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比较教学法在西医院校中医藏象教学中的应用

2015-01-31施俊岳小强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5年9期
关键词:现代医学脏腑西医

施俊岳小强

(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中医科,上海200003)

比较教学法在西医院校中医藏象教学中的应用

施俊岳小强*

(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中医科,上海200003)

西医院校中医藏象教学往往面临内容多、课时少、西医知识先入为主、藏象理论抽象难懂的局面,使得教学方法单一,影响了教学质量。我们将比较教学法应用于藏象教学,合理运用表格,并进行了多种比较尝试,包括中西医解剖知识的比较、西医生理与中医脏腑功能的比较、西医病理与脏腑功能失调的比较、中医脏腑功能的横向比较等,取得满意效果,同时也提出比较教学应避免流于表面和生搬硬套,比较须有侧重等注意点。

比较教学法;藏象理论;中医教学;中医基础理论

比较教学法是在教学活动中将至少两个以上的认识对象放在一定条件下,按照同一标准进行对照比较,明确认识对象异同、地位主次、作用大小、性能优劣、问题难易或认识正误深浅,从而达到辨识、了解和把握认识对象目的的一种常用教学方法[1],目前是使用最广泛的教学方法之一,但是用于西医院校中医教学的报道较少[2-5]。我们将比较教学法引入西医院校中医藏象理论的教学中,进行了一些改革和尝试,以下谈谈运用的经验和体会。

1 西医院校中医藏象教学的现状

1.1 教学内容多课时少教学方式单一中医学作为西医院校学生必须学习的一门课程一般集中安排在一个学期内完成,往往面临内容多,课时少的局面[6]。而藏象理论作为辨证论治的基础是中医教学核心的内容之一。由于西医院校性质的限制,原本在中医院校中安排讲授一个学期的藏象内容被压缩在有限的不到10个课时内进行,加之藏象理论知识点众多,因此教师常常采用单一的大班课讲授方式,疲于灌输,学生则感觉内容庞杂枯燥,且部分内容如“肝藏血”、“脾统血”等说法近似易于混淆,识记困难,使得教学效果不佳。

1.2 西医知识先入为主产生干扰作为西医院校,解剖、生理、病理等基础课程是较早开设的课程,在学习中医前学员已基本掌握了相应的现代医学内容,加之中医脏腑名称与西医学的器官同名,这种先入为主往往对中医藏象的学习产生干扰,使得学员出现许多认识上的混乱[7],觉得中医脏腑的功能与关系抽象生涩,不可理解,难以记忆,且西医生理中许多概念与藏象理论相重叠,如西医心的泵血功能与中医的“心主血脉”似同又似有差异,使得学员常常混淆相关的教学内容[8]。

1.3 藏象理论概念抽象理解不易藏象理论是诊断、辨证甚至疾病治疗的基础,但是由于以精气、阴阳、五行为代表的古代哲学思想是中医理论形成的基础,对藏象理论的形成及系统化起了重要作用[9],因此藏象理论中的概念和论述往往较为抽象,无法从实体或有形角度来理解,如肾主纳气、汗为心之液等,结果造成学员普遍以死记硬背作为学习手段,往往达不到理解并运用的教学效果。

2 藏象教学中比较教学法的应用

比较教学包含了多种不同的方式方法,包括对比法、类比法、排比法和借比法等,也可以根据知识点出现的时间先后采取横向或纵向比较[8]。在中医藏象的教学中我们尝试将多种方式方法结合使用,取得比较满意效果。

2.1 中西医解剖知识的比较中医对于脏腑功能的认识部分起源于古代的解剖实践[10],而现代社会中医往往被认为只注重搭脉诊舌,存在“中医自古无解剖”的错误认识,给学员造成了认识误区。在藏象理论溯源的教学部分我们不仅将中国古代解剖图与现代医学解剖图进行并列呈现,同时还将中医古书中对解剖结构与功能的描述与现代医学相关知识进行比较,如将中医食道与肠道1∶35的长度比例与现代医学1∶37的认识进行对比,将《医宗必读》中“胃之上口,名曰贲门”的论述与现代医学贲门为胃上口定义进行比较等,通过对比有效的破除了西医学员心中中医无解剖的错误认识,充分理解了藏象理论来自于实践,体现了藏象理论的科学性。

