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儒家对弟子修身的根本要求,也是儒家评判社会的基本价值尺度。孔子强调“爱人”和“泛爱众”,即要与人为善,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关心和爱护,要博爱大众。儒家不仅鲜明地指出了仁的努力方向,而且明确地指出了仁的实现路径。其“力行近乎仁”的思想就是要求人要努力行善,这样才能接近于仁。儒家尤其提出“克己复礼为仁”,一个人只有约束自己,使自己的言行符合礼的要求,才能做到仁,尤其是企业的管理者,必须起到仁爱的模范作用。

企业的成功经营,需要员工对企业具有同心感,而这种强有力的同心感又建立在管理者怜爱、恻隐之心的基础上,需要管理者关心、体恤员工,让员工真正感受到温暖。对于企业管理者而言,要推行有效的人本管理,大会小会反复讲固然重要,但关键是“力行”,再多的口号也比不上一次实际行动。管理者必须克服主观随意性,尊重被管理者的人格,不要肆意妄为,而是严格按照规矩办事。

2.诚信为基

孔子提出“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在他看来,一个人若不具备“信”的品质,就很难立世处身。管理者和企业处于一个又一个由各种纽带连接而成的圈子中,一旦失信,就可能会“无所逃于天地之间”,在圈子中声名狼藉。人需要讲信用的原因在于,“信则人任焉”,一个人讲信用,就会得到别人的信任。管理者和企业一旦建立起了信任,就可以在社会资本中建立和扩大自己的影响力,极大幅度地提高自身的竞争力。薛宣在《读书录》中说“以诚感人者,人亦以诚应;以诈御人者,人亦以诈应”,这意味着诚信是一个相互作用、不断强化的过程,与诡谲的尔虞我诈比起来,质朴的诚实更能够获得他人的好感与助力。

虽然机会主义行为的实施可以让企业获得额外的收益,但这种行为一旦败露,将会使企业遭受无可估量的损失,明智的企业和管理者应该努力克服采取机会主义行为的倾向。企业管理者的威信建立在员工信服的基础上,企业的信誉取决于其在各种圈子中的声誉。信任的建立很难,只有长期不懈地努力才能累积起别人的点滴信任;信任的破坏却很容易,只要有一件事情违背承诺,信任就可能不复存在;而试图重新修复信任关系则难上加难,需要付出不止十倍的努力。随着企业的规模越来越大,管理者更需要谨言慎行,以防积累起的深厚信任出现瑕疵与裂缝。

3.义利合一

儒家强调“先义后利”,承认义与利并存的合理性,并将义与利的统一作为“先义后利”的基础。孔子从人的本性出发,肯定了人们的求利之心及逐利行为的必然性。孟子认为“人亦孰不欲富贵”,想要获得荣华富贵是人的本性,即使圣贤也不能免,没有必要去可以掩盖和抹杀人的本能。但是,在承认人们逐利正当性的基础上,孔子从君子修身的角度,倡导“君子义以为上”,当义与利出现根本性的冲突时,必须舍利而取义。知义、重义还是知利、重利是权衡人们道德品质高下的根本尺度,是义利关头君子和小人的分水岭(刘刚,2008)。

可见,义与利应处于对立统一的位置,而非绝对水火不容。这对应到企业的管理,就是将企业的“经济人”假设与“社会人”假设相结合,做到“经济人”和“社会人”相统一,企业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中必须遵循法律、道德约束,企业管理者必须在追逐利润和社会责任之间取得平衡。

4.以礼待人

孔子关于“礼”的思想强调,对待他人要采取富有差异、因人而异的行为规范。在古代其主要含义是“序尊卑、贵贱、大小之位”,引申到现代企业管理,即要根据人的身份、位置、角色、功过给予其适当的礼遇。在个人修养方面,儒家要求“立于礼、约与礼、归于礼”,人在对他人抱有仁爱之心后,要用礼来表现出来。在社会交往上,上下级、顾客与员工、同侪之间应体现相应的礼,以礼规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达到和睦相处与化解矛盾。在管理企业时,与法相比,礼能够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柔和地改变员工的行为,使其懂得该做什么和不该做什么,达到企业和管理者的预期。

