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程丑夫教授临床应用升降理论举隅

2015-01-31李仲普程丑夫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5年4期
关键词:僵蚕升麻虎杖

李仲普 程丑夫

(1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呼吸内科,长沙 410006;2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长沙 410007)

程丑夫教授临床应用升降理论举隅

李仲普1程丑夫2△

(1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呼吸内科,长沙 410006;2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长沙 410007)

本文介绍程丑夫教授运用气机升降理论进行辨证施治,从脾胃系统的升降运动拓展到“心肺之阳降,肝肾之阴升”的五脏系统的升降运动;并且将水火、气血与五脏联系在一起说明升降的有机运动方式。以“使升者升,降者降”为基本治疗原则,应用升清降浊的方法恢复其气机的升降。并列举了不同系统疾病的辨证案例,展示方药,分析特点等。

气机升降;气机运动;程丑夫

升降理论即气机的升降,程丑夫教授在治疗多种疾病时应用气机升降理论,使清者升,浊者降,往往在临床中收到比较好的疗效。

1 思想来源

升降理论来源于《内经》,《黄帝内经》中就从“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等自然现象和“升已而降,降者为天;降已而升,升者为地。天气下降,气流于地;地气上升,气腾于天。故高下相召,升降相因,而变作矣”的升降运动的基本过程取类比象,引申到人体来阐明气机的升降变化。从自然界的升降出入运动化生了万物,类比到人体的气血化生,脏腑功能活动产生了生理和病理变化等等。《内经·经脉别论》云:“食气入胃,散精于肝,淫气于筋。食气入胃,浊气归心,淫精于脉。脉气流经,经气归于肺,肺朝百脉,输精于皮毛。毛脉合精,行气于腑,腑精神明,留于四脏。气归于权衡,权衡以平,气口成寸,以决死生。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合于四时五脏阴阳,揆度以为常也。”这里无非讲营养在体内的过程不过是通过气机的升降出入来完成而已。《内经·通评虚实论》云:“头痛耳鸣,九窍不利,肠胃之所生也。”清阳不升,浊阴不降,故有此证。又云:“中气不足,溲便为之变。”即清阳不升,使浊阴不降也。《内经·五常政大论》云:“阴精所奉其人寿,阳精所降其人夭。阴精所奉,谓脾胃既和,谷气上升,春夏令行,故其人寿。阳精所降,谓脾胃不和,谷气下流,收藏令行,故其人夭,病从脾胃生者二也。”专门论述升降理论在人体中应用的医家首推唐代的王冰。从“虚管溉满,捻上悬之,水固不泄,为无升气不能降也;空瓶小口,顿溉不入,为气不出不能入也”这一常见的物理现象,说明了“升无所不降,降无所不升”的道理。还进一步联系到人体,并把升降出入并提,“出入谓喘息也,升降谓化气也”,强调了呼吸出入、升降化气对于生命的重要意义。在此基础上,后世医家根据阴阳的变化规律有不少的发展,如:论人体气的运动,有阳升阴降、阴升阳降之说;有论精气的化生,精升化气、气降为精之说等等,确立了升降理论在人体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李东垣在《脾胃论》中论述[1],“调理脾胃,治验治法用药若不明升降浮沉差互反损”。李东垣认为调理脾胃[2],如果不明升降浮沉之理,而当升反降、当浮反沉,就会使得阳坠入阴,阴上逆损阳,因而在治疗脾胃病时,十分重视升降浮沉之理。而朱丹溪则巧妙地运用了合理的推理,阴阳的升降既有阳升阴降的一面,同时也有阴升阳降的一面,从“阴阳比和”的观点出发,阐明了阴升阳降的论点。在进一步接受东垣思想的同时,又做了很大的补充。比如:从脾胃系统的升降运动拓展到“心肺之阳降,肝肾之阴升”的五脏系统的升降运动;并且将水火、气血与五脏联系在一起说明升降的有机运动;以水火而言,“心为火居上,肾为水居下,水能升而火能降,一升一降,无有穷已”。对后世的“水火既济”观点不无启迪作用。