2.2 西医生理与中医脏腑功能的比较虽然西医生理知识的先入为主给藏象理论的教学带来了干扰,但是相关的现代医学知识恰恰又为比较教学在藏象教学中的运用提供了桥梁和契机,通过中西医异同点的比较可以使得学员对特定脏腑的功能特点留下深刻记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讲授六腑的功能特点时首先复习西医概念中的“胃、小肠、大肠作为消化管的组成部分,是一个空腔的连续性管道,具有储存运送食糜与排泄物的功能”,然后与中医“六腑中空”这一特性描述进行类比,明确“中空”这一共性认识,继而将“肠梗阻等消化管梗阻性疾病会出现腹胀便秘等症状”引申到六腑“泻而不藏”的特点,从而使得学员掌握六腑在结构与功能上的特点。又如在讲授肾的生理特性时,先由现代医学“肾脏属于泌尿系统,具有过滤血液杂质、维持体液和电解质平衡,最终产生尿液排出体外”这一生理功能入手,突出肾脏在体液与尿液产生中的作用从而对比中医“肾主水”的相似功能论述,找到共同点,再讲授“肾藏精”、“主生长发育生殖和纳气”这些现代医学中认为与肾无关的功能,先同后异,使得学员在比较中熟练掌握中医肾的生理特性。

2.3 西医病理与中医脏腑功能失调的比较中医认为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五脏在组织结构上不可分割,同时在生理上相互联系,具体不仅体现在五行的生克乘侮,还体现在基于阴阳、气血津液等理论上的相互关联。教授五脏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功能失调情况下的五脏关联往往成为教学难点。在教授该部分内容时,我们将西医不同器官之间的关系,特别是病理状态下的不同器官的相互作用作为参照对象,从而使得学员理解中医不同脏腑间的关系与功能失调状态。如心与肺的关系,我们首先复习西医心肺循环的概念,从西医心肺循环中心与肺的不同作用引出中医心肺关系,使得学员通过联想从而理解“肺气助心行血”、“心血布散肺气”的生理功能。再通过肺心病咳嗽咳痰、心悸胸闷,甚者口唇青紫的典型表现,复习慢阻肺与心衰的病理过程,进一步提示中医肺失肃降引起心血不畅的病理状态,加深学员对中医心肺关系的认识。

2.4 中医脏腑功能的横向比较中医藏象理论对脏腑功能的描述不仅抽象,而且还存在近似的现象,如肺主气与肾纳气、心主血脉与肺朝百脉等,单独讲授某一脏腑的功能会存在前后干扰的情况,容易混淆。我们在讲授时从某一共性因素出发,比较不同脏腑对该共性因素的不同作用,通过横向比较使得学员理解不同脏腑功能间的区别。如我们以血的运行为例,将容易混淆的“脾统血”和“肝藏血”、“心主血脉”和“肺朝百脉”对比,阐明脾使得血液行于脉中不逸出,而肝储藏血液保持血液充盈;另外心推动血液在经脉运行,而全身气血则通过经脉聚会于肺,通过配对对比体现了两者的功能差异,避免了识记偏差。

2.5 表格在中医藏象教学中的运用表格是教学中最为常用的工具,具有一目了然、简单明了的特点,同时也是对比教学最为简单实用的手段之一,通过表格的设计与排列使得对比对象的异同更为清晰明显。中医藏象理论中五脏皆有各自的志、液、体、华、窍,若单独记忆内容多、记忆难。我们尝试在五脏功能的讲授中首先重点讲授每脏的主要功能,而将每脏相对应的志、液、体、华、窍以五行为纲,以表格的形式放在五脏功能的最后讲授,这样使得同一属性的对象,如属于五志的“怒喜思忧恐”按照五行与五脏一一对应,避免混淆,提高了教学质量。