在企业管理中,管理者以礼相待的两类主要的对象是员工与顾客,对待他们要“富之,贵之,敬之,誉之”,为了确保企业长期、稳定、健康的发展,让员工得到实惠,才能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员工发自内心地为顾客服务,才能让顾客对企业满意,使企业做大市场、做强品牌。孔子强调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就是这个道理,即如果自己想要有所作为,也要尽量让别人有所作为,如果自己想飞黄腾达,应该尽量让别人也飞黄腾达,要给与别人应得的礼遇,自身才能得到应有的回报。

5.智者不惑

孔子提出,智是“三达德(智、仁、勇)”中首要的修养(胡启勇,2006)。成功的管理者首先是一个智者,能够有效地辨别是非,坚持恒定的价值取舍标准。管理者如果缺乏清醒的理智、丰富的阅历,就会像孔子所说的那样“好仁不好学, 其蔽也愚”。正如孟子所说“是非之心,智也”,智即是明,智者首先需要明辨是非、明察秋毫、洞明世事。“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失人与失言是智者的大忌。同时,“无心非,名为错。有心非,名为恶”,智者能够将无心之失和别有用心的人区别对待,而不是一竿子打死。

在企业管理中,管理者必须具备明确的价值取舍标准,遵循始终如一的是非判断标准,并在面临两难困境的时候,能够坚定地按照这种价值取舍标准做出抉择。管理者在利益相关者面前,既不能因为不想“失人”而交浅言深导致“失言”,也不能因为不想“失言”而讳莫如深导致“失人”。有智慧的管理者必须在错与恶之间做出甄别,对自己、对下属都应该如此,从而激发出人最大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

(二)法家管理思想

韩非子认为:“法者,王之本也”,即“法”是王国的根基。在法家“人性本恶”的假设下,开展制度建设是企业维持正常、有序的生产、经营和管理秩序的基础,是企业发展、壮大的重要保障。与“礼”相比,“法”的强制性形成了更大的威慑力(王乐忠,2002)。法家管理思想强调法、术、势与创新相结合,由于法家认为“术不欲现”,“术”藏在管理者心中不外露,更多的是管理者内心对管理和领导技能的掌握,所以本文不在此讨论。

1.奉法则强

荀子认为:“人之性恶,其善伪者也。”在荀子看来,人本身就具有的叫做“性”,通过后天学习模仿而得的叫做“伪”。人性生来本恶,只有经过后天的学习、模仿,才能去恶从善(刘文瑞,2012)。只有承认和正视事实,才能够对人的行为做出有效的规范和引导。要使人做出“善”的行为,荀子认为必须使人学习、模仿,使善的行为逐渐成为习惯;但“伪”并非是人们自发的,需要给予外在的约束和规范,这种外在的约束和规范就是“礼”与“法”(刘刚,2009)。

自孔子以来,儒家就非常强调“礼”的价值,但荀子认识到,仅仅依靠非强制性的“礼”的约束和规范是远远不够的,有必要求助于强制性的“法”。韩非子继承并发扬了荀子“法”的思想,提出“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法家不再以仁爱作为管理的标准,而是重视刑罚、以赏罚作为基本工具强化管理的效率。

2.法莫如显

如何才能让“法”渗透到管理的每一个环节之中去,并落实到每一位员工的具体行动之中呢?韩非子给出的答案是“法莫如显”。他强调:“法者,编著之图籍,设之于官府,而布之于百姓也。” 企业的规章制度只有编写成白纸黑字,成为企业核心价值观的组成部分,广泛地让员工知晓和传诵,才能真正实现法治的目的。“法”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惩罚人,而是实现威慑作用,让员工不去做违背企业价值观的事,自觉自愿地做出企业期望的行为(刘刚,2010)。

因此,对于企业来说,制订规章制度只是第一步,让员工深入认识到这些规章制度的重要性,并了解规章制度的具体要求,才是关键所在。制度发挥作用的有效前提是“广而告之”,企业希望员工做出哪些行为,就需要反复强调、倡导这些行为。管理层必需通过开展各种培训或运动,通过言传身教让员工了解、信奉并自觉遵循企业的规章制度。如果不经过教化便加以惩罚叫做“虐”,如果不加以告诫便要求做事成功叫做“暴”。

3.得势而成

商鞅非常重视定“名分”,他认为,“故夫名分定,势治之道也;名分不定,势乱之道也”,认为只有先确定名分,才能实现有序和大治;而如果不确定名分,必将造成大乱的局面。“名分”的确定意味着企业内部的职位权力与职责要规定到位,人们应该依照自己的职位行事,做到既不“越位”、也不“缺位”。在这里,行使权力的先决条件是“在位”,也就是说,能否确保高效的管理,首先在于管理者拥有该职位的法定权。