程丑夫教授认为气的基本运动形式是升降出入。出入是表里气机运动,升降是气机上下运动,很多疾病属于气机病变,其中属于气机升降失调的临床上很多见,应用升清降浊的方法恢复其气机的升降,并结合其多年的临床用药经验,使升者升,降者降,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

2 临床应用举例

2.1 慢性肾功能不全 周某,男,37岁,2008年10月22日初诊:患者诉头晕,心悸,胸闷,气促,口苦,尿频,尿急,大便可,舌红,苔黄腻,脉弦滑。Bp:140/105mmHg,患者经四次血透,肾功能:Cr706,BUN22.02,UA725,尿R:尿蛋白+++,予蝉衣6 g,僵蚕10 g,熟大黄10 g,广姜黄6 g,黄柏10 g,仙灵脾10 g,虎杖30 g,白茅根30 g,蚤休6 g,苏叶10 g,蚕砂6 g。7剂。10月29日二诊:上证好转,现口干,头晕,心慌,气促,面色萎黄,纳差,舌红,苔黄腻,脉弦,10月28日查肾功能:Cr676,BUN19.45,UA602,尿R:尿蛋白++。守上方去仙灵脾,改广姜黄10 g,蚤休10 g,加栀子10 g,柴胡10 g,黄芪30 g。14剂。11月13日三诊:头晕好转,偶有心慌,心悸,气促,口干,乏力,畏寒,纳寐可,小便多,大便可,舌淡红,苔黄腻,脉弦,11月7日查肾功能:Cr580,BUN17.34,UA494,尿R:尿蛋白+。守上方去蚕砂,加黄芩10 g。14剂。11月24日四诊:诉心慌,心悸,胸闷,夜尿多等症状进一步减轻,查肾功能:Cr380,BUN14.34,UA524,尿常规:尿蛋白(-)。予黄芪30 g,党参10 g,蚤休10 g,蝉衣5 g,僵蚕10 g,熟大黄10 g,牵牛子5 g,广姜黄10 g,砂仁5 g,虎杖15 g,白茅根30 g。14剂。

纵观此案,前后用升降散加减50余剂,加苏叶加强升清作用,虎杖、白茅根、牵牛子加强降浊,黄芪、仙灵脾、党参扶正以驱邪。不但减轻了症状,而且从肾功能上可看出肾功能也在逐渐恢复。此病乃正虚邪实之证,在驱邪的同时配合扶正,使邪去而正不伤。从而达到使正气逐步将邪气驱除体内。而升清与降浊、驱邪与扶正的比例须根据病人的情况和自己的临床经验来控制,从而达到满意的疗效。

2.2 系统性红斑狼疮 李某,男,50岁。2008年8月7日初诊,2004年在湘雅医院诊断为系统性红斑狼疮、2型糖尿病。诉胸闷,气促,活动后明显,时头晕,患者近2年来易感冒,且常因肺炎住院治疗。舌红,苔黄稍腻,脉沉。Bp:138/90mmHg。查尿常规:尿蛋白2+,尿糖2.8mmol/L,潜血1+。拟黄芪30 g,蚤休10 g,生地15 g,山茱萸10 g,山药10 g,土茯苓10 g,牡丹皮10 g,防风10 g,当归10 g,荆芥10 g,虎杖15 g,白茅根30 g,苏叶10 g,升麻10 g,僵蚕10 g。7剂。2008年8月14日二诊,胸闷、气促好转,活动量有所增加,近一周来未感冒,舌红,苔黄稍腻,脉沉。查尿R:尿蛋白0.4g/L 1+,尿糖2.5 mmol/L,潜血(-)。上方有效,守原方加蝉蜕10 g,去牡丹皮,改虎杖为20 g。×14剂。三诊,患者精神好转,体力增加,近两周未感冒,大便稍结。舌淡红,苔黄稍腻,脉沉。查尿常规(-)。守8月14日方去苏叶,加熟大黄10 g。14剂。