3 比较教学在藏象教学中的注意事项

3.1 避免流于比较的表面比较是为了便于识记或者加深理解,因此采用比较教学时不能流于比较的形式,而是要对教学内容进一步解释或者深入阐述。比如在肝藏血和脾统血的比较中,必须首先解释“藏”与“统”的含义才能比较肝脾两脏对血的不同作用。再比如在表格形式比较五脏在液的差异时,对于“涎”和“唾”这两者就首先需要解释说明,否则对于“脾在液为涎”和“肾在液为唾”的比较就沦为空谈。

3.2 不可生搬硬套虽然西医的生理病理知识为中医藏象的教学提供了比较对象和契机,但是切不可生搬硬套,将中医脏腑的功能用牵强的西医生理病理来比较否则只有起到相反效果,甚至越比越乱。如用现代医学脾脏储存血液的功能与脾统血的功能进行比较,虽然两者都与血有关,但是明显容易与肝藏血混淆,影响了脾统血功能的正确理解。

3.3 异同比较要有偏重比较教学法是以“取同”奠定学习的基础,再通过“求异”准确理解和识记中医知识的,因此“求异”占有更为重要的地位,差异之处往往就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中医藏象教学中异同的比较更应当侧重于“异”,对于不同点的详细解释不仅提高学员的思维能力,同时也是学员熟练掌握教学重点的关键。

[1]李运模.比较教学法论略[J].中南民族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20(3):125-127.

[2]陈子杰,贺娟,翟双庆.比较教学法在内经教学中的应用[J].中医教育,2014,33(1):37-40.

[3]肖红丽,查旭山,李东海,等.比较教学法在中医外科学疮疡教学中的具体应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2,10(15):69-70.

[4]徐霁云,兰涛.在西医院校《方剂学》教学中应用比较法的探索[J].齐齐哈尔医学教育,2011,32(2):275-276.

[5]杨毅,王醊恩.中西医比较研究法在西医院校《中医学》教学中的应用[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12(7):217-218.

[6]成晓燕,刘强,王伯章.西医院校中医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广东医学院学报.2006,24(3):333-334.

[7]张启明,张毅,解君,等.中医五藏系统的功能定位[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37(7):437-442.

[8]李军昌,王长海,王文,等.比较教学法在西医院校中医学教学中的运用[J].西北医学教育,2007,15(4):736-738.

[9]孙广仁.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基础理论[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8:69.

[10]陈永,乐毅敏,易惺钱,等.用现代医学解释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基础理论发展新格局[J].江西中医药,2014,45(3):3-6.

Application of Comparative Teaching Method in Zangxiang Theory Teaching at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of Western Medicine

SHI Jun,YUE Xiaoqiang
(Depart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hanghai Changzheng Hospital,The Secon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Shanghai200003,China)

Zangxiang theor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teaching at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of Western medicine often faced various difficulties,such as too many contents,limited lesson period,elusive theory and stronger first-impression of Western medicine,which made the single teaching method and influenced the teaching effect.We applied the comparative teaching method to Zangxiang theory teaching through different pathways including suitable tables and various compares.For example,comparing anatomical,physiological,pathological knowledge of Western medicine with the function and disorder of Zang and Fu in TCM;comparing the function between different Zang and Fu.Based on the satisfactory teaching effect,we emphasized some key points including avoiding superficial and rote apply and focusing on the particular differences.

comparative teaching method;Zangxiang theory;TCM teaching;basic theory of TCM

10.3969/j.issn.1672-2779.2015.09.052

1672-2779(2015)-09-0103-03

:张文娟本文校对:魏品康

2015-03-26)

*通讯作者:yuexiaoqiang@163.com

猜你喜欢

现代医学脏腑西医
Summary on Professor QIAO Bao-zhang's Experience in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and Treatment for Pancreatic Cancer
论筋性脏腑病❋
浅析医学科技对眼健康系统发展的影响
分泌性中耳炎的研究进展
医院计算机网络需适应现代医学的创新发展
以脏腑体位和功能来认识藏医诊脉法
浅谈心房颤动的蒙西医治疗
蒙西医结合治疗肺结核进展
蒙西医结合治疗眼底出血的临床疗效
脏腑疏通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