“正名”也是企业有序管理的前提。在企业中,只有职位设置合理,而且职位说明书又足够明确,才能让每位员工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形成有机配合、无缝连接的分工协作体系。企业要打造与运用好职位权力,做到职权与职责的对等。当然,明确不同岗位的职责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并非易事,需要企业管理者做深入的调研。特别是在服务行业,企业还需要吸收顾客的建议来改善服务和管理。由于在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所需要的职位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因此,管理层必须对职位设置做出适宜的调整。

4.创新备变

韩非子认为:“事因于世,而备适于事”,强调情况因时代不同会发生变化,而措施一定要适合当时的情况。在动态变化的环境下,只有“不期修古,不法常可”,才能够应对环境的突变。管理中虽然有“经验曲线”效应,但是前提必须是在相对稳定的环境中,“经验曲线”才能够降低平均成本。基于“世异则事异”的社会规律,管理者应该做到“事异则备变”,时代不同了,情况也就不同了;情况不同了,措施也要随之做出改变。

对于企业而言,在环境迅速变化的条件下,创新也就成为必然的选择。在变化面前,许多管理者往往凭借以往的自信,很少怀疑现在的成功模式在当前是否适用,任由昔日的经验逐渐转变为企业发展道路上的羁绊,成为阻碍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绊脚石。在这种情况下,创新与权变才是企业确立竞争优势、确保可持续发展的根本。

(三)儒家和法家管理思想的可合成性

儒家管理思想主张仁政,以“仁”为仁政的基本内涵,以“礼”为仁政的外在表现,强调为政以德,崇尚中庸之道,注重人与人之间的伦理关系;法家管理思想基于趋利避害的人性论,主张以法治国,强调不法古、不循今,提出法、术、势相结合的治国方略。儒家侧重“道”的层面,注重管理哲学与管理理念;法家则注重具体操作与管理工具。儒家偏重“德治”,突出管理的艺术性和“软”的一面,强调定性管理,管理目标相对模糊,管理过程弹性较大;法家偏重“法治”,突出管理的科学性和“硬”的一面,强调定量管理,管理目标相对清晰,追求标准化与最优化。

在管理过程中,儒家管理思想的价值取舍标准的选择次序是“情”、“理”、“法”,更多地强调管理中艺术性的成分,具有鲜明的问题导向,在许多情形下,解决问题的方式具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特点,即偏重管理中“软”的一面。而法家管理思想则偏重“法治”,强调制度化建设对于企业管理的价值,通过提高管理的流程成熟度,不断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法家管理思想的价值取舍标准的排序是“法”、“理”、“情”,更多强调管理中科学性的成分,即“硬”的一面。从儒家和法家管理思想的比较中可以看出,两种管理思想存在着很大的互补性,为相互融合创造了有效的条件,将儒家与法家管理思想相结合,可以达到“外儒内法”、“儒法相济”、双管齐下的管理效果(刘刚,2010)。

二、王品经营管理思想分析

戴胜益的思想体现在对待王品经营管理中所有利益相关者的过程中。利益相关者指任何能够影响组织目标的实现或受这种实现影响的团体或个人(Freeman,2006)。与王品集团有密切关联的利益相关者主要体现为股东、员工、顾客、供应商、政府部门、相关社会组织、社区和大众等。该理论认为,利益相关者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条件,他们多多少少都对企业注入了一定的专用性投资并分担了一定的经营风险和代价,企业必须满足和平衡来自各方的利益诉求。利益相关者理论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修齐治平”思想有异曲同工之处,本文借助“修己”、“安人”、“谋攻”与“定邦”的传统管理思想逻辑框架(刘刚,2009),以此分析王品集团与所有利益相关者的互动中所体现出的儒法相济的管理思想。

(一)修己

“修己”关注是管理者自身如何将传统管理思想运用于提升自我修养,管理者的自我修养是企业管理的出发点。“修己”强调管理者从思想意识、品德修养、言行举止等方面做出表率。儒家倡导“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即如果事情遭遇了挫折和反复,或人际关系相处得不融洽,都要先自我开始反省,从自己身上寻找原因。自身才是推行文化和价值观的原点。戴胜益的“修己”主要体现在身体力行和简朴生活两个方面。