此案随访至今,病人身体状况较好,至今没有患感冒及肺炎。对此案的感受是系统性红斑狼疮在中医辨证上属于正气虚弱,邪毒内盛,从而清阳不升,浊阴不降,导致津液不能上承,从而邪毒聚集于体内。采用升清降浊,益气解毒之法,在六味丸的基础上改茯苓为土茯苓以加强解毒功效,以黄芪、防风、苏叶、升麻、蝉蜕、僵蚕以升清,升麻可以提升上中下三焦之清气。以虎杖、白茅根、土茯苓以降浊。患者病情得到控制,疗效显著。

2.3 痛风、高尿酸血症 赵某,男,45岁。痛风,高尿酸血症患者。2007年11月12日初诊,诉下肢乏力,膝关节疼痛,右趾关节及踝关节疼痛,咳嗽,舌红,苔白,脉弦。拟升降散加减,蝉衣6 g,僵蚕10 g,熟大黄10 g,广姜黄10 g,独活10 g,木瓜10 g,全虫6 g,虎杖20 g,柴胡15 g,黄芩10 g,浙贝母10 g。14剂。11月27日二诊:诉咽痒,咳嗽,咯少量黄痰,膝关节疼痛明显好转,右趾关节及踝关节仍疼痛,余可,舌暗红,苔薄黄,脉弦,予荆芥10 g,防风10 g,桔梗5 g,杏仁10 g,前胡10 g,青黛10 g(包),蝉衣5 g,木蝴蝶10 g,僵蚕10 g,浙贝母10 g,黄芩10 g,甘草6 g。

痛风属中医“痹证”范畴,为风湿热邪侵袭人体,由于湿邪重浊粘腻,易袭人身体下部,阻碍阳气,故尔导致清阳、浊阴不能正常升降。此案以升降散加减而得,在辨证的基础上加柴胡以升少阳之清气,加虎杖加强降浊之功效。并配合清热解毒等方法,获得满意疗效。此患者门诊两次,后电话随访病人症状完全消失,并至今未发。

2.4 肿瘤

2.4.1 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蔡某,女,26岁。2006年3 月10日初诊:慢粒白血病患者,诉胸闷,胸骨后压痛,大便稀,4~5次/天,纳寐可,舌红、苔薄白,脉小弦,血常规:WBC43.8,N71.2,HGB123,PLT 547。先予黄芪30 g,蚤休6 g,青黛6 g(包),全虫3 g,臭牡丹30 g,白术10 g,茯苓12 g,党参12 g,贯仲6 g,木香6 g,葛根10 g,人中黄15 g。14剂。二诊:2006年3月24日,自觉症状不明显,无发热、乏力等,稍胸闷,大便偏干。舌淡红,苔薄白,脉小弦而沉。复查血R:WBC25.5,HGB125,PLT347。BP:90/70 mmHg。予生黄芪30 g,蚤休6 g,黄连3 g,臭牡丹30 g,全虫3 g,白芍10 g,白芷10 g,升麻10 g,浙贝10 g,山药10 g,苡米15 g,柴胡10 g,甲珠3 g。14剂。2006年4月8日三诊:症状减轻,现四肢乏力,头昏欲仆,每次持续数分钟,嗜睡,大便干结,舌红,苔薄,有齿痕,脉沉稍弱。查血R:WBC13.6,N71.2%,HGB123,PLT 331,Bp:105/80mmHg。上方有效,原方出入,予防风10 g,甲珠3 g,黄芪30 g,蚤休6 g,臭牡丹30 g,青黛10 g(包),升麻10 g,茯苓10 g,苡米15 g,浙贝10 g,黄芩10 g,人中黄15 g,全虫3 g。14剂。2006年4月22日四诊:药后病情稳定,诉胸骨疼痛及乏力症状好转,但易疲劳,无胸闷、胸痛,双上肢关节内侧瘙痒,有红色皮疹,抚之碍手,纳寐可,二便调,舌淡,苔薄白,脉细,重按无力。查血R:WBC:13.1,N:8.2,HGB:116,PLT:337。予黄芩10 g,黄连5 g,生地15 g,白芍10 g,当归10 g,川芎10 g,凌霄花6 g,防风10 g,升麻10 g,僵蚕10 g,蝉衣6 g,臭牡丹30 g,人中黄15 g。14剂。