1.身体力行

戴胜益认为,人的身体健康是做好任何事的根本。数年前,但他发觉自己的身体开始出现了衰老,不再那么精力旺盛和体力充沛时,他做出了一个决定,通过每天快步走一小时来锻炼身体,并购买了计步器和锻炼计划表,开始了日复一日的运动。发现运动对自身的健康有很大好处后,他决定将走路推广到公司范围内,要求“中常会与第二代精英,必须日行1万步”,不仅为员工购买计步器和计划表,还要每天核对二者的数字是否一致。如今,戴胜益已经将日行万步的习惯坚持了数年,带动了王品集团上下良好的运动风气。

2.简朴生活

戴胜益曾经过着奢侈的生活,直到多年前的“许妈妈事件”触动了他。许妈妈是王品牛排的一位计时洗碗工,在每晚10点下班后还去捡垃圾变卖维持家用,不幸在一次下班后为了捡一个瓶子被卡车撞死。戴胜益在得知此事后,认为当王品的员工需要依赖工作和捡垃圾才能够生活时,他自己却名车出入、名牌不离身,这根本不能算作是“和员工一家人”。从此以后,他放下了名牌奢侈品,每天上班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公事开销都由自己垫付,不向公司申请任何款项,过着简朴的生活,与员工同甘共苦。

(二)安人

“安人”关注是企业的员工,即将传统管理思想运用于指导现代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过程。法家强调“法者,王之本也”,儒家强调“为政以德”,这两种思想结合起来是要求企业管理者对员工的管理实现达到刚柔相济、相得益彰的效果。王品的“安人”主要体现在人性化管理、王品宪法和一系列规章制度上。

1.人性化管理

戴胜益奉行“一家人主义”,以激发员工人性中“善”的方面和潜在的强大能力(林谷峻等,2014)。王品的文化重心在于“安”,用戴胜益的话说是“让员工有安全感和安身立命之处,认为老板不会欺骗、压榨员工”。例如,戴胜益将30%的财产捐给公司员工,每年800多万的股息用以支付员工因台风、车祸等遭受的损失,受害的员工可以拿到10-30万的急难救助金。他曾说:“如果员工失去了工作能力,我就养他一辈子”。他也确实做到了,他曾帮助王品一位患脑瘤的主厨找疗养院,每个月支付3.5万元的费用,主动承担了这笔对普通人来说很高昂的疗养费,而且一交就是很多年。

2.王品宪法

为了让员工明确在王品工作,应该“何为何不为”,戴胜益用白纸黑字制定了王品的规章制度,即长达数几百字的王品宪法,从收贿受贿、裙带关系、债务杠杆、承诺担保、多元化经营、投资比例、奖惩赏罚、员工待遇和顾客服务等各方面做出了明文规定,以此确保企业上下都遵守王品的共同价值观。例如,王品宪法中写道“任何人均不得接受厂商20元以上的好处,触犯此天条者,唯一开除”,“同仁的亲戚禁止进入公司任职,公司不得与同仁的亲戚做买卖交易或业务往来”,“奉行‘顾客第一,同仁第二,股东第三’之准则”,“公司与董事长均不得对外作背书或保证”,“不作本业以外的经营与投资”等硬性规定。随着王品集团外部环境的变化,王品宪法也在每个阶段做出了相应的修改。

3.王品五“不”原则

戴胜益曾亲自分析了很多公司倒闭的原因,从创业第二年起,他就在王品集团内部严格实施了“五不”措施,这些措施包括:第一,不准买股票。他认为,股票会令人分心,这个规定虽然阻碍了很多人赚钱,但也能够防范他们破产。第二,不参与政治。他已经十几年没有去投票,以避免任何一方阵营的人对王品不利。第三,不搞官商勾结,不贿赂政府单位,不参加交际应酬。他认为,王品的每个分店都分布在不同区域里,如果纪律不严明将无法获利。第四,不做主业以外的投资。他认为,服务业需要非常用心经营,而跨行业多元化需要很多精力,成功率不高。第五,不借钱。戴胜益说:“即使王品今天上市了,我是一张股票也不买,一张也不卖,在公司不看盘,不谈股票,公司也不会设股务调解室。”这些原则性的内容使得王品人能够安心地做好自己的分内事。现在,王品集团已于2012年上市,但戴胜益仍然坚持着不在公司里谈论股价、也不看行情的原则。

(三)谋攻

“谋攻”关注的是企业的竞争对手、顾客与合作伙伴(包括供应商、经销商等),探讨战略管理、企业竞争与市场营销问题。“谋攻”强调企业有效地进行动态竞争、开展顾客服务、实施危机管理。作为服务型企业,戴胜益的“谋攻”主要体现在真诚对待顾客方面。

1.感动服务

戴胜益提出,王品要“把客人当恩人”,这已经成为了台湾服务业推崇的典范。王品对待顾客非常贴心,不仅采用专门的服务人员为每位进店用餐的顾客服务,将顾客视为来王品“大家庭”做客的朋友般招待;而且用灯光、图书、音乐等为顾客营造了精致的用餐和谈话环境,体现出了顾客对高雅品质的追求;同时,员工还会提供对每道菜进行详细解说、帮助切牛排、等候用餐区提供茶水和超时奖励、免费停车等特色服务,让顾客感受到了王品的诚意经营(陈宣雨,2015)。王品内部有一份详细的SOC手册,记载了由全体店长、主厨和员工一起讨论和实践得出的经验,指导产品制作的流程与员工对客户感动服务的具体要求,这是王品源源不断的感动服务创意的来源。

2.客诉责任制

戴胜益非常重视顾客对王品服务的反馈。在食物上,王品必须“让顾客吃得安心,万一食品有问题,王品会立即书面处理”;在服务上,顾客若有不满意,对餐厅的投诉成立后,店长必须亲自向顾客道歉。即使是出差人员或旅客,店长也必须尽可能地寻找该客人,当面表达歉意并赔偿,同时追究造成问题的责任人。王品的这种“追责制”对于提升服务质量和顾客满意度非常有效。对顾客反馈意见的极端重视,为王品带来的是极佳的口碑和信誉。王品从顾客处收集的意见和建议使其对于顾客的需求变化趋势了如指掌。

(四)定邦

“定邦”关注的是企业各种不同的利益相关者,探讨企业社会责任问题。儒家提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先义后利”等,要求企业在寻求生存和发展时,要遵循一定的道德标准;在取得成就与绩效后,要想到回馈利益相关者,承担企业社会责任。戴胜益的“定邦”主要体现在他为员工和社会承担的责任方面。

1.企业福利

在王品,尽管戴胜益对员工的要求很高,每个员工入职前都必须经过“魔鬼式训练”,但他在金钱和福利上,却用入股分红制度与员工共享企业成长和发展的成果。员工不仅享受着数十万新台币的高工资,还可以按照入股比例取得企业分红。王品的福利种类多、范围广,包括戴胜益同仁安心基金会、同仁出国旅游费、王国雄急难救助贷款,男性员工还可以获得陪伴妻子的产假等(陈宣雨,2015)。

2.回报社会

戴胜益强调,“车马衣裘与朋友共享”。他每年捐出80%的资产,其中50%用于“王品戴水基金会”,用每年1000多万的股息帮助家庭困难的学生回归校园,学生只需贫困证明,不需附上成绩单就可以申请,以帮助那些最需要帮助的失学儿童。他自己只留下20%的股份,用他的话说“当我们有足够的钱可以保障一辈子的生活时,多出来的那些钱就会造成伤害,不如用来回报社会产生正能量,这样才有意义”。这种高尚的品德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对企业的绩效产生了积极的影响(陈胜军,2004)。

三、结论与讨论

本文从王品集团从创立以来在台湾餐饮界创造的“神话”出发,聚焦了戴胜益用以经营和管理王品的儒法相济思想,对儒家和法家思想的九个主要方面进行了提炼。接着,本文考察了戴胜益在王品发展过程中进行的一系列活动和主张,建立了利益相关者理论和传统文化结合的四个层次,并在这个框架下分析了王品的具体事件和规章制度,体现了王品较强的企业文化对绩效的积极作用,形成了较为丰富的研究结论。

本文主要有三项研究结论。一是提炼出了儒家和法家管理思想的九个方面,儒家管理思想包括仁爱为本、诚信为基、义利合一、以礼待人和智者不惑,法家管理思想包括奉法则强、法莫如显、得势而成和创新备变。二是儒家和法家的管理思想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法是基础和底线,德是补充和更高的标准,儒家的柔性管理和法家的刚性管理要实现刚柔平衡,戴胜益的经营管理思想诠释了儒法互济。三是借助利益相关者理论与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结合,在“修己、安人、谋攻、定邦”框架的基础上,全面分析了戴胜益的管理思想和王品的企业文化。