此患者初诊时症状比较重,采用升清降浊,益气解毒之法,使症状逐步改善,此病人2007年怀孕,并顺利产下一子,母子均体健。此案采用黄芪、蝉衣、僵蚕、防风,凌霄花等升清,加升麻升三焦清气,葛根以升阳明之清气,用人中黄、青黛,臭牡丹等降浊解毒,升清合并扶正,降浊兼以解毒,逐渐使正气恢复,以自身之正气抵抗邪气,才能真正驱除疾病。

2.4.2 直肠癌 贺某 ,女,44岁。2007年5月11日初诊:患者于一个月前在湘雅医院行直肠癌保肛切除术,现患者疲乏无力,饮食无味,偶泛酸,腹胀,大便结,三日一行,舌暗红,苔黄腻,脉弦数。予大黄6 g,姜黄6 g,蝉衣6 g,僵蚕10 g,全虫5 g,穿破石10 g,黄芪15 g,蚤休6 g,乌药10 g,臭牡丹30 g,人中黄15 g,砂仁6 g,木香6 g。14剂。5月25日二诊:患者精神好转,食欲增加,偶腹胀,大便一日一行,舌暗红,苔黄稍腻,脉弦。效不更方,守方去乌药,改穿破石15 g,黄芪30 g,加黄芩10 g,葛根15 g。14剂。

后病人因为来诊不便,一直电话随访,病人守上方加减连续服60余剂,现已无明显症状,生活能够自理。此案在升降散基础上辨证加黄芪以益气升清,葛根以升阳明清气,加人中黄,臭牡丹以降浊解毒,疗效满意。

综上所述,升降理论在中医辨证中意义重大。既可阐述生理之常,也可阐述病理之变。升降理论已经渗透到中医辨证论治的各个环节。我们应当将这一确实有效的理论进一步研究,进一步发展,并结合实践,使之更广泛地应用于临床。

[1]李东垣.脾胃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96.

[2]孟秀会.略论李东垣“升降浮沉论”及其应用[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9(3):162-163.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Ascending and Descending Theory of Professor CHENG Choufu

LI Zhongpu1, CHENGChoufu2
(1Department of respiratorymedicine, Hunan instituteof traditional Chinesemedicinehospital, Changsha 410006, China;2Department of cardiology, the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Hunan universityof Chinsesmedicine, Changsha 410007, China)

This paper introduces professor CHENG Choufu using Qi lifting-descending theory,expanding from the lifting movement of the spleen and stomach system to the five zang organs of down-lifting motion system of"the Yang of heart and lung liver and kidney Yin Sheng";and will fire,blood and viscera linked together that the organic movement way of lifting."Lift up,drop down" as the basic principle of treatment,Using methods of ascending-clear and descending-turbid and restore its gas movement.The article enumerated the syndrome cases in different system,to show prescriptions,and to analysis characteristics.

Qi lifting-descending,the movement of Qi,CHENG Choufu

10.3969/j.issn.1672-2779.2015.04.018

1672-2779(2015)-04-0037-03

苏 玲 本文校对:程丑夫

2014-12-17)

△指导老师

猜你喜欢

僵蚕升麻虎杖
升麻的品种考证
降低体表孢子含量对僵蚕总灰分的影响
不同重量僵蚕总灰分含量的比较研究
经典名方中升麻类药材的本草考证△
El regreso triunfal del alforfón
规模化养殖中降低僵蚕灰分含量的方法
升麻之思辨及临床应用❋
升麻蜜制工艺的优化
虎杖叶胶囊中2种成分测定及HPLC指纹图谱建立
虎杖多糖的分离纯化及结构研究