本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首先,本文根据儒家学说的“五常”和法家学说的主要观点,将儒家和法家管理思想提炼出了九个方面,提出儒家和法家管理思想的可合成性,丰富了儒家和法家管理思想的研究文献,对其他研究者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入研究提供了借鉴。其次,本文结合了“修己、安人、谋攻、定邦”的框架分析了王品集团的企业文化,阐明了戴胜益的经营管理思想对王品的影响,能够帮助相关的研究者在分析企业文化时具备更多依据。本研究也具有一定的实践价值。本文提示了如何将中国传统文化与经营管理相结合,可以从哪些方面培育企业独特的文化,企业管理者应该如何传播和弘扬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对于企业绩效可以产生何种积极影响等,对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具有一定启发意义。

本研究的结论可以帮助企业家和管理者对文化与企业成功的关系有更好的把握。从王品的例子中可以看到,在个人有很大话语权和影响力的企业中,企业家的管理思想会渗透到企业的文化中,体现在企业经营管理的整个过程,甚至决定企业的成功与否。戴胜益所奉行的传统管理思想,正是其培育企业文化的源泉,也是王品得以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戴胜益说:“如果没有满意的员工,就没有满意的顾客。要让员工有安全感、对未来有希望,他们才愿意对客人笑得灿烂真实,顾客才会真的安心”。他正是通过自身的修养,将良好的品质和文化推广到了企业,提升了员工满意度和顾客满意度,承担了企业的社会责任,实现了一种良性的循环。

参考文献

1.陈胜军:《品德对领导者绩效影响的研究》,载《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4年第3期,第13-15页。

2.陈宣雨:《感动服务与卓越绩效关系:以我国台湾王品集团为例》,载《经济师》,2015年第3期,第203-205页。

3.胡启勇:《先秦儒家“智”德思想述略》,载《兰州学刊》,2006年第12期,第31-33页。

4.林谷峻,杨淑闵,罗玟甄:《智慧资本、知识分享与工作满意之关联性研究——以王品集团为例》,载《大连大学学报》,2014年第6期,第1-8页。

5.刘刚:《先秦儒家义利观与企业社会责任建设标准》,载《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8年第2期,第79-85页。

6.刘刚:《传统管理思想在现代企业中运用的逻辑框架与制度建设——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视角》,载《中国软科学》,2009年第12期,第111-121页。

7.刘刚:《中国传统文化与企业管理: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视角》,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8.刘文瑞:《法家管理思想探究》,载《管理学家:实践版》,2012年第11期,第66-85页。

9.王乐忠:《儒家与法家管理思想之比较》,载《中国煤炭经济学院学报》,2002年第4期,第67-69页。

■责编/李朋波 Tel:010-88383907 E-mail:lpbup@sina.com

10.王丽娟,高玉平:《基于儒家价值观的客户关系模型》,载《管理学家:实践版》,2012年第11期,第66-85页。

11.郑裕正:《儒家思想在企业经营管理中之运用》,载《管理世界》,2013年第3期,第184-185页。

12. R·Edward·Freeman:《战略管理:利益相关者方法》,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年版,第29页。

Study of Wowprime Group's Combination of Confucian and Legal Management Ideas

Liu Gang, Cheng Xirong and Yu Xiaodong
(School of Business,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Abstract:After developing for more than twenty years, Wowprime has become the largest chain catering corporation in Taiwan and a happy company that young people look forward to joining. Dai Shengyi, the board chairman of Wowprime, has claimed that he is using the combination of Confucian and Legal management ideas to manage the corporation, and it's one of the reasons why it has achieved so big success. Dai has applied Chinese traditional management ideas to modern corporate cultural construction, which positively influences corporate performance. It provides much value for Chinese corporations to learn from. Based on the nine main aspects of Confucian flexible and Legal rigid management ideas, we use the framework of “cultivates oneself, calm others, find strategies, establish countries” out of the combination of stakeholder theory and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analyze the events and regulations in the development of Wowprime, and make a systematic summary of Dai's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ideas.

Key Words:Wangpin Group; Confucianism; Legalism; Management Ideas

猜你喜欢

戴胜法家儒家
戴胜
从“推恩”看儒家文明的特色
臣道与人道:先秦儒家师道观的二重性
小小书法家
小小书法家
小小书法家
小小书法家
郭店楚墓主及其儒家化老子学
从“以直报怨”到“以德报怨”
——由刖者三逃季羔论儒家的仁